第36章 卢植出山
作者:
空山耳朵 更新:2021-10-09 21:06 字数:2258
三十五.卢植出山
或许自己打开皇宫大门的方式不对,董卓如是想到。看见卢植这张熟悉的面孔,董卓很是重视,这到底是谁的手段!
要知道卢植自从被左丰污蔑后押解进京,就算有各大臣的求情也一直被汉帝刘宏关押在天牢,是谁甘冒大不韪把这个精明强干的老家伙放出来的!
不仅董卓震惊,贾诩的鹰勾鼻梁也止不住地震颤,自己的谋士生涯恐怕就要毁在雒阳城了!
惊恐归惊恐,董卓还是故作镇定,道:“恭喜卢尚书,沉冤得雪重见光明啊!”
“仲颖啊,你还是这般油嘴滑舌,”卢植虽说性格刚毅,听不得那些阿谀逢迎,但被关入大牢的这几年才磨平了一些棱角,再加上卢植眼中,跟他征战黄巾军的董卓不是外人,听了董卓的赞语当然是十分高兴,“仲颖贤弟,退兵吧,大汉真的经不起折腾了!”
看着眼袋低垂,两鬓夹杂一绺黑发的卢植,听到话语的董卓心头一颤,“子干兄,人生很累,却没有退路。我背负的不止是一个人的命运,再说我退了,你以为新皇会饶恕我么?”
“仲颖,”卢植感觉嘴唇有点干涩,想说什么宽慰的话却又说不出口,的确,让一个人将性命交给无情的天家也只有自己会做,“保重,不要惊了圣驾。若是……若是有闲暇时间,过来喝一杯。”
“好。”
卢植佝偻着背走出了宣明门,瞧着渐渐远去的背影,董卓笑了笑,卢植背后的人恐怕没有想到性格刚毅的卢植会背叛他们吧!
率领着众将士下马步行,前面是最熟悉皇宫地形的八位向导,看着身旁四周的雕栏画栋。
“赵常侍,不是说皇宫被袁公路率军火烧了么,怎么这地方一点也没有烧毁的痕迹啊?”
“刺史大人说笑了,忠就是个小黄门。”赵忠低头谄媚一笑,又道:“袁术率领的两百虎贲营先前只是在南宫九龙门小打小闹,虽然禁军羽林卫没有制止,但他们……”
“咳咳。”毕岚连续咳嗽了几下,明显赵忠讲偏题了,还没有阶下囚的心态么,这么丢人的事情说的如此细致!
赵忠不明所以,不知道为何毕岚会这样,该不会是得了什么痨病吧!嫌弃的他挪动脚步,离远了一点毕岚,便继续讲述着当时袁术是怎么机缘巧合的碰见曹操又是怎么凑巧的烧了东西南三宫又是怎么残暴地追杀宦官。
董卓一边听一边绕有趣味地看着毕岚,看来中常侍里也不都是酒囊饭袋啊,这毕岚有点意思。
当事人赵忠对那场的详细解释让董卓大致了解了世家们诛杀阉宦的情形,这袁术还真是幸运儿,要是自己不来,这就整一个大汉天命之子了!
经过了宣明门,何进被砍死的嘉德门,临华门三座宫门,董卓终于来到了群臣议事的地点,长乐宫中的尚书台。
至于董卓不去朝事会议的地点未央宫,一是因为已经烧毁的不成样子,正在重新修建,二是新君未立!挥手让贾诩徐荣率领军队原地待命,自己则带着樊稠进入了尚书台。
“各位大臣,西凉刺史董卓奉命护卫皇驾,”董卓看着这里熟悉和陌生的脸庞发出戏谑好奇的目光,淡然一笑,“仲颖的梦想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现正值多事之秋,还望诸君鼎力相助。”
董卓的一席话不仅反客为主,而且让在场众人皆是浑身一震,就连武将出身的樊稠都不禁热血沸腾,主公竟有如此伟大志向!
先前稳坐钓鱼台对来人嗤之以鼻的太傅袁隗更是大惊失色,想不到董卓一介武夫,却有如此惊世骇俗之语!
相反,袁隗身旁的袁绍只是有点疑惑,他关注的是这西凉刺史董卓为何如此年轻,不是情报上说他已不惑之年了么!
躲在群臣后面或者说群臣根本没有在乎的宦官之后曹操,黑着脸观察着董卓的一举一动,直觉告诉他这是他政路上的劲敌!
坐着袁术打了个哈欠,董卓说了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只在乎议定新君后的论功行赏,这头号大功肯定是他袁公路的。
大汉仅存的三公太尉朱儁见其他人都不说话,摸了摸为大汉操劳而变得银白的胡子,“仲颖不错,有长进,就是来晚了。”
董卓看向发言者,见是德高望重,差不多能说是通过一个人的力量延续整个大汉寿命的老太尉朱儁,也不惺惺作态,直接说道:“不晚,卓昨日进军途中抓到几个老鼠,今日通过审查,是四个中常侍。”
“哦?果有其事?”说话的是太中大夫杨彪,以后因为鸡肋被曹操怒而杀之的杨修的父亲。
见朱儁、袁隗没有因为杨彪的插言而动怒,董卓心道果然杨家的势力完全不弱于袁家,只是可惜了你杨家出了一个只会显摆才能的才子杨修。
“正是,”看着群臣用一种踩了狗屎运的眼神注视着自己,董卓依旧淡然,“明日我便令人将其斩于午门之下,以告慰大汉忠臣烈士亡灵。”
“善。”
……
“大善,仲颖果然我大汉之栋梁!来人,快给仲颖拿座。”廷尉马日磾说道。
小黄门战战兢兢地拿了垫子过来,今时不同往日,太监的日子不好过了!
董卓安然跪坐,“谢马大人,谢诸位大人。”
袁隗瞧着众人对董卓认可的态度,知道这是又要多一把分蛋糕的刀了,叹了口气,“诸君,话归正题,立长还是立贤?”
“立长,自古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张大人,你说的不对,应当立贤。诸君皆知,先皇对二皇子协宠爱有加。”
“不可,皇子辩温和恭良,有仁君之风,立辩皇子为君才好。”
“刘大人此言差矣,皇子辩年少轻狂,毫无君王仪态,先皇对其多是责罚,怎能说是明君之姿。相观皇子协……”
董卓挠头,这样的引经据典的辩驳奇观,他还是头回见。
不过人从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董卓一挠头,便有一眼尖的官员看见,“董刺史抓耳挠腮,不知有何高见啊?”
顿时满堂寂静,针落可闻,董卓没想到自己只听不说也有人来挑衅,但他亦是不惧,“仲颖一点拙见,还请诸君听一听。其实,只要对江山社稷来说,立贤才是治国理政之根本。不过若是有先皇遗诏,自是听从诏令。”
“善,仲颖所言极是,此灼见非拙见哉!”袁隗点头道。
哈哈哈——
片刻间,举坐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