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续(2)
作者:
耕泽旭 更新:2021-10-08 19:15 字数:2910
凯祚怎么会不打?
杜家珍镇守泽城,天降城奉命攻夺泽城。无耐,杜家珍比何柱厉害的多,何柱根本不是杜家珍的对手。所以,屡攻不下。一旦有所松懈,杜家珍还会找准机会反攻。有一次,杜家珍差点攻入天降城。这可吓坏了何柱。天降城里囤积着天下八成的粮食,如果被夺取,自己百死莫赎。好在奋力抵抗,打退了杜家珍。
何柱也怕自己偷鸡不成蚀把米,干脆不打了。心说,八城又不是我丢的,夺城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我能有多大的本事?然后,给朝廷上本,叫朝廷派人来。
凯祚这几日真是心胆俱裂,忧心忡忡。哈林兄弟,凯彬、匡群、付琦这些敌人全死了,他都没有太大的兴奋,因为,他不希望他们死。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哈林立国,凯彬称王,加上自己一共是三股势力。自己虽然不是他们的对手,但是,他们各自犬牙交错,可以互相牵制。自己的敌人的精力是分散的。一时之间,还不至于立刻攻击自己。他们谁都不愿让对方先占领京城。
另外,由于陆陆续续的有人叛变,哈氏、凯彬又造反,他实在不敢再派人出征。自己就剩下这点家当了,再有人投敌或者叛变,岂不是肥了别人,饿死自己?所以,凯彬和哈林打的热闹,凯祚却按兵不动,窥探敌情。
哈林走了以后,凯祚一直未立兵部司兵总监军。怕再有一个哈林出现。所以,兵部的事情一直是自己掌管。
后来,凯亚打败哈林,并且称王,凯祚不但没气、没惊,却反而笑了。心说:都想抢这个王号,我这张椅子就这么好坐啊?
临山国乱成了一锅粥。镇国和扶水国时刻的关注着这个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邻国。
此时,镇国的老国王穆和公由于病重辞世了。穆少伯虽有残疾,却是唯一一个合法的继承人。
扶水国王洪达王派探子探听着消息,听见哈氏兄弟称王,立刻发出贺表。自此,将以国礼待哈国的政权。所以,哈国第一个外交关系就是扶水国。扶水国真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奇葩。
哈国为了能得到镇国的支持,将平城再次交给镇国。穆少伯完全接手平城,只是致信表谢。但是,镇国并未有支持哈氏立权的言语。穆少伯秉承穆和公的遗训,不介入临山的纷争。所以,对哈氏政权采取中立的态度。
不介入不等于不关注。穆和公生前曾要穆少伯暗中查凯邦的死因,穆少伯在未上台之前,就一直暗中派人探查,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叫他查出了原因。凯邦王死于毒杀。
前面已经写明,凯祚为了能够得到王位,在处理进贡给凯邦王的水果中注入了毒液,害死了凯邦。
但是,注入毒液的人,被称王的凯祚害死了。想想也是,留下一个作案的助手,终究是留下了一个祸患。
但是,下毒的人有先见之明,料到自己会没有好结果,所以,早已经将儿子送到自己堂弟的家中,告诉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远走高飞。为自己留下一棵根苗传世。
下毒人的这个堂弟叫郤洪,那个死去的下毒人叫郤涛。
郤洪领自己的这个堂侄子郤献慈离开临山国,逃奔到镇国。在镇国边境的一个小村落扎下了根。穆少伯先是找到购买水果的源头——苏国。穆和公那时还在世,命穆少伯重金贿赂当地的官员,以官方的名义查找水果的输出渠道。终于,查到了郤涛的身上。经过暗访,郤涛归礼部下属,上司正是凯祚,在当时是礼部首执。
郤涛将水果送到礼部后,都要请凯祚来看看,这事过几年后,凯祚将一种毒液交给郤涛,要他放入一些软糯的水果。久而久之,凯邦驾崩。
郤涛知道凯祚给他的是什么。所以,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于是,将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关于注入毒液的事情记录下来,待自己死后,有机会公诸于世。为自己澄清罪名。
他将文字稿件送给了自己的堂弟管好,并委托堂弟管好自己八岁的儿子郤献慈。郤洪带着郤献慈终于逃出了临山国的国境,在镇国隐姓埋名,住了下来。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穆少伯经过查询、暗访、分析得出结论:凯邦王死于毒杀。
查出结论时,穆和公已经去世。留下一封信给穆少伯,对穆少伯提出几点以后的治国走向,外交方针,最后,归纳为三点。
那三点呢?
一、勤练士兵,培养军师;二、远结临山,送还平城;三、关注扶水。并在最后指出,若找出凯邦王死因,不急于与告知其子嗣,探查动静,待凯邦子嗣夺取临山的政权之后,告知缘尾,并奉还平城。若其子嗣难成大业,则上述之事,不必实施。
穆和公真是用心良苦啊。从这封留下的遗嘱来分析,治国方针,有软有硬,弹性十足。练士兵,培养军师,这是文武双向发展,为镇国培养大批的军事人才。结交临山国是外交的层面,谈不到什么软硬程度,可是,归还平成,多少有些丧失国格,要知道,增加国土的面积,对一个国君在历史上的评价是积极的,很重要的环节。明明得到的城池,却归还人家,就等于是丧失了新拓展的土地。当然,这是侵略的东西,应当交还。可是,交还的目的是什么?是惧怕?肯定不是。是示好?绝对是!
穆和公想示好临山国,他认为,自己亡故之后,自己的儿子穆少伯称王,穆少伯因战而残,势必引起他国的轻视,尤其是一直想染指自己内政的扶水王洪达。洪达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但是,为了水源的重要,一直隐忍着。
如果,占据平城,有两点坏处:一、平城是凯祚王给的。为的是要自己承认他的合法地位。但是,如果凯邦王的子嗣夺回政权,就不会承认。这从凯亚屡次攻取平城就能看出来。
二、平城太遥远,派人驻兵,牵扯精力,很不划算。再说,自己也无夺取临山国之心。
基于以上原因,无论穆和公,还是穆少伯,都是从心底愿意归还平城的。只要时机适合,他一定归还。
第三点:关注扶水国。扶水国在自己的南边。但是,扶水国一直想拓展自己的土地,其目的放在镇国身上。所以,就收了一个大臣之女为自己的公主,嫁给穆少伯,打算先以亲家之国亲近。待穆和公亡故后,再以翁婿之国,实行控管。介入镇国的内政。这些伎俩,全在穆和公的肚子里装着呢。
穆和公无一日不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虽然,良策万千,但是,终究有一条件使其难以行动:水源!惹怒了扶水国的洪达王,自己的国家可就陷入了困境。
治国不是打架,一嘴不合,先吵后打。治国要有长远的利益考量,有大胸怀才行。所以,穆和公给穆少伯留下的方针是:如果,凯祚守权成功,并击败凯亚,平城就不必还!而且还要结交临山国,反对凯亚。
如果,凯亚夺权成功在望,镇国就先将所掌握的凯祚害凯亚的信息传递给凯亚。待凯亚登基之后,交还平城,结交凯亚。
从穆和公所制定的方针来看,无论是从凯亚、凯祚任何角度来讲,其目的都是结交。那么,结交临山是何用意?制衡扶水国。两个国家夹住扶水国,令他不能左右逢源,镇国、临山国都好过。
另外,还有一段隐情,穆和公实在无法说出口,就是穆少伯的残疾。穆少伯身患残疾,却身为一国之主,即使朝中大臣鼎力辅佐,扶水王洪达会不会心生蔑视?如果,有意挖苦穆少伯,即丢尊严,又失国格,所以,结交凯亚是为了南北夹击扶水国。令扶水国动弹不得,也就不敢小看穆少伯了。
如今,临山国十三城,凯亚占据八城。穆少伯知道,胜利的天平已经向凯亚倾斜。于是,穆少伯看清形势,立刻将郤洪叔侄所写的情况,以及郤涛所留下的遗书,命人送去给凯亚。
凯亚军事上完全占据了主动权,就差一个实质性的问题了:凯邦是死于正常还是阴谋?
只要凯亚得到确定性消息,凯祚的权利在临山国就彻底失去了合法的外衣,众叛亲离!
穆少伯目送使者出了王宫,目眺远方,心中默语:凯亚,在请你帮我之前,请你接受我的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