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深入敌后
作者:瀛洲阁卢员外      更新:2021-10-06 08:27      字数:5416
  第十一部从头收拾旧山河
  第六十八章深入敌后
  清澈的汉江水静静流淌。朱媺娖望着窗外,正用古筝弹奏着一曲《高山流水》。
  她的体态优雅,纤细白皙、近乎透明的手指在阳光下闪着光泽。几年的悲欢离合,使一个纯真少女多了几分成熟。她的身体也发育得阿娜多姿,坐在那里被照进来的阳光勾勒出优美的曲线。琴声悠悠,仿佛在诉说着心事。
  李香君专程来汉中看望她,把自己和林凡的交谈内容详细地讲给她听,羞得她捂着脸偷偷笑。两位公主就像前世有缘一般,毫无隔阂的聊了一整夜。
  其实这些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但从李香君口中说出来,就显得意义不同寻常。她很满足,同时一颗心总是“砰砰砰”跳个不停。李香君已经回兴安了,他的心还是平静不下来,每天用弹琴来纾解内心的情绪。
  一曲终了,身后响起鼓掌的声音:“好!”
  她知道是林凡。
  她站起来,转身,一头扑到林凡怀里,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
  “小妹,别哭啊!”林凡抚摸着她的头发。朱媺娖扬起脸,深情地看了林凡一眼,慢慢的闭上眼睛……
  “小妹,你知道吗?我喜欢香君,也喜欢你。所以我总是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男人。”
  “别瞎说!你是好男人,你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朱媺娖偎依在林凡怀里,脸上带着心满意足的笑。
  “好男人应该感情专一,可是我同时喜欢两个女孩,这对你俩不公平。”
  “你怎么会这么想呢?大丈夫三妻四妾都很寻常,你只有两个妻子,已经是最少的了。你知道我在宫里长大,像父皇那种不好色的皇帝都是三宫六院数不清多少女人,文武百官当然也都是妻妾成群。不用说你娶了我们俩,就是再有几个妾室,我也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古代的女人真是大度。若在后世,早就跟你玩儿命了!
  林凡奉旨进宫见了中兴皇帝。所谓“皇宫”其实就是一座有些气派的三进院落。不管臣下们如何主张皇宫应该充分体现皇家的尊严甚至是大明的尊严,朱慈烺还是十分固执地坚持一切从简。他认为尽管如今财政十分充裕,但没有必要在皇宫建造上大兴土木,钱再多也应该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他亲自设计了草图并严格监督,建起了这座可以说史上最简陋的皇宫。
  朱慈烺在书房召见了林凡。他谈笑风生,性格似乎更外向了一些。
  “林凡,咱们兄弟在一起可不能要什么‘君臣之礼’,那都是给外人看的。你这段时间鞍马劳顿,回来应该好好休息一阵了。还有一件我放不下的事,就是你和小妹的婚事。不久前长慧公主来过了,情况我也都知道了。我想近期你就跟两位公主完婚,我这做哥哥的也就了了一桩心事。”
  “问题是,婚礼是一件大事,双喜、张鼐他们都不在场,总觉得不够完美。”
  “你也别追求完美了。这场战争短时间内不会结束,他们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回来。这么等下去我妹妹都老了。这事我做主了,这个月底就给你们操办婚礼!护国驸马迎娶两个公主,一定要办得风风光光的!”
  婚礼之前,朱媺娖找到了林凡和李香君,憋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结婚那天夫妻是要睡在一起的。你娶了我们两个人,一想起咱们三个人睡在一起,我就紧张……”
  李香君笑得花枝乱颤:“谁跟你说的三个人睡在一起?”
  “没人跟我说,我是……我是自己这么想的……”
  “哈哈哈!你真是太可爱了!放心吧,我正好身上不方便,新婚之夜让给你了!”
  再看林凡,已经笑得直不起腰了。
  婚礼没有按照兴安流行的仪式进行,而是完全按照公主大婚的皇家礼仪,一时间整个汉中都笼罩在一片喜气之中。
  开阔的草地上,李香君一身短打扮,拎着马鞭骑在黑风背上,思凡坐在他的怀里。黑风跑起来快如闪电,思凡觉得很是过瘾。
  婚后的生活极为安逸。林凡、李香君、朱媺娖、思凡再加上丫鬟珊瑚组成了“五口之家”,过着其乐融融的小日子。这个家里还有一个特殊成员,就是“媚香楼”的妈妈李贞丽。只不过李贞丽只是偶尔来住两天,多数时间住在安康寺的别院。李香君一再劝她长住,他说宅子里红尘气息太浓,特别是林凡和思凡都是无肉不欢,总使她的修行功亏一篑。李香君无奈只好随她去了。
  大家都知道皇上不会让林凡一直这样清闲下去,很快就会派给他新的任务,因此对眼前这难得的安逸生活甚是珍惜。
  果然,这一天皇上找到林凡,两个人在书房密谈了一天一夜。
  三天以后,林凡就带着五千骑兵,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发了。他们取道子午谷,通过孙传庭的辖区,经过西安府、延安府、榆林一路向东北,进入了蒙古科尔沁草原。
  此时科尔沁部是蒙古最大的部族,并与满清皇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多年以来,为了与蒙古各部保持长期的同盟关系,满清皇室通过姻亲把自己和科尔沁部族紧紧绑在一起。皇太极的皇后和庄妃、多尔衮的福晋小玉儿都是出自科尔沁部族。甚至后来的历任清朝皇帝都要纳科尔沁部族的女人为妃嫔,有的索性就是皇后。
  科尔沁与满清不但血肉相连,而且唇齿相依。
  但对于所有草原部族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初不可一世的满清铁骑杀入山海关,一路南下摧枯拉朽,把大明这辽阔的土地变成了尸山血海,人间地狱。蒙古人包括科尔沁部也出动了一些骑兵加入了大清的南征大军。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满洲人将统治中原,蒙古人能够在其中分一杯羹,似乎已经没有悬念了。
  谁也没有想到,自从大明太子在汉中登基以来,整个关内形势完全逆转。先是左路大军全军覆没,英亲王阿济格和经略大臣洪承畴先后死于非命,接着中路大军被李定国部和张鼐部所消灭,肃亲王豪格阵亡。如今关内绝大多数地区都已经恢复大明天下,在各地作威作福的满清官员都被斩杀,只剩下豫亲王多铎在河南孤军作战。听说李双喜的军队偷袭了洛阳附近的粮仓,放火烧掉了大批粮草。多铎的部队已经陷入粮荒,灭亡恐怕只是时间问题了。
  而在北京,摄政王代善整天愁眉紧锁,殚精竭虑地安排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防务。庄妃带着六岁的顺治皇帝,一天到晚唉声叹气。清廷内部,当初反对大军入关的一些大臣,纷纷起来对代善、阿济格等人的决策大肆攻击,闹得朝廷上下一片大乱。
  这一切,派到北京的细作都把消息报到了科尔沁草原。部族的大佬们惶惶不可终日。倘若大清战败,他们这些派兵参战的部族一定会受到大明的报复。听说大明有几种极为厉害的火器,是骑兵的克星。到时候一旦兵发草原,传承了几百年的科尔沁部族就可能面临着灰飞烟灭的下场。
  听说大明派了钦差大臣来到草原,大佬们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远远地把林凡一行迎接到大帐,举行了最为隆重的欢迎仪式,恭恭敬敬跪下听林凡宣读中兴皇帝的圣旨。
  圣旨内容很简单,只要科尔沁部族立刻归顺大明朝廷,脱离清朝阵营,皇上可以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大明的目标是灭掉满清,如果科尔沁部族能够积极配合,皇上对于以往所犯之罪可以既往不咎。
  能有这样的机会已经是喜出望外了。科尔沁没有选择。
  接了圣旨,传令撤回进入关内的所有科尔沁骑兵,把满清派驻到科尔沁的官员驱逐回盛京。
  有了科尔沁的榜样,其他蒙古部族纷纷效仿,整个蒙古草原全部归顺了大明。
  在大量蒙古骑兵的护送下,林凡一行到了朝鲜。
  朝鲜一直是大明的附属国,崇祯九年皇太极的大军征服了朝鲜,从而变成了满清的附属国。他们三百年来一直受到大明的保护和照顾,大明朝廷对朝鲜也是一向宽厚,因此朝鲜归顺满清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迫于强大的武力无奈归顺。如今天下形势大变,满清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朝鲜当然希望早日回归大明。听说大明钦差来到关外,蒙古各部已经望风归顺,朝鲜国王便早早做好了迎接钦差的准备。当林凡一行到达鸭绿江对岸的平安北道,朝鲜国王已经率领文武百官早早等候在那里。
  一切都按预料的情况发生,外事活动异乎寻常的顺利。朝鲜国王接了圣旨,恢复了过去大明给他的封号,同时驱逐了满清的派驻官员。
  林凡没有耽误时间,第二天就率队直奔锦州。林凡的人马加上蒙古各部派出的骑兵,一路上声势浩大,清军留在关外的二线部队只有守城能力,根本不敢阻拦这几万大军。几天以后他们便把锦州团团包围起来。
  锦州是盛京南部的重镇,也是关内关外往来的必经之路。当年孙承宗、袁崇焕建立起来的“关-宁-松-锦”防线,锦州是离满洲最近的前沿阵地,由关宁悍将祖大寿镇守。崇祯十四年松锦大战之前,锦州已经被皇太极围困了两年,粮草早已耗尽,孤城岌岌可危。及至洪承畴兵败被擒,解围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在救援无望、大量将士饿死的情况下,祖大寿无奈投降了清军。皇太极对他礼遇有加,仍然命他镇守锦州。
  围住锦州之后,林凡没有下令攻城。他知道自己率领的几万军队只是虚张声势,绝大部分将士都是人家蒙古各部派来护送自己的,并没有帮助他攻城的义务,自己的人马又太少,根本没有能力攻城。因此他把蒙古各部的将领召集起来,请他们围城五天,换上大明的旗帜。保证不用他们攻城,五天之后不论破城与否,都允许他们回家。
  对这种戴罪立功的机会,大家自然是没有问题。
  林凡给祖大寿写了一封信,把关内的战局添油加醋介绍了一遍,表示皇上理解当年祖大寿降清是迫不得已,并且其中也有朝廷的责任在内。皇上知道祖大寿几年来一直心向大明,今日如能献城回归,保证对当年降清一事既往不咎,当年的官职、待遇一律保留。
  付伟民带着书信进入锦州城。
  祖大寿召集众将,把书信给他们看过。大家七嘴八舌。
  “写信的人是谁?”
  “护国驸马林凡。”
  “林凡?我知道这个人。此人神通广大,当初就是他杀了多尔衮,挑动两家自相残杀,消耗掉大清近半兵力。好像英亲王和洪承畴也是他杀的。”
  “这位护国驸马同一般的驸马爷可不一样,崇祯皇帝赐他天子剑,对朝廷官员有先斩后奏的特权,委实是大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他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关内战事跟他说的差不多,英亲王、肃亲王两路大军都已经全军覆没,只剩下豫亲王孤军作战,看来也坚持不了多久了。这三路大军几乎囊括了大清的全部精锐之师,只要豫亲王一败,大清就再也没有能力与大明抗衡了。”
  “大明太子在汉中即位,如今关内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收复,皇上和摄政王在北京怕是也待不了太久了。”
  “林凡能带着几万大军出现在锦州城外,说明什么?说明关外也朝不保夕了。我们是得早做打算了。”
  “要我说,咱们开城归顺吧。”
  “可是当年我们降了大清,如今再降回去,这叫什么事儿呀?”
  “信里写得很清楚,当年不赖我们。只要回归,皇上就会既往不咎。”
  祖大寿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决定回归大明。
  第二天便打开城门,迎接大军进城。
  接管了锦州的防务之后,林凡把锦州的众将官召集到祖大寿的帅府。
  林凡说话直来直去:“祖将军以及各位将士迷途知返,本官必将上奏皇上,赦免尔等当年降清之罪。不过为了证明你们是真心回归,还需要做一件事。”
  “驸马大人有何差遣尽管吩咐,罪将万死不辞!”祖大寿赶忙表态。
  “命你率本部人马前往松山,赚开城门夺取松山城,消灭那里的守军。”
  祖大寿等人心里明白,这就是“投名状”啊!一旦攻下了松山城,自己就再也没有退路了。好在他们也不打算给自己留后路了。真要有一天再降清,干脆一头撞死算了。
  “罪将遵命!”
  “拿下松山之后,你部负责镇守松山,锦州就留给我吧。你放心,锦州的财产物资都给你们留着,我一分一厘都不动,除了必要的一些粮草。”
  “谢驸马爷!”
  祖大寿一出发,林凡让蒙古各部的骑兵再等几天返回,大家见林凡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锦州,佩服得五体投地。
  十天以后传来消息,祖大寿果然不辱使命,赚开城门顺利攻下松山,五千守军大部被消灭,少数逃往宁远去了。
  占领了锦州和松山,等于切断了大清朝廷和盛京之间的联系,把敌人一分为二。
  留下四千配有步枪的精兵镇守锦州,林凡带着一千人马,在蒙古骑兵的护送下回到了“铁骑营”,招待了一顿酒肉,次日就让他们回自己的部族去了。
  让林凡吃惊的是,“铁骑营”如今已是今非昔比,托隆在不显山不露水之中把骑兵发展到了五千。并且有了差不多同等数量的步兵。他在一年前就开始安排包括刘全胜的情报人员在内的许多各类人员,以各种身份潜入盛京城内,只要少主什么时候需要,就可以里应外合拿下盛京,扶保少主上位。
  这时期最忙的是李岩。他一批批的培训大量的文职人员,带着“兴安理念”前往一个个已经收复的地区组建新政府,把一项一项政策法令颁布下去,在稳定局势的基础上尽快恢复经济,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中兴皇帝十分慎重,他没有催促各路大军尽快消灭鞑子收复疆土,而是掌握着一个合理的进度。使李岩等人有尽量充足的时间去组建政府,管理地方。如此一来,前面军队消灭敌人收复失地,后面马上就有政府官员进驻刚刚收复的地区加强管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各项工作衔接的有条不紊。
  清朝的摄政王代善手里握着一根细长的象牙杆,在阔大的地图上指指点点。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半年来他苍老了许多,当年那个文质彬彬的闲散王爷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了。
  地图上插着许多小旗,。多日以来,代表清朝的黄色小旗步步收缩,同时代表明朝的红色小旗却在步步推进。长江以南已是一片红色,中原地区只有洛阳周边还是黄色。再加上直隶、山西,满洲人在关内所控制的地盘就剩下这些了。
  代善长长叹了口气:“也许,当初入关的决策错了。或者说,从先帝那时开始就错了。”
  这时牯塞进来:“阿玛,情况不太好啊,各军营之中,所有的蒙古骑兵都不辞而别,偷偷地回草原上去了。”
  代善大惊失色:“怎么回事?”
  “听说大明皇帝派了林凡为钦差大臣出关,策反了蒙古各部和朝鲜。所以他们驱逐了大清的派驻官员,也把参加南征的蒙古骑兵撤了回去。”
  代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后院起火了!林凡这个王八蛋,把咱们都耍了!褚英大哥怎么生了这么一个孙子?就算当年大哥死得冤枉,他这报复也太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