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115,风波起13
作者:历史搬运工      更新:2021-10-05 16:34      字数:2114
  且不提王敬轩在那里如何如何,单就世人而言,凡是看到这些文章的,都在议论白话和文言,乃至所谓的新文学,有支持者,自然就有批评者;有赞扬者,自然也有诋毁者:
  “上古乃至春秋,人人都喜欢金铜(并冠以‘美金’称号),而厌恶黑铁(冠以‘恶金’称号)——然而,经过战国的百年激战,经过历史的残酷选择,战争也好、生产也罢,诸国、世人终于意识到,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恰恰是以前所厌恶的后者!所以从战国以致如今,两千年来,各国都大兴黑铁,而金铜虽美,甚至更加美轮美奂,却也只能沦为文玩收藏。——文言,在我看来,就如同春秋之时的金铜;而白话,就如同战国之时的黑铁!——后者,必将取代前者!如同大江东去,浩浩荡荡,不可违逆!
  但是,我却还要再说一句,我们绝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前者的价值!毕竟,它积攒了我们华夏族有文字以来的所有中华文明!怎能轻易抛弃?!——金铜尚且收藏,更遑论文言!?还望诸君慎之慎之再慎之!”
  “其实,报章文体就是一种比较通俗浅白的文体,我觉得,完全可以在文言和白话之间,大力推广这种报章体!不必非此即彼,太极端了,完全可以持调和之中庸论嘛!”
  “荒谬!荒唐!白话文实为引车卖浆者言!既然是口语、俗语、当代语,那么,就必然会随时代而变迁,以致出现后人看不懂、甚至语义截然相反的问题!此类甚多,不胜枚举!”
  “欲创造新文学,必浸淫于古籍,尽得其精华,而遗其糟粕,乃能应时势之所趋,而创造一时之新文学。另,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讲求文法等,古人早有共识,并非首创。”
  “儒家思想为国之本、为国之粹,所以只有儒家之根本精神,才能解决今世人生问题,方不至以物质生活问题之纠纷,妨害精神生活之向上!——至于小说,低俗、庸俗、媚俗之极!”
  “小说之宗旨有二:一以娱人,一以淑世——此忠孝少年风承扬之所以能振兴小说也。然无论娱人还是淑世,小说之内容,都无非勇将策士、侠盗赃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之流。少年英才如风承扬者,亦不能免俗!——可悲可叹!吾泱泱华夏之民几万万,何时方能成为主角?!”
  当然,也有人关注杏花娘,主要是因为三首《决绝诗》,特别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个王敬轩,还真是......唉!”有人长叹一声,“人家杏花娘都已是半老了,虽然风韵犹存,但想来,离人老珠黄也不远矣,这个王敬轩,也真下得去!”
  “你这个人,好生无礼!”另有人随即出口,“现在是在说这个吗?!是在说王敬轩喜好问题、口轻口重问题吗?!”激愤道:“现在,是在说王敬轩这个禽兽!是在说杏花娘一尸两命!”
  “好好好,别激动,兄台别生气!”那人看此架势,先是慌忙认错,然后却又不急不躁、徐徐道来,“光凭这几首所谓的《决绝诗》,我们就能轻易下结论吗?这些人和杏花娘非亲非故,怎会知晓事情原委?没准儿,是因为那杏花娘钦慕王敬轩而自愿委身于他呢?又或者,是这杏花娘孤身一身,自感人老色将衰,有所图,比如后半生,所以才故意接近、引诱王敬轩呢?再或者,”那人侃侃而谈,“当然了,这个王敬轩可能也不是什么好人,吃干抹净来个死不承认,结果最后悲剧了。——总之,虽然死者为大,但,事情的真相,总还是要搞清楚的吧?总不能因为这几人随便写了几首《决绝诗》,当然,这几首诗是相当不错的,很有才华,尤其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我门就一棍子把这个王敬轩的人打死吧?”说完,这人颇为得意的看向众人。
  谁料众人却都是一幅懒得理他的表情,随意说道,“你是外地人吧!?”
  “是啊,我不是东京人氏,甚至也不是大宋国人,我是......”那人还要继续说,却被打断了。
  “怪不得!”众人一幅理所当然的表情,“你要是东京人氏的话,就不会说出刚才那番话了。”
  “为什么?”那人纳闷道。
  众人遂简单讲了讲王敬轩的生平以及是何许人也。
  “真是岂有此理!”听完众人的一番讲解,那人气愤道,“王敬轩,先是骗得杏花娘的身子,有了身孕,之后却翻脸不认人,以致杏花娘最终以死自证清白!王敬轩实乃泯灭良知、背信弃义之小人!枉读圣贤书!是非曲直,黑白对错,公道自在人心!”
  ......
  “好诗!真是好诗啊!”诸人纷纷赞叹不已!“看来老纳的功力又见长啊!”
  “是啊,有此一首,老纳即可名垂千史啊!诗坛词林,必有他老纳一个位置!”
  “尤其是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真是太棒了!太美了!可堪称是整首诗最平淡却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有人陷入深深的回忆当中,片刻之后,苦笑一句,“让诸位见笑了。”
  “是啊,”有人继续说,“一段分量极重的感情,无论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又有哪些难以忘怀的时刻和瞬间,但最清晰难以忘怀的,永远永远,是最‘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永远......”声音渐渐低寥,似是陷进去出不来。
  “还有这两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真是哀怨凄婉,屈曲缠绵,写尽了痴情女子的幽怨之情。”
  “不管怎么说,这个王敬轩啊,这次是真的要认栽了!”有人在旁边幸灾乐祸。
  “不错!”有人接话道,“名誉扫尽,万劫不复啊!”
  当然,也有人想把水弄浑,以摘出王敬轩:
  “吾国文人素尚意气,当门户是非争执至甚之时,于其所喜者则升之于九天,于其所恶者则坠之于九渊,且每因学术之相非而攻及个人,或以个人之相非而攻及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