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6章,十国案首!
作者:剑罪      更新:2020-07-20 13:36      字数:3691
  “大渝府文院,仲夏请圣观!”
  “大渝府文院,左晓请圣观!”
  “大渝府文院,刘森请圣观!”
  所谓圣观,即请圣院圣人共同批阅考生书卷。一般而言,府文院批阅会驾临一位圣人,州文院会有两位。
  三位监牢官员请圣观之后,便静心等待圣人驾临。许多批阅文官也在讨论,今年会是哪位圣人驾临景书院。
  “去年,乃鹿门书院一位陈晓半圣驾临,今年…”
  话未说完,竟有三道虚影携带者浩瀚文气笼罩而下,那般浩瀚气势,非半圣而是真正的圣人。而且,居然整整三位。
  “你们两个老家伙来此何事?”首先开口说完的,乃圣院大渝的一位圣人。
  “哈哈,吾听说景书院今年有文曲星下凡,特来瞧瞧。”
  “非也非也,吾为那镇国才子而来。”
  大渝圣人眉头紧皱,这两位圣人虽同属圣院,但所代表的却是不同朝堂。而且,还都是大渝敌国。
  “开始阅卷!”大渝圣人说道。
  三位圣人同时驾临府文院,素来定力不错的仲夏也是愣住了。听得圣音贯耳,方才醒转,开始招呼刘森和左晓阅卷。
  “喂!小家伙,先瞧瞧哪位镇国才子的文采吧!”仲夏遮遮掩掩的心思立时被圣人看透,称他小家伙,也是不敢反驳。
  “是!”仲夏眼角微微抽搐,不甘心不情愿的将崔文试卷抽出。
  试卷抽出,即刻就有一种气势迎面而来,是那种不惧千层波涛的大气。
  “好,举三国一语道出大渝现状,明暗结合,既不触怒天子,又隐晦警示天子,一语双关。”第一句‘东汉末年,一朝之变,诸侯割据’,便博得院君称赞。
  接下来,崔文作答完全避开题目,一字不谈大渝现状。
  “好一个然则贼也!”最后一句,端的是让众考官眼前一亮。
  “这,这真是学生吗?”夏颌喃喃自语。
  强权掌兵,善施于民…
  大渝屏障,寸土必争…
  崔文就好像众观大局的统帅,又好像善治国理的国相。用‘武能安邦,文能治国’来形容,恰到好处。
  三位圣人沉默,众考官自省。他们为官多年,处处自保,虽明知大渝现状,却无任何治理之术。
  众观整张试卷,对外措施,对内举措,跃然于纸上。倘若当今天子有此魄力,大渝何愁不兴盛?
  “请圣裁!”
  “甲等!”
  “甲等!”
  “甲等!”
  即便是敌国两位圣人,也是被崔文的大局观和治国方略所折服。文学不分国界,虽处于敌对状态,但圣人绝做不出口是心非之举。
  三位圣人同时在书卷上留下文印,裁定为甲等。
  紧接着,仲夏抽出另一张书卷,名《行路难》。
  仲夏看着试卷,不知不觉的往下读:“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完整首诗,众官员胸中忽然有着一股气蓄势待发,那是一展胸中抱负的强烈愿望。
  许久,大渝圣人开口说道:“此诗让我想到两位圣人,一位是姜尚,一位是伊尹。”
  姜尚,又名姜太公。有这么一句话为世人所熟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九十岁是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从此一展胸中抱负。
  另一位是伊尹,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不久被君主汤聘用。
  “尔等可觉得惭愧?”大渝圣人低沉道。
  “为何?”仲夏等人纷纷抬头,一脸茫然。
  “尔等身在局中,自然糊涂。”大渝圣人轻叹道:“作者用两位圣人为例,暗讽如今在朝官员。同样用两位圣人为例,却又在激励那些胸中有抱负,却又怀才不遇的良材啊!”
  先贤李白写下这首诗,实则是用这两位人物在激励自己。
  而今,崔文结合大渝现状写下这首诗,不仅暗讽,又以圣人激励,实在妙不可言。
  “这首诗的寓意,尔等不解倒也在情理之中。”敌国一位圣人出言道:“停、投、拔、顾四字,不但写出作者的苦闷心情,又何尝不是在为那些怀才不遇的良材惋惜。”
  “冰塞川,雪满山。一样将那些受到挫折的读书人的苦闷抑郁心情表达出来,形象跃然于纸上。”
  “此等文武全才,何故生于大渝,哀哉,哀哉!”两位圣人一声叹息,虚影消失,离开府文院。
  他们都知道这种人才,大渝不可能放任他离开。敌国两位圣人折服,为崔文叹息,为何生在如此腐朽的大渝,一腔抱负,一身才华却不得施展,实在可悲,实在可叹。
  “吾等惭愧!”听得圣人解析,仲夏等人纷纷低头。
  “哎…”半空传来一声长叹,大渝圣人继续说道:“尔等也无须自卑,大渝现状如此,还须你等胸有抱负的良材挽救。就像作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胸怀。”
  最后一句,崔文激励自己,也激励怀才不遇的良材。
  要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表现着崔文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着积极的态度和勇往直前、充满自信的斗争精神。
  “此诗可镇国,十国案首非他莫属!”大渝圣人说完,身影徐徐消散。
  “仲夏,你收了一个好学生啊!”左晓由衷感叹,脚步略显蹒跚,背影有些落寞。几十年读书修行,总是困在文侯境界,并非文采不行,而是没有崔文那种勇往直前,充满自信的斗争精神。
  文院中,除宋系官员还在不明觉厉的批阅试卷外,众官员都是退出文院,回到房中自省。
  一首诗,引得三位圣人降临,让得批阅官员自行忏悔。整个文武大陆的历史上,恐怕也唯有崔文一人而已。
  本来满心欢喜的欣赏镇国诗,但出乎预料的,是这首镇国诗所蕴含的寓意,让得批阅官员惭愧。
  今日批阅无疾而终!
  ……
  宋家!
  听得大渝圣人宣布崔文诗出镇国,乃十国案首后。宋华便慌慌张张的跑回宋府,请出宋家老家主出谋划策。
  “何事惊慌?”宋家后院,在那最不惹眼的茅草房中,透过烛光可见一道枯瘦身影,满头白发却精神奕奕,中气十足语出如雷动。
  外界传闻宋家老家主已经在十五年前仙逝,这对另外三大豪门而言,比皇帝驾崩更惊喜。
  若非宋家老家主隐退,大渝就非如今四大豪门割据,而是宋家一家独大。这位老家主,也是一手缔造宋家神话的传奇人物。
  但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大半生未尝败绩,最终却败在镇国侯手中,从而假死隐退。
  “父亲,我怀疑崔镇后代未死。”宋华轻声说道。
  经过打探调查,宋华确定崔文正是在大敬府杀宋宗后,而逃到景城的凶手。再结合当时的前因后果,发现此人十有八九就是崔镇之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宋家乃四大豪门之首,你有何不满?”老家主宋言禹轻声说道,带着不容置疑。
  “父亲可是怀念旧人?”宋华虽不满,但不敢表现出来,旋即又说道:“而今崔文与我宋家针锋相对,谏言陛下削弱士族豪门,重掌兵权。”
  “糊涂!”宋言禹震怒:“旧人已故,我虽与他惺惺相惜,但在当时都各自为抱负而战。你怎么还看不出陛下谋略…”
  “何故?”
  “你真当天子昏庸?”宋言禹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当初陛下为何选择宋家,而铲除镇国侯?”
  “而眼下,我宋家又何尝不是下一个镇国侯?”
  皇权谋略,岂会那般简单?
  当时,镇国侯功高盖主,大渝国内只知有镇国,而不知陛下。所以,天子利用宋家铲除镇国侯。而眼下,宋家日渐独大,覆灭之日亦不远矣。
  “父亲是说,陛下极可能接这次出题,来削弱士族豪门实力,要整理朝纲,重掌兵权?”宋华忽然惊醒,顿时大惊失色。
  “那么我们更应该将那些大胆谏言的考生扼杀!”宋华面露狠色。
  宋言禹看了一眼宋华,闭目小憩,不再言语。
  此时,宋华也无心再待下去,离开茅草屋后,便召集宋家核心弟子集会。
  “各位,如今朝堂生变,我宋家绝不能坐以待毙。”
  “首先,将那些于我宋家不利的考生试卷统统弃之,不能让其上榜。”宋华打算不能让那些不利宋家的言辞,统统罢黜,不能让其传入天子眼中。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那些于崔文相同言论的答案,都作废不上榜。
  “可那崔文乃圣人钦点十国案首,且有诗出镇国,必然要刊登圣道,传入陛下眼中则是必然。”一位司职阅卷的宋系官员说道。
  “此事并不难!”宋雀出言道:“明日便是武试,我们派三位考生连续挑战,能杀之最好,若不能杀,也要将其废掉。”
  “对!如此以来,一位被废掉的大才就算不得大才。”宋华眼前一亮:“既然是废物,那么天下人自然不会相信,他就是圣人钦点的十国案首,我们大可将其试卷作废,即便三位考官也无话可说。”
  “那便如此,宋山,宋海,宋岳,你三人明日派前三武试,都挑战崔文。”宋华想了想,似乎又觉得不妥,又说道:“宋雀,如果有变,你也可上场挑战,必须将其杀掉或者废掉!”
  “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宋雀舔舔干涸的嘴唇,道。
  刚才听得老家主的分析,宋华衣衫已是被冷汗侵湿。而此时,有着宋雀压轴挑战崔文,便觉得大事可期。
  宋华忽然觉得老家主的话有些危言耸听,现在看来,只要扼杀掉崔文,那么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什么下一个崔家,可笑!”宋华阴沉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