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教育
作者:秋玲      更新:2021-09-07 07:56      字数:1362
  爱心教育
  最近到一个学校去采访,该校校长为我介绍了一些学校的情况。别的我都是用笔记下的,唯有一个词我是用心记下来的——爱心教育。爱心教育,这是一个多好的教育理念啊。好的教育不是死记硬背提高成绩就是好的教育。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希望能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孩子,可又有几个地方能真正地做到素质教育呢?纵观全国各地,应试教育仍被放在了首位。
  曾经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素质教育对于中国来说只是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或许这样悲观的看法,并不可取,这也对我们教育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如此,家长如此,学生更是如此。
  最近,笔者连连看到这样的报道:家住湖南省华容县的魏永康,四岁上小学,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八岁进入中学学习,十三岁读大学,十七岁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他是当地公认的“神童”。然而,他却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被迫退学。这一事件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一边是神童,一边是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这对于魏永康的经历来说,成也母亲败也母亲。母亲一直不放心魏永康,从来不让他做任何家务事,考上大学后母亲又继续陪读,儿子的日常生活起居都由她全部包办了。学校发现魏永康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不会跟人相处,融入不了社会大环境,学校做出了决定让魏永康与母亲隔离回到宿舍住。可是她母亲依然每天悄悄地跑到宿舍,包办魏永康所有的生活起居。魏永康考取中科院后,她母亲依然要求陪读,可是这时的他不能跟人相处的一面表现得尤为强烈,不得不退学。
  直击另一事件,宋小伟的父亲宋杰望子成龙心切,以爱的名义,千方百计虐待孩子。他自认为能够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利用电工知识,用废旧电视机改造的刑具,电针痛击十三岁男孩宋小伟,受伤后住院治疗。出院后又多次逼着小伟自己用针扎自己。宋小伟的性格于是畸形了,沉默了。宋杰却一直说着他都是为了孩子好,他是天下最负责最好的父亲。
  从上面两个案例来看,他们都打着爱的“幌子”,用他们所谓“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是父母畸形,还是社会畸形?记得有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教育关键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没有搞好,仅靠学校教育是根本不可能让一个孩子成才的。”这话或许有些绝对,但事实上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是比一个家庭教育环境不好的要好得多,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做人处事上。
  因此,我们提倡爱心教育。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感情互相沟通,使受教育者对教育者产生亲近、尊敬和热爱之感。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教育是应当充满爱的,但是,这爱应当是有原则的,讲究方法的,而不是无原则的溺爱,也不是宋杰那种虐待似的爱。家庭里缺乏爱的雨露滋润会使幼苗枯萎,而过多的爱、不适当的爱也同样有害,甚至更为有害。家庭中的爱,首先要表现为对孩子的关心和尊重,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其次,要注意表达爱的方法,要深入到孩子的感情中去,或者设法使孩子的感情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接近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可以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融洽。第三,适度的爱与严格的管教相结合。对孩子严格要求也是为了爱,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但严格与严厉、苛求不同,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过高要求。
  2007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