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番外篇
作者:李来生      更新:2021-09-02 18:39      字数:11460
  南阳有些倦了。
  他慢慢合上了书,书的边角,柔软地蜷缩着,与桌面若即若离的样子,淡淡的黄色,不知是书上的古色,抑或是那书桌的玻璃板漫不经心地四溢着的街口的暖阳。
  这条街叫时光。
  南阳所在的咖啡馆,是这条街的深处。
  时光深处。
  这是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但是小镇上的人却并不常来。这是一条被人遗忘的街,这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总之,时光,在这里,是被封存着的。
  店门口的老猫,安静地躺在一块有着淡淡锈迹的下水道的铁盖上,于是它的腹部,便能感受到那时时传来,却又似有若无的凉气。它的眉上,有着一抹好看的白色,就好像去年冬天下过的雪,还在它的眉眼处没有化掉,让身处温暖的人们仍然能不自禁地打一个寒战。
  “那年的冬天真冷啊。”南阳倒了一杯咖啡,喝了一口,突然皱了皱眉。他不记得这咖啡到底是速溶咖啡,还是刚从咖啡豆中挤出来的,又或者这是昨天的咖啡还是今早刚刚有人送来的。喝不出温度,也看不见任何的腐败与衰老,南阳把咖啡喝完的时候,老猫惊悚般的跳起,猫的尾巴伫立着,仿佛洞察敌情的天线,只是松软的一声“嘭”。一只猫倒在地上,或者说,不是一只完整的猫——那是老猫蜕下的,一层完整的皮。蜕壳后的老猫不见衰老,它变得精力十足,它跳到南阳的书桌上,咬着几颗散在一旁的咖啡豆。
  “吱”街口的松木门扬着一种温婉而略带刺激的声音,让人的气息稍稍一滞,莫约是过了一会儿,“呀”的一声,算是松木门又被关上,于是整条街似乎都有变得轻松起来。
  南阳有些好奇地想着:是有人走进这条街了么?又或者,他只是恶作剧般的打开了门,又急速掩门而去?不一会儿,南阳发现他这两种猜测都不对,至少不是“他”,而是“她”。
  南阳打量着眼前的姑娘,她穿着锦绣绸缎,衣领缎着一些南阳说不出名但觉得很好看的装饰,而绣口是那种被磨去原先最亮的光泽而留下的略带张扬的粗粝,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磨损,它让人多少不觉得这女子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即便她的身体洋溢着青春的味道,但是她的衣饰却无可奈何地印证着她正在衰老。
  一开口,便是吴侬软语,于是,苏河潮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南阳甚至觉得自己的肌肤在被盥洗。
  少女是拘束的,她是远方来的客人,所以她的一举一动,看起来是那么小心谨慎。
  南阳不是客人,他是主人,他甚至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无比的熟悉,可是他同样拘束,因为他很少见到生人,更因为,那是一个女子。
  于是他小心谨慎得都不敢有一举一动。
  夕阳扑棱棱地眨着眼睛,连暮鸦都传来笑嘻嘻的味道。
  少女察觉南阳没有听清自己的疑问,于是又说了一遍。
  南阳整个人都徜徉在姑苏晚歌的钟鼓声中了。
  “喂。”少女有些愠怒,但是只是这一个字,款款落下后,竟没了后话。
  “喵。”老猫心满意足地舔了舔爪子,似乎是有意无意地应和着少女的话。
  南阳的脸上,有些发红,他是不好意思了:“坐呀,喝杯咖啡吧。”
  夕阳的凉意冲刷着天空,咖啡却显现出热腾腾的模样。南阳将手伸出去,修长的指节弯曲成好看的弧度,白色的咖啡瓷杯漾着不多不少的栗色咖啡,足够香醇的味道随着水汽呵出,南阳本就不是让人起戒备心的男子,或者说,自他记事起,他从来没有被拒绝过。
  找了一个靠近角落的地方坐下,少女捧着咖啡,安静地盯着墙,忍不住,余光瞥着南阳。她的内心好生奇怪,总觉得南阳有什么地方吸引着她,或许是初来乍到的好奇,或者是对这样一位男子身世的猜测。
  “你,想要问什么?”南阳开口得有些晦涩,就像雨后的花蕊第一次接触到阳光,显得谨慎而不知所措。
  女子很努力地皱起眉头,棉花糖似的空气就这么悄没声儿地亘在她的大脑的某条线路上,让她想不起刚刚自己到底想问什么,或者说这样的一种场合,刚刚问的话其实是有些突兀了,她假装自己记不大清:“我叫岁安,你呢?”
  南阳知道她原本问的并不是这个问题,因为他其实一直在听女子的话,但是他并不好说什么,他把手伸进那个永远都会有餐巾的抽屉,给女子递了一条米白色的手巾:“我的名字是南阳。”
  “你的名字是南阳?”女子贝齿咬着柔软的嘴唇,“这话说起来好拗口。”
  南阳很尴尬笑了一笑:“因为很久都没有人来这条街了,也没有谁会喊我的名字,我都要把它忘记了。”
  南阳第一次说出来这么长的一段话,而且没有换过一口气。以致说完之后,脸上竟然泛了一点红,还有些微微喘着气。
  这句话说完,场面又凝滞了。两人就这么对视着,却找不出一个话题来谈。
  “嗯,你是从哪个时间来的?”南阳拿出一个碟子,放了一块布丁和一个班戟。
  “哪个时间?”女子不明白南阳的意思,一脸好奇地等着南阳继续说下去。
  “我是说,”南阳瞥了一眼女子的装束,回想了一下女子方才的举止,“清朝?民国?”
  “清朝?那不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么?难道说···”女子猜测到一点什么,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
  南阳点点头:“是的,凡是来这里的人,我都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说,任何时空的人,都有可能在这里相遇。”他抿抿嘴,“但是,很少有人会来到这里。”
  “为什么?”她目光向窗外扫过,发现刚刚下沉的太阳,此刻又从西方缓缓上升,她惊讶得捂住了嘴,似乎有点明白了。
  “因为这条街外面的时间是乱的,进来的人,很难再从原来的时间回去。”
  “所以呢?回不到原来的时间只是结果,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进来啊。”岁安熟练的搅拌着咖啡,端起来,喝了一口。
  “你知道外祖母悖论么?”渐渐地,南阳发现自己说的话多了起来,他下意识看了一下少女,少女的脸上有着一丝迷惘,“就是说,如果有人能够回到过去,杀死他年轻的祖母,这个时候,他的祖母又不会生下他的爸爸,因此也就不会有他,但是如果没有他,他杀死自己祖母的行为就不成立,因此他的祖母就不会死,所以他的爸爸就会顺利出生,所以他又出现了。”
  岁安瞪大了双眼,眉头微蹙,默不作声。
  南阳意识到,那个女子生活的时候,即便咖啡甜点这样的食物,已经在中国有了基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大概并没有能传到这样一个姑苏城里的温婉水乡,他挠了挠头:“这么说吧,在你进这条街的时候,你原本生活的世界已经不能接纳你了,所以这条街给了你时间上的庇佑,但是一旦你选择回到你原先生活的世界,除非你能精准地从你进来的时间出去,否则你会被你生存的那个世界排斥,所以那个世界会自行抹去你所有的痕迹,你这个人都不会存在。所以你进这条街的举动也就不存在了。”
  南阳说这话的时候,盯着桌角的老猫,他不知道如果告诉岁安,她现在就是“薛定谔盒子里的猫”,她那可爱的小脑袋能不能弄清楚。
  岁安迷糊着,舔了嘴边压着杯沿的咖啡:“反正你的意思就是,很少有人来这里对吧。”
  南阳点点头。
  “那我为什么能进来,还没有消失呢?”
  “有两个可能,一个是你能够精准地回去,或者说从你进来开始,你的世界对于你,包括对于这条街,都是暂停的。”
  “这种可能性存在吗?”
  “你知道宇宙吗?”
  “不知道。”
  “那你觉得最大的东西是什么?”
  “我们的先生说,是寰宇。”
  南阳瞪着眼睛,心想这两个称呼有什么区别:“那你觉得最小的东西是什么?”
  “嗯,是阿婆家的绣花针。”
  “那这种可能性,差不多比在寰宇里找绣花针要小无数个寰宇那么大吧。”
  岁安吃惊的样子,连手上刚拿起来的班戟都掉回盘子了:“那第二种可能呢。”
  “那就是,你会在这里一直过下去。”南阳想了想,忍不住加了一句,“只要盒子没有打开,现实就不会坍缩。”
  少女没有听懂后半句话,她听懂了前半句,突然笑起来:“那我是要在这里过一辈子么?”
  南阳摇摇头:“大概不止一辈子,因为你在时光街是不会变老的。”南阳说完这话,脸上有点红。
  岁安的脸上也有些红,鲜嫩鲜嫩的。
  “喂,算命的先生跟我说,这条街上有我的姻缘,你知道是谁吗?”
  那个问题,岁安没有再问,如果这条街上就南阳一个人,那还能是谁呢?
  2
  时光街的夜入得很随意,方才太阳还升到顶上,转眼又从东边落下。
  岁安虽然在见过那种叫电灯的东西,但是这样大规模的,又是这样晶莹剔透的,像冰雕一样的灯,她还是第一次见。想来上一次看到大雪之后的冰花,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毕竟这十多年里,她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
  时光街的灯是南阳一盏一盏地开的,窄窄的一条路,两边的灯,像平地上的烟花一样散开。软腻的绸缎,铺放在沙发上,不知从哪里升起的火,放在壁炉里。岁安又看见南阳捧着几块红薯,一并扔进炉堆。
  “这些东西都是从哪里来呢?”岁安蜷缩在沙发里,猫蜷缩在她的脚边。
  “这些么?”南阳示意炉子里的红薯,他想了一想,发觉当真解释起来实在是太复杂了,他尴尬笑一笑,“可以说,这些都是我想象出来的吧。”
  岁安突然笑了起来:“那你说,我也是你想象出来的么?”她的眸子在黑夜里翕动着,闪烁着一丝微光。
  南阳一愣,看着她的眼眸,心中有些异样的感觉。就像夜空中突然闪耀的那么一颗星,在高空中忽明忽暗,恰好让人捕捉到的时候,又在星空中,人睁大眼睛的的情况下,就这么消失了。
  岁安倚在沙发边沿,慵懒的样子,看着南阳的一举一动,灯光昏黄,炉火模糊成一个个六边角的磨砂玻璃的样子,她的嘴中渗出一种淡淡的清甜味,她突然想到什么一样,眼神突然一亮:“唔,你当真能变出来?”
  南阳这个时候正注视着炉子里的红薯,这样兀的一句话,南阳没有衔接上,他回过头来问:“变出来?”
  岁安的眼睛朝着红薯的方向挑一挑,不做声。
  “你想要我变出来什么?”南阳希望能满足岁安的愿望,又有些担心会让岁安失望。
  “我想要山楂糕。”
  南阳歪歪头,笑了出来,他闭上了眼,一会儿,岁安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消失,然后,一个衣着新潮的少年,捧着一袋暖和的,还有些水汽的山楂糕,出现在了街口的地方。
  虽然穿衣风格完全不同,岁安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南阳,她有些吃惊,看着南阳朝着她走过来。南阳抱起了猫,岁安接过了山楂糕。
  “你刚刚,出去了?”岁安咬了一口,酸溜溜,黏糯糯。
  南阳把墨镜摘下,牛仔外套脱下来,换上一件之前穿过的灰色外套:“嗯,出去了。”
  不知道为什么,岁安觉得此刻的南阳,比先前的南阳年轻一些,或许是方才他穿上那样的一些衣服——那些她从报纸上才看到的,一些洋人的穿着,让她觉得很新潮。
  “你为什么,嗯,能出这条街,还没有消失?”岁安将山楂糕吃到一半,突然想起来问,一点山楂色的糯团沾在她的嘴角,在她白嫩的脸上,显得很好看。
  南阳揉了揉脑袋,发觉从岁安进这条街起,她问的问题他都很难回答:“嗯,怎么说呢,这条街就是我建的。”
  “你一个人建的?”
  “不,很多很多人。”
  “你们建了一条可以长生出老的街?”
  “长生不老么?也可以这么说吧。”
  “你们为什么要建这条街?”
  “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终点。”
  “世界的终点?”
  “对,在我活的那个时候,寰宇毁灭了,我们在寰宇毁灭之前,建了这样一条街。就好比在这个寰宇的边缘凿了一个屋子吧,它是跟那个原本的世界的绝大部分是相隔绝的,但它也有着一定联系的,我们在它和我们建成它的那个时间点上,建了一条稳定的路。让我想想,你读过那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么?”
  “这里是一个桃花源?”
  “这里其实算是一个小型的平行宇宙,但是你理解成桃花源,也并没有什么问题。”南阳看见岁安把山楂糕吃完,从火炉中拿出红薯,在盘子中凉着。
  光滑的白瓷盘上,蹭着两道黑色炭线,那是红薯发焦的皮上的。
  “那些跟你一起的人呢?”岁安用手指戳了戳发烫的红薯。
  “他们?他们都死了。”说这话的时候,南阳没有一点难过的样子。
  “这条街上不是不会死么?”
  “他们不是死在了这条街上,他们是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活够了,所以自己从那个时间点走出去,等待世界末日去了。”
  岁安越听越是听不明白,但她明白一个人要是活了很久,会活得厌倦了,到那个时候,就算别人不想让他死,他自己也会想着去死。就像她的太爷爷一样,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太爷爷就会一个人,对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柳树,发呆很久。久到自己都睡着了。于是,那棵柳树歪着脖子,几根柳枝在风里吹来吹去。太爷爷也歪着脖子,几根白头发,在那片荒芜的、沟壑纵横的老皮上,瑟瑟发抖。小时候的岁安就一会儿趴到柳树旁边,一会儿倚着太爷爷。大风吹啊,就把那一片带着雾的记忆给吹走了。
  “你活了很久了吧。”岁安发觉自己可能要重新审视南阳了,虽然南阳与她的模样一般大,可是他可能已经活得比自己的太爷爷还要久了。
  南阳眨了眨眼睛,有些俏皮的样子:“我没有时间可以对照,所以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活了多久。”他停了一下,“但是我读过很多书,很多很多的那种,至少,比浮士德要读的还要多。”
  “浮士德?”
  南阳看着岁安脸上又一次出现迷茫的神色,自己也有些不明觉厉,这样一个1808年出版的作品,活在20世纪的姑娘,居然会不懂?
  气氛微妙地变化着,少女的脸上出现了一些郝羞以及恼怒的神色,那种什么都不懂的感觉很不好。她盯着南阳,又不说话。
  南阳也有一些尴尬,他虽然懂很多知识,但是不得不说,他这一辈子到现在,接触的最少的,便是女人,这也是那天他看到岁安,那样羞涩的原因。
  “给你补补课?”南阳试探着问道。
  “补什么?”
  “从你到我,这一千年里的东西。”
  岁安笑了起来:“都说一年为谷,十年为木,百年为人,这千年,算是为什么?”
  “为你。”南阳不知为什么,脱口而出。他想起那个叫许仙与白素贞之间的故事,跨越千年,在西湖边的邂逅。
  一句情话在树梢发芽,两人的脸,在炉火的映射下,倏的通红。
  3
  日子过得很平常,没有老去和死亡,岁安用了足够充裕的时间,将这样一段千年的空白弥补。她有过很多疑问,起初的时候,很不好意思提问,但是后来,渐渐习惯了她和南阳之间这样不平等的交流,也习惯了南阳这样慢半拍的性格。
  时光街没有严格的季节与气候,全靠南阳自愿,他可以拿调节器来调。而当岁安也学会怎样使用调节器的时候,时光街的四季就变得乱了套。方才还是下着雪,街灯上悬着一条条冰凌,不久之后,又是夏天酷暑的燥热。南阳刚把箱子里过冬的衣裳取出,又不得不把身上的格子衬衫脱掉。
  “喂,你这样会把植物弄死的。”南阳有些无奈。
  岁安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落在手心的雪花就这么冒着白烟飘散,觉得好生有趣,完全没有听到南阳说着什么。
  “南阳,书上说,在我那个时代过后的两百年里,很多科技都发展得很快,还出现了一个叫手机的东西,那是什么样子的哦。”岁安眼见最后的一点雪花消散在空中,转过头来,问着南阳。
  南阳捂住脑袋,心想这小妮子果然没有听到自己讲话,叹了一口气:“没错,21-22世纪那200年可以说是人类跨度最大的200年,可以说生产了超过前几千年所有知识储备无数倍的信息,手机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发展最迅猛的产品,从二维形式到三维形式再到四维形式。而几个大跨度,当时的人类用了几十年就完成了。
  “但是后来,人类的智力已经远远无法类比他们所操控的机器,意识到事情不可控性的先知人类,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动了第三次文艺复兴运动,全面否定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再次强调人的重要性,刻意压制发展进程甚至有意销毁前沿科技,手机也是在那个时候消失的。”
  “为什么要销毁呢?”岁安两只手比划着,“我是说,至少不用赶尽杀绝吧?”
  南阳眼神里透着一点落寞:“其实每一次文艺复兴都是有争议的。而第三次的争议,一直到现在,额,我是说直到我来到时光街,也没有结果。如果没有那次复兴,或者这次的世界末日就可以避免了,至少,不会只有我能存活下来。可是如果没有那次的话,人类可能也不能称为人了,人和机器的关系将会变成令后人一直头疼的问题。怎么说呢,玉碎和瓦全,大抵就是这样的一种类比。不过,在那之后,人们的确过了几百年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或许对那几代人来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南阳缓过神才发觉,岁安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睡着,轻轻地依偎在他的胸口,小声地打着呼噜,似乎很快就把她关于这一千年来的问题放下,仿佛那其中三十六万个春秋全然与她无关。不过事实上,也的确与她无关。南阳没有乱动岁安靠着的那只手臂,用另一只手,够着离他最近的一本书:《近代人类的灭绝》,他看了一眼封面,很快放弃了阅读。将那本书的硬纸封面折出一个角,去勾较远一点的几本书。
  《霍乱时期的爱情》,《新中国未来记》,《浮士德》。
  南阳的目光在《浮士德》上停留了几秒,想到岁安那天半带愠怒的神情。果然,执拗的姑娘最后还是选择把《浮士德》看一遍。他看着身边熟睡的女子,一丝不经意的微笑挂在脸上,少女的脸庞,专注的模样。他仔细地看着她下垂的眼帘,长长的睫毛微微地翕动着。他以为在女子睡着的时间里,他一定会困乏,需要看些书消磨消磨时间,但实际上并不如此,他就这样,以一种极不方便的方式端详着岁安。
  呢绒的衣领蹭着南阳的脖颈,他有些痒,痒得想舒舒服服打一个筋抖,但是这样一个时刻,他还是硬生生地抑制住这种冲动,生怕扰了她易碎的轻梦。
  不过这并没有结束,在南阳轻轻将衣领压折好的时候,岁安顺势脑袋一歪,又呢喃着模糊不清的话语,缩在南阳肩头。一髻蓬松的头发,随着南阳的呼吸,在他的鼻尖挠着,南阳眼皮向上一翻,有些哭笑不得。他稍稍屏了屏呼吸,抽出手,将岁安额上的散发捋到一边,又把她头上擦着自己鼻尖的头发压了压。
  兴许是动静太大,也或许岁安就没有熟睡,总之就在那个瞬间,岁安睁开了眼睛。惺忪的,转动着。南阳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看到如此摄人心魄的眸子,像黑夜里的精灵,有一种吸力,让南阳的目光无法挪开。她的瞳孔忽然一转,看着自己头顶上方,南阳的手一直放在那里。岁安摇了摇脑袋,停下来又看看,又摇摇脑袋,南阳的手没有动。他的掌心,是柔软的触感。
  岁安不摇脑袋了,身子后倒,南阳的手就落回了沙发。南阳看着岁安的举动,忍不住笑出了声。她看见南阳躺靠在沙发上笑着,自己也“咯咯咯”地笑起来。过了一会儿,岁安不笑了,板起了脸:“你刚才笑什么?”
  “你又笑什么?”南阳忍住了笑意。
  “你先笑,我才笑。所以你笑什么?”
  “我不笑什么,只是觉得你没有必要挣扎,你可以直接说,我自然把手放下来。”
  “哦。”岁安应了一声,不想睬南阳了,坐到沙发另一端,玩弄着那只猫。可是猫突然不动了,僵硬在那里,然后听见“嘭”的一声,岁安粘了一身的猫毛。一只猫从那个僵硬的驱壳里钻出来。岁安回头看看南阳,一脸不可思议。
  “它么?是我们一个成功的试验品。那时我们还想在地球上长生不死,就在猫身上完成了这样一种自我净化机制。结果还没有来得及把它应用到人体上,就···”南阳摊开双手,“不过在这里,自我净化什么的都没有意义了,毕竟连时间都不存在。这么算起来,也算是歪打正着,实现了不死。”
  岁安从沙发上跳下来,把粘在身上的猫毛都抖落。
  南阳嗅到满天的绒毛,“阿嚏”一声,总算是打了一个舒服的筋抖。
  4
  “这样折。”南阳把手中的白纸叠过一个角度,“然后这样,再把前面压出一个小口子。”南阳的手指很好看,素白,一节一节很修长,几次翻折,一只千纸鹤就已经成型。
  岁安跟着南阳,笨拙地折叠,做出了几个不好不坏的样品,然后就好像突然开窍一般,很细致地、小心翼翼抽出新的一张纸,把每一个边角都抚平。千纸鹤折出来,比前几个都要好的多,但总是比南阳随意折出来的要少一点灵性,岁安不满意地嘟哝着嘴。
  “你们那个时候不折这样的纸么?”南阳看着岁安,脸上是温暖的笑。
  “妈妈会拿单片红纸,剪窗花。”岁安比划出剪刀的样子。
  “窗花是什么?”
  “你有剪子么?”
  南阳翻了一下储物柜,找了一会儿,拿出一把剪刀:“你要剪么?”
  岁安看了看剪刀,使劲摇着头:“不,不是这样的,是那种尖尖的剪刀。”
  “尖尖的?”南阳愣了一下。
  “就那种老式的裁缝剪。”说完岁安比划出“咔嚓”的动作。
  南阳很难去想象这样的一把剪刀,毕竟在他生活的年代,连剪刀也不很常见,不管多精致的图案,用电笔在纸上一划,都可以裁剪出来。
  岁安第一次在南阳的脸上看到了困惑的神色,有些得意,白润的脸上因为兴奋而显现出微红:“就那把剪刀吧,多少也凑合着。”
  岁安剪得很慢,一边剪一边跟南阳有一声没一声地聊着。剪子虽然没有尖尖的头,却也不会遇到那种绞纸的情况,可是不知怎的,岁安就是觉得用起来极不顺手。兴许是南阳第一次见这样的剪纸,又或者是岁安慢悠悠地讲故事的样子很耐看。总之南阳听故事听得很入迷,那种感觉,就像画幕揭开,宣纸铺陈,然后,水墨就悄然渲染开来···
  “月亮荡荡,姊妹双双···”
  小木船荡开一片柔和的月色,水上的波纹跌宕着,一层层地漾了出去,船头还摩擦出些许的水花,年幼的岁安坐在船头,唱着“姆娒”新教的歌,水花溅湿了她的鼻尖。
  年迈的船工,悠闲地摇着橹,摇一会儿,歇一歇,抽出烟锅,对着光,眯眼看了一看,熟练地在船梆上敲两下,震落些烟渣,入了水,又都无声了。仔细掏出一块方布,颤巍巍抖一些烟叶进去,咬着烟锅嘴,把方布重又叠好,收进怀里,再顺手拿出一盒火柴。“蹭,嚓”火花刚窜出来,就哑了。船工抖抖火柴盒,听见里面零星的响声,叹了口气,半带着不舍,又捻出一根火柴,“嚓”一声,船工赶紧把烟锅凑过去,有节奏地吸溜着,不一会儿,就有烟从里面冒出来,于是烟锅里的烟叶就忽明忽暗起来。船工舒坦地大吸了一口,又小心翼翼地回味,慢慢地吐出。“连牵!”船工叹了一声,那是船工一句口头禅,一路上,岁安已经听船工说了很多遍了。
  “连牵!”开心的时候,船工爽直地赞叹。
  “连牵!”生气的时候,船工拧着眉头嘟囔一声。
  “连牵!”这个时候,船工是朝岁安喊的,“小巨丫头当心嘞,朝船后坐坐!”
  于是岁安的妈妈就从船舱探出头,伸手去拉住岁安,把她拖进船舱。
  烛光映着船帘,一把剪子交错着母女两人的剪影。一张纸忽大忽小,渐渐地,有光从指间溢出,透过纸上一个个小孔,于是整个船舱都是大大小小的光斑。
  疏影横斜水清浅,没有梅花,只是一只木质的长橹,在水中播散着,留下一条蜿蜒的细长水纹,一直摇向那夜贴着江流的月。
  “月亮月亮荡荡,姊妹姊妹双双···”
  大汽船的汽笛声在天上回绕,大海的浪花拍打着船身,一层一层,淹没了海岸又露出了海岸。岁安第一次看到这样大的湖泊,望不到尽头,海鸟站在船桅上,或者是立在因海水浸泡而有些腐烂的木桩上,低头啄一啄什么,又扑打着翅膀飞走。海风很大,“姆娒”给她圈上厚厚的围巾,她把岁安抱起,岁安面对着大海,她面对着大陆。岁安的眼里是一股咸涩的风,她的眼中是一汪漂泊的泪。当她朝着大海收起泪的时候,岁安看到那熟稔的城市,恍然明白离开的意义,于是,大大的泪珠在她白净的脸上滑落。
  她被抱着上了船,那个时候的她或许不明白什么是遥遥无归期,但是离别——那种最直接的感受,那些她熟悉她亲切的东西都不再出现在眼前,她能有体悟。船上的日子是颠簸的,她坐在大大的甲板上,海上的水汽很容易地沾湿她的鼻尖,可是周遭的人,长着与她不同的脸孔,说着她听不懂的语言。
  “soul!”母亲的声音响起,那是她的新名字,她乖巧地起身,反身走进房间。钨丝的灯泡很容易照亮整个房间,母亲从抽屉里抽出一张硬硬的羊皮纸,纤细的手在灯光下眼花缭乱地折叠,然后拿出那把家中带的尖尖的大剪刀,戳出一个洞,那是一只眼睛。可是透过那眼睛,岁安看到的是整洁的餐桌上洁净的餐盘以及跟糕点很像的,那种被叫做“bread”的东西,烤焦的难吃的鱼和咸咸的土豆条,是一个个金色头发蓝色眼睛深深的眼窝的白色皮肤的人,是母亲憔悴的容貌和红肿的双眼。无神而无助。
  “soul?what’swrong···嗯,岁安,你怎么了?”母亲突然说起跟那些陌生人一样的话,愣了一下才改口,然后自己也恍惚起来。
  岁安“哇”的一声就哭起来了,母亲颤抖着嘴唇,把岁安抱起来,拿着那张空洞的剪纸:“月亮荡荡,姊妹双双,大姐嫁在上塘,二姐嫁在下塘···”
  舷窗外,没有太阳也没有海月,两处茫茫皆不见。
  5
  英国,伦敦。
  刚刚从世界大战中恢复,伦敦显得热闹又萧条。不同肤色的人,穿着风衣,将头缩进领子里,手臂夹着一张还带着油墨星味的报纸。他们像雨滴落地一样,在细细长长才道路上径直地行走。“啪”,他们落进街的尽头,不知名的巷子里。很多人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就像脸上覆着一张白纸,却没有人知道薄薄的白纸后面,藏的是几家欢喜。
  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时候,岁安仍然能看到有人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她时常能看到下过班后的男男女女在那样的街角,喝着啤酒,聊着她所不知道的话题。男人一只手插着兜,另一只手自然地将酒杯置在窗台——那种没有内景的假窗台。女人就在窗台的另一边,支着窗台,喝一口酒,理一下头发,然后笑起来。那种笑声,就像是刚出水的一般,很有一种清爽的感觉。这个时候,有风吹来,棱角分明的白云迅速地飘动,碧蓝的天像是要流下来一样,一点微妙的变化,整个氛围都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岁安就喜欢坐在自家的公寓楼里,趴在窗边偷偷地看,然后痴痴地笑。她会想到一个个故事,中国的传统神话配上西洋人的背景,不管是大刀阔斧如盘古的男性的力量感,还是婉转细腻如嫦娥的女性的阴柔感,在这个天地澄澈的国度,都得到了一种中和。一种彬彬有礼的lady和gentleman的模式,让这里的人都不过度孔武也不过分内敛,她心里的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阴影,开始被一点点抹去。
  岁安开始习惯一些改变,比如说消失的筷子,风格迥异的裙子,但是她总是听不习惯他们讲的话。虽然母亲偶尔会教她一些“洋文”,可是母亲大多数时候,总是忙着应酬。
  就这样,十年平平淡淡地过去了。她渐渐地有了少女的丰满,从潮润水汽的吴侬软语到海风气息的纯正伦敦腔,她就这样,与水打着交道。家中的宾客来了又走,从那种金发碧眼,也逐渐有了中国人的脸孔。
  母亲抽起了烟,一天几根到一天几包。她的脸越发地苍白,每天开门迎接那些岁安眼里的陌生人的时候,笑里是说不出的疲倦。岁安这十年里没有上过英式的学堂,一起去英国的人们,私下里办了一个私塾,给孩子教“四书”和“五经”,以及一些礼仪与常识。在那些“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夫子教学里,岁安永远不懂母亲关上的房门的背后是什么,但是有些东西,并不是需要有人教的。可能只要一些点播,一点联想。时间到了,一切都清晰了。少女的敏感在那段时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岁安想起了父亲,那个在甲午战争中活下,却因此抑郁而死的男子,他像铁石落地的声音,以及爽朗的笑声。音容笑貌,模糊着,清晰着。她为母亲感到羞愧,也时常对着窗边落泪。而再冷漠的母亲,对孩子也是了如指掌,她会在送热牛奶的时候,看到浑然不觉的岁安,而岁安在回过神来的时候,会看到刚刚掩上的房门,以及冒着一丝轻烟的牛奶。
  母女不约而同地缄口不言,又心照不宣地自怨自艾。
  这像是一场冷战,有可能只是情感上的疏离。
  “安安。”终于,是母亲先忍不住开了口,那是一次晚餐,她预先喝了快大半瓶的红酒,“我···”她的声音颤抖着,哽咽着。
  岁安抬起头,碗里的肉汤泼了出来,她看着母亲的双眼——血丝似乎要在她的眼睛上雕刻出纹路。母亲眨了一下眼,她不配与这样一双纯白的双眼对视,也对不起那个永远活在她记忆里的男子:“我,我没有办法的。”
  岁安的心碎裂着。二十岁的她,已经有了很多的理性,她知道这样一个上层的生活是母亲一个人的经营,可是她仍然觉得无法原谅,这背离了她的认知,也超出了她可以处理的能力范围。
  那个晚上,母亲反常地没有见任何人。她坐在岁安的房间里,就这么看着岁安,自顾自地说起话来。
  “你是在乱世出生的,你的父亲是北洋水师的军官,你出生那天,你父亲本来有一点失望,想着是要生一个小子,报效朝廷的。不过后来啊,你一捏住他的鼻子,他就笑起来了,说:‘姑娘就姑娘,既然生了个姑娘,那就希望她这辈子都不要受战争之苦。’所以才给你取了个‘岁月静安’的名字,可惜没想到,他自己却···”
  或许是喝的红酒,现在才有了一点醉,母亲的眼睛模糊起来。然后一点晶莹在她的眼里滚动,灯光下,忽闪忽闪的。
  “我想回去看看。”岁安突然开口,她其实一直没有怪过母亲,她虽然没有见过真正的战争,但是她一直在战争的边缘,这样的洪流中,大家都是身不由己的,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出来都出来了,哪里是那么容易回去的。”
  这句话有两重意思,岁安取了前一种,母亲取了后一种。
  久了,久到最后一点醉意离她而去。母亲突然像想到什么,急切地看着岁安,欲言又止。岁安恰好也看向母亲——这个夜晚的第二次对视。母亲的眼里少了一些畏怯,岁安的眼里多了一些谅解。母亲第一次以成熟人的目光看着岁安,岁安长了与自己一样的眼眸,她看着熟悉的双眼,恍惚着。岁安看到母亲眼角的皱纹,心里有什么东西冲撞着,疼痛着。
  两个失语的人,默契地撇过目光。
  岁安看着灯,钨丝上有“嗡嗡嗡”的声音,小火花在上面跳动。母亲看着窗外,一片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