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1143-博弈论-江汉-198703
作者:
陈璐8162 更新:2021-09-02 12:03 字数:4983
江汉是在牌桌上认识李唐龙的。
有一帮牌友,经常聚在一起锄大地。江汉在刑警队工作,案子不太忙的时候,得空就来打几把。他有瘾,瘾还挺大。
有一次牌桌上来了一个新人,江汉不认识,坐东的哥们儿介绍说这个人很厉害。一局牌打完,新人确实赢了。江汉注意了,新人拿到的牌并不好,但是总能想办法下山,所以每把输的都不多。仅有的几把好牌,他倒是都没浪费,都赢了比较多,所以总账算下来,还赢了一些。
坐东的哥们儿说歇一会儿,介绍说这个新人叫李唐龙,是一个私营公司的老板,卖计算机的。今天请李唐龙来的主要目的不是打牌,就是想见识一下高手的本事。然后他很恭敬地请求李唐龙讲解一下。
“打牌就是玩儿,你们没必要太认真,玩得高兴就好。我也没什么本事,就是记牌。遇到打牌技巧高超的主儿,照样得输。”
“要么咱们演示几把,你给我们点评一下?”
“行啊,试试看吧。”
四个人照样洗牌抓牌,照样方块3先出。李唐龙在打牌的过程中经常插话,有时候还让牌局暂停一下。江汉不止看自己的牌,也不断地在猜三个对手的牌,所以李唐龙说的每句话江汉都认真地听了。
“你的大2该下了,小心把自己留在山上。”
“你这把水这么小,还想顺出去?上手就赶紧扔了吧。”
“你该出对子了吧?你有两个a,还怕回不了手啊?”
“扛啊,你得挑最大的扛,你不是有红桃k吗?别舍不得呀。”
这把牌打到一半的时候,江汉就敏感地注意到,四个人手里的牌,李唐龙都知道,就跟打明牌一样。
“哎,哥们儿,你怎么都知道?你怎么知道我手里的牌?你透视眼吗?”
“我猜的,我能记住这把牌的所有过程,你信吗?”
又打了一会儿,有人出去了,李唐龙就把所有的牌拢过来,然后开始分牌。他拿起一张牌,放在江汉面前,又拿起一张牌,放在自己面前,每张牌都不犹豫,都是给了刚才持牌的人。52张牌分完了,就开始出牌,李唐龙的两只手代替了四个人。江汉惊奇地看着整个过程,他至少可以保证自己的牌一张也没错,出牌的时机也没错。
这时候李唐龙开始分析那张红桃k为什么一定在江汉手里,他是从出第一张方块3开始的,分析的过程都用打牌的过程伴随着,不然别人就更听不懂了。整个分析过程有几十个必然性,其中大部分的必然性都跟红桃k没关系。整个分析过程还排除了十几种可能性,其中也是一多半可能性跟红桃k没有关系。但是李唐龙的每一步分析本身,江汉都是认可的,都不高深。每个环节和下一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没有断路,也没有跳跃。几个逻辑链条最后合起来,结论江汉也不得不认可,就是红桃k只能在自己的手上。
“其实打牌的精髓不在于这些记忆力和逻辑分析。如果大家记牌的水平都很高,打牌本来是个博弈论的问题。”
“最简单的博弈论问题就是石头剪子布,每次出手都有三种可能,一般人这三种可能的概率会不一样。比如我们现在假设,我就喜欢出石头,这是第一层。”
“你经过观察和经验积累,发现了我喜欢出石头,你要想赢我,你就想出布,这是第二层。”
“我知道自己出石头出得多,我看你这个人挺精的,肯定发现了我的习惯,你很可能出布。如果这把我非常想赢,我就会出剪子,这是第三层。”
“你不但挺精的,还非常了解我的处事习惯,还意识到了这把我非常想赢,所以你就会在前面那些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石头,这是第四层。”
“我总结一下,你前面只有两种可能性比较大,第二层是布,第四层是石头,在这个基础上,我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我就出布,至少不会输,这是第五层。”
“你比我聪明,比我厉害,前面这些都在你的掌控之中,你就会出剪子,这是第六层。注意,循环了,又回来了。”
“对于石头剪子布这样简单的博弈论问题,再往更深层次分析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事件本身一旦出现循环,分析也就跟着循环了。”
“锄大地就相对复杂一些,如果有能力,你就可以分析到几个层次以下。那么你可以说,我就不按常理出牌,你是不是就没招儿了?对,没错。但是咱们接着往下看,如果你出牌能有好结果,这就是常理,我就能分析出来。所以,你想让我意外,就必然选择没有好结果的路径,你敢吗?你愿意吗?”
“我提醒你们注意,背水一战不是意外。经过缜密的逻辑推理,是能够得出必然结论的。你破釜沉舟为了什么?是你没别的办法了,不得不这样做,你的选择是无奈的。你抓了一把烂牌,最大的是k,还没有炸,单张过来你出啥?肯定是从大往小了出啊,你就不指望跑了,尽量拖住别人跟你一样留在山上,多拖住一个是一个,对吗?你这时候说了,我不想让你知道我牌不好,我就顺着出,让你以为我有大牌。注意,你这样就改变了博弈目标,你就想死,谁也拦不住你,我们只分析想赢的。”
“那么,什么人是真正有本事的主儿呢?是明知结果很可能不好,还要那么出牌的人。这里有三个必要的前提,第一个是考虑到了所有可能,经过缜密的分析和周密的策划,才决定那么出牌。第二个是不按常理出牌,如果能骗过对方,就能得利,不能得利就没意义了。第三个是对手足够厉害,你确信他能够把逻辑推演到某种程度,如果你不骗他,就肯定吃亏。”
“博弈过程中的判断,都不是一定如此的,都有不同的发生概率,所以选择时就比较难。结果也是千变万化的,谁也做不到一猜一个准,能做到胜率比较高就不错了。”
江汉一直认真地听着,还是刚才的感觉,每句话都听懂了,都觉得有道理,就是来不及连起来。
从那天开始,江汉在刑警队分析案情的时候,总是止不住想到李唐龙说过的话。江汉做了将近十年的刑警,已经很有经验了,他知道大部分嫌疑人用的都是正常思维方法。就算遇到反侦查能力很强的,他也是用正常思维分析你的破案思路,然后选择最有可能躲过你抓捕的方法。警察破案,往往事先不知道对手的能力水平,只能尽可能多的找到可能性,然后逐一排查。如果案子破了以后,你发现事实出乎了你的意料,就说明你的能力有问题,没有分析出这个可能性,或者对它没有足够重视。
也有思维混乱的嫌疑人,做事没有章法,他们的逻辑往往是简单的,明显的。只要你认真对待,不轻易地排除那些看起来不可能的可能性,破这样的案子其实不难。
1986年11月的一天,江汉接到一个电话,是李唐龙打来的,约他晚上七点到友谊宾馆的堂吧见面,说有事商量,江汉就去了。
见面以后,李唐龙简要地介绍了一下蓝天公司的情况,然后说蓝天公司现在需要一个江汉这样的人。江汉很意外,一个商业公司需要我这个警察干什么?李唐龙好像看出了江汉的疑惑,
“江汉,我需要你做的,跟你现在的工作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你现在要找的大部分是坏人,到蓝天工作要找的都是好人。把找人的标准换一下,适应几天,你就轻车熟路了。”
“你想让我脱了警服?不是给你临时帮忙,是吗?”
“你想临时帮几天也可以,等你认可了蓝天公司再辞职呗。我看你现在就跟我上楼一趟,看看我现在遇到的困难,看看你能不能帮上忙。”
江汉跟着李唐龙来到四号楼五层,走进套房,再进到右手的书房里。进门正对着的一面墙上,稀稀拉拉地贴着很多纸条,真是跟刑警队的案情分析差不多。
“我要同时开十家分公司,正在选人,主要人物我来负责,你看看,已经有这么多了。我希望你来填空,把每个分公司填满八到十个人。备选的人就是现在公司里的,还不够,还要再招进来一些人才行,不然,总部就没人了。”
“你要选人的基本原则就是凑顺子,不用凑同花,是顺子就行。”
江汉算了算,
“十个分公司,总部再剩一些,至少得一百多号啊,这工程可够大的。”
“是啊,不然还用你帮忙吗?其实随便摆挺容易的,咱不是想赢吗?手里这些牌凑得好,就好出牌了,凑得不好就擎等着输吧。”
“我熟悉这一百多张牌,也得不少时间呢,你能给我多少时间?”
“最后确认要在元旦左右,他们还要做些准备工作,春节以后出发。你自己倒着算吧,熟悉情况最多给你半个月。然后你再边凑顺子边熟悉。”
“能让我考虑一下吗?我是真不想脱警服。”
“这个我理解,你现在上手了,要么打单张,要么泼水,你看哪个合适?你自己算算。”
这还用算吗?明摆着呢。江汉离开友谊宾馆,还没到家就有结论了。论前途,蓝天眼瞅着就要迅速膨胀起来,选人用人的工作多着呢,足够大展拳脚,显示才华。论钱,这种私营公司,如果能靠自己的本事,坐到高管的位置,钱肯定不是问题。话说回来了,钱也不是白给的,得真玩命才行,得把在刑警队练出来的本事都用上。
还有一个,诱惑力也挺大的,就是跟着李唐龙这样的奇才,会越玩越大,最后能混成什么样,真是不敢想,没准儿还飞黄腾达了呢。
第二天早上,江汉去刑警队,把辞职报告放在队长桌上就走了。
江汉到蓝天公司,首先是做摸底调查,楼上楼下地走几圈,随便跟人打打招呼,开开玩笑,就对现有人员有了大致了解。友谊宾馆墙上的很多人,江汉看不到,只能听李唐龙介绍情况,江汉边听边记,把他们的特征都写到了小本子上。
接着,江汉了解了蓝天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业务特点,据此设计了分公司人员组成的理想方案。然后拿着这个方案向李唐龙做了一次汇报。得到李唐龙的认可之后,江汉觉得就可以开始人员调配工作了。
走到这一步,真正的困难就冒出来了。按照蓝天公司岗位设置,江汉的顶头上司是行政总监陈璐,陈璐上面是总经理李唐龙。按说应该江汉负责具体工作,有了进展及时向陈璐汇报,陈璐给出指导意见,江汉再修正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至于陈璐怎么向李唐龙汇报,江汉不用管,想管也管不了。但是实际情况是,江汉的工作任务都是李唐龙直接下达的,任务也很明确。如果陈璐只是听听江汉的汇报,及时了解进展情况,事情也很简单。陈璐对江汉的工作有意见和建议,明确反馈给江汉,江汉也会重视,能听从的,江汉肯定会尽量听从。实在是想法不一致,就坐下来讨论呗,有了明确的结论,不管江汉是否赞成,他都会遵照执行。
问题是陈璐的思路跟李唐龙的完全不一样。李唐龙搭出来的架子是自上而下的,先找各个分公司总经理,然后配三个总监,再然后配下面的人员。陈璐是一个一个分公司地去看,看某一个分公司的时候,先不管其它分公司的情况,等发现别马腿了,再去想办法修改。
陈璐看人员调配的视角也跟李唐龙的不同。陈璐更重视的是人的搭配,总是担心甲领导乙会有麻烦,丙跟丁配合会有矛盾。江汉是认可陈璐的这些看法的,但是过分强调就不对了,能力搭配也很重要,毕竟这是分公司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第一次开调配人员的大会,陈璐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先把重点盯在了上海。在友谊宾馆墙上贴着的,都是李唐龙反复权衡的结果,其中上海的财务总监是总部出纳组的组长邓婕。陈璐在会上就提出邓婕不应该去上海,理由很简单,邓婕太强势了,怕她和上海的总经理董建昌发生矛盾。董建昌原来是sh市商业局的副局长,是上海分公司的核心人物。如果邓婕去上海,陈璐认为一定会跟董建昌的工作发生掣肘,双方一定会互不相让。而邓婕能力很强,让她去其他分公司,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后,陈璐特意来找江汉,再次强调邓婕应该去其它分公司,她说李唐龙不容易被说服,希望江汉能帮她一起把这块牌子翻过来。
这是江汉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他认为李唐龙和陈璐的想法都有道理,自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李唐龙认为上海是北京以外最大的市场,需要配置最强的班子。相比之下,人员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
关于邓婕是不是去上海,大会小会的多次提起,但是一直作为悬案,持续了半个多月。等到大部分人员安排得到公认以后,江汉又做一个方案,是邓婕去成都的,这个方案里有五个人要动,不算太多。江汉思量再三,还是没有直接提交到大会上,而是先拿去给陈璐看看。陈璐仔细地看了方案,江汉也给出了相关的解释。陈璐明显地是有话要说,但是一直犹犹豫豫的,到最后也没说出来。江汉就认为陈璐默许了邓婕不动,还是去上海,虽然很不情愿。
江汉在摸底调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陈璐和邓婕有矛盾,这件事全公司都知道。所以,陈璐提出让邓婕不去上海,江汉的第一反应是上海好,陈璐想捣乱,让她去不成。但是如果让邓婕去成都,以江汉对邓婕的了解,邓婕可能更高兴,因为成都的班子比上海的弱,邓婕会发挥更大作用。而且从陈璐的表达里能听出来,陈璐也是这样认为的。江汉就不懂了,陈璐坚持不让邓婕去上海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她只是出于公心?
直到陈璐看了新方案,犹豫着不说,江汉才恍然大悟。如果邓婕去不成上海,替换她去上海做财务总监的人,明显太弱了,这也是新方案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只是一直没人提起过,穆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