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静待
作者:坚持为王      更新:2021-09-02 04:21      字数:4591
  刘焉年轻时因为汉室宗亲身份,得以担任郎中一职。后因老师祝恬去世而离职,在阳城山讲学教授。又因“贤良方正”,被推举到朝廷做官,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眼下,刘焉官任幽州太守,也是因为刘焉听从了邹靖的提议,才有了刘备的报效投军之举。
  众人跟随着太守府的下人指引,一路前行,来到了会客的大厅。只见一男子身着官服,面如白玉,一股官势不怒自威。
  那人应是刘焉无疑了。
  “拜见太守大人。”校尉邹靖一进房门,便率先行起了军礼。
  “拜见太守大人。”
  诸葛亮和刘备等人也只好有样学样,也向刘焉行了一礼,然后再静待引荐,却不敢随意开口提前插话。
  “哦,邹校尉来了,快快免礼,如今贼势难挡,邹校尉不去准备军备好迎敌,今日前来,可是已有破贼之计?”
  刘焉身为汉室亲宗,论辈份可比汉灵帝差不多,自然对邹靖这一个校尉居高临下,不过也是因为黄巾反贼作乱,不得不依靠邹靖这些武将。
  刘焉还是比较喜欢和文人士子坐而论道,茗茶笑谈,只可惜被派到这幽州荒凉之地,远离洛阳京城。不过,刘焉也是比较能够隐忍,哪怕坐过的官职一个换一个,手下与上司一茬换一茬,刘焉都能够左右逢源,扶摇而上。
  明哲保身,就是刘焉出仕为任的座右铭。
  “回报太守大人,今日有涿县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和蔡伯喈门下、泰山郡郡丞之子诸葛亮,率兵前来投军,助我涿县御敌,讨伐黄巾反贼,诛杀叛逆,卑职不敢自专,遂将此二人引荐给太守大人一见。”
  邹靖听到刘焉话里隐隐有些责备,不由马上为自己澄清,表示不是不去准备防守黄巾作乱,而是有诸葛亮和刘备二人前来投军,二人背景过于强大,搞不定才将二人拉到太守府来的。
  邹靖话音刚落,便看向旁边的诸葛亮和刘备,眼神里透露着:二位快救我,拉兄弟一把。
  诸葛亮和刘备会意,互相对望,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诸葛亮看刘焉自恃身份,好像也等着二人率先自荐。论背景和实力,刘备除了汉室宗亲,别的什么都没有,可说拍马也赶不及诸葛亮。
  诸葛亮也觉得此时应该由自己当这个出头鸟,先将官府明面上的事情给办了再说,也好给泰山军弄好手续,将泰山平带领进涿县的官府兵营驻扎,才是正事。
  长期盘桓在涿县城外,诸葛亮也怕事外生枝。
  于是,诸葛亮上前一步,朝刘焉行了个后辈士子礼。
  “师从蔡伯喈公,末学后进诸葛亮拜见太守大人,奉泰山郡守张奉大人之命,为讨伐黄巾反贼,诛杀叛逆,在下代家父泰山郡丞诸葛珪领兵出征,前来涿县助战,还请太守周知同意。”
  诸葛亮恭敬地将泰山郡的官引与名帖递给太守刘焉,希望刘焉能将诸葛亮所率领的泰平军引为友军,不然诸葛亮这出师无名,成为野军,就算有功,也难上表。
  “贤侄年纪轻轻,一表人才,竟是伯喈公的得意门生,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代才人出。伯喈公近来可好?贤侄能率兵前来涿县相助,可见忠心报国,心存大汉,不知贤侄此次前来,带了多少兵马?”
  刘焉接过诸葛亮递过来的名帖和官引,仔细一看发现不假,想不到眼前的诸葛亮年纪如此地小,却是蔡邕的学生。加上领兵前来相战,刘焉更是心花怒放。
  这样的诸葛亮,不管带兵多少前来,都是等于白白增加刘焉的兵力,毕竟,没人会相信诸葛亮能真正地统领兵马,指挥作战。刘焉希望诸葛亮带来的人,多多益善。
  “恩师日食三斗,身体康健,一切皆好,多谢太守大人挂念。在下此次共率领泰山郡二千人,皆清一色轻骑兵,目前正驻扎在涿县城外三十里处,恳请太守大人放开城门,让我泰平军进驻涿县,也好加强操练,略筹补给。”
  诸葛亮知道要把泰平军在刘焉和邹靖眼前亮亮相,以免他日立下战功,却口说无凭。于是,请求刘焉将泰平军放进涿县,也好减少在野外,粮草的消耗。
  “这是自然。贤侄远道前来相助,岂有让友军驻扎在城外,露宿荒野的道理。贤侄待会儿即可领兵进城,一切所需皆由邹校尉操办供给,不得有误。”
  涿县又不缺少粮草,现在只愁贼军势大,难以抵挡。所以放诸葛亮进城,还能帮忙守军,何乐而不为。刘焉不止同意诸葛亮的请求,还要求邹靖要将诸葛亮军队的消耗也给安排妥当了。
  诸葛亮连连答谢,邹靖也忙出列领命应诺。诸葛亮见已无他事,便行了一礼后,退步站立,眼观鼻,鼻观心。
  “拜见太守大人,在下姓刘,名备,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人,原是汉室宗亲,曾师从卢植、郑玄,见涿县放榜招募军兵应敌,故而聚集乡勇五百余人,皆持军器,人手一马,前来报名投军,讨逆诛叛,以效国恩,还望太守大人能收为帐下,留待军用。”
  刘备也将家底亮给刘焉看,论出身,刘备说实话,比很多人都高了,溯源可到汉室宗亲,又师从大儒卢植、郑玄,可见刘备的简历,令人眼前一亮。
  刘焉见刘备长相异于常人,眉目之间有一股英气,不由来了兴趣。刘焉素来喜欢保持实力,又有心蓄养势力,对于诸葛亮率军前来,虽然高兴,却知道只是暂时的,无法引为己用,友军待战事一了,还是会离去。
  但刘备带来的兵马不同,这是土生土长的涿县兵马,刘焉觉得容易吸收成为自己的羽翼。听到刘备自称是汉室宗亲,刘焉更是笑了,论汉室宗亲,难道还比得过身为幽州太守的刘焉么。
  “竟是刘氏同宗,不知玄德出自哪一支哪一脉?”刘焉见刘备的年岁大概二三十岁,也就好奇,问刘备的祖先是谁,既是汉室宗亲,那自然是大有来头的。
  “回太守,备乃是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先祖因缘际会,曾留下一脉于涿郡涿县。”
  刘备说得头头道道,生怕刘焉去翻老黄历,揭刘备的老底。毕竟,刘氏自汉高祖刘邦奠定大汉朝之后,子孙何其千万也。
  “哈哈,那理应称玄德一声侄子。幽州得玄德侄子相助,如虎添翼,我心无忧也,如鱼得水,破贼可期也。”
  刘焉十分高兴,直接认刘备为侄子,反正刘焉对于表扬人,这种不需要掏钱,不需要损兵的行为,向来是乐见其成,得心应手。
  刘焉直接将诸葛亮和刘备都认为侄辈,一个贤侄,一个亲侄。这一认,涿县的安危稳稳了,算是超值。
  刘备,字玄德。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刘焉,字君郎。汉景帝第四子、鲁恭王刘余的后裔。
  刘备和刘焉互认为叔侄,大为亲昵。
  自此,刘备算是在乱世之中,谋得了第一个名份。
  落叶归根,认祖归宗。
  诸葛亮见刘焉和刘备在那你侬我侬,说个不停,感到无聊至极,却无法提前退场,只好耐着性子,站在一旁,静静等候。
  过了好几个时辰,刘焉和刘备总算是诉完衷情了。也是,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一直吹到当年天子仁德无双。
  其实,汉灵帝什么德性,在座的各位都心知肚明。二人说到口干舌燥,再无亮点可表,才推说今日天色已晚,待来日叔侄再聚,定详谈个三日三夜。
  于是,诸葛亮和刘备在邹靖的带领下,一一拜别刘焉,原跟返回,出了太守府。
  太守府门口,邹靖却是不急着回去,而是先把诸葛亮和刘备安排妥当再说。
  说真的,有了诸葛亮和刘备二人,邹靖的兵权可是一下子超过其他郡县,好生威风。所以邹靖也不傻,知道此时该招揽收买好诸葛亮和刘备。
  “公子,太守大人有言在先,说泰山友军长途沷涉,需优待安抚,粮草肉食一应供足。眼前,还得麻烦公子先行出城,率兵入涿县城,在下也好安排泰平军的驻地及事宜。”
  邹靖也是希望诸葛亮早些带兵进到涿县,将兵力放到军营,这样虽然得肉疼出点粮草军饷,但也好节制与驱使。
  “如此,劳烦校尉操心,在下实在过意不去,太守优待我等,却之不恭,这便出城,召集郡兵,率军入城,还请校尉能打开城门,沿途指引,多加方便,在下在此多谢校尉的引荐与支持了。”
  诸葛亮也不推脱,既然来了,早晚都要和涿县官兵打成一片,早进城,比晚进城,有利无城。
  “公子,那就此别过,还请恕邹某无法出城相送,邹某军令在身,还要带玄德先行一步,前往军营驻扎,也好安排军士的诸多事项,尽早完成登名造册,发放军帐之类的。公子若领兵回来,到时差遣一守城小兵汇报邹某即可,在下定安排妥当,不让公子受一丝委屈。”
  邹靖向诸葛亮行了一个军礼,表示歉意。虽然邹靖年长诸葛亮那么多,但大汉武人的地位远远不及文人士子。邹靖不得不对诸葛亮恭敬有加,礼遇有余。
  大汉乃是刘氏与世家共治天下。
  “校尉军事繁忙,军令如火,还请自便。在下这就出城,率军前来,些许路程,不足挂齿。校尉,几位兄长就此告辞,来日再会。”
  诸葛亮向校尉邹靖和刘备辞行后,便火速赶回客栈,带上等候在那的唐周,苏双等人,星夜离开了涿县,赶往与率军驻扎在城外的高堂隆汇合。
  在出了涿县城门之时,诸葛亮稍稍一想,感觉此次前来涿县,还是有收获的,唯一的遗憾是没法赶在刘备之前,将万人敌关羽和张飞收为帐下。
  至于刘备,诸葛亮想都没想过,知道刘备自小就野心极大,根本就没有收服的可能。诸葛亮也就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了。
  不出一日,根据之前留下的暗号,诸葛亮很快就寻到高堂隆领军驻扎之地。
  “参见主公,末将不知主公回来,未曾远迎,还望主公恕罪。”
  高堂隆见到诸葛亮,虽略有惊讶,但很快就适应过来了。诸葛亮办事的节奏,素来明快,且凡事颇有图谋。高堂隆身为下属,知道很多事不该问也不用问,主公若想让下面的人知道自然会说。因此高堂隆施了个军礼之后,便静静站着,等待吩咐。
  “升平兄,别来无恙呀。我不在的这些天,一切可好?”诸葛亮虚扶了一下高堂隆,简单地过问下军况。
  “禀主公,泰平军驻扎于此地,每日操练如常,不敢懈怠。目前一切皆好,只是粮草空耗较多,若是如此驻扎下去,恐非长久之计。”
  这支军队是高堂隆一手组建,操练出来的,要是战力不行,坠了诸葛亮的威名,高堂隆也觉得过不去,于是,哪怕是行军在外,高堂隆也照常训练,甚至为了使士兵保持锐性,还经常举行演习。
  高堂隆汇报之后,也提出了驻扎在涿县城外的难题,无法得到补给,怕长期下去,导致无粮,军心不稳。
  “升平兄无需多虑,我此次前往涿县,便是为了解决这件事。如今已与幽州太守刘焉说好,我等军队可以进入涿县,暂时驻扎在涿县军营,一来方便军队操练,二来也解决粮草补给问题,无后顾之忧。”
  诸葛亮将去涿县和官府沟通,得到的收获告诉高堂隆,也算是稳定军心,不过,高堂隆能主动提出后勤补给之事,证明领军练兵尚且可以,这点诸葛亮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主公英明。”高堂隆就觉得什么事到了诸葛亮那儿,很快就会得到解决,迎刃而解,也就不操心,拍了拍诸葛亮的马屁。
  “升平兄,还得麻烦你快速召集军队,即日启程,率领泰平军前往涿县,待到了城门外,我与那涿县校尉邹靖已是说好,会安排你等进入涿县,就在军营之中驻扎。”
  诸葛亮直接过虑高堂隆的恭维,但也不拆穿。毕竟,这些无伤大雅。诸葛亮又向高堂隆发布最新的命令,要求全军赶往涿县,帮助守城。
  “末将得令。”高堂隆行了个军礼,接了军令,便转身去安排召集了。
  泰平军平日训练有素,很快就按要求聚集,然后赶往涿县。因泰平军皆一人二马,脚程极快,不出半天,便到了涿县城外。
  诸葛亮将与校尉邹靖的约定,向守城门的士兵通报之后,士兵请示了校尉邹靖得到了肯定,便将诸葛亮等人放行而入。
  早有士兵引领着诸葛亮入城,直往涿县的军营所在地而去,校尉邹靖也会在那里等诸葛亮等人。
  到了军营,诸葛亮向邹靖介绍了部将高堂隆,然后便让高堂隆听从邹靖的安排,驻扎在军营,安定了下来。
  邹靖不愧为沙场宿将,处理军中杂务,可谓迅速,很快便划理了涿县军营一大片区域给高堂隆屯军。
  诸葛亮看了高堂隆屯军之地,离刘备军扎营之处不远,互为犄角,内心不由高看些邹靖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见一切妥当,也就不再理泰平军队之事,全权交给高堂隆统领,继续当起甩手掌柜来了。
  自此,驻扎涿县,静待贼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