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甘薯
作者:盛鑫良品      更新:2021-08-29 12:29      字数:4161
  第一一九章甘薯
  牛镝围着地上的一堆地瓜走了两圈,问书办道:“都记下了?”书办将记录交给牛镝。牛镝手有点抖,怕下属看见,将手背在身后,心道:早知有些物当初何必说三年还辽的话,眼下时间过去大半,凭这个神奇的粮食能不能将功折罪?转念想建虏确实有议和的意愿,若是能加打力,说不定能成功,岂不是浪费了这个机会?
  下人道:“老爷,做好了。”
  桌上放了几只烤地瓜,黑乎乎的不大雅观。牛镝看了看,问老管家道:“可用过了?”
  “用过了,都很好。老奴昨夜用过一个,味道甘甜,天赐神物,小给老爷道喜了。”
  牛镝拿起烤地瓜,披开皮,露出金黄色的肉,吃一口绵软甘甜,笑道:“好东西。”擦了手,提笔写好折子,交给老管家道:“将粮种和农人用八百里快马呈给皇上。”
  王全忠捧着木盒进殿,小声道:“万岁爷,辽东经略牛大人八百里急件。”
  朱佑肃展开折子,问道:“全忠,这世上有亩产千斤的粮食吗?”
  王全忠道:“老奴孤陋寡闻,从未听说,不过天下之下无奇不有。”
  朱佑肃猛一抬头,道:“之前,清河是不是和朕提过这个,这个地瓜?”
  王全忠道:“老奴驽钝,不记得了。”
  朱佑肃道:“牛大人应该不会骗朕,全忠,你带辽东来的人在御花园里种种试试,若是,若是真成了,朕要祭祖庙。”
  张皇后拉着清河公主道:“王全忠是个没用的奴才,京城这么大都找不出个你可意的人,哀家非好好说他不可。妹子,你喜欢什么样的人?”
  清河难为情道:“皇嫂——”
  两个人说着进了御花园,见几十个小太监正挥锄头抛地。
  张皇后怒道:“你们在干什么!”
  王全忠闪出来,“拜见皇后娘娘。”
  张皇后柳眉倒竖,骂道:“王全忠,叫你办的事不全心办,到御花园里来折腾什么!”
  王全忠忙道:“回禀皇后娘娘,奴才奉了万岁爷的旨意种辽东送来的新粮种。”
  “什么新粮种,皇庄好大片地方,不会去种,偏偏在御花园里!”
  王全忠道:“万岁爷——”
  张皇后转身就走。清河公主低声问王全忠,“什么粮种?”
  “牛大人说叫地瓜”
  张皇后坐在屋里抹眼泪,对清河道:“当今的万岁爷太凉薄,哀家一个寡居的妇人,每日就指着看看花解解闷,就这还让他给坏了。想当初要不是哀家,他怎么可能搬到老魏,先帝爷可是说了老魏有用。”
  清河忙道:“皇嫂,小心隔墙有耳。”
  张皇后哼了声道:“他听到最好。对哀家下手更好,早早去见先帝也剩着受他的气。”
  坐没多久,太监传话说朱佑肃要见清河。
  朱甯妍到殿上施了礼,见桌上积了好些个折子,心有不忍,道:“皇弟不可如此操劳,要保重龙体。”
  朱佑肃从折子堆里抬起头,伸个懒腰,道:“先皇留下的事务太多,不容朕有半刻懈怠。全忠快给皇姐看坐。”
  朱甯妍坐了。
  朱佑肃道:“皇姐从皇嫂那里来?”
  “皇嫂还埋怨皇上,不该坏了御花园,皇嫂还指着看看花解闷。”
  朱佑肃道:“是我的错,听说有好粮种就急着让人种出来试试。辽东经略上折子,说发现个能亩产千斤的粮种,民以食为天,若是真的,就是社稷之福了。皇姐,朕记着你似乎提过?当时太忙没记住。”
  “河东薛氏在福建发现,当地人称之为甘薯,薛小禅听说过叫人从南方带来,没想到经过多年试种真叫他种成了。”
  “皇姐说的薛小禅是那个在辽东不听话带着部属西迁的薛小禅?”
  “正是他,他还托我将甘薯呈给皇上。”
  “原来如此,他有心了。朕记着他有一个母亲是吧?”
  “薛小禅是侍女所产,后来薛家将此侍女辗转到了前阁老嘉宁郑大人府上,现在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两人又说了几句,朱甯妍见朱佑肃无再说下去的意思便告退出去。见顾大诚候在外头,施了个礼。顾大诚进到殿中,朱佑肃将折子给他看。
  朱佑肃叹道:“朕之不德,自继位以来连年干旱,流民千里,贼寇四起,若真如牛镝所言便是社稷之幸。顾师,前个田奉召的折子你看了?”
  “不知万岁说的可是裁减驿站之事?”
  “没错,国库空虚,辽东军费不可少,剿匪军费不少。顾师可有良策?”
  顾大诚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说,道:“回万岁的话,驿兵虽然要耗费一些银钱,可要废除,驿丁必然生活无着,难免用有不忍见之事发生。”
  朱佑肃脸色沉下来,道:“朕再考虑考虑吧,顾师年岁大了,先回去休息吧。”
  顾大诚暗叹口气,颤巍巍磕了个头。回到内阁,呆坐半天,展开纸。
  吴纯方拿着叠折子进来道:“老师,这是要急发的折子,您看一下。”
  顾大诚让他放在一边。
  吴纯方往桌上瞟了眼,惊的张大了嘴。
  顾大诚道:“你与田奉召关系如何?”
  吴纯方道:“老师,国事如此,您为何要告老还乡?”
  顾大诚见其发自至诚,便道:“陛下锐意进取,为师的位子该由更合适的人来坐。纯方一直在京城为官,才些历练,江南是国朝财税重地,若你有意到那里做官,为师可以替你安排,不急,你慢慢想。”
  数日后顾大诚的辞呈交到朱佑肃的案上。他看了眼道:“顾师是国之栋梁,可惜太过老成,缺些锐意精神。”抽出裁减驿丁的折子对站在殿下的田奉召道:“你下去办吧。”
  田奉召跪俯在地。从上看下去像在青砖上贴了枚团花纹。
  顾大诚一行很简单,两辆大车,一辆马车。
  京中故旧送至南门,往前走便是运河,坐船可直达江南。
  吴纯方躲在众人里。
  顾大诚望了他一眼,很遗憾他没选择到江南为官。
  送别之后,顾大诚顺大道向渡口,登船沿运河南下。顾夫人边缝衣服边叹气。顾大诚放下书道:“你叹什么气,不是一直说想回乡吗?”
  顾夫人道:“还是老爷说的对,那个吴纯方平常看着很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人。”
  “没什么奇怪的,离家千里为做官。他有自己的追求。六儿呢?”
  “放心吧,我叫了两个老妈子看着。幸亏早听了老爷的话。”
  “爹,爹!”六儿突然在船顶上叫。
  顾大诚脸色一变,跟顾夫人急忙出了门,他的几个儿子早冲了上去。
  六儿拉着她一个哥哥,回头道:“爹,你快看!”
  顾大诚见女儿没事,放下心,看过去,只见黑鸦鸦的人群沿运河往京城方向走。只有脚步的沙沙声,没有小孩的哭声,没有女人的叫声,没有男人的吼声没有老人的呻吟声,只有沙沙的脚步声。
  六儿打人颤把自己挤进哥哥的怀里。
  顾大诚紧攥着栏杆,眼里滚着泪。
  老船工望了眼,道:“很什么好看的,难民天天有前个泛了大水,满处浮飘比这个惨。这年月,穷人活该受罪。有钱的当官的就该快活,怨谁?怨就怨你自己没托生个好人家!”边上的船工顶了他一下,示意船上还坐了个致仕的大官。老船工闭上嘴,躲到一边去了。
  朱佑肃脸色阴沉。田奉召站在下头不禁屏住气。过了好半天,砰地一声,奏折从龙书案上扔到地下。田奉召心里埋怨,顾大诚一人致仕的老官上什么折子,上折子就上折子,就不会定的宛转点?难道一出了京城这点本事都没了,看看折子里都写了什么,简直就是说皇上是桀纣之君,放谁谁不气。
  不等顾大诚回到家乡,圣旨追过去,让他到塞上宣抚使。顾家人一听说朝廷派顾大诚去塞上那个鞑子满地走的地方,顿时一征哀鸣,打顾夫人到他的几个儿子都说要找顾大同上折子,塞上怎么能去得?唯有六儿眼里冒星星说是不是去了塞上每天都能和雪白的小羊羊在一走,却立马被顾夫人骂跑了。
  圣旨下的急,也不给顾大诚留一点空闲。顾大诚安排了家里人回乡,自己带了一个下人两个家丁弃舟上岸,寻一条船西去,行至开封时,北方传来恶耗。
  建虏借道草原,绕过山海关,打通宣府直下燕京,朱佑肃传召天下勤王,顾大诚改任中原宣慰使令其速带人马进京。这可让顾大诚为难,他一个致了仕的文官,无权无钱,兵从何来?只得先去洛阳看看能不能从福王那里筹些资金。
  刚到洛阳城外就见来十来个穿得破破烂烂的驿丁被人赶出城,问了守城官兵才知道皇上下了旨裁撤所有驿站,那几个人来洛阳送信无钱回家向官府告贷,这才被官府赶了出来。进到城中,见到万永年郑三省等人,顾大诚说明来意。万永年等人对视一眼,道:“顾大人,此事为臣子者当为,下官这就去想办法。至于福王那里,大人可不抱期望。”
  顾大诚很诧异,心想平时缴费或许福王吝啬些,如今京城被围,总是朱家江山的事。谁想见面之后,福王发了通脾气,对朱佑肃骂不绝口,最后叫人拿出一千两银子,说看在太祖爷的份上借朱佑肃一千两,利息当然是要付的。顾大诚气得说不出话。出了王府,万永年道:“顾大人,你也看到了,下官就说不用来。白耽误半天功夫。”
  顾大诚道:“君侮臣死,这当如何是好。”
  万永年道:“有一人,若是他肯,就有兵有饷。”
  “何人——你说河东薛家?”在京时听过薛家的名号,料也不过三五千人马,去勤王不过是杯水车薪,可此时也无法计较。万永年自去召集省内人马。顾大诚渡河往解良而去。
  一到解州境内,景色大不一样,田间还能看见有人种田。顾大诚拦住当地人问,此地为何与别处不同。那人笑道:“谁不知解州有薛家军。三把香那样的大寇都不是对手。谁敢到解州境内劫掠就是找死。”
  又往前走数里,进了座堡垒,堡中叫买叫卖颇有几分往年景象。顾大诚却高兴不起来。打听一圈,堡中百姓只知有薛家不知有朝廷。顾大诚简单用过饭,直趋解州。到了方如镜的府上。
  方如镜一听顾大诚来了,还以为听错了,出来一看,果真是,忙延入家中。
  顾大诚饮过茶,左右看了看,见颇有几幅名从字画,便道:“先前听说方大人过的甚苦,今日看,非是如此啊。”
  方如镜很坦然道:“不瞒顾大人,若凭官俸,下官怕是早就饿死了。”
  顾大诚没想到方如镜会如此坦诚。
  方如镜道:“解州上下除了官俸还要吃份盐俸。顾名思义,由盐得俸。”
  “盐务向来不规地方,难道你们窜通起来截留盐款?”顾大诚偷眼四下瞧,并没见有伏兵,心中十分诧异。
  方如镜笑道:“顾阁老放心,到了解州,安全可保。至于其中关节,一时半会儿下官也说不清楚。这样,顾大人先休息。”
  顾大诚料到他是去和薛家人商量,便点头同意,只要能募到勤王军,别的事都可以往后看。
  万花卫打朱甯妍交了内厂就困在府中甚少出来。眼下鞑虏犯边,清河公主重披战袍,她们这群忠勇之士自然有了用武之地。城头上旌旗招展,万花卫列立,守城将军站在朱甯妍身后。城下一员女将手擎杆三尖两刃大刀与员使长枪的镶白旗鞑将对阵,只见刀来枪往杀得烟尘四起,城上城下擂鼓大做,寒光一闪,刀削马头,鞑将滚下马。女将顺势用后杆三楞锥一刺,鞑将翻腾两下不动了,地上明军欢声雷动。女将回城向朱甯妍报功。突然守将托着朱甯妍就跑,万花卫大怒,纷纷抽刀逼上。守将骂道:“一帮蠢娘们!打炮了!鞑子打炮了!”
  轰隆一声,城边扬起阵土。鞑子的炮兵推着火炮向前。
  守将顾不得方才说了什么不敬的话,叫守军立马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