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逆鳞红线
作者:纯阳剑术      更新:2021-08-27 02:45      字数:2350
  赵寅成打定了主意,非要成为十里坡剑神不可,不苟到神功大成,具备足够硬杠大宋西军主力的程度,是绝对不会出山的。
  当然,也并不一定是绝对的,万一遇到什么特别好的机会呢?也都是可以变通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而且绝对的,如果有,那它一定是错误的。
  虽然这种意图,他并没有对薛明说出来过,但是他相信,依照薛明的见识,肯定也能够判断的出来,现如今的他们并不适合打出山林外面去,那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危险而且不现实的,他相信薛明是能够判断的出来的。
  就算是薛明一时冲动,搞砸了,打了出去,那赵寅成也是有办法挽回局势的。
  总之,各种情况有各种情况的打法,赵寅成早就在心里有了各种情况的种种预演,顺风时有顺风的打法,逆风时有逆风的打法,各种情况都有不同。
  毕竟,人不能够总是遇到各种顺风顺水的情况吧,意外总是比胜利先一步到来,只有做好各种的预演准备,才能够随机应变,每时每刻都能够根据各种情况,拿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现如今,官府强行攻城了,各种攻城器械,全都一起上了。什么楼车,云梯,攻城车等等,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这里本来就是山林地区,到处都不缺少树木,大宋也不缺少工匠,因此,各种的攻城器械,那是一应俱全。
  可惜,无论对方准备的有多么的齐全,但是,赵寅成方面早就对他们可能到来的攻打有了应对,你的准备充分,我的准备就比你更加的充分。
  而且,自古以来,守城方都是占据非常大的便宜的。无论官府的各种器械,薛明都是经历过而且见识过的,当然也就对他们的应对措施,了如指掌。
  云梯搭上,就有滚木袭来。撞车近前,就有火油浇上。蚁附攻城,则是滚水金汁,淋浇而下,烫的攻城士卒,皮开肉绽。
  如此反复几次,官府组织了好几次的攻势,硬是在薛明完备的防守下,毫无存进。
  为了应对他们这次的进攻,薛明单单是箭矢,就准备了足有二十个仓库,记有四十万枝箭矢,山林之中,别的都缺,就是善于射箭打猎的弓手不缺。
  可就算是如此,这四十万支箭,就算是累死他们,也射不完啊。
  因此,官府此次面临的攻城作战,寨墙高台箭楼上的箭矢,压根儿就没有见他们停止过,射的官府人马是鬼哭狼嚎,人仰马翻,好不狼狈。
  官府组织了多次的攻势,但是,只见的损失,就是不见一点的成效,气的知州连连斩杀了好几位组织攻城的将校,也丝毫不见有任何的起色。
  厢军的兵丁,面对这种情况,只见得对面箭矢如雨,丝毫不见的停止,光见死人,就是不见有任何的收获,都知道上去就是一条死路。
  因此,具都裹足不前,不远上前。气的秦州知州,命令督战队,连连的斩杀畏战之人,仍旧是没有丝毫的作用。
  总不能都杀光吧?先不说他能够做到知州的位置上不容易,平日里最是爱惜羽毛,绝对不愿意背负上残忍好杀的名头。
  单单只是说他,作为一介文官,又不是武将们,久经战阵,见惯了杀伐,熟识了血腥,又深知慈不掌兵的道理,为了达成目标,说杀那也就杀了。
  就说他一介文官,有没有那个魄力,敢于像武将们,杀到所有的人胆寒?就算他有这个心,可也有这个胆量吗?
  最终的事实证明,他没有这个魄力,也没有这个胆量。
  因此,也就只能够拿手底下的这些个将校们出气,斩杀了好几个负责督战攻城的将校,以之立威,出出气也就罢了。
  由此可见,宋朝时期的武将在文官的手里,地位之低下,处境之艰难,随手找一个理由,说杀也就杀了。
  当初,薛明的父亲,就是基于这样的情况下,就被当做出气筒,说杀也就杀了,随意至极。
  官府连连组织了几波的攻城,都被薛明打了下来,屡攻不成,只能够就此停歇,眼见得天色已经擦黑了,需要埋锅造饭,安营扎寨了。
  官府一方,虽然没有出色的将令和统帅大军的人物,但是在安营立寨方面,还是有颇多的造诣的。
  营寨的安扎,法度森严,理法皆备,各项必要的需求,都有所体现,无论是取水还是防火,亦或者是迅速的出动等等,一切需要,都十分的完善,堪称完备。
  薛明知道,这只是第一夜而已,对方必然还有其他的花招,还没有完全的使出来呢。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防备夜袭。
  白天攻不下来,但是并不代表,晚上也攻不下来。
  这个时代的人,普遍的都有夜盲症,但是那些家族们这次带来的私兵,他们可是因为有着充足的营养,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夜盲症。
  薛明深切的知道,这些豪强们豢养的这些家族的私兵,是他们手里,最强大的底牌,必然是好吃好喝的供应者,轮到精锐,恐怕连那些久经战阵的西军主力,都有所不如。
  但是,私兵的局限性,就在于他的不见光,不能够大规模的豢养,一家一姓,养个百八十人,差不多,也就够了。
  再多了,一个是因为养不起,另一个也是因为太过于犯忌讳,容易被官府和朝廷们发现。
  豢养私兵可是和草菅人命,兼并土地可不一样的。
  草菅人命和兼并土地,那是所有的人都在做的事情,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偶尔死几个贱民,那就更加不叫一个事儿,只要宗族里向官府里报备一声,这一条人命,就算是过去了,大家谁也不会追究。
  但是,你私蓄兵甲,豢养私兵,而且人数众多,这可就是犯忌讳的事情了。
  简直是触碰到了朝廷和官府的红线了,你在地方上胡作非为,大家不管你,但是一旦你私蓄兵甲,豢养私兵,你这是打算谋反吗?这种东西一旦被发现,立刻就是一个死字,没有例外。
  实在是赵宋朝廷已经被李唐崩塌之后的五代十国,各出藩镇林立,豢养私兵,群雄割据的种种行为,给彻底的吓怕了。
  这是他们的敏感线,谁碰谁就要死,这是朝堂上下,一致的共识。
  不要看官府在基层被这些世家豪强们架空了权利,但是一旦这样的事情被爆漏了,那么官府立刻就会上报朝廷,立刻就会有禁兵出动,以谋逆罪将之论处。
  毕竟只有国家稳定了,他们才能够借助国家的权利盘剥利益,一旦国家的威信和权利崩塌了,他们就什么都捞不着了,甚至随时都有可能会死于兵祸。
  因此,他们是最热衷于稳固国家的稳定的。
  所以,外战可以输,内乱必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