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城乡边缘人【后记】
作者:洪刘华      更新:2021-08-26 00:24      字数:2104
  我是农村人,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生了我们姐弟四个,上面还有一位奶奶。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为了帮助父母干活以及照顾弟妹,大姐上了三年小学便辍学了。听父母说大姐成绩其实很好,老师上门找过她几次,但她终究没去。
  二姐比我大九岁,酷爱学习,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长、学习委员。那时上高中上大学靠推荐,许多比她成绩差的后来都上了高中、大学。由于父亲心直口快与大小队干部不和,二姐虽然成绩优异,初中毕业后却没有能够进入高中。
  二姐十分伤心,不过她酷爱读书,从小学到初中的书本都收藏在家。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闲来无事便翻看她的旧书。语文、算术都看。我最喜欢看的还是语文书上的白话小说,比如【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失街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文。对于文中的英雄十分欣赏,对于写作者无比祟拜。由于家里穷,离县城又远,很难看到原著。
  上初一的时候,有人上课看小说,被老师没收!当时我是学习委员,经常送作业本去老师宿舍。看到被他没收的【水浒传】,于是借回家看。看完后见老师不再提起,我又自作主张给了那位同学。
  听同学说邻镇有个文化站【磨头文化站】,藏书很多。只要押两块钱,月租五分,便可以天天借书看。我一听大喜过望,省吃俭用存了两块钱,到文化站办了一张借书证,从此每个星期都去借书。从初一到高中毕业,文化站的图书几乎都被我看完。说实话,我看书也不是为了写作,纯粹是无聊打发时间。
  初三的时候,同学最怕写作文,而我最喜欢写。别人应差事,写一两页完事,我常常一写就是七,八页。语文老师十分惊奇,常常将我的作文当作范文讲读,其实我也不知写得好不好。不过初中升高中的时候,我的作文得的是满分。
  高二的时候,一位语文老师喜欢写作,在报刊上发了许多诗歌、散文,同时还在校里成立了一家文学社【腾飞文学社】,鼓励同学投稿、写作。我对诗歌一窍不通,对散文也无兴趣,看同学吟诗作赋热情高涨,我自己却冷眼旁观了无兴趣!我只喜欢看小说、故事。
  高考落榜后,我回老家务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十分无聊。不过借书证我还放在身上。文化站除了新刊杂志,其它书籍都已看过。为了打发时间,我便借【收获】、【十月】、【人民文学】等杂志看。看到杂志上的征稿启事,年少的我竟然不自量力跃跃欲试。结果可想而知,我写了几十万字的小说故事,除了【山海经】、【故事会】、【垦春泥】上发了几篇,其它的稿件大多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我想功夫不负有心人,总有一天我会发表文章出版小说!
  直到有一天,我到村长家里开会,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放着我的一篇退稿,看日期都是半年以前了!原来农村的信都是送在村长家里,他有空才会带给村民,没空也就在家里放着。我欲哭无泪欲诉无门,送信又不是他的义务。从此对写作心灰意冷,以前所写的小说、日记也付之一炬!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可惜。
  几年前有了电脑、手机,看小说再也不用借和买了,想看什么就有什么。网上投稿也不必通过邮局。看不少写手在网上发表文章,我又对写作萌生了兴趣。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我还是学会了打字、发文。怕人笑话,我也不敢向别人请教。
  【杨庄外史】写的是发生在作者身边的人和事,其中有倒霉的地主,好吃的队长,贪婪的村官,愚蠢的书记,成功的商人以及不幸的农民、打工者。。。。。。我没有过多的去渲染,只是真实地记录下来。自四十年代到现在,农村变化不可谓不大,乃至拙稿原来的书名叫“消失的村庄”。几千年来存在的乡村逐渐远去,以致消失了,这背后的力量怎不让人震撼?这期间的故事怎不引人深思?恳请读者朋友对于小说的质量不要有太多的苛求,也不要对文中的人物情节、思想观念过分刨根问底,只希望读者们茶余饭后能静下心来,看几段边缘故事,听几句边缘闲话。说成是王婆卖瓜也好,娱人娱己也罢……
  中国的乡村,在一样的体制下,所有故事都有一个大同的模式。尤其离乡背井过的,故乡总是儿时铭心刻骨的记忆。小说中乡村的树木、河流、庄稼,人情让我随时随地切换到千里之外的家乡——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改变根系泥土的命运。
  和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相比,我们应该算幸运的一代,同时也是尴尬的一代,注定被边缘的一代。改革开放初期,因劳动力过剩,我们跟着打工潮涌向城市,成了城市边缘人。然后因为各种土地开发,失地的我们又成了农村边缘人。
  在这期间,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为也罢,历史发展的必然也罢,一切都和时间一样难以逆转,除了适应和坚守,我们没有太多选择。所幸和“打工”这个边缘化的名称一样,由于城市的不断膨胀,原先的边缘人渐渐成了主流,现在,绝大部分的人都成了打工者,绝大部分人的命运,也便开启了难以确定的边缘模式,几乎各个阶层、各个领域,都在逐渐被边缘所主导了。
  文学,也未能幸免。
  原先的文学体制正在日渐弱化,权威性更是日渐淡漠,业余写手和其作品已呈现出燎原之势,无时不在侵蚀着体制内作家的领地,是幸运还是悲哀,唯有时间才能裁决。
  作为无数默默无闻的业余写手中的微小分子,作为文学的边缘人,在被人忽视的角落里,能发表自己创作的文字,也是幸事。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同时对编辑老师深表感谢!
  洪刘华
  2018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