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作者:笑傲狂生      更新:2021-08-25 11:09      字数:5701
  杨太后暗地责备了儿子,段思英辩称只是一时兴起,也答应了虽不能封妃子名号,只要翻年,一定纳了阿月,总之阿月此后正经是皇帝的人,不再是奴婢的身份了。杨太后虽然习惯了阿月服侍,舍不得她离开左右,但皇帝能收了她,于情于理也算是对得起她了。
  正月刚到,杨太后还没等来阿月的喜讯,又听说了阿兰刚被皇上强行临幸了的消息,这阿兰不同阿月,刚烈的紧,要死要活的闹了几回,杨太后一样只能许以皇帝会收纳又赐了百两纹银,阿兰才消停了些。杨太后想一想,索性又给阿月补赐了百两纹银,她知道女人们的小心思,一点不平处,说不得便会激起轩然大波。
  此时,皇帝下诏,册封杨太后为“榆城宣惠圣国母”,将榆城所收的税赋作为杨太后的日用贴补,榆城紧邻杨太后娘家部落,如此杨氏外戚的势力陡然提升了。诏书一下,段、董、高三大望族虽然不快,但皇帝打着的是行孝道的名义行的此事,不好反对,但心中已各自起了戒心。
  自己和娘家得了这么大的好处,杨太后高兴极了,儿子当了皇帝还是好,再说先帝过世已近半年了,儿子多临幸了两个宫女又怎地了,又没有影响到大理国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说来说去,儿子做的这点事,还不是关在宫门里的家事而已?!
  杨太后说通了自己,便改了去质问儿子的主意,只叫阿美送了一封自己的手书,信中叮嘱儿子至多上元节过后便需纳了阿月、阿兰二女;大理初创,国土本小又为数国环围,当政者应有危机感,要时刻保持警醒才是长久之计,加上从前的一后一妃,现下你已有四个女子服侍,该知足了,以后专注于国事,我和你舅舅们一定全力辅佐于你,让咱们段氏基业一直传下去,你自己也会成为一代圣君。
  上元节过了,皇帝那边依然动静全无,杨太后又派阿美去催问纳娶阿月、阿兰一事,不想阿美一去半日不归。杨太后心知不妙,不带侍女,只叫了一名宦官相随,亲自去皇帝寝宫看看,到了一问皇帝不在寝宫。杨太后想一想又到皇后处,皇后原是段思英的发妻,已嫁进段家十来年了,育有两子一女,小儿不到两岁正是缠人的时候。
  皇后抱了小儿出来迎接太后,杨太后含混说来看看孙儿,旁敲侧击地问了两夫妻最近如何?皇后说丈夫做了皇帝后日理万机,来自己身边的次数少了,不过自己可以理解。杨太后知道儿媳是个实诚人,心中暗暗苦笑,逗了一阵孙儿,只能又回自己的寝宫了。
  杨太后在寝宫门口正撞见阿美向这边走来,起始轻声唤她,后面提高身调唤了她几回,她都没有听见一般。杨太后见她衣衫不整、深色恍惚,令宦官去牵着她到寝宫背面隐蔽处。
  阿兰犹如行尸走肉,任由宦官拉着,杨太后没有进宫门,也跟着来到隐蔽处,命宦官远远把风,柔声问阿美怎么了。阿美的一番回答犹如晴天霹雳,杨太后浑身瘫软,一下坐在了地上,阿美只若未见,任由杨太后坐在尘埃之上。
  原来阿美送信一去不归,竟然是同另一个女子一起被皇帝凌辱了。宫中女子不少,阿美并不是都认得,但另一位女子皮肤黝黑在众宫女中十分扎眼,大伙都认得,乃是随蒙氏一起来的黑蛮侍女。杨太后又气又奇,阿月、阿兰长相姣好也就罢了,这阿美姿色平平,那黑蛮女子以白蛮人眼光看简直便是丑死了,儿子居然也……。
  阿美自语道:“皇帝说了,长得美的玩腻了,就要尝尝丑的,我丑吗?呵呵,我丑吗?呵呵……。”
  杨太后见阿美行态有些癫狂了,两行清泪不觉流了下来,想到儿子的行径却非癫狂可以掩盖,她一下站了起来,唤过宦官道:“你去找乐伯敬,就说老身病重,让他无论如何找到皇帝,若迟了,皇帝恐怕就见不到我了。”宦官有些迟疑,杨太后厉声道:“快去!天塌下来有本宫顶着。”宦官才唯唯答应着自去了。
  一个时辰后,皇帝銮驾来到,段思英神色自若走入太后寝宫,见了太后道:“母后果然没事,儿子这就放心了。”杨太后道:“皇帝此话怎讲?”段思英道:“儿子猜到母后所为何事,并非真有急病,不过儿子这不是还是来了吗,咱们母子天潢贵胄,如何能够为了那些卑贱之人劳气伤神,不值、不值!”
  杨太后气道:“没了这些卑贱之人,我看你这个皇帝还怎么当?!”段思英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早有古训世代相传,谁人不晓哪个敢不服?我贵为天子,就该取天下之人、物以享用。”杨太后跺脚道:“儿啊,这是要亡国的话呀,不可乱讲,你忘了你父皇多年的教导了吗?!”
  段思英昂然道:“既说起父皇,儿更有话说,看看中原连年用兵近来又同契丹干了一仗,再看看闽国一分为二民不聊生,吐蕃国主空有其名各部落实则各领所属,而我大理国由父皇创立至今,国力一年比一年更盛,百姓一年比一年丰足,有董司徒、高司马几位老臣萧规曹随,天下大治,儿不应该依圣人训拱手而治吗?难道还要儿去平白无故搅乱父皇留下的各项行之有效的章程不成?”杨太后道:“那是万万不可的!”
  段思英道:“着啊,儿不是什么也没改动吗,百姓富足了还想着多纳几房小妾呢,何况儿身为天子!值此盛世,儿这也是为我段氏开枝散叶、多子多福啊!只临幸了几个宫女怎么够,我这两天就下诏令全国各府县奉上秀女,也不要太多,三宫六院之数朕本来也差不多了,再有个七十二妃就知足了。嗯,举全国之众只取七十二女,这确实不多,这也算是谨遵父皇的教诲了。”
  杨太后听他说的无耻,一时倒不知该怎么说了,停顿了一阵道:“民间选秀女之事不可造次,不信你问问那几个重臣,看有没有一个会同意的,当务之急,你还是先纳了宫里你已……你已临幸过的几位吧!”段思英皱眉道:“阿美同那黑蛮女子太丑,朕才不要呢。”杨太后道:“可你明明已经……。”
  段思英道:“那是朕一时好奇,结果大失所望,丑的就是丑的,倒了朕的胃口,以后再不上这个当了。”杨太后有些不相信,面前这个口出污言秽语之人当真便是自己作了皇帝的儿子,随口道:“那阿月、阿兰总该……。”段思英一摆手道:“那也不用急,以后七十二秀女来了,人多了,朕比较着哪个可心了便封个高的位子,现在就纳了她俩,万一以后朕后悔了怎么办?再说母后这里用惯了她们,出于孝心,儿也不能夺爱不是?”说罢,段思英扬长而去。
  躲在隔壁的三女听皇帝如此无情,只能无声哭泣。杨太后自知理亏,给三女各赏白银五百两,贴身暂只留另一个侍女阿玉一人,给三女一个月假期,允她们携赏银回家中探望,各予盖有太后印玺文书一封,令一路上各地方官府多加照顾、给予方便。
  宫女一旦入宫,依例自己便不能出宫,只能跟着自己的主子行走,杨太后此举可说是天大的恩德了。三女总不能与皇权相抗,收了赏赐,第二日就匆匆出宫走了,丝毫没有留恋之意。
  段思英探了探几位重臣的口风,董伽罗、高方、季伍璋等人都极力反对皇帝选秀之事,段思英只得先放一放。
  又过了一月,听说太后身边三个宫女回来了,段思英兴冲冲地来给太后请安,打算先答应纳娶一个顺便今晚带走,不想在太后寝宫外就听到了一片哭声。原来阿兰性子最烈,将太后赏银留给家人回来后,第二日便悬梁自尽了,留下遗书说早就不想活了,只不愿死在家中让家族蒙羞,自己死后求太后传信回家只说自己意外坠井身亡,此刻阿月、阿美感同身受,正哭得死去活来。
  杨太后听说皇帝来了,正想好好教导儿子一番,不想段思英恨恨道:“晦气,晦气,朕碰过了,她不领恩情还自寻短见,这不是顶撞朕吗?好,本来朕还有些顾及大臣们的话,如今连个贱婢也敢和朕对着干,这样下去,谁还会把朕放在眼里?!朕明日就下诏,让各府县按人口多少一个月内挑选若干秀女送到京城,朕说话算话,只留七十二人,多一个也不要,这下母后满意了吧!”
  段思英走后,杨太后从贴身处拿出当日董伽罗秘密转交给她的先帝遗诏,上面只段思平用左手写下的二十个字“儿贤最好,若儿无道,吾弟代之,万世基业,大过私心。”
  杨太后不似段思平有过一段家道中落的日子,杨家乃是国中大族,段思平能够重振旗鼓,最初杨家起的作用确实很大。杨太后家境优裕,不似寻常女子不识字,又亲身经历丈夫一步步创立大理国的艰难过程,多的道理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等为君王者最起码应该知道的大道理还是懂的,她深知儿子民间选秀的诏书一下,必定举国哗然、大失民心,而且一旦由着儿子这样去做,不定日后还要做出什么更荒淫的事来,到得民心尽失、四处揭竿而起之时,众叛亲离的儿子还能保住丈夫留下的基业吗?!但真就依先帝遗诏让叔叔段思良取儿待之,又哪能心甘!
  杨太后心中闪过儿子从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从私塾开蒙到娶妻生子,一幕幕仿佛便是昨日方才发生,不成,为娘的如何便这般放弃?!杨太后望着先帝遗诏,想起司徒当日转给自己的情形,对呀!司徒是百官之首,又一向忠心,皇帝诏书下发之前一定会经过宰辅之手,此时找他商议应该还来得及……。
  段思英一早下了选秀诏书,坐在龙椅之上想象着大理国四方秀女汇聚宫中任他挑选的情形,差点乐出声来,不想早朝未到,叔叔镇东王与大理三公便来求见。
  待四位重臣一进殿,段思英看到自己方才让宦官拿走的诏书正在董伽罗手中,便知事情不妙,说不得今日要与大理国最重要的四位大臣正面冲突了!一场简短的交锋之后,段思英就明白今日自己的目的看来是难以达成了:段思良、董伽罗、高方、季伍璋四人应该事先已统一了口径,一致极力反对立国未久、根基不牢的情况下去学人家中原上国搞什么民间选秀。
  一番较量之后,毕竟不能与掌握军政大权的所有重臣一并反目,段思英又不甘全盘皆输,摆出皇权威仪,结果四位重臣最后提出如下折中之举:二十载一代人,若段氏能安然执政满二十年,那时百姓感怀段氏带来的太平盛世,皇帝在民间甄选几位秀女添补宫中,大伙应该可以理解,但数目绝不能超过双手指数;在执政满二十年之前,皇帝只能从宫中纳娶,不得扰民。
  皇帝与几位重臣达成的妥协正是杨太后找到董伽罗商议,董伽罗又紧急联络几位重臣商议的结果。事关国运,几个重臣没有犹豫都给予了支持,包括季伍璋虽说是杨干贞的旧臣,但当年能做了大义宁国的清平官,治国理政的能力还是有的,如今段氏仍让他安坐三公这么多年便是明证!当然司空一职比不得相位,在三公中权势是最小的。
  杨太后得知皇帝的乱为被几位重臣成功阻止,大为高兴,想来儿子新登九五至尊,一时被皇权无所不能为所惑,待年纪稍长于这男女之事自会看淡了,以儿子的聪明智慧,当能继往开来,使大理段氏基业更固,绵延不绝。
  杨太后万万没有想到,接下来的半年内,段思英将宫中女子几乎祸害遍了。皇帝既没有从民间纳娶,几位重臣虽于宫中事多有耳闻也不好进谏,因为依例大内之中皆是皇帝的家事,皇帝临幸宫女历朝历代皆不新奇,但几位重臣心中已基本确定这个新皇帝多半不会成为明主了。
  眼见宫中一桩接着一桩传出皇帝的淫行,再不加以劝诫,欲求难满违约将手伸到民间还不是早晚之事?!那时便不是几位重臣同皇帝坐下来商议就能解决的危机了!当乐伯敬转交给杨太后几位重臣联名的书信时,杨太后不用打开,已猜到了内容。
  乐伯敬退下后,杨太后一看书信,果然是几位重臣语重心长地让她出面,好好劝一劝皇帝,于公于私都不可再拖。信中虽没有明说,但杨太后知道几位重臣隐含的深意,能说到这一步,其实足见几位重臣的忠心,现下的关键还是自己的宝贝儿子!
  事态紧急,杨太后亲自去见皇帝,宦官通报进去,过了好一阵,才出来让杨太后进去。段思英一脸倦容,打着哈欠道:“母后怎地没有随身女婢侍候,待会母后让阿月到朕这走一遭吧。”
  杨太后见他冠斜袍皱、萎靡不振的样子,又这么久才出来迎接自己,多半又是在干那好事,耳中又听他直接索要阿月,当真是无耻之尤!冷冷道:“阿兰死后,阿月、阿美听了皇帝的名号都浑身发抖,又怎敢面圣。”
  段思英道:“阿美就算了,阿月这小蹄子就是第一回被吓着了,还没开窍呢,朕再多调教她几回开了窍,到那时,莫说什么不敢见朕,恐怕恨不得一天到晚缠着朕呢!”段思英说罢,哈哈淫笑起来。
  杨太后气的脸涨得通红,压一压火气,说道:“为娘生养了你,也没有什么不好说的。你春秋正盛,于男女之事远过于年长男子原是常事,寻常百姓一个娘子也是一辈子,富贵人家三妻四妾往往家中不免鸡飞狗跳就已然应付不过来了。你贵为天子,管的可不是富贵人家几百亩地的事,一国之地、一国之民都是皇帝你要操劳关心的,现下你如此这般,不说臣民怨怼,咱们段氏有亡国灭族之患,便是你自己的身体也总有一天会被掏空的啊!那些史书上的短命皇帝还少啊?!儿子啊,为娘的会害你吗?!为娘的说的、做到一切自然是为你好啊!”
  段思英昂然道:“朕没少了百姓一口饭,没有纳民间一个女子,他们凭什么反了?便是有几个不识时务的,到时候尝一尝我段家的一阳指就知道厉害了。我段氏一阳指天下无敌,内功心法独树一帜,朕怎能同那些史书上弱不禁风的傻皇帝相提并论,多临幸了个把宫女朕的身子就不行了?!母后,一阳指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你虽嫁入段家多年,这一阳指的妙处又知晓几分?”
  杨太后一愣,反驳他道:“一阳指自然厉害,你父皇造诣更胜你十倍,还不是一样刚过五十……。”杨太后说着抽泣起来。
  段思英叹了一口气,说道:“父皇于一阳指的造诣自然胜过朕,而且父皇只母后、蒙妃、池妃三个后妃,比儿子如今身边的女子少的多,却英年早逝,可见什么掏空身子一说根本是无稽之谈……”段思英顿得一顿,悠悠道:“儿子虽然不全然明白,却猜到父皇多半还是想于一阳指上更进一步,练功时出了岔子才……,否则依父皇之能,寻常疾患又算得了什么,此事叔父肯定知道的更多,只是却瞒了朕,哼,朕这个叔父,咱们母子倒是不可不防!”
  杨太后气道:“你还担心叔父夺你的位子?你叔父却一直担心你胡作非为丢了天下,他若有私心,便应该巴不得你民心尽丧才是。”
  段思英也气的站了起来,大声道:“朕做了什么?就民心尽失了,被自己的亲娘这般诅咒?!”
  杨太后也站了起来,掰着手指头数落道:“你做了什么?一个新立之君,近不说笼络大臣,远不出宫亲近百姓,一天到晚就想着男女那点事,你自己数一数,你自己的后妃身边的侍女,老身几个侍女,蒙太妃的侍女,还有那些做活的宫女,除了池太妃一宫无事,其余各宫加起来得有几十位女子被你祸害了吧?!儿子,皇位重要还是女子重要?整日秽乱宫廷会不会危及皇位?你一向聪明,其中道理、个中利害,为娘的不想多说了,你自己能想明白就好,想不明白为娘的该说的都说了,百年之后没脸去见先帝也是无法!”杨太后说罢,转身就走,她走的急,随行的宦官赶紧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