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墙脚挖呀挖(下)
作者:
生抽 更新:2020-07-17 22:18 字数:2096
虎狼大明最新章节!
“杨公公,你看这些制造火器的工匠留在你这里有什么用?现在朝廷的军队,有谁会来要这个火器?你留着这些工匠留着也是留着,还要照顾他们的工钱和粮食,这样不如你把他们转让给我,这样我来替你养着,你看如何?现在朝廷上下也都没有人来采购火器了,而且这个火器你们也都不好从中获得好处,所以不如给我好了,这样我也需要他们。 ”张伟说道。
那个兵仗局的杨公公一看也就不是什么好鸟,他听到了这个张伟的话,眼睛里面转了转,好像打着什么坏主意呢!显然这个杨公公也都知道,为什么火器粗制滥造,一方面他们这帮太监和文官都在这个军械方面上下其手,使劲的弄这些东西。而他们从中搜刮了很多财富,然后还要那些工匠按照同样数量来制造,那些工匠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够偷工减料了。
这样前线的火器质量严重不合格,很多时候自己炸膛都伤害到了自己的士兵,还不如冷兵器可靠。而且,其实大明朝廷不是没有好的火器,也不是没有足够先进的火器。而是那些火器很难从中上下其手,制造火器的成本太高,而制造火器这种非常尴尬,如果要价高了前方的士兵也都用不起。 可是如果要价合理,那他们这些贪官污吏去哪赚钱去?之前他们从中上下其手,让那些前线的明军都不愿意使用火器了,所以反而败坏了“市场”啊!
而且,这个火器使用成本低啊!别看火器火枪制造成本高,可是使用成本低!如果用弓箭,一支弓箭造价比起一个火枪的铅弹还有所需要的火药高了十几倍啊!刚开始西方人为什么明明弓箭比起火器更优秀,却没有淘汰火器?其实这个火器虽然表面上看造价成本高,可是使用成本却明显比弓箭要低。火器的训练成本低,一个农民用不了两个月也都可以成为一个火枪手。可是那些弓箭不行,弓箭往往要一年以上。而且箭矢的制造成本也都给更高,比起火药和铅弹制造成本更高,这样前线士兵花费也都更高。
所以这帮正事不干,可是这些算计搂钱比起银行家还银行家的贪官污吏们,他们算的多精明啊!如果用火器,他们铅弹成本太高,他们上下其手的“利润率”太低了,很难从中榨取什么油水。
可是使用弓箭不同,一个弓箭的制造成本很高昂,并且流程多啊!从冶铁到各种木材等等手续,中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手续了。而这个手续一旦多了,他们从中搂钱的机会不就多了吗?反正只要在每一个环节多报价一点,那这样到时候一支箭矢都能够报出两三倍的价格。
而且训练弓箭手的周期也都比起训练火枪手长,这样他们前方士兵需要的“市场”更丰富,需要消耗的弓箭更多。这样他们才有更多机会搂钱啊,所以他们当然不会如此愚蠢的鼓励推广火器。
如果大明朝廷所有军队都是用火器了,他们这些贪官污吏如何搂钱啊!
“呵呵呵呵,张指挥使你可是掌握着白虎的红人啊!现在朝廷上下谁不知道,白虎连皇上的话都不听,就听你的。说句不好听的,张指挥使的意思,也就是白虎的意思啊!”杨公公呵呵笑道。
张伟可不是白痴,他马上解释说:“杨公公,此言差矣,并非是我如此啊!实在是我和白虎星君一起成长,这才能关系感情好啊!而白虎是上天看在皇上英明,实乃一代英主的份上这才下凡,那都是皇上的功劳啊!”
“呵呵,具体怎么回事,蒙骗一下普通百姓,那也就行了,我们这些人谁会相信这个玩意啊!不过,听说你最近通过白虎捞了不少银子,让咱们也都眼红啊!”杨公公说道。
张伟马上在心里面大骂:“你们这帮阉狗,居然索贿直接要到了我头上,行啊你!”
不过,既然人家索贿了,那张伟不能够不给。
“杨公公,你看这样,只要你把这些能够制造火器的工匠全部给给我。我给你这个数,你看如何?”张伟伸出了五个手指,然后显然意思非常明显。
“五万两?张指挥使你可是真大方啊!”杨公公客气的说道。
张伟颇为心痛的从口袋里面拿出了五万两银子的汇票,这些可都是陕西那些汉奸商人的银号里面的白银汇票。虽然这帮山西的商人当中的败类在民族大义上面节操大大滴坏了,可是在商业信誉上却出奇的好,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啊!所以张伟暂时不担心钱财被他们吞了,所以还是可以信任的。
那个杨公公直接接过了这个五万两白银的汇票,然后好像还不太满足,然后说:“张指挥使,你看我过一些时间,我介绍十个小孩子去骑一下白虎,你看如何?”
“尼玛,果然贪心啊!”张伟心里面骂道。
要知道现在小孩子骑白虎的“市场价”已经被炒到了一万两白银一次,而且往往还是有价无市。这个杨公公居然想要介绍十个小孩子来骑白虎,哪怕按照少了算,他也都至少可以从中获得十万两银子。这帮冤大头商人地主,一个个都是好弄钱的家伙,都是提款机啊!
杨公公显然更聪明,他不直接跟张伟要钱,直接要求跟张伟要骑白虎的名额,这样不但可以获得钱财,还说不定可以获得更多政治上的利益。所以,这个杨公公果然是聪明人。
不过张伟也都只能够咬牙,说:“好,杨公公,不过我希望你能够分开来介绍,不要一起介绍过来,这样别断了兄弟我的财路。尤其是我还要经常拿着这些钱,去孝敬各位公公的,我的财路也就是各位公公的财路啊!”
“明白明白,咱家好歹也是聪明人,是不会如此竭泽而渔的!”杨公公答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