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人馗情未了
作者:
潘成欢 更新:2021-07-05 23:01 字数:1674
夜间,微风悄悄掠过头发梢,满街梧桐树新绽开的叶片像一只只绿蝴蝶在明亮的路灯光下扇动着碧绿色翅膀,那丛丛绿叶间飘荡出一缕缕菜的浓香,酒的甘醇,引我们来到灵璧县城一座其貌不扬却令人无比叹服的饭店——中粮酒家。
经理王树文接待我们。一见面,他那豪爽的性格便暴露无遗。既有农民那种敦厚朴实的气质,又有商人思维敏捷温情谦虚的神态。他那精瘦的脸上显现着精干的灵气,深邃的双眼露出深沉的力量。
我们看到中粮酒家总面积不过120平方米,却宾客如云,高朋满座,实感百闻不如一见。虽然房屋扁窄一些,却处处十分整洁,井然有序。大小餐厅都散发着空气消毒液清馨润凉的淡淡幽香。六个小餐厅无论“太白厅”“集贤堂”,还是“醉仙馆”等,除了水磨石地面被擦得熠熠发亮,每个美观秀气的凳子也都非常整洁非常有秩序地围放在大圆桌周围,大圆桌上设茶色有机玻璃转盘桌。井井有条的盘子、汤匙每摆上桌前都经开水烫洗多时,玻璃茶杯上插着柔软、干净有色餐纸叠成的花儿,十分雅观…令顾客一进餐厅,脸上便堆起满意的笑容。
商品经济的大潮,给这个小小的县城安装了星罗棋布的饭店,一条半余里长的小街,就有十几家饭店。有的饭店一天内难以招致一整桌顾客。有些饭店由于复杂的原因导致如走马灯般地你起我落。看到如此越干越红火的中粮酒家,我们怎么能不为王树文的经营与管理而惊讶!他却没有正面回答我们,说:“我王树文今天像个人样,可昨天……”
他今年48岁。当他向世界发出第一声啼哭时,就已经失去了父亲。雪夜里,母亲用一块棉絮,一块破布将他裹紧,用瘦弱弱颤瑟瑟的身体为他挡风、遮寒……
他6岁时,母亲又去世了!
从此,伴随着成长的是孤独、是病魇、是饥饿、是穷困、是流离!
为了谋生,他几乎跑遍整个安徽。
为了生存,王树文学会了做小生意:做小吃、炸油条、蒸包子、烧辣汤。
灵璧县粮食部门有个观察家,早就盯住了王树文。在1988年5月,他上门找王树文,要他承包处于即将倒闭的粮食部门公办的饭店小吃部。王树文深知接手这一个一穷二白少皮无毛的企业之不易,但是他答应了。他的第一个做法就是取信于顾客,聘请的厨师是堪称灵壁一流的而且是在合肥稻香楼宾馆经过长时间正规培训的师傅,在中粮酒家,数九寒天能吃上鲜红甜蜜的西瓜,青翠欲滴的青椒;炎热的夏天亦能吃到少见的新鲜菜肴。那清蒸桂鱼、那飞禽走兽,那精调蔬菜,无不令顾客有一种特别新颖的感受。
王树文时刻不忘记经营守规守矩,在价格上力求合理。在质量上力求高些,分量上也力求让顾客满意。在对待职工方面,他既爱将如子却也有严明纪律。他们的服务除了微笑逢迎,主要还是真正为顾客利益着想。除了把清洁卫生工作长期保持最干净状态,在每桌用餐中途还送一次毛巾。他们把顾客当作上帝供奉——如同王树文所说:“我们是搞服务的,就得会侍候人。”于是,他的中粮酒家,就像一块磁铁,把众多顾客一下吸到身边。
就这样,王树文承包使用面积120多平方米的中粮酒家,每年上交甲方21600元,上交税款7000~8000元。虽然店内开支很大,但他对无论公款、私款前来光顾的顾客,在价格上没任何悬殊。因此,深受各界好评。
王树文经营中粮酒家,每天接待上百人,他不是为了发财,而是让人们尽可能地理解他。王树文的饭店一天数桌十数桌顾客,每桌多算3元钱,他就可以发财。但他绝对守规矩,一分一毫不多要,如哪个桌上确实少3元、5元,他便一挥手“算了”!他的宗旨是苛刻自己,宽容顾客,只许少收,不许多收。不理解他的人也许不会相信:他目前还外有欠账数万元!
王树文在中粮酒家任经理一年多,瘦了十斤肉。他爱人说:“人家开饭店一年肥如猪八戒,树文却瘦如孙悟空。办一件事多么不易。”从买到卖,从为人到待客,从锅上到餐桌,从经营到管理,从用具到设备哪一项少得了他?目前,王树文不惜每月600元代价,从聘请的职工中挑一名聪敏的小伙子送到合肥稻香楼宾馆从事烹饪学习。今夏,中粮酒家每个餐厅将安装空调,为顾客服务将更周到。
天空蔚蓝蔚蓝,繁星闪闪烁烁。哦,这些星辰里哪一颗是王树文经理?其中必有一颗!尽管天空时常有乌云和阴霾,却挡不住永放光明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