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单枪匹马闯江南
作者:言不喻      更新:2021-07-05 22:39      字数:2614
  前脚钟谟说冯延鲁多半扬州遇难,信誓旦旦。
  不过半日时间,冯延鲁“死而复生”,回到扬州。
  转折有点大,也有点快。
  钟谟的脸色很尴尬,眼中闪过些许不解与失望,旋即讪笑道:“叔文平安无恙,如此甚好,甚好!”
  唐国国主李璟最是高兴,他对冯延鲁那是宠信有加,即便先前被后周俘虏数载,返回江南之后仍旧信任厚待,倚为肱骨。
  先前听闻其死在扬州,心里还真是不是滋味,如今得知冯延鲁平安返回,自然欣喜,命人立即前去召见。
  不过欣喜之后,众人都注意到一个事实,冯延鲁不是一个人回来的。
  随行的还有——赵光美。
  这是怎么回事?
  早前不是说冯延鲁行刺赵光美,被扣在扬州?不过后来又说二人联袂赴宴,这唐宋两国,一老一少究竟是个什么关系?
  疑问归疑问,赵光美既然来了,就必须要考虑接待的问题了。
  毕竟他是大宋天子御弟,身份贵重,不管此行是何名义,有何目的,唐国都必须慎重对待。
  如果唐宋开战,赵光美便是人质;如果不开战,那边是上国贵客,马虎不得啊!
  “叔言,卿以为赵光美该如何安置?”
  韩熙载回奏道:“官家,远来是客,还是先以礼相待,待见过冯尚书,确认赵光美目的之后,再从长计议。“
  “有道理,那就让……”
  李璟沉吟片刻:“让从嘉去吧,也算礼数周全。”
  李从嘉是事实上的唐国皇长子,虽然目前只是郑王,但成为皇太子好像只是时间问题。
  赵光美虽是大宋皇弟,辈分似乎高一些,不过年纪小,李从嘉出面迎接不失礼数,十分合适。
  “呃……”
  “怎么?”
  韩熙载低声道:“回官家,郑王殿下在钟山诵经祈福,恐怕……来不及。”
  “……“
  李璟不由暗叹一声,连连摇头,心情也有些复杂。
  “罢了,那就让从善先去吧!”
  “是!”
  ……
  冯延鲁来的很快,风尘仆仆。
  但步履矫健,精神矍铄,没有丝毫受伤的迹象。
  钟谟瞧在眼里,在思索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心中不免对李重赞和阿九多有埋怨。
  同时有些后悔,也许自己过于着急鲁莽了,应该确认一下消息的,现下……有些尴尬了。
  “叔文,听闻你在扬州遭到行刺,可都还好?”行过君臣之礼后,李璟关切询问。
  冯延鲁道:“有劳官家挂怀,臣确实遭到行刺,不过……幸得相救,躲过一劫。”
  “那就好,你没能与仲益一同回来,朕着实有些担心。”
  冯延鲁转身瞧了一眼钟谟,若有深意地笑道:“令君好快的脚程,也不说等等我。”
  “哼哼……”
  钟谟讪笑道:“当时扬州一片混乱,又与你失去了联络,又因淮南重大变故,这才匆匆赶回金陵向官家奏报。不过我留了人手,寻找护送叔文的,不过……好像错过了。”
  “原来如此,有劳令君挂怀。”
  冯延鲁的眼神分明告诉钟谟,有些事他已经看穿了。
  朝堂之上,见解不和,目的不同,互相敌对乃是寻常事,阳谋弹劾,阴谋暗害也都是家常便饭。冯延鲁浸润朝堂多年,对这些早就见怪不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
  李璟尚且没有发现异常,继续问道:“叔文,先前仲益提及,李重进起兵,并有意向我朝求援。
  你从汴梁、扬州归来,熟知情形,此事如何看待?”
  “官家,李重进不过跳梁小丑,为人优柔寡断,狭隘愚蠢,不足与谋。”冯延鲁回答的很干脆,反对的很直接。
  钟谟抬头看了一眼冯延鲁坚定的背影,了然于心。
  “哦?”
  李璟大概也没想到,冯延鲁会直接反对。
  “叔文,详细道来。”
  “官家,数月之前,潞州李筠起兵,李重进曾与之联络,南北呼应本是良机,他却犹豫不决,以至于李筠独木难支,兵败自焚。
  赵匡胤对其甚是厚待,封爵联姻,赐以丹书铁券,李重进不知感恩,却起兵谋反。错过了时机,不知自身斤两,贸然行事,实在是忘恩负义,亦非明智之举。”
  “忘恩负义?不是赵匡胤要杀他?”
  “赵匡胤纵想除之而后快,也不至于如此卑劣手段,臣以为乃李重进贼喊捉贼,或是……宵小之人,挑拨离间。”
  “仲益?”
  钟谟早有准备:“官家,臣当时亲眼所见,刀刺李重进,血溅厅堂。也亲耳听到,侍卫大喊赵氏兄弟行刺,捉拿赵光美的说法。”
  “令君,眼见未必为实啊!”
  “话虽如此,但李重进岂能以自己性命开玩笑?刀剑无眼,若差之毫厘,便有性命之忧。”
  钟谟话锋一转:“何况事已至此,究竟是何人行刺,为何起兵,已然不重要。要紧的是,如此局面之下,我唐国如何应对,是否有利可图。”
  “是这个道理。”
  李璟赞同道:“仲益与不少朝臣建议,趁此机会,渡江北伐,收复江北十四州,叔文以为如何?”
  “还请官家三思。”
  冯延鲁道:“不出所料,宋国大军会立即南下平叛,赵匡胤极有可能再度御驾亲征,李重进根本不是对手,撑不了多久,并不能消耗宋军太多。
  我国兵马粮草调动尚需时日,届时渡江,将与宋军正面鏖战。昔年我军守淮南,有坚城要塞为倚仗,尚且未能击退北军,如今仓促北伐,无屏无障,正面交锋……能是宋军的对手吗?”
  “叔文,不能这般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没错,但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戈战场之事需得据实而言,容不得半分侥幸。”
  “赵匡胤若得了淮南,兵锋直抵江边,隔江威慑我国,该当如何?守江必守淮的道理,难道叔文忘了?”
  “没错,可前提是有必胜把握。”
  冯延鲁沉声道:“此战若胜,宋军是可以饮马长江,但其立国未稳,接连战事,哪里有精力轻言渡江呢?又出师何名呢?
  反倒是我国若贸然北伐,给了赵匡胤借口,尤其是我军主力若损于淮南,宋军将无所惧,后果不堪设想……
  故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强江防,而非图谋淮南,其他可在从长计议。”
  “官家……”
  李璟也算看明白了,两位忠臣意见相左,差别很大。兹事体大,很难争论出个结果来,确实需要从长计议。
  “叔文,赵光美究竟是怎么回事?”
  “回官家,臣在淮南与赵光美结识,他说对江南风景名胜仰慕已久,想要前来游览一番。”
  冯延鲁道:“恰好臣要回金陵,他便跟着来了。”
  “就这么简单?”
  “啊!”冯延鲁看了看李璟,又侧目瞥了一眼钟谟,轻轻点头。
  “是他自作主张,还是奉旨而来?此行有没有别的目的?”
  “应该是自作主张吧?赵匡胤可能不知情,赵光美自称是来游山玩水的。”
  韩熙载闻言道:“叔文,你是否有些大意了,赵光美的身份毕竟非同小可,年岁不大,就这么把他带来金陵,赵匡胤恐怕……”
  冯延鲁一脸无奈道:“唉!我岂能不知?奈何那赵光美赖在我的船上,我总不能强行赶走不是?”
  “罢了,赵光美此行带了多少人?人呢?”
  “此番赵光美只待了一名随从,因私而来,所以……臣先将他安排在后湖的园子里,并知会了韩王殿下。”
  “一个人?”
  众人不免都吃了一惊,赵光美就这么胆大包天,任性妄为?带了一个人,单枪匹马闯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