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艰难行军
作者:
林茂 更新:2021-07-05 15:30 字数:2061
确定了奇袭协阳关的计划,萧正将斥候队召来,与众人一同商定了行军路线。
从笼火城到协阳关,如果走官道,路程大概在四百里,而新柳军此次偷袭自然要绕开官道,从山岭、林间的小路穿过,路程上可能会比官道近,但肯定会更难走一些。
确定了路线后,萧正选择綦公顺作为主将带队出征,綦公顺在军中有很着较高的威望,而且为人沉稳老练,战事经验丰富,任务交给他,萧正很放心。
綦公顺接令后,亲自挑选了五千精锐。
什么是精锐?首先是年龄,要求在二十三岁到三十岁之间。然后是军龄,要超过三年。再然后是体格,比如身高、力气。接着是技能,能用长柄武器,能用短柄武器,还能用弓箭。只有满足了这些硬性条件,才能被称为精锐。
除了这五千精锐,又选了两千辅兵。
这些都确定后,萧正亲自安排了丰盛的晚膳,并与这七千人一同用餐,这是励士,励士除了慷慨激昂的话语鼓励之外,还要有赏赐的许诺,除了赏赐的许诺,便是赋予他们尊重、荣耀,此为士为知己者死,或曰国士遇我,国士报之!
用罢晚膳,又休息了一个时辰左右,天已擦黑,綦公顺便带领这七千人启程上路。
行军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尤其是在夜里、道路泥泞湿滑的情况下,就更为辛苦。
没有更多的辅兵运送粮食,这五千名士兵都是自己携带五天的口粮,加上盔甲、兵器等必用物品,每人负重达到四十斤。
辅兵们任务更重,每人携带辎重超过五十斤。
六月份,天气已经很是炎热,尤其雨后的丘陵、密林中,哪怕是在夜晚,依旧十分的闷热。
走出不远,将士们的衣甲里都是黏糊糊的,紧紧的贴在身上,非常难受,林中的道路崎岖不平,草地上又湿又滑,还有水坑,一不小心摔一跤,从头到脚都是泥污,身上负重几十斤,没人帮着,爬起来都很困难。
即便如此,也没人叫苦叫累,近万人的队伍,除了脚步声外,再没有丝毫杂音。
这就是军队,一支军纪严明,军事素养极高的军队,对他们来说,这艰苦的行军,只是军旅生涯中最为平常的一部分而已。
綦公顺一边走一边盘算着路程,至二十里左右,方下令休息。将士们摘下兜鍪,脱下军靴,里面汗津津的,从腰间抽出抹布,却发现抹布也是湿漉漉的,简单的擦了擦兜鍪,又从包里拿出油布包着的鞋垫重新换上。
歇息了大约两刻,队伍再次启程。
艰难跋涉一夜,至天色微亮,队伍才正式停下休息,将士们已是疲惫不堪,连吃饭的力气都没了,嘴里的干粮都没嚼完,便打起了鼾声。
待重新上路,时间已经过了午时,小路虽然崎岖不平,但已经不再泥泞,队伍的速度也开始加快。
到了第三天,斥候回禀,高开道正率队沿官道赶往笼火城,綦公顺等人不由大喜,连疲惫似乎都少了许多。
第四天,队伍终于来到协阳关外二十里,七千人的队伍,日夜兼程,跋涉三百余里,无一人生病、无一人受伤,无一人逃脱。
綦公顺下令将士休息,他带着几个亲兵,由斥候引路,亲自前往协阳关查探敌情。
协阳关,历史极为悠久,早在周代就设有协阳关墩台,其后在春秋战国、秦、汉一直到北齐时期,屡屡都有拔刀亮刃的记载,是名副其实的兵家必争之地。
到了隋朝,杨坚不仅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还将一干北方游牧民族打的尽皆臣服,东突厥的启民可汗甚至为杨坚上尊号“圣人莫缘可汗”。
协阳关也就渐渐归于平静,鲜有战事发生,隋末大乱,协阳关又成了奚族、突厥、契丹南下的必争之地,好在有个罗艺,自其称雄涿郡,面对草原胡人的铁蹄,丝毫不曾退让,甚至在突厥军中都杀出了赫赫威名,而这,也是李渊看重罗艺的重要原因之一。
綦公顺一行来至协阳关外六里左右,登上高处,驻足远眺。
协阳关坐落在鸡鸣山南麓,历山(注)的东北方向,关隘两旁或山峦重叠,或壁立陡削,是名副其实的要塞,易守而难攻。
关隘上,守城将士都知道这关是为突厥守的,而作为敌手的新柳军,眼下正在笼火城和罗艺打的不可开交,如此情况下,将领便有些懈怠。
所谓上行下效,将领的懈怠很快影响到整个守军,士兵们一个个也变都得心不在焉。
眼下正是午时,骄阳似火,关隘上百余士兵甚为懒散,三个一伙,五个一群,靠在墙角正聊的热闹,远远的便能听到嘻嘻哈哈的笑声。
綦公顺心中暗喜,防守如此松懈,大事可成矣!
返回临时营地,綦公顺从辅兵中挑出五百人开始打造长梯,随后便开始养精蓄锐。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至夜半时分,綦公顺率集合所有战兵、辅兵一同前往协阳关。
协阳关上挂起了数十灯笼,昏暗的灯光点缀着如墨的夜色,守兵比白天更为不堪,不少人都倚坐在墙边,在昏暗的灯光下,发出微微的鼾声。
綦公顺等人距离协阳关只有五里,关上守兵依然毫无察觉,綦公顺见状,向后挥了挥手胳膊,将士们纷纷趴在地上,匍匐向前。
一直到了关隘下,上面仍然毫无察觉。
綦公顺一挥手,二十架长梯轻轻搭上城墙。
再看新柳军将士,宛若睡醒的雄狮,立时精神抖擞,战意盎然。一个个口衔横刀,顺着长梯迅速向上攀爬。
关隘上,有士兵终于察觉了城下的异常,疑惑的低头看去,不由吓的魂飞魄散,继而便大吼道:“敌袭!敌袭!”
其他人也纷纷看向城下,顿时惊呼连连。
正在墙边、墙角酣睡的守兵从梦中惊醒,迷迷糊糊的问道:“是突厥人来了吗?”
注:历山,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桑干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