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白莲圣教
作者:
我的王小雨 更新:2021-07-04 20:21 字数:2299
提及白莲教,其实自唐、宋时期便有,乃是由佛教衍生而来。至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白莲教与净土宗大致相同,崇奉阿弥陀佛,要求信徒念佛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期往生西方净土。茅子元采用天台宗教理,绘制《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以佛像、图形和比喻解说佛土的高低,简化并统一前人制作的念佛修忏仪式,制作《白莲晨朝忏仪》。先前的净土结社,参加者之间只是松弛的社友关系,社与社互不相属。茅子元则将其改为师徒传授、宗门相属。他在淀山湖建白莲忏堂,自称导师,坐受众拜,又规定徒众以“普觉妙道”四字命名,从而建立了一个内部构架非常牢固的教门。
初期的白莲教曾遭到官方禁止,茅子元被流放到江州。但因其传授的白莲教教义浅显、修行简便而得以传播。迄南宋后期,虽仍被一些地方官府和以正统自居的佛教僧侣视为“事魔邪党”,但已到处有人传习,甚至远播到蒙古统治下的北方。元朝统一中国后,白莲教受到朝廷承认和奖掖,进入全盛时期。庐山东林寺和淀山湖白莲堂是元代白莲教的两个中心。
白莲教以“普化在家清信之士“为号召,形成了一大批有家室的职业教徒,称白莲道人。因其“在家出家“,不剃发,不穿僧衣,又被称为不剃染道人或有发僧。元代由白莲道人组成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聚徒多者千百,少者数十,规模堪与佛寺道观相比。堂庵供奉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等佛像,上为皇家祝福祈寿,下为地方主办佛事,也有一些修路筑桥之类的善举。堂庵多拥有田地资产,主持者往往父死子继,世代相传,堂庵的财产实际上是主持者世传的家产。有些头面道人勾通官府,交结豪强,成为地方一霸。
然而由茅子元一手创建的白莲教经过长期流传,早已腐朽不堪。元代白莲教的组织和教义都起了变化,戒律松懈,宗派林立。一部分教派崇奉弥勒佛,宣扬“弥勒下生“这一本属弥勒净土法门的宗教谶言。有的教徒夜聚明散,集众滋事,间或武装反抗元廷统治。至大元年,朝廷由于忌惮白莲教势力过大,遂下令全国禁教。直至仁宗即位后,曾短暂恢复过白莲教的合法地位。然而十年后英宗即位,白莲教的教义活动再度遭受官府限制和打压。因此,许多地方的白莲教组织对官府抱敌对态度。加之其信徒以下层群众居多,故当元末社会矛盾激化时,一些白莲教组织成为率先反元的力量。红巾起义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邹普胜等都曾是白莲教徒,他们以明王阿弥陀佛出世和弥勒下生的谶言鼓动群众,在百姓中产生巨大影响,不少民众都被其洗脑。
后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颁布法令严禁白莲教。由于官府的强烈打压,洪武、永乐年间,川鄂赣鲁等地多次发生白莲教徒武装暴动,更有甚者还建号称帝,然而毕竟势单力薄,纪律松散,无法与当时强大的明王朝对抗,最终均被一一镇压。由于官府的不断打压与冲击,白莲教不断分化演变,其在民间的宗教名目繁多,有金禅、无为、龙华、悟空、还源、圆顿、弘阳、弥勒、净空、大成、三阳、混源、闻香、罗道等数十种,有的一教数名。它们各不相属,教义颇多歧异,组织、仪轨和活动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地带有最初白莲教的印记。因此官府将其统认为实际上仍是白莲教,民间也笼统地称为白莲教。
虽然白莲教后期派系众多,信奉的神只极为繁杂,有天宫的玉皇、地狱的阎王、人间的圣贤等等,但最受崇奉的仍是弥勒佛。然而从正德年间开始,出现了对无生老母的崇拜,又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所谓八字真言。据称,无生老母是上天无生无灭的古佛,她要度化尘世的儿女返归天界,免遭劫难,这个天界便是真空家乡。各教派撰有自己的经卷,称为宝卷,常对信徒宣讲。内容庞杂,但从中也可看到儒、释、道三家对它们的影响。
万历皇帝在位期间,白莲教信徒人数众多,主要来自下层社会的穷苦百姓。各派内部实行家长制统治,尊卑有序,等级森严。首领的成分十分复杂,对明廷的态度也很不一致。有的借兴教欺骗信徒,聚敛钱财,有的凭撰写经卷攀附上层,取悦朝廷,有的在宫廷太监、官僚豪门中发展信徒,有的更是暗中与反对官府的斗争相勾结,发动武装起义,而徐鸿儒便是其中最积极的人之一。
徐鸿儒,山东钜野人氏。自明万历二十九年前后,他便与好友王森、王好贤父子联手,利用白莲教的支派“闻香教”蛊惑拉拢周边百姓,秘密活动二十余年。两年前的一个夜里,徐鸿儒曾信心满满地跟随自己的师父奢崇明在山东聚众商议民变之事。对于那一天徐鸿儒印象深刻,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没有比这一天更适合谋反了。他与师父联系了周边所有白莲教分支的重要首领齐聚一堂,只要诸位首领万众一心,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迹来,徐鸿儒甚至已经看到自己高官得坐,骏马得骑的威风。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早有人将此事密保给了当地府衙,府尹不敢隐匿,急报宫中,万历皇帝闻言勃然大怒,当即令锦衣卫千户段冥领一百锦衣卫缇骑,快马奔袭山东,将白莲教聚众一干人等全部暗杀。
然而似乎是天公不作美,段冥率领的一百锦衣卫行至山中,忽遇落石滑坡,将百人的队伍阻隔成了两部分,只有十一骑冲了过去。皇命在身,段冥不敢迟疑,当即命十三人继续前行,不惜一切代价完成皇帝的暗杀命令,十一人中,仇真、刘基皆在其中。最终,十一人果不辱命,一番激斗,死九伤二换得白莲教众匪首几乎全军覆没,仇真、刘基一战成名,事后两人更被破格提升为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从此,东厂锦衣卫无人不知拔刀仇真与飞刀刘基之名。
暗杀的腥风血雨与地位的平步青云似乎让仇真与刘基二人忘记了一件事,一件日后困扰他们多年的事,那晚的激战并非全歼对手,仍有少部分白莲教匪首得以逃脱,其中便有徐鸿儒。更为致命的是,与徐鸿儒情同父子的奢崇明惨死于乱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