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故事(一)
作者:觉时列缺      更新:2021-07-02 22:01      字数:2039
  第201可到刘三这里,总不能说母亲辛苦抚养他成人,而他只是在心里想想就完了。论心也是在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父母最大的孝顺。于是刘三决定,让老母亲住新房,与媳妇商议着以后自己再慢慢盖一座新房。夫为妻纲,妻子并没有反对。
  就这样过了几年,媳妇也给刘家添了一个大胖小子,一家四口日子过得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平平安安、和和美美。夫妻二人在田里劳作,家里老母照看着小孙子,待到夕阳西下,夫妻二人回到家里,老母已准备好饭菜,儿子在屋里跑来跑去,蓬勃的生命力驱散母亲老去的阴霾。那是一种想让人把时间停下来的生活。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两句话为什么要放在一起说呢?因为古时天的不测风云就可以直接导致人的旦夕祸福。天上的风云对于农业生产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我们的祖先选择从事以农业为主的生活后,就一直在对抗着大自然水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平衡。水源在空间上是可以人为选择和调运的,时间上也可以通过掌握规律来安排农事活动,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就是用来干这个的。但是,人力有穷尽,老天爷有时候闹了脾气,那底下的人就得遭殃。
  先是头一年,闹了一场旱灾,田里倒不至于颗粒无收,可也是大量减产,还好前几年都还算得上风调雨顺,家家户户都有一定的余粮,吃不了干的,喝稀的也能熬过一年。人还在,希望就在。刘三也去给大户人家做工,总算熬过了这一年。然而到了第二年,又闹起了虫灾。”
  水壶里的水烧开了,蒸汽从壶口里喷出,发出尖锐的啸声,与舟起身又添了一点凉水,于霖啟也往火炉里加了几块柴火。李阳天等众人坐定,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竖起一根手指,表情凝重地对其余二人说道:“昆虫,有时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东西。
  现代的人们常常向往着古代那种男耕女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慢生活。可是不同生活条件下的互相向往就是在耍流氓,尤其是反发展方向的向往。实际上,如果没有比较发达的生产力作保证,我国古代那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是很容易被破坏的。就比如说农业活动中,农药和化肥就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中,有人会去选择吃有机肥无农药的……姑且先称之为绿色食品吧,这是个人选择,理论上两种食品的味道也确实应该是不同的,这些我们无权置喙。不过就说化肥这东西,相比农家肥来说,它可以对农业生产力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也是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基础化工能力的重要方面。我国能够拥有全套的化学工业基础,也是经过了一番艰苦卓绝的奋斗……咳,说着说着就跑远了。
  刘三这一年遇到的这场虫灾,严重程度相对来说,也没有非常严重,至少没有达到历史上有记载的那些虫灾的程度,范围也仅限于此地。田里的庄稼又一次减产,某些地区甚至颗粒无收。
  古语云: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两年的自然灾害,什么都熟不了,饥馑之荒随之到来。眼瞅着绿油油的农田枯一片黄一片,人的肚皮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瘪了下去。”
  李阳天抬起右手做了一个阻止的动作,制止了马上要发问的于霖啟:“别说什么吃虫子或抓虫子的话,且不说能不能下得了那个口,就是那个数量,只靠人力是没有办法的。就拿小麦吸浆虫来说,一株麦子上就有上百头,而且身长不过几毫米,我曾在一篇论文中看过一个数据,每平方米上万头,人拿什么去抓?
  当然刘三他们遭遇的虫灾并不是这一种,不过危害程度更甚,庄稼被机械性地损伤。在这场虫灾过后,当地人的生活全部都到了一种无以为继的地步。卖田卖地、卖身为奴、卖儿鬻女,如果没有这些可以卖的东西……更严重的词就不说了,而且灾情也确实只是刚到这个程度。流民当然是有的,不过又有多少人能从流亡的道路上活着走出来呢?故土难离,选择成为流民的人是很少的。总之,把一切能换成粮食的东西都换成粮食,城里终归会有人存有粮食,灾情结束后,这些用一点点粮食换来的土地和财物会带来海量的回报。
  之前说过,刘三的家境在平民中也算得上殷实,总算是捱到了冬天。家里人几个月的时间都是饥一顿饱一顿。老母亲本来也就只有五十多岁,放在今天并不是一个很老的年纪,不过早年劳作太过辛苦,又经历了这么一场天灾,已经是尽显老态。身体佝偻得像个虾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好像一阵风都能把她吹走。孩子被两个大人管着不能乱跑,当然了,孩子也跑不动。但不管怎么说吧,在刘三的努力下,一家人至少还是健健康康的,至于说什么营养不良,那个东西有时候不能算病。
  冬天一到,从客观上分析,人体为了更多的产热就需要有更多的能量摄入,所以吃的东西也理所应当的需要更多,这样一来就更艰难了。冬荒是很难熬的,生活就像是从高高的悬崖上跌下来,触底好还是不触底好,谁心里都不敢有答案。
  这天,天阴沉沉的,应该马上就要下雪了。刘三又从城里带着粮回来,交换条件是他现在仅有的土地,但是也只能换来一些粗糠陈米之类的下等粮。土地没了没关系,人还在,终归还是有希望的。换粮的时候他还在大户人家的家仆后边看见了自己隔壁家的小儿子,想来是卖到大户家里为奴了。刘三有时候也挺佩服这些父母,至少孩子在大户人家能吃的上饭,活下来的几率怎么说也要比在原来的家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