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耕风播雨
作者:
老窑河 更新:2021-07-01 23:31 字数:2484
几天过后,一辆吉普车停在了郑爱民家门口,郑爱国从车里走下来。
吉普车引来了村里无数人的目光,一群五六岁的孩子围着吉普车左看右看,吵闹个不停。刘家场院乘凉的人也站到不远处,向这边张望议论着。
很快就有人到地里喊回了郑爱民和邓玉珍。
三人刚进屋,郑爱民就急切地问:“大哥,你咋回来了?”
郑爱国是赵福堂喊回来的。当赵福堂听说邓玉珍在暗中作梗之后,他立即想到了郑爱国,偷偷给县卫生局挂去了电话。赵福堂知道,段宏章之所以这么重视计划生育,显然是想借此上位。段宏章对郑家有知遇之恩,郑爱国决不允许自家亲兄弟拖了卧牛坡公社的后腿。
进城前,郑爱国也修理了半辈子地球。但毕竟已在机关呆了十来年,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比土生土长的大队干部周密圆滑。他从兜里拿出五块钱,递给邓玉珍说:“弟妹呀,我今天打算在家里吃个便饭,你到供销社买瓶酒,添个菜,我和二弟喝两盅。”邓玉珍知道郑爱国的用意,说:“大哥回来一趟不容易,吃个饭哪能让大哥拿钱。”嘴上虽然这么说,手上还是接过钱出去了。郑爱国见弟妹走出了院门,指着弟弟的鼻子,破口大骂:“二民子,你真是不懂规矩,我在县里截流,你在家里放水。”
排行老二的多数都性子倔脾气爆,很多人家的老二都有“二驴子”的外号,但是郑二民却老实巴交,特别是在大哥面前,更是向来恭恭敬敬。
听了大哥的话,郑爱民满脸疑惑地问:“大哥,什么放水截流?”
郑爱国说:“你跟我说实话,玉珍是不是又怀上了?”
郑爱民听了一愣,疑惑地问:“刚刚‘闹小病’。你是怎么听说的?”
“闹小病”是北方人对怀孕后生理反应的俗称。邓玉珍因为怀孕月份小,公社和大队都没有排查出来。
“你家玉珍还联合村里的怀孕妇女,共同抵制计划生育呢!”
郑爱民听了,一下子来了脾气,一拍炕席骂了起来:“这个败家娘们,我跟她说得好好的,俺们偷偷生,她怎么还跟别人合起伙来了?”
郑爱国说:“这么说,你俩还真是想超生啊?我在县里就是管这个事的,你俩这不是跟我对着干嘛?”
郑爱民自知说漏了嘴,沮丧地低下头,说:“大哥,你也知道,咱们郑家是外来户,从爷爷那时候闯关东在这旧窑堡子落了脚,没少受人家坐地户欺负,本指望着你和老疙瘩都成了公家人,咱家总算是扬眉吐气了,哪成想,国家还不让生孩子了。你和老嘎哒都是有身份的,人常道:王命不可违,当差不自在。国家咋要求你们就得咋办。但现在你和老疙瘩家生的都是女儿,现在咱们家只有小旺这一根独苗,照这样下去,咱们郑家啥时候能壮大门户?咋能对得起死去爷和爹?每回下地经过东大甸子,看到爷和爹的坟孤零零地坐在那,总觉得下场大雨就能冲没喽哇!”说完,郑爱民双手捂着脸“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提起爷和爹,郑爱国也伤感起来,早些年的那些人和事浮现眼前。在那些受尽村里人挤兑的日子里,一家三代人是如何忍气吞声屈辱地活着?二弟的话不无道理。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可是郑爱国在政府机关呆了十来年,眼界与在旧窑堡子务农时相比,已远远不可同日而语。他发现无论是决定国家的前途,还是家族的命运的,都是极少数的人。对于国家来说,国防、科技、经济等因素才是关键因素,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地位、荣耀、收入等因素才是关键因素,决不是单纯以人的数量决定国之强盛、家之兴旺的。可是,他和老党子算是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二弟还没有。他那套大道理在二弟那里是行不通的。一瞬间,他做出个决定,他现在没有能力让二弟离开旧窑堡子,但他要让郑家的下一代人都离开旧窑堡子、离开农村。
邓玉珍已经买回了酒,炒了四个菜。经郑爱国提议,还请来了赵福堂、邓中华、邓贵发和赵秉权。郑爱国现在算是县里领导,赵福堂是大队书记,理应来坐陪,邓中华和邓贵发是邓玉珍的老爹和老弟,赵秉权跟郑爱民是一墙之隔的邻居,彼此关系非常要好。
几口人围着桌子坐着,端着酒盅对饮起来,说起死去的郑家两辈人和那些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哥俩又都哭了起来,其他人也都一阵唏嘘,坐在北炕上的邓玉珍搂着四岁的郑旺,眼里也噙满了泪水。
哭了一通,二人的情绪平定了下来。郑爱国说:“二弟,弟妹,我这次为啥回来,刚才也跟你们说了。今天在座的也没有外人,我再重申一遍,超生肯定是不允许的,过几天就带玉珍去卫生院。”说到这,郑爱国停顿了一下,特意转过头问邓中华:“二姨夫,你说是不是?”
邓中华连忙点头表示同意。在他看来,邓玉珍虽然是他女儿,但是已经嫁给了老郑家,邓玉珍生不生孩子,那都是他们老郑家的事。郑爱国能够特意问他一句,也只是表示对他的尊重而已。
郑爱国继续说:“养活孩子,不在数量,要看质量。多生几个有什么用?无非是多几个修理地球的。咱得多想想,如何让孩子有出息,将来考上大学,留在城里工作成家,那以后世世代代就是城里人,再不用跟土坷垃打交道,那不比养十个文盲强百倍啊?”
邓玉珍说:“大哥你说的对。可是你和老党子自不用说,现在都是干部,吃上了皇粮。可是我们家郑旺不行啊,这旧窑堡子几年也考不出一个大学生。等郑旺长大了在旧窑堡子成了家,这村里还不是就他老哥一个?”
郑爱国说:“弟妹,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今天我就当着大家的面向你保证,等郑旺上了小学,我就把他接到我家里去,让他到县里最好的学校念书。将来上学的费用全由我来出。”
这一番话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邓玉珍和郑爱民更是整个人都懵在那里,一时不知所措。他俩去过郑爱国的家几次。双沟县城虽然算不上城市,但是郑爱国的家里的一切,对于农村土生土长的郑爱民和邓玉珍来说,已经足以让他们羡慕不已。特别是郑爱国十岁的女儿郑兴,穿着干净的连衣裙,扎着整齐的马尾辫,两个粉嫩嫩的脸蛋。再看自己家的郑旺,跟所有旧窑堡子的孩子一样,穿着补丁盖补丁的衣服,两只脏兮兮的小手,两个布满红血丝的脸蛋,还有两行总也擦不干净的鼻涕。每次回来,邓玉珍都要难过好些日子。同样都是郑家人,就因为一个在城里,一个在农村,从小就看出这么大差别,那等他们长大了,还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听说郑爱国已为郑旺的未来作好了规划,要把郑旺接到县里去上学,那以后郑旺也就是城里人了。邓玉珍满心欢喜地同意了。
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让郑姓在郑存善这一支彻底断了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