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雄关
作者:直前君      更新:2021-06-29 08:18      字数:3120
  这第一道关口的大门敞开着,门口站着两名装扮华丽的卫兵,卫兵手中拿着长戟。
  不仅衣着华丽,武器也不适用。
  孙立德判断这两个卫兵是雇佣兵伙伴说的神庙卫队的士兵了。
  在关口前,孙立德跟守兵通报了身份,告知对方自己是汉军的将领,有重要事情求见祭司,请求通报。
  守关的士兵不敢擅作主张,其中一个士兵进入关口,前去通报。
  过了一会儿,通报的士兵返回了城门处,还带回了一个衣着更加华丽的中年人。
  孙立德对自己的面子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柔兰祭司不会因为一句话就跑到第一道关的关口迎接自己,这名中年人必然不会是真正的祭司。
  中年人仔细打量孙立德二人,说道:“我们柔兰人和汉人一向井水不犯河水,没有打过交道,我虽然不知道阁下求见祭司大人的真正目的,汉国是周国的敌国,祭司大人不可能接见你的,阁下请回吧。”
  孙立德是带着任务来的,必须见到柔兰祭司,如果孙立德连眼前的小头目都没有办法说服,孙立德也就真的不需要说服柔兰祭司了。
  但凡需要说服别人,往往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给对方送好处,让对方知道,听自己的话对他有利;其次,是展示风险,让对方明白,如果不听从自己的建议,会造成额外的损失。
  孙立德的目的是联合柔兰人对周人进行反抗,在来的路上,孙立德已经考虑过说辞,只要利益足够大,亲兄弟都容易被出卖,再说了,柔兰人和周人的关系还到不了亲兄弟那一步。
  孙立德准备的这些说辞,是要说给决策者听的,眼前人的级别明显不够,孙立德必须表现出足够的高傲,才能在未来的商谈中,获得对等的地位。
  孙立德说道:“我向来听说柔兰人热情好客,今天一见,才知道盛名之下,往往难副其实,我是来给你们送富贵的,如果错过了这次,你们就没机会了。”
  孙立德点到为止,没有再多言。
  眼前的中年人有些犹豫,直勾勾的看向孙立德,他想从孙立德口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孙立德却已经把想说的东西都说完了,嘴巴紧闭,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中年人背后的城墙。
  中年人经过权衡,还是决定亲自上山进行通报,这种层次的决策并不是一名守关头目有权决定的,万一耽误了大事,这份责任他承担不起。
  趁着中年人离开,孙立德收回了看向城墙的目光,向两名守门的卫兵问话。
  不论孙立德怎么问话,这两名神庙卫兵都什么也不说,孙立德仿佛热脸贴在冷屁股上一样。
  孙立德又一个特点就是永远不放弃,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一条路,孙立德决定采取迂回战术。
  孙立德转过头和自己的雇佣兵同伴聊起了从军经历,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各种战斗细节和战场见闻。
  孙立德是一个有口才又有故事的人,听着孙立德的讲话,就连那名老雇佣兵战士都听的有些动容。
  这两个守卫关口的值守的卫兵更是频频侧目,孙立德知道这两个人的好奇心已经被勾了起来。
  观察两名神庙卫兵的表现,孙立德开始有意识的把话题往两个卫兵感兴趣的方向开始引。
  两个卫兵在很快被孙立德勾起了谈话欲望,两个卫兵开始参与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孙立德又把话题引到了和周人的作战,紧接着从周人的作战讲到了周地的征讨战。
  早在第一次到达周地的时候,孙立德就知道柔兰郡内的周人和柔兰人的积怨,这些积怨实在是太深了,深到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化解,这部分积怨可以被孙立德利用。
  因此,孙立德在讲话中有意识的矮化周人,把周人勇猛坚韧的特点隐藏了起来,着重强调了周人的军纪涣散和将士离心。
  孙立德的话很快引起了两个卫兵的共鸣,年轻人是最容易被挑拨的群体,孙立德的话又说到了这两个人的心坎中。
  几个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讨论,最开始四个人只是一起贬低周人的能力,到了后来,两名卫兵越说越起劲,甚至开始批判柔兰郡内的周军将官,在他们眼中周人的将官要么贪财好色,要么鲁莽冲动,要么胆小狐疑,总之,这年头就没有个有能力的周军将领。
  孙立德开始逐渐减少了自己的讲话,更多的开始应和这两个卫兵,孙立德身边的雇佣兵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但这两个年轻的卫兵却浑然不觉。
  从卫兵的口中,固然得不到重用的情报,但卫兵们泄露的信息却已经足够多,多到孙立德对柔兰郡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从卫兵的口中,孙立德得到了很多信息。
  柔兰人信奉“神“,也正因此,作为神意代理人的柔兰祭司在柔兰人心中地位极高。
  柔兰祭司虽然地位极高,却从不以真面目示人,所有的命令都是通过神庙卫队传达下去的。
  就连这些在山下的险关把守关口的神庙卫兵,都没有见到山上那个柔兰祭司的真正面目。
  柔兰祭司倒也不是经常下达命令,除了每年的祭司大典,更多的只有征召柔兰骑兵配合周人作战。
  每年鲜卑人入侵的时候,周人都会派出使者向柔兰祭司求援,柔兰人虽然排斥周人,为了保护柔兰郡内的本地百姓,却也经常派出柔兰人参与周人北方的军事活动。
  在两名卫兵的说法中,周人就是一触即溃的饭桶,所有的胜利都是在柔兰人功劳,如果没有柔兰人的帮助,周人很难取得胜利。
  对于两名卫兵的看法,孙立德深表赞同。
  几个人正聊的开心,两名卫兵的身后传来了一声轻嗽。
  听到咳嗽声后,两个卫兵身体一震,立即闭上了嘴巴,拿着长戟回到了自己值守的岗位。
  那个向柔兰祭司通报情况的小头目已经返回了城门,这第一道关卡是这名小头目负责。
  小头目对于两名神庙卫兵的表现很不满意。
  但他的不满却被克制住了,仅仅瞪了两个卫兵一人一眼,没有当场发作,在外人面前,还是要给自己人留面子,要不只会让别人引起笑话。
  瞪过了两个不成器的手下,这个小头目将目光看向了孙立德,转达了祭司同意接见的回复。
  但是接见的地点和孙立德料想的不同,柔兰祭司并没有准备在城里接见孙立德,而是让小头目带领孙立德进入第二道关口,两方在关内会面。
  传递完口信,小头目来到了孙立德两人的身前引路,小头目带着二人走进关内。
  作为一名军事将领,孙立德有观察任何城池防务和破城方法的习惯,孙立德一边跟着小头目朝着关外走,眼睛却没有闲着,目力所及的地方,观察关内守兵的数量,以及建筑物的结构和方位,就连城墙的大致高度,孙立德的心理都有了一个预判。
  这座第一关卡确实很险峻,不仅城墙很庄严气派,城内的房屋也都是石质房屋,居住的同时兼顾了防止火攻。
  只不过,任何防御的最终落实都要依靠人,军鉴中可是有过记载的,大量天险被攻克的原因并不是天险被攻克,而是守兵出现了问题。
  这些柔兰人的守兵就在防御上有很大的问题,整个关卡的防务非常松懈,孙立德就没有看到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
  孙立德认为柔兰人表现的是最真实的一面,他的到来本就具备突然性和意外性,柔兰人不可能有时间去隐藏军机,关内的守备情况应该就是柔兰人最真实的状态了。
  险峻的关口以及太长时间的和平,已经让这些守们丧失了警惕,疏于防范。
  第一座关口地处山脚,地势较平,出关之后,山势开始变得陡峭起来。
  山路两旁都是秀美的自然风光,只有中间一条窄窄的山道,山道并没有经过人为整修,孙立德判断,这些都是往来人群踩出的道路。
  小路虽然没有办法大规模行军,倒也不算难走,三个人很快就来到了第二座关卡。
  第二道关卡的规模远远比不上山脚下的第一座关卡,不论是城墙的长度还是高度,都差了很多。
  虽然关卡的规模不大,却已足够承担起第二道防线的防务,只不过这一道关的防务似乎比第一道关口更松懈。
  三个人走进了关卡,小头目直接把孙立德二人引到了一个房间门口。
  陪同孙立德上山的雇佣兵被拦在房间外,孙立德身上的佩剑也被解下,放置在了门口。
  孙立德立即这个小头目的工作,所以很配合搜身,确认身上没有武装后,孙立德推门进入房间。
  房间里站着三个人,三个人都衣着华丽,尤其是站在中间的那名老者,不仅穿着华丽,头上还戴着一顶帽子,帽子上插着五色的羽毛,手上还拿着一根手杖,手杖的顶端镶着一块宝石。
  这些证明身份地位的装扮,间接说明了老者身份的尊贵,孙立德朝着老者拱了拱手,行了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