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利其器
作者:
阿步布 更新:2021-06-26 22:15 字数:2081
八百贯确实是一大笔钱,因为八百贯就是八十万钱,也可以叫做八十万金。
按重量来算,八百贯也有两三吨的样子,加上一些其它不多的物件,第二明杰回来时,足足用了十辆马车。
作为货币的铜钱运输都如此艰难,此时交易之艰难,由此也可见一斑了,说到底,也还是一种以物易物而已。
有了钱,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把水车安装上后,以大齿轮带动小齿轮的方式,增加转速,最后使以乌磁钢打制的轻薄圆盘锯,达到每秒二三十转的速度。
在转动着的圆盘锯的呜呜声中,唐正亲自拿起一根慈竹,先抵在两米远的定位木板上,再把手中的竹干向着圆盘锯推了过去。
随着木屑纷飞,飞速转动的圆盘锯,轻易的就把慈竹给锯断了开来。
唐正把两米长的一段竹杆推了下去,拉过剩下的竹杆,把平齐的切口抵在定位处,又切出了一段两米长的竹杆。
如此几次,一根十多米长的慈竹,不过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就被切成了五段两米长的竹杆。
丢掉手中的竹稍部分,唐正满意的点了点头,对围观的第二明杰等人挑眉问道:“怎么样,这几十贯钱花的可还值当?”
“哈哈哈。”
看得呆愣不已的第二明杰,听见唐正的问话,长回过了神来,抚掌大笑道:“值当,这几十贯钱花的太值当了,有此利器,本作坊将同行无敌矣。”
张顺在一旁也看得兴奋不已,口中不停的念叨着:“发了,发了,要大发了。”
楚德看着唐正的眼神有些怪异,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第二明杰抚须不断的颔首,砸吧了几下嘴,恍然道:“唐公子快快为我等展示一下,这另外一台器械又有何妙用?”
唐正移步来到切割好的竹杆,掉落的地方。
这里的机器上面安装的是破竹器,水车带动的机器臂正不断的推前拉后。
唐正等机器臂退后的时候,把一根竹杆套进了破竹器的铁筒里面。
等机器臂把竹杆推前的时候,铁筒边沿的五块刀片,就会把竹杆划分成六片,铁筒也会把竹节给剔除掉,使划破的竹块可以轻易的再次加工成想要的竹篾。
“妙啊,实在是妙,有此两种器械,制竹器的事情,算是节约了三成的成本,再加上蒸竹之法,同样的竹器,吾等起码比同行多四成优势。”
第二明杰感叹了一番,接着对唐正问道,“唐公子以为,接下来吾等当如何行事为好?”
“收遍关中之竹,开高薪大肆招收篾匠,在灞河边开竹器铺,以两成纯利的价格推出各种竹器,第一步,吾等必须占据关中的竹器份额。”
唐正说的豪气万丈,第二明杰却有些迟疑,“两成利,是不是太少了?一般的买卖,最低可都是倍利啊。”
唐正笑着摇了摇头,“第二先生未免太贪心了些,吾等这是以量取胜之道,哪怕只是两成利,只要能占据关中市场,那利益也是极大的了。
且利薄有利薄的好处,吾等有各种利器,尚且只有两成利,他人想要效仿吾等,必然亏本,如此一来,沿灞河走渭水,吾等竹器当可行销天下,到时还怕无利可图吗?
再者,第二先生是不是忘了,竹器只是小菜,黄纸才是吾等的获利法宝啊。”
对啊,这里可是造纸作坊啊,之所以会制作竹器,不过是唐正觉得只取黄蔑造纸有些浪费,而弄出的一举两得之物罢了。
真正赚钱的还是黄纸啊。
“嘿嘿。”
想通此节,第二明杰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唐公子所言甚是,只要是独家买卖,哪怕是薄利那也是极好的。”
大方向一定下来,接着众人皆忙碌了起来。
第二明杰再次跑了一趟长安,带回了百来个人,皆是有卖身契的奴仆,这些人将负责操作两种机器,以及蒸竹做各种竹器架子的事情,这是保密需求。
张顺负责在灞河边修建简易的竹器铺,也不用修建的多好,能遮挡下风雨就行,毕竟开始资金紧张,等以后有钱了,再改建不迟。
而唐正则不断的调试两种器械,毕竟刚开始其他人也不懂啊,等教会使用器械的人能自行修理后,唐正才能彻底放手。
招收篾匠的事情,交给了楚德去办,把消息放出去后,蓝田县的篾匠基本上全跑了来,毕竟一天二十文的工钱,已经很不错了,虽然还买不到一斤盐,可能买不少粮食啊。
第二明杰去长安的时候,顺便带了一批竹器过去。
不卖钱白送,长安各个城门口的茶摊、食肆,均送几套竹桌、竹椅,条件就是若有人询问,帮忙说一声:蓝田灞河边的张氏竹器铺就行。
一张竹桌,四把竹椅,一套只要五十文,相比木质以贯论的价格,简直就像是白捡的一样。
商人的嗅觉是最敏锐的,当一打听到价格,人们就像闻到腥味的猫一般,蜂拥到了灞河边的竹器铺来。
什么?
竹床也是五十文?买买买。
筷子都比别处便宜三成?买买买。
全部都那么便宜?买买买,都来个几十套。
没货?
那就先预定上。
需要两成的定钱?
没问题啊,给你五成的定钱,只要尽快给货就行。
张顺彻底的忙起来了,各种口音的人,拉来了铜子、布帛、金银等货币,订单如雪花般的飘了过来。
有了钱,当然继续招收篾匠,打制更多的器械,满关中的收购各种竹子。
所有人都忙坏了。
唐正忙着安装了一台又一台的水车与机器,第二明杰刚从长安送了一批奴仆过来,立马又风尘仆仆的赶了回去,人不够啊。
就是招收篾匠的楚德,只是给询问的篾匠解说一下薪资,都把嗓子给说哑了。
每天从作坊往灞河边运送竹器的队伍,就没有停止过,不但有牛车、马车,就是手推车也用上了。
这些竹器在灞河边交付后,一部分留在了关中,更多的却是进入渭水,再流通中原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