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胡言
作者:
你真黑 更新:2021-06-26 21:44 字数:3378
叁零一九年
三月二十四日
天气:晴。
今天早晨上班的时候,发现我以前经常光顾的一家包子铺倒闭了。
这家包子铺是一对从西北地区来的小夫妻开的,夫妻俩一个二十四岁一个二十五岁,有一男一女两个宝宝,孩子四岁多的样子。
其实呢,这家包子铺的倒闭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记得刚开业的时候,也就是一年前,夫妻俩做的包子是皮薄馅大,一块五一个的大肉包买满三个,附赠一碗熬得稠稠的白粥,小菜也是免费自助挑选,这么实惠的早餐店在现在的金陵可不多见了,生意一下子就火爆了起来。
大概过了两三个月,夫妻俩估计是眼见生意不错,就把孩子接了过来。大概是他们没想到小孩在大城市里的碎钞能力猛升,一时间经济上可能是吃不太消,于是包子铺里的白粥就不再免费了,变成了五毛钱一碗,没有原先那么稠不说,还一股子淀粉味。
虽说这样,但包子铺的生意还是稳步提升,毕竟夫妻俩的主打产品大肉包还是质量过硬的。
又过了三个月左右,一位没什么精神的老人出现在了包子铺里,想来应该是小夫妻的长辈,老人的脸色蜡黄,精神也不太好。有可能是为了给老人治病,夫妻俩每天起的更早了,记得有一次我玩到三点多回家,路过包子铺时里面已经是蒸汽滚滚,不但如此,小夫妻两个还把营业时间给延长了,到下午一两点才关铺子。
自打老人来了之后,装免费小菜的塑料盒经常是空空如也,更要命的是包子的质量也在慢慢下降,馅越来越少不说,原先那股子鲜、香也没了不少,慢慢地,离得稍远的顾客也不愿意绕路来吃了,只有一些每天急着上班的年轻人顺路带上一两个包子。
不温不火的生意自然是支付不了高昂的房租,于是夫妻俩带着一对儿女和老人离开了,也不知道去了哪。
有趣的是,在同一条街上,离夫妻俩包子铺不过五十多米的地方,有一家西餐厅,我本来以为这家店会倒闭的很快的,但是今天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顾客多的又在店外排起了队。
这家西餐厅名叫咕噜咕噜,其实说是西餐厅不太合适,因为里面主打的并不是红酒牛排,主营的是披萨、意面、焗饭这三种食物,还有一些炸鸡炸鱼之类的小食,严格地说起来是一家西式居酒屋,老板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
为什么我曾经会认为咕噜咕噜这家店会很快倒闭呢,原因很简单,她家东西太好吃,价格又太公道。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就是餐饮行业的食材成本要控制在一道菜品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这样才能保证扣除房租、人工、水电等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后有所盈利。
所以,为了控制食材成本,我们往往并不会用那么新鲜的东西;而食物好吃,其中一个最基础的因素就是食材够新鲜。
作为一个曾经的餐饮行业工作者,我一嘴就能吃出咕噜咕噜里用的肉在冰箱里存放绝不会超过四十八个小时,而蔬菜更是每天早上从菜场里拎回来的,但是菜单上的价格,据我估计,只有食材成本的两倍。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那位年轻漂亮的老板娘辛辛苦苦忙上一个月,月底结算的时候会出现这两种可能——
一是每天生意很好,忙得腰都直不起来,结果最后落在腰包里的钱还不如找个流水线工厂上班给的工资多。
第二种则是因为新店的缘故,生意清淡,账本上的收入远远小于支出,亏到肝疼。
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于一个普通的创业者来说都是无法接受地,但咕噜咕噜的老板娘是怎么做到坚持把店开下去,并且把生意经营地越来越好的呢?
后来我摸清楚了她的诀窍,那就是——
拥有一个有钱的爸爸。
这不是开玩笑,这位年轻漂亮的老板娘叫李明月,每个月也会来一次或是两次我的火锅店,经过我旁敲侧击的询问,我才知道李明月开这家店根本不是为了赚钱,纯粹是一种兴趣。
门面的房租是她老子每个月付的,启动资金是她老子给的,不光如此,每个月还有三万块的零花钱,这一切简直让我的眼珠子都嫉妒的发红。
在李明月不在乎成本的经营下,咕噜咕噜从原先一间门面八张台面的小店变成了两间门面十四章台面的大档口,现在又把原来隔壁的一家兰州拉面给兼并了。
装修精致的店里,穿着苏格兰情调制服的服务员来来往往,李明月则稳坐收银台,带着笑容看着一位又一位吃的开开心心的顾客。不知道现在咕噜咕噜菜单里的价格还是不是像以前那样让顾客十分心动了,看那门口的长队,就算价格有所升高,也必然有限。
要问李明月现在赚不赚钱?
餐饮行业还有一个金句,那就是量变带来质变,顾客的数量变多了,不光相对的平均食材成本降低了,其他成本摊在越来越多的人头上,自然也就等于变低了,所以,也就开始赚钱了。
而且今天晚上,我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咕噜咕噜门牌的右下角还多了几个字——“金陵no.001”店,没想到啊,李明月这个小姑娘,竟然把这么一家小店做成连锁了。
今天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呢,主要是因为今天又是没羞没臊领着人民发的工资又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一天,值得记录的东西没有,就写下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回到家后,我就在想,如果小夫妻坚持自己开店时的初衷——物美价廉,薄利多销,他们会不会现在也和李明玉一样,开始筹备分店,日子越来越好了呢?
想来想去,我只得到了一个答案,不可能。
因为夫妻俩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份子,他们有嗷嗷待哺的小孩,他们有疾病缠身的老人,每天早晨那卖五毛钱一碗的白粥带来的收入,也许就是老人每个月必须的一盒降压药;扣扣索索不拿出来的小菜的成本,也许就是孩子头疼脑热时的应急钱。
他们没得选择,普通人的日子是生存,是省出来的,夫妻俩做不到像李明月那样的坚持,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必然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的,这种痛苦,夫妻俩不愿意带着家庭去承受。
可是呢,不坚持物美价廉、薄利多销,生意越来越差,收入越来越少,最后还是得陷入痛苦,夫妻俩好像陷进了一个什么怪圈,好像很多普通人也陷入了这样的怪圈,包括曾经的我。
为什么现在普通家庭的孩子越来越难以成功呢,因为他们无法去想象积累原始资本时的痛苦,更不愿去经历,或是十分容易放弃。
比如一个家庭条件挺差的年轻人想要在网站上写书,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前两三个月靠什么收入来吃饭,父母吗?那对掏空自己把他抚养成人的老人现在正需要他来创造财富。
不光这样,年轻人更没办法承受几率极大的失败,所以他想了想,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又有一个普通家庭的年轻人,他一边工作一边在网站上写书,每天下班后尽量挤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绞尽脑汁写上一两千字。每天工作的压力已经让他身心俱疲,没有成绩的作品让他越来越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是不是正确,终于在某一个晚上,他删掉了亲手打下的每一个字,放弃了。
而有这样一个年轻人,父母收入颇高,自己又无所事事,某天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奇特的点子,就想把它写成一部小说。他从小到大语文成绩都不好,写作文都像是挤牙膏一般,于是第一天磕磕绊绊写了几百字,就停下了;第二天,几百字;第三天,几百字······
一个月后,遣词造句的障碍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故事也能勉强说个一波三折。
两个月后,已经算是有了规模的作品勉强得到了认可。
三个月后,他拿到了第一笔稿费。
一年后,原本废柴的年轻人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作者,稿费比前两个年轻人的工资加起来都高······
现在有一种丧文化,当然不是丧尸文化,而是一种认为努力并没什么卵用的观点,这种文化驳斥的东西里面就有这么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
他们认为,南墙不但撞不破,反而容易撞出脑震荡,撞出脑浆子,不如就跟着自己出生时命运就安排好的路线,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但是,在变成丧尸的我看来,坚持的确是可以化作胜利。
曾经的我也不愿意坚持,所以火锅店倒闭了,现在想来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发达的网络把我们的眼界放的太宽,我们总在羡慕那些高高在上的功成名就,觉得几年内没有到达那样的高度整个人生就没了盼头,手里的事情就没有了意义。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的神经过分敏感,每个人都想插上翅膀飞到天上去,越过面前的万丈高山,尽快地看到另一边的暖阳,却忘记了只要一步步沿着山路向上,坚持下去,就算多费些功夫、多花些时间,总能看到那片洒满金光的世界。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却因为畏惧躲在了山脚,黑暗和寒冷慢慢地带走他们的力气,吹走他们的勇气,终于,他们无法再向上攀登,终其一生都留在这里。
我不是一个善于说道理的人,胡言乱语一些东西。
只希望我的明天能更好,你们的明天也能更好。
另外,希望明天不要再做个尸位素餐的废物了,这种感觉还真的挺不好受的,走在大街上都感觉对不起满大街的人民群众。
晚安了,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