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还得到其中
作者:三不顾      更新:2021-06-26 17:55      字数:1621
  菩提禅院,这是一座私人佛殿。
  此时李修缘端着一碗热粥,蹲在禅院的凉亭处,一脸懵逼。
  时间一瞬即逝,人生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可逆的,一切都是那张唐卡,因为它的缘故,李修缘陷入了一圈圈的怪事中,再也没有以前的安宁生活。
  傍晚的粥,不仅暖胃,还暖心,苦累的这几天,终于在来到菩提禅院后得到了一些休息。
  “施主,粥可还合胃口么?”
  禅院并不大,除了黄袍僧人外也并无他人,只是奇怪的是这禅院中,并没有卧室客房,令人颇感意外。
  “感谢大师,这周清淡暖胃,正和我心。”
  李修缘赶紧站起身来,手上虽然拿着饭碗,还是做了一个简单的礼节。
  和尚双手合十,也是很慈祥的回礼。
  佛教把大的寺院称为“丛林“,特别是禅宗的寺院。那是由于僧众合和,犹如大树从聚成林,另外还有“功德丛林“的意思,因此后世居士聚集的团体,也称“居士林“。
  而像菩提禅院这样私人小寺,基本上也就是佛堂的大小,摆设简单,称其为陋室一点都不为过。
  “大师,不知为何禅院里没有卧室呐?”
  “出家人自是色身交于常住,性命付给蓝天,平日里小僧也只是打坐修行,所以并未设置卧室等一应器具。”
  和尚的话总是很平静,连这种炒好的逻辑,也能说的有理有据。
  李修缘听了这样的解释,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还好年轻人就是脑子快,之后就问出了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佛在菩提树下,到底是创造了一套无懈可击的理论,还是真的觉悟了?”
  “佛没有创造任何理论啊,佛只是描绘了这世间的事实真相,并且讲述了以事实为基础的获得幸福的方法。释迦牟尼其实从来没讲什么理论,他讲的都是事实真相,而且也教授了人们看到同样的事实真相的方法,只不过世的人们,随着佛陀离世的时间越长,越不愿意在生活中去实践它,于是佛陀所讲的事实真相就通通变成了理论。”
  随手虚点,好像这样就能将时光回溯到二千多年前,让眼前的李修缘亲眼见到创立了佛教的那位觉悟者的样子。
  “学佛是为了苦灭。陷入这类哲学问题如同用手抓火炭,无论你是站着抓,坐着抓,倒立抓,只要去抓手就会受伤。搞了半天手还是烫,有什么用。”
  “跑去问佛陀怎么样抓手才不受伤,他肯定说只要不伸手去抓就不会受伤。但总有人不伸手就是不舒服,在想不伸手是什么样的抓取姿势。”
  “如果放下火炭还是烫手,苦不能结束,你可以说这种说法回避问题,胡扯。但事实是阿罗汉达到了苦的完全止息。无论是固持“我实有“还是“我虚无“都如同抓火炭,佛陀的讲法是“既然是无常,苦的,适合认为这个是我吗“。是烫手火炭应不应该抓取的问题。”
  说着,和尚把手紧握成拳,看上去很有力量感,此时他的表情也变得更加威严肃穆,显然涉及到正法之事,他就应该是这样认真的。
  “了知抓着火炭烫手,断除抓火炭的动作,证知不再被火炭烫手,训练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这是佛法主要的内容。”
  “佛陀在世的时候,就知道佛教会越传越歪的。所以佛陀曾经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鼓,他可以发出无比美妙的音乐。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鼓也在不断的破损。为了保持鼓的完整,就要进行不断的修补。问题是,无论这个鼓怎样修补,他和曾经的那个鼓也是同样存在差别,发出的声音也不会相同。’”
  “所以说,佛教既然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必然要随着这个世界的规律运行:起源,成长,衰落,死亡.....佛教可以变味,但是永恒不变的是“佛法”。”
  “佛说过,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距离佛陀去世多么遥远的年代,只要能够持守五戒十善,勤修止观,就一定会有成就的阿罗汉。”
  “确证不虚的道路,小僧三十年来一直都在验证着。”
  李修缘听着和尚天花乱坠的说法,不明觉厉,只能青年头,这是最后听到成就阿罗汉的方法,眼中露出些许光亮。
  “还请大师教我!”
  深鞠一躬,一拜到底,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人问寒山道,
  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
  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
  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
  还得到其中。”
  诗罢,和尚放生大笑,李修缘却感觉莫名其妙。
  与此同时,在车站附近的张伟,已经来到了禅院附近,手中拿着一把致命的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