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西夏国
作者:高山无语      更新:2021-06-25 19:45      字数:2329
  停顿片刻,叶一凡道:“眼下马儿也被狼群吃了,没有脚力如何赶路?”
  萧映雪道:“那怎么办?”
  叶一凡道:“说不得也只有我背你前行了。”
  萧映雪面色一红,道:“那样你也太辛苦了,我看,还是我自己走吧。”
  叶一凡道:“你的身体还很虚弱,长期赶路肯定吃不消,反正我有的是力气,就让我背你吧。”说罢,不由分说,便伏下身去,将萧映雪负于背上,迈开大步向前行去。
  起初萧映雪有些紧张,毕竟这是自己成年以来头一次与一个男子如此亲密接触。可是,渐渐的,她就适应了叶一凡那宽阔的脊背,以及自他身体上散发出的那一股浓烈的汗味。恍惚间,她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童年,自己伏在父亲的背上,那一颠一颤的感觉如同身处在摇篮之中,感觉即舒服又有安全感。只是来自父亲的感觉显得遥远而又模糊,而眼前这个男人则是如此的真实而又孔武有力,此外,她还感觉到自己的胸口犹如有小鹿在撞,突突乱跳。这是一种十分玄妙的感觉,让人说不清,道不明,但它确实真实的存在,让人如在云端上行走,身体轻飘飘的,思绪也飞到了九霄云外。
  如此走了大半日光景,萧映雪在叶一凡的背上也睡了一觉。此时,他们登上一座土坡,抬眼望去,只见坡下现出一片白色的尖顶帐篷,在帐篷的旁边有一圈木栅栏,此时,栅栏的门是打开的,有一大群羊在雪地里觅食。
  萧映雪高兴道:“这是游牧民族所搭建的帐篷,咱们去向他们找些食物来,或者借宿一晚。”
  叶一凡道:“可是语言不通,他们会接待咱们吗?”
  萧映雪道:“游牧民族一般都很好客,因此,不用担心。”
  叶一凡将萧映雪放下,二人便向那些帐篷走去。
  到了近前,在一所高大的帐篷之内走出一位老者,只见其头戴白色圆帽,身穿白色长袍,紫红的面庞,花白胡须胸前飘洒。萧映雪见到老者,二人便攀谈了起来。
  叶一凡惊奇的发现,原来萧映雪竟然会那老者的语言。
  二人交谈了几句,看来老者十分高兴,伸手相邀。于是二人便跟随老者进到帐篷之内。
  原来帐篷之内竟也别有天地。四周及顶部绘有各式图案,地面之上铺着地毯,地毯之上有茶几和桌案,帐内还生着几个火盆,显得极是温暖。此外,帐内还有几名青年男女以及孩童,看来是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老者将二人向帐内之人做了介绍,双方打过招呼,老者便邀二人落座。众人在桌边席地而坐,有人端来茶水点心,萧映雪又与众人聊起家常。叶一凡左右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索性便吃喝起来。
  到了晚上,老者摆了全羊宴以及马奶酒来招待二人,叶一凡对马奶酒的味道起初是喝不惯的,但听萧映雪说主人敬酒不能不喝,否则便是对主人的不敬。无奈,叶一凡只得勉强喝了一些。晚宴过后,老者又将二人带出帐外。此时,在帐外一大群男女老幼已然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在圈子的中央点燃了一堆篝火。随即鼓乐之声响起,一些青年男女手拉着手围绕在篝火旁载歌载舞,场面十分热闹。
  萧映雪对此场景并不感到陌生,硬是拉着叶一凡也加入到那些青年男女之中。别看叶一凡自幼练武,但对歌舞之道却是个门外汉,起初闹了不少笑话。好在这些舞蹈动作也并不复杂,时间不久叶一凡便也掌握了其中诀窍,动作之中便也少了许多生硬。
  游牧民族缺乏娱乐项目,歌舞、骑马、射箭、摔跤等既是他们的娱乐项目,同时也是他们的生存技能,因此,无论男女老幼在这些方面都十分擅长。
  歌舞一直持续到后半夜,众人这才散去。老者又为二人安排了住宿之处,这才离去。
  此时,叶一凡才有机会向萧映雪提出自己的疑问。一凡道:“映雪,你怎么会说他们的语言?”
  萧映雪道:“这些人是回鹘民族之中的一个小部落,我父亲原是一名将军,在他的帐下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人,这些语言便是我自幼跟他们学的。”
  一凡点头道:“原来如此。”
  萧映雪道:“那名老者是这一部落的首领,他得知我们要去天山,而去天山则必须经过八百里茫茫沙漠,在沙漠之中,水和食物是最为珍贵的,因此,他还准备送咱们一匹骆驼以及水和食物呢。”
  一凡闻听大为欣喜,道:“如此说来我们便省了大力气了,这老者可真是及时雨啊!”
  萧映雪道:“其实,这些少数民族的人是十分淳朴善良的,只要你充分的尊重他们,他们就会以百倍的热情来回报你。”
  叶一凡回味着萧映雪的话,思索道:“你说,中原之人历经几千年孔孟之道的熏陶,为什么变得越来越狭隘、自私,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勾心斗角。反而不如这些少数民族之人更加的淳朴自然呢?”
  萧映雪道:“我想,这不是孔孟之道的问题,而是群居与寡居的问题。中原人口密集,人与人之间交往复杂,各种利益冲突混杂其中,自然矛盾也便更加突出。而少数民族,尤其是这些小的部落他们人数有限,从出生到衰老,每天都在按部就班的生活,各司其责,各安天命,因此也就更加接近于天然的率真、质朴。”
  一凡点了点头,表示赞许。二人谈了会儿话,便各自休息。
  次日,萧映雪向老者提出辞行,那老者果然将一匹骆驼、水和食物增送与二人,二人自是感激不尽。当下辞别了老者等人,继续赶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王之涣的一首《出塞》,描写的也是边塞的恶劣气候以及戍边将士们的孤独寂寥之情。此时,戍边将士们所筑起的孤城早已不在了,但群山依旧。人世间变幻无常,而那屹立的群山却能够万古长存。由此不禁令人心生感慨,人生百年,而在历史的长河里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出了玉门关连续有五座烽火台,古时驻有守军,过往商旅也须在烽火台处取水。唐代王维曾经出使边关,写下著名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的“孤烟”指的就是烽火台处的狼烟。
  八百里茫茫沙漠,一眼望不到尽头,风起沙卷,遮天蔽日,令人顿生隔世之感。在沙漠中行走,除了水源难找之外,最危险的就要属流沙了,这和草地之中的沼泽一样,人只要陷进去就再也难以生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的尸骨被掩埋在这滚滚黄沙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