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各怀心事
作者:
风雪已白 更新:2021-06-23 17:33 字数:3267
其实对于第一个计策,圣人在心里已经否定掉了。毕竟这个计谋风险太大,稍有不慎便会适得其反。于是他也不觉得意外开口说了第二个计策:
“暗中在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增兵三万人,同时切断边关粮运逼其来犯,再寻一时机出动出击斩断欲谷主力。”
“此计虽然能永绝后患但边民却是要清野归城颠沛流离了。而三万将士的军粮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杜如晦虽然没有说死但是对这计策也是劝阻的。
“如晦此言有理,如果仅是几次边疆骚扰,此时确实不宜大动干戈。因此便有了这第三计,那就是出兵吐蕃一石二鸟,即除西南大患又震慑突厥宵小。”说道这大华太宗眼睛一亮,把手中的棋子坚定的下了下去。看到这杜如晦知道圣人其实早已经想好了。
“圣上英明!”杜如晦说完这话丢掉手中的黑子投子认输了。
“哈哈,能赢如晦一局实属不易。”对于这个局面圣人显的十分高兴。
“圣人步步为营,韬略过人此局微臣输的不冤。”
杜如晦这个马屁拍的果真是力道奇佳,听了这话李世民大笑的捋着胡子。笑了一阵后才继续说道:
“哎,朕在这北疆正缺一个定盘的之子。哼,这科举舞弊着实可气,居然在朕的人才上打歪主意。”
感叹之余圣人又想起了科举舞弊案因此重重哼了一声。看到圣人有此一叹,杜如晦知道时机到了。因此从袖中抽出一张写满字句的宣纸,拱手呈到了圣人面前说道:
“说到才情,微臣手中正好有篇诗歌,望请圣上品评斧正一番。”
“哦,那朕可要好好读读如晦的大作了。”听了这话圣人笑着接过递来的宣纸。要说杜如晦的才学自然是一等一的,但是在作诗上却是不太出名,今天当真难得会拿出诗歌请人品评。
轻轻一抖宣纸简单一看前两句诗词,就把圣人脸上含笑的表情震的荡然无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就这短短的两句论来看,别说当今之人即便三曹之作,也没几首能比的上的。圣人瞪大眼睛放看了杜如晦一眼后,也不待对方有何反应,便如饥似渴的继续读了起来。看到这杜如晦心里暗笑了几声,他完全能了解圣人此时的心情。当初崔绍台把这首诗拿给自己时,他看完后激动的把大腿都拍麻了。
“妙哉!壮哉!妙哉!壮哉!妙哉!壮哉!”圣人真的是非常喜欢这首诗,以至于小心翼翼的捏着这篇诗作连叹三遍。
“如晦,如朕没猜错的话,爱卿一定是要举荐什么人吧。”李世民多聪明的一个人。凭着这前后的说辞一下子就猜到了杜如晦的心思。
“圣上英明!此篇大作为兰陵萧氏一子所写。”杜如晦赶紧答道。
“怪不得原来是门阀世家中人,不知此人是萧家哪只血脉啊?”听了这话圣人笑了笑,依旧拿着诗文爱不释手舍不得放下。
“此子名叫萧灵均,是萧家前家主萧正玉与杨氏之嫡孙……”说到这杜如晦顿了顿,毕竟这里面牵涉了杨家的人。
“哦,呵呵,如晦多虑了。朕用人的原则你又岂会不知,即便有前朝皇室的血脉又如何,不过要为朕做官可不是一首诗就能行的。”圣人放下手中的诗稿笑着对杜如晦说道。
圣人对杜如晦的了解,正如这个惊世谋臣对圣人的了解一样。在李世民想来以如晦的行事作风,如果这个叫萧灵均的萧家子弟没有过人的才华,他断不会在这御花园内私自举荐的。果然在听完圣人的问话后,名相杜如晦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圣人料事如神深知如晦性情。这萧灵均也参加了今年的科举,并且所持的正是泰安书院的生徒文碟……”
“哦,原来是如晦的门生啊。”圣人听了这话眼睛一瞥随意的插了一嘴。
不过在杜如晦听来这可就非同一般了,虽然官场上绝对会有任人唯亲的潜规矩,但是当着圣人的面举荐就说不过去了。大华太宗李世民可是雷厉风行的性格,他登基的时候可是罢免了一堆李氏宗亲的。杜如晦深知皇上的逆鳞在那里,他一定要赶紧解释清楚了,以免落个结党营私的猜忌。
“圣人误会了,此子并非臣的门生,而是天子您的嫡系门生……”
“朕的?”听了这话圣人疑惑的皱了皱眉,他知道杜如晦不会信口开河,不过这天子门生要从何说起呢?
“圣人请听微臣细细道来。这萧灵均所持的是泰安书院文碟不假,但是却是圣人赐给泰皇宗的九州坐镇帖。如此说来此人不就是圣人的门生吗?”杜如晦笑着解释道。
“九州坐镇帖!如晦快快把此人的详情说来……”再听到九州坐镇帖后圣人急急说道。
这也不怪圣人如此失态,这九州坐镇帖可是大有来头。当年他登基继位时曾去泰山祭天,而九州的几大隐士门派皆派人随行。仪式结束后天穹竟然显现七彩霞光,见此圣人连同随行的众人皆是满心欢喜。要知道来这祭拜过的皇帝可不少,但是有如此多隐士跟随陪同却是头一次,而且还有此仙景福瑞帮衬就更加难得。
结果圣人一高兴就在玉皇顶上,亲笔写了三十六道九州坐镇帖,赐给这些隐士门派。除了表彰他们斩妖除魔镇守九州外,此帖还可获泰安书院育人为官的资格。意思就是说这些隐士门派的弟子,可以拿着九州坐镇帖入朝为官渡天下世人。但是这都六七年过去了,也没见到一封九州坐镇帖现身。
看到圣人催促,杜如晦也不敢多卖关子,赶忙继续说道:
“圣人英明,如晦之所以知道萧灵均此人,也是受了汴州刺史崔绍台的举荐……”接着杜如晦便把萧灵均在汴州,如何为民除害的事情说了一遍,当然孙员外那段却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其实私下里亲自举荐萧灵均的人,应该是崔刺史的兄长户部尚书崔文台。
“如此说来萧灵均此子当真是个有胆有识的人才。”圣人满脸赞许的点着头说道。
“微臣也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因此斗胆向圣人举荐。”杜如晦答道。
听了这话圣人笑了笑站起身来,对着门外的候着的太监说道:
“摆驾礼部。”
黄文景、元荣、崔省早在昨天晚上,就从大理寺的天牢里放了出来。要说这三人的心情还真是天差地别。崔省除了觉得晦气外没别的,毕竟他啥也没干就被请进天牢里喝茶了,他有这个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元荣除了后怕就是后怕,毕竟他是真在科举上动了手脚的,谁知道会不会因为这事把他逮出来。
而他俩的上司礼部尚书黄文景,是除了晦气就剩下后怕了。虽然他没有徇私舞弊,但舞弊的人可都是礼部的官啊。圣人追查起来难免落下个管教不当的罪名,而且这几个混蛋还是在他眼皮底下干的这事。所以一想到这个他便愁的直掉头发,以至于他一晚上都没睡觉早早的来到礼部。结果没坐多大一会就听到门外传来的唱报。
“圣人驾到!”
听了这话黄文景赶紧放下手里的茶杯出门接驾去了。见到圣人和宰相大人进来后他赶紧弯腰参拜行礼。大华这个时节礼仪比较开明,官员见了圣上无需行跪拜之礼。看到一身疲倦的礼部尚书,圣人生气的拿眼瞪了瞪他。黄文景似乎感受到了圣人的目光,把整个身子压的更加的低了。
“明天早朝自有给你的公断。”圣人经过他身边时,留下了这句狠话,接着向着内堂走去。
“臣罪该万死!”黄文景听了这话吓的浑身一抖。不过看到圣人进去了,他也赶紧快步跟了上去。
“找出渤海县萧灵均答的卷子,朕要过目。”圣人坐到上位后对着一众礼部臣子吩咐道。
“遵旨。”听到这个吩咐黄文景带头忙了起来。
不一会锁着姓名号码的木匣便被抬到圣人面前。接着在众人的注视下,黄文景亲自扯下封条,找出了萧灵均的号牌。当看到名字下对应的数字时,黄文景只觉地一阵眼熟,但就是记不起这卷纸怎么了。不过此时容不得他再细想,只得命人取出号码对应的卷子。
半刻后卷子便被人取了过来,直到这时黄文景心中才记起这卷子哪有问题。圣人最不爱听的玄武门事变可是出现在这个卷子上了。一旦想起这卷子涉及了圣人的逆鳞,黄文景那汗就花花的往下流。如果放在别的时候他还能上前禀报开脱一下,但这时候他再跳出来说什么只怕会适得其反。想到这他只能硬着头皮把这卷子呈到圣人手上,只盼着圣人看了文章后不会迁怒到自己头上。
在场的众人除了元荣谁都不知道萧灵均三个字意味着什么。待看到圣人打开卷子阅览起来后,元荣已经开始悄悄的低下了头,心里盘算着一会龙颜大怒该怎么躲。而杜如晦可是非常坚定的认为萧灵均是个大文豪,因此他也没多想只是静静的侯在一旁。
大华圣人李世民全程不发一言的看完了卷子,接着抬起头扫了扫杜如晦的表情。待见到他一副坦荡无谓的表情后,又打开卷子又重新的细读了起来。直到半柱香后圣人才把卷子叠好揣进怀里,面无喜怒的对着众人说道:
“起驾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