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在最后的日子里(二)
作者:
苏菲苏菲 更新:2021-06-22 20:27 字数:1948
一周后,小虫要过三岁生日了,红梅对陈刚说:“你去买个蛋糕吧,我们一起去给小虫子照张相。”
他说:“等等吧,我要到县里出差,去各县检查文物安全,我回来再说。”“过生日怎么等啊?别人家的孩子一个月去照一张彩照,我们家孩子一年照一次还要等啊?”她有些不高兴了,她把脏衣服扔到了地上,扭头去了阳台。
他跟着去了阳台上,干脆搬了两张椅子,二人并排坐下,他对她说:
“案件分析出来了,这起案子不象是本地人干的,是一起流窜作案,犯罪早已盯上了目标,选准了路线,早有预谋只是现在择机而行。所以我还要去县里检查文物安全,督促措施的落实。”然后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不是说过,让我们亡羊补牢吗?”
“你这个人,就这么讨厌,用别人的矛戳别人的盾。”她轻轻地点了一下他的头说:“告诉我,案子到了什么阶段了。”
“我们也对内部进行了清查,并对附近地域的人员进行了排摸没有什么效果。还对来馆参观、浏览的人和十几名临时工,均未发现可疑对象。明察和暗访了本地贩卖文物古董这条线,调查了不下百余人,任没有打开缺口。听何平说,外地流窜可能性很大,也不排除有内地人与外地结合和外地流作案的可能,已经追到了他们逃向何方,昨天厅长已经作了批示,要求严密部署,力求分秒必争,以最快的速度捉住罪犯追回国宝。“看着他如此地孤闷,她也不好说什么了,她忽然有了什么感应,对他说:”是不是贼迹走了水路,千里江陵一日还了?!
这不是什么感应,是真实的,下午她去上班,遇到了王大(那时,何平被任命为刑侦科长,王大骞改任刑侦大队长,大家就改称他为王大了,只是名字里省略了一个”骞“字)他告诉她,铜鼎和铜壶找到了,那是当地的一位朴实的船夫,他亲眼看见几个人在江边埋东西,挖出来一看,原来是文物,就捧着一堆铜锈的器物到了公安局。那正是被盗物品中的器物,同属国家一级文物。犯罪分子不会凭空消失,他们自己暴露了自己的行踪,线索直指水路,也就是“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方向。嫌疑人的相貌特征也暴露出来了,船夫说:“他就象一个熬夜过来的生意人,大约有1米7的个头,瘦瘦的,三十多岁,头发较乱。”
何平一直在上案子,他在秭归的江边查找找到一位船老大,船老大向他讲述几天前发生的一个奇怪的事情,他说:昨天(6月5日)凌晨,有两个人来租船,眼睛红红的,我让他进来坐,他站在舱门口迟疑着,不肯进来。两个人一胖一瘦,瘦的高些,矮的个子大约就1米6左右,船夫用手比划着自己的身高,他嘴里叼着一根叶子烟。“他们还拿了一些东西,好像有一个很大的旅行袋。那时我正在机船上睡觉,听到码头上出了动静,以为是什么人来偷东西,看到两个人已经走过跳板上了船,心中一惊想:是不是碰上劫货的啦?结果两个人还笑着对他说:“劳驾你跑一趟船。”看见他们不像盗贼,心里就放松了。他穿好衣服,招呼他们坐下,问他们去哪里,什么货?来人稳稳地坐着吸着烟,说有十几吨的东西,这船装得下。双方谈好了价钱以五百成交,还愿意负担来回的油费。船老大想把儿子叫来当帮手,那人没有同意,预先付了钱,要求中午时分必须到葛州坝。船老大接过钱,数了数塞进口袋,然后麻利地解锚开船。原来那个站在舱门口的矮胖子,看买卖谈成,便扛着那只沉甸甸的旅行袋,进了船舱往床头上轻轻一放,悠然地睡起觉来。船到了黄浦崖码头,他们就扛着那只五六十斤编织袋上岸走了,根本没有什么货要运。船老大还补充说到,这两个人背的东西哐当作响,好像是金属撞击的声音。他们的口音好象是荆沙一带的。随后,何平仔细地对船只时行了检查,发现甲板下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他用手摸了出来,原来是一只大象牌手电筒。“这是谁的?”他问船夫。船夫说:这不是我的,可能是哪两个人留下的。”
何平分析:旅行袋里边很象装的是被盗文物,两个人雇船时间和地点,也和嫌疑人作案逃匿的时间路线相吻合。千里江陵一日还,已经过去了多日,这两个人逃到了哪个陵,哪条江呢?
他把大象牌手电筒带回办公室仔细查看,他打开手电筒,只见电池上印有“万光”字样。“万光”牌电池系早年四川万县所产,多用于四川万县一带。本地几乎没见有销售。由此可见,这两个作案人是来自川东地区,并带有荆沙口音的人。川东地区,这两件事如何能联系到一起呢?他们犯难了。是沿着长江向上查,还是顺流而下向下查?两个相反的方向,一时间侦察工作失去了方向。何平从省厅获取了一条重要线索:今年3月5日,发生在四川云阳张飞庙文物被盗案中,被盗文物也有编钟。难道,这些都是巧合吗?
何平亲自去了一趟云阳县张飞庙调查,让他大吃一惊,原来该案的现场与屈原纪念馆文物被盗案竟出奇的相似:嫌疑人破窗而入,管钳作案,青铜精品被盗。两案并侦如警钟敲响,一方面加强破案,另一路兵分两路销售文物加紧从走私贩卖古文物的案件中去寻找新的线索,力截文物外流。可惜,他们都慢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