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29. 大明辅君除妖后,二百年后再分裂
作者:
爱妻族 更新:2021-06-20 08:17 字数:1853
泰始十六年(286年),中风长达十七年的太上皇司马昭驾崩,享年七十五岁。此时在晋朝的朝堂上面,从司马懿时代走到今天仍然健在的只有卫瓘这位老臣,此时卫瓘已经被封为国公,女儿则作为太子妃辅佐太子司马衷。为了表示一下亲政之后万象更新的盛景,司马炎将当年的年号改为太康。
太康二年,司马炎皇后的外戚杨骏上台兴风作浪,由于对皇后的宠爱,司马炎起初没有干涉什么,然而随着杨骏胃口的增大,他竟然想出了“逼迫皇帝退位”的愚蠢办法。然而司马炎并不是一个十足的昏君,多年来在太子位置上面养成的经验让他果断地统帅军队消灭了杨骏。
杨骏死后,司马炎开始对历经两代帝王打造的“盛世”展开了巩固和发展:
巩固政权的第一步,他采取了彻底的分化政策,将鲜卑部落分成五个部分,并且分封这五个部落的贤王为“大将军”:上鲜卑部落可汗(原来的太上可汗、现任可汗的兄长)被司马炎封为“代郡大将军”;下鲜卑可汗(现任左贤王)被封为“幽州参军”;左鲜卑可汗(原来的鲜卑可汗)被封为“云州督尉”;右鲜卑可汗被封为“密州兵曹”;中鲜卑可汗被封为“建业守备”。
分封鲜卑部落到地方是司马昭临终遗诏中的既定方针,这是他看到鲜卑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势力已经不同于往日,所以鲜卑部落一时间无法消灭。对于内部治理,司马昭是很在行的。
巩固政权的第二步,则是培育人才。因为太康五年(291年),三朝元老卫瓘逝世,这件事情让司马炎感觉到现在人才缺乏的状况已经迫在眉睫,可以说蜀汉中后期的那种人才断层又开始出现在晋王朝存续期内。
太康五年到太康十年的五年间,大批有实干精神的中原子弟陆陆续续的进入朝廷里面,一时间,司马炎竟然感觉自己处于一个王朝的顶点。虽然他感觉这件事情有些不对劲,可是这一时期他的享乐精神占了上风。
太康十二年(298年),司马炎在靡靡之音中驾崩,太子司马衷继位。司马衷继位之后,他自身的愚钝暴露出来,虽然司马炎在世的时候测验过几次,不过都被聪明的司马鉴劝阻住了。对于自己这个八弟,司马炎也是无可奈何,因为这是司马懿临终之前的任命。
司马衷继位之后,按照司马鉴的意思,改年号为永康,意在承袭太康盛世的光辉。不过司马鉴在辅佐司马衷的时候,却发现司马衷的皇后贾氏在策划一场军事政变,目的是防止太子司马遹登上皇位。
对于这个无脑悍妇,司马鉴在司马炎在位的时候就极其反感,然而司马炎对于这个弟弟也是设了一道“防线”——禁止过问太子选妃的问题。所以作为八王爷的司马鉴也是十分苦恼,暗地里组织力量准备在贾氏篡权的时候,给予其致命一击。
贾南风在永康二年(300年)终于爆发了,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司马鉴得知这个消息,苦笑了一声,说道:“唉,祖父托付的大业,岂能容这个腌臜悍妇在朝堂上狺狺狂吠,是时候让那支奇兵出手了!”
贾南风为了防止司马鉴操纵军队,命令他在进入朝堂的时候不带任何的兵器,司马鉴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笑道:“看来老夫真的是年纪大了。”他命令士兵仿照自己的节杖,打造了一柄模样相似的“节杖”,于次日正常上朝。
贾南风并没有怀疑司马鉴手里住着的那柄节杖,毕竟这个时候司马鉴快六十岁了。到了朝堂议事的时候,贾南风提出了“废黜太子”的建议之后,司马鉴以最快的速度重重的打在了贾南风的脑袋上,贾南风立即死亡。
埋伏在朝堂上的士兵立即冲了出来,将朝堂上面和贾南风有勾结的大臣一起歼灭。司马鉴看到朝廷里面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立刻发布新的年号——太安,并且在当年使用起来,司马鉴看到晋朝的朝堂上面已经没有和皇帝作对的角色,于是自己开始等待着皇帝退位的那一天,因为他知道,一个愚钝的皇帝,会成为居心叵测的人手中的傀儡,所以他准备将全部的心血“洒”在这个朝堂之中。
太安二十六年(325年),在位二十八年的司马衷驾崩,享年66岁。47岁的太子司马遹继位,晋朝开始了新的发展岁月。
然而在这新的发展岁月经历了五位皇帝(司马遹在位三十年,死后天下大乱;其堂侄司马邺在位二十五年。司马邺病死后,其堂弟司马睿在位十年,司马绍在位五年;司马衍在位十年,司马岳在位二十年,司马聃在位十年,司马丕在位一年)之后,鲜卑又开始融为一体,经过拓跋珪和拓跋嗣两代君王的开拓,到了第三代君王拓跋焘时代,鲜卑达到鼎盛。紧接着由于拓跋焘杀死了在长安做皇帝的司马奕(在位半年),晋朝的残余皇族开始了南迁生活。
距离洛阳最近的建康留守司马德昌(虚构人物)杀死了司马孚的后代,在洛阳登基,统一的大晋完全解体,南渡后的司马睿开启了南晋时代(实际上是东晋时代的演变)。
请看下集:北伐失利求偏安,晋王杀进建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