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太学郊游
作者:疑似风月      更新:2021-06-20 04:51      字数:2144
  齐方回家前去了一趟祭酒草庐,王守拙看过齐宣的书,对其十分夸耀,连说:“怀远学问果然又进益了。”
  二人又说了一番闲话,齐方正要走时,偶然瞥见王守拙书案上有一张文书。
  开除孙少华的文书。
  王守拙也不瞒着齐方,解释道:“我太学办学素来严厉,不需要这等品行下作的学生。”
  齐方告辞出来,来福在外面等着,正要招呼他上车,齐方首先说道:
  “先不着急回家,去找常子君。”
  说着自己风风火火走开去找人了。
  小半个时辰后,主仆二人才在太学后山的凉亭里找到正在品茗的常子君。
  齐方冲进凉亭,一把抓过常子君,常子君不认识齐方,被这么一拉,不免有些恼,甩开齐方,愠道:“这位兄台什么意思?”
  齐方着急道:“祭酒要把孙少华赶出太学。你想想这是谁造的孽。”
  常子君一时没反应过来:“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齐方略带不满地说道:“你以为自己很高明?在全太学面前演这么一出戏,让人家明白读书的道理,还千恩万谢的念你的情。”
  听齐方说到这里,常子君仍不觉有什么错,反而很得意。
  齐方又说道:“你有没有想过因为你的小把戏,孙少华被太学上下认定为骗子,而且读书也不用功。我刚从草庐回来,祭酒大人已经准备把孙少华赶出太学了,理由是人品下作。”
  “现在,你还觉得跟你没关系吗?”
  “人家祖传的书,想看就看,何时轮得到你来教别人读书。”
  这么一说,常子君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比齐方更急:“走走走,我们赶紧找祭酒大人说明白。”
  能因为一首诗在农家吃一年苦,常子君不是小气之人,他立马反应过来,自己这样一个善意的玩笑把戏很可能会葬送孙少华的一生。
  二人赶到祭酒草庐,由看门的小童通报了,祭酒答应见他们。
  常子君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王守拙听完也不由有点生气,责怪常子君:
  “玩笑开得太过了。”
  但因为常子君也没什么坏心眼,这样责备两句也就过去了。
  明白事情原委,王守拙也顺势收回了即将发出的开除文书:
  “你要给孙少华赔不是。”
  常子君自然点头称是,是自己自作聪明差点断送同窗好友的前途,赔礼道歉是应该的。
  后面的事齐方就没参与,坐着车回家去了。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每年九月,太学都会放假,名授衣假。
  天气开始转凉,要放假给外地的同学回家取过冬的衣服,所以叫授衣假。
  假期整整一个月,整整的意思是,不算来回在路上的时间,纯假期一个月。
  相当于后世的寒假。
  不同的是,授衣假过后,不能如期返回太学的,直接开除。
  但自有太学以来,这样被开除的学生少之又少。
  太学已经放了假,但一些没走的学子,却自发的组织起来秋游。
  其中以唐书最为积极,没办法,谁叫他是“京城第一才子”呢,这个头衔之下,文会诗会他必须冲在最前面。
  这一天天气也确实非常好,秋高气爽,徐徐清风。
  齐方本不愿参加,有时间在家陪陪清漪,逗逗小丫鬟不好吗,非要来爬山郊游。
  但唐书硬把他拉出来,连清漪也说:“你是该多出门走动走动,多认识几个人,整日里坐在家也不像个样儿。”
  对于出门来福是一百个愿意,他巴不得到处走到处玩。
  所以,齐方就带着来福,挎着糕点盒子出门去了。
  唐书定的地点就在太平山。
  整个太学三百多人,能入得唐书眼的不足二十,今天来的,加上齐方和他自己,也就十人。
  一行人慢悠悠地走在山道上,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称赞。
  “太平山风景确实好,以前怎么没发现。”
  “是该多来看看。”
  “太平山上庙宇众多,听说都挺灵的,咱去拜拜吧。”
  于是众人又在太平山上众庙宇绕了一圈。
  太学生名声在外,是清贵,极受尊敬。各家庙宇的主持长老无不欢迎,还纷纷求了各位的笔墨。
  “太平山上谁家最灵?谁家香火最旺?当然是法严寺了,连当今老太后都在法严寺有供奉,咱能不拜拜?”
  于是一群人又进了法严寺。
  法严寺香火一如往常的鼎盛,但太学生出游,面子十足,加之又是唐书带队,法严寺派了两个长老接待。
  一行人走走停停,不多时,便行到崖边。
  展目而望,云山雾罩,仿佛神仙境界,诸生心中大快,纷纷要作诗填词。
  一人忽见崖边镇着一块嶙峋的石碑,上面镌着一首诗:
  “故峰绝顶万余嶒,策杖攀萝渐渐登。行到月边天上寺,白云相伴两三僧。”
  此人苦笑,摇摇头,对着前面正作诗的诸生笑道:“各位,我看咱还是别作了。”
  “为何?”有人不解。
  “各位请来看这一首。”说着让出一步,将石碑展示给诸生看。
  依依都看了,果然,诸太学生都摇头,道:
  “我等还是别作了。”
  正要看是何人题于此,但碑上却没有署名,一旁领路的长老和尚正要说是齐方所题,却见齐方在人群中冲他摇手,示意不要声张。
  和尚只能作罢。
  “长老,这首诗是何人所作?”
  “出家人不打诳语,但作者自己不愿透露姓名,贫僧自然不能多言。”
  任诸生如何请求,和尚始终不肯说出作者。
  但唐书是知道的,他在后面轻声笑道:
  “你看,你又露脸了。”
  齐方却说:“这首诗你要吗?你要我送给你了,等下我就叫和尚把你的名字刻上去。”
  唐书手一甩:“我要拿了这首诗,清漪不得骂死我。再者说了,我才不想因为一首诗去应付那么多人。”
  没人知道题在法严寺崖边石碑上的诗是何人所作,一行人问不出结果,也就散了。
  继续赶路,不多时,众人进入太平山,来到一条小河畔。
  此处流水潺潺,鸟啼啁啾,又兼有一两处小竹,正是郊游踏青的好去处。
  众人商定,就是此地了。
  各家小厮摆开酒食,众人席地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