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先祖王让
作者:古召      更新:2021-06-20 00:42      字数:2172
  中海是座繁华的城市,虽然不是国内一线城市,但也堪比一线城市了。
  并且这里被评为国内最佳宜居城市,工作压力小工资高,水叔的实验室就在中海大学里。
  而王洋在水叔的运作下,成了他的研究生,虽然王洋没有本科学历,但这一切都不是事儿。
  最关键的是,水叔是王洋的亲叔叔,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不过有件事情却发生了变化,王洋现在的生活完全失去了自由,现在的他早晨要跟着娇娇一起训练,下午还要跟着水叔练习和掌握第三只眼的使用。
  身体上的苦痛对王洋来说是次要的,下午关于第三只眼的训练才是最痛苦的。
  王洋需要频繁的练习开启和关闭第三只眼,长此以往下去,流鼻血就是家常便饭了。
  终于在半个月后,王洋适应了现在的生活后,水叔在这天下午,要求王洋把之前的那个紫檀盒子拿来。
  地点是中海市崇文路古玩一条街上的桃源社古玩店,中午在结束上午的训练后,王洋和娇娇一起在学校里的食堂吃了午饭。
  之后王洋回了他现在住的地方,水叔多年前在中海大学买的一套一室一厅的私人公寓。
  当王洋抱着紫檀盒子回到车上后,他心里已经很清楚了,今天下午水叔会把之前在牡丹市和钦州市发生的一切,一一的给他做出解释。
  其实王洋也猜到了部分结果了,只不过他现在对自己的推理能力不太自信而已。
  到了崇文路桃源社古董店后,水叔看着他们笑着说道,“娇娇关门!”
  之后水叔就带着王洋到了古董店的后院,后院是个不大的小院子,院子中间有口水缸,最里面是在这个城市里罕见的红砖瓦房。
  水叔走入房子的正堂,王洋也紧跟了进去,之后水叔从他手里接过紫檀盒子,直接打开了那副《桃花源鬼记》。
  “说说你对这幅画的看法!”水叔笑着看向王洋,“别用眼睛的能力,你就告诉我,这幅画是什么年代的。”
  王洋知道水叔要考他,可他也不发怵,就开门见山的说了起来,“这幅画的画风很是古朴,甚至于就连下面这段桃花源鬼记,也是用篆体写的。可是文字上的硬笔书写痕迹太重了,所以应该是近现代的作品。
  如果非要说的古老一点,顶天也就是个清末民国吧!”
  王洋这段时间大多用在训练上,但是水叔给他的那套一室一厅里,却是有不少古董文玩之类的。
  没到晚上王洋在家里休息的时候,没少把玩这些东西,渐渐的通过眼睛的能力,也悟出了不少鉴别古董的窍门。
  因此王洋的这些分析,如果拿到市面上说,绝对会获得一群人的认可。
  可是水叔却还是摇头,说道,“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不过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这幅画最晚也是秦末的,最早也要在秦始皇登基之后。”
  “不可能,那个时候别说硬笔了,就连纸还没有呢!怎么可能会有这幅画!”
  王洋很是笃定,而水叔却是狡猾的笑了,“说你不懂你就是不不懂,这画的装裱是后来的,但是这幅画可是帛做成的,而这下面的字是用竹笔写上去的。
  硬笔这种东西,很早就在古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硬笔手稿是宋朝的。
  当时的木匠将细竹削尖,就可以蘸着墨汁书写了。
  这种书写方式,一直在民间流传,多为木匠勾画线条所用,文人书生不屑用而已。”
  王洋皱眉疑惑,反问到,“那也不对啊!这下面的文章开篇就写了,晋太元中,这可是秦朝灭亡数百年后才出现的年号啊!”
  水叔没有接王洋的话,而是反问了一句,“那你觉得你父亲,为什么会把它跟盒子里的其他东西放在一起?”
  王洋愣了,说实话这盒子里的东西,似乎每一样都不挨着,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而水叔不等王洋再说,就解释道,“这幅画的作者名叫王让,王这个姓氏在秦朝之前是很少的,而在秦统一六国后,王姓次出现。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六国的遗老遗少,为了表示自己的家族渊源,将姓氏改成了王。
  这是告诉其他人,他们是六国中某个国家的贵族,或者是王室成员。
  这种现象一直到东汉末年依旧如此,而当时的王姓家族中以颍川王家最为有名。
  后因战乱颍川王家举家迁徙到了琅琊,之后也就有了著名的琅琊王家。
  而琅琊王家其实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王家,也就是咱们通天王家!”
  这番话一出王洋被震住了,他没想到这些东西之间,居然是有这如此的渊源。
  可是这依旧没能解释晋太元中,为什么会出现在几百年前的这幅帛画下面。
  水叔此刻神秘一笑,指了指额头说道,“既然这是咱们通天王家的祖先留下的,按照咱们通天王家的传统……预知未来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做到?而这个王让的传奇,其实就是一句话,‘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可是大部分不知道这句话的来历,其实这就是这幅画的作者王让,在画完这幅画后说的。”
  水叔看着目瞪口呆的王洋,得意的说道,“其实王让还是说的谦虚了,这晋太元中具大概是在385年左右。
  秦朝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207年,这幅画是这个时间之前的东西。
  两者相差了差不多有六百年,而王让当时应该已经开了第三只眼,所以他用这幅画叙述了一个预言。
  可你也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太守并没有带兵围剿桃花源,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根据咱们通天王家的家谱中有写,先祖王让和他的家人在秦末大乱时失踪,从此不知去向。
  假设先祖王让根据他的预测,在秦末举家迁入桃花源的话,这一切是不是就能解释了呢?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桃花源中的王家后人,是不是就能知道,在大约六百年后,会有一场灭顶之灾等他们。
  那么他们就有两个选择,一杀了或者留住进入桃花源的渔夫,二在渔夫来了之后,全族搬离桃花源。
  而这幅画流传了下来,那就证明至少有一部分人,他们从桃花源里出来了,所以这幅画才会流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