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别跑
作者:腋毛叔叔      更新:2021-06-19 16:27      字数:3337
  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拥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甚至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之一。唐德宗死后,经过了唐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其即位后,经常阅读典籍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等文献,他都仰慕不已。[171]唐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总结历史经验,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贤臣为宰相,李纯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很晚才退朝。唐宪宗在位15年间,政绩较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从而取得了元和年间削藩的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唐朝获得再次统一。[172][173][133]
  宦祸党争
  唐宪宗晚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李两党相继涉政,史称“牛李党争”。[133]
  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与李训、郑注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但以失败告终。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从而埋下了晚唐藩镇、宦官相冲突的种子。[174][175]
  会昌中兴
  唐文宗死后,唐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继位,改元会昌。唐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唐武宗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相对被削弱了。对于宦官有诸多不满的唐武宗,没有像唐文宗那样采取极端措施来进行解决,吸取唐文宗失败的教训,改用了阳为,实则冷淡的手段。[174][177]
  李德裕
  会昌二年(842年)四月,宦官仇士良见唐武宗日益亲重李德裕,害怕宦官失去权势,于是便散布流言蜚语,称宰相与度支商定,要削减禁军衣粮和马草料等费用,欲激怒禁军闹事。李德裕闻讯后向唐武宗面奏此事。唐武宗愤慨,于是拿出君主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军去宜布御旨:“此事纯系谣传,一切都是朕的安排,无关宰相之事,尔等不得信口雌黄。”将士们被震慑住了。[178][133]仇士良的阴谋被揭穿后,只好惶恐地向唐武宗谢罪。
  中晚唐的藩镇割据
  唐武宗没有乘势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将他提升为观军容使,以领神策左、右二军。名义上得到了升迁,实则却被剥夺了对禁军的控制权。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对他的态度,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便以退为进,以身体有疾提出了辞官。唐武宗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辞呈,将他改任为内侍监。内侍监没做多久,基于大势已去,无东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致仕。唐武宗对外击溃回鹘乌介可汗及其部众,对内平定泽潞镇叛乱。在位时期藩镇降服。唐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唐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为三武灭佛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史称会昌灭佛。[133][177]
  大中之治
  唐武宗死后,宦官选择李忱继承皇位,想继续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无能之人,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度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在位期间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选拔人才。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133][179]唐宣宗时期,张议潮领导沙州等地人民摆脱吐蕃统治,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重新回归唐朝。咸通七年(866年)二月,张议潮表奏朝廷,令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市。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大败吐蕃军。吐蕃余众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奏迁于岭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肃清后使朝廷无西顾之忧,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安稳,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实际上,大中暂治并不稳定。唐宣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他死后不久就爆发寇乱。[180]
  唐宣宗李忱
  日落西山
  唐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走了下坡路。[181]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最终爆发民变,唐朝经济重地的江南地区经过黄巢之乱打击,唐朝统治已名存实亡。[182]黄巢之乱后,把唐朝的经济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战乱中死去,皇位由其弟唐昭宗继位,迁都洛阳。[183][182]乾宁五年(898年),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日,宦官假传圣旨,说唐昭宗退为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133][184]
  天复元年(901年),崔胤联合孙德昭打败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温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宣武节度使朱温入宫尽诛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温发兵攻陷长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将唐昭宗杀害。[184]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朱温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讨淮河以南地区失利,所以提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185]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灭亡,朱温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186][133]
  唐末农民战争图
  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
  疆域
  唐朝版图最大时期为唐高宗龙朔年间,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今属越南)、北括玄阙州(今属俄罗斯)、西及安息州(今属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又一说1076万平方公里。[187][47][188]武周时期漠北陷落于后突厥,安史之乱后西域被吐蕃攻占,到晚唐时缩水至汉地,但仍保有河套地区。[31]唐末农民战争图
  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
  疆域
  唐朝版图最大时期为唐高宗龙朔年间,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今属越南)、北括玄阙州(今属俄罗斯)、西及安息州(今属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又一说1076万平方公里。[
  疆域范围
  唐朝的疆域在极盛时期版图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一带,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北包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流一带。唐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很多,为有效管理突厥、回鹘、铁勒、室韦、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以及大量隶属于六大都护府的都督府和羁縻州。[60][36][189]但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由于大量河陇边兵参与平乱导致边防空虚,吐蕃趁势进逼,并占领河陇及湟水地区,而河套地区则仍由天德军与振武军管辖。晚唐大中至咸通年间沙州人张议潮起兵收复河陇地区,重新打通丝绸之路,趁吐蕃内乱,于咸通七年击溃吐蕃,使其分裂为一百多个部落。
  行政区划
  唐代开创了中国行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没实际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设州、府,州、府下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190][189][191]
  .唐末农民战争图
  唐末农民战争图
  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
  疆域
  唐朝版图最大时期为唐高宗龙朔年间,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今属越南)、北括玄阙州(今属俄罗斯)、西及安息州(今属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又一说1076万平方公里。[187][47][188]武周时期漠北陷落于后突厥,安史之乱后西域被吐蕃攻占,到晚唐时缩水至汉地,但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