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奢侈的兵阵
作者:过奖      更新:2021-06-19 15:36      字数:2356
  匆匆赶到后山之时,但见一轮夕阳正缓缓沉入绵绵山峰的另一边,时间过得真快,他也只能发出这样的感叹。选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恢复体力,微风将夕阳最后一缕温热吹到脸上,很惬意,不知不觉间,竟然睡了过去。
  那个奇梦又出现了,一群仙人从空中飞过,有骑龙、蛇、虎、豹的、有骑鹤、骑凤、骑孔雀的。仙魔展开了生死搏杀,一个个神通广大移山倒海的大能们的掉落下去。血流的太多了,聚成血湖,岸边的沙子是红的,石头是红的,草也是红的。仙魔尸骨不腐,姿势各异,而且看上去栩栩如生,一条龙突然向他冲来,他竟被吓醒。古有十梦,庄子梦蝴蝶、李白梦游天姥山、唐明皇梦游广寒宫、赵简子梦游钧天、秦始皇梦中斗海神、临川四梦、牡丹亭、邯郸梦、南柯梦、紫钗记,前世今生在青城山做同一个梦,是不是也很离奇呢。不同的是前世是跟随师父来青城山访友,坐在蒲团上修炼入梦的。
  梦归梦,如何找到那处古战场却没有任何预示。摇头叹息一声,起身沿着山路往下走,走出几十米,抬头一看,却发现左侧有一个山洞。
  从阴珠空间拿出手电筒,走进去发现这是一个几十米见方的石室,只有一个石龟驮着石碑孤零零地立在中间,霸下又称石龟,为龙之九子第六子,样子似龟,喜欢负重,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形象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
  碑是无字碑,无字碑也称白碑或通俗的称没字碑,指无字的石碑,为碑刻中的一种很独特的现象。无字碑的出现多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历史原因,比如因为墓主的好与不好无法言说,比如最初带有预留性质而最终没有完成,也可能原先有字,因为一些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变成无字等等。
  最著名的两块无字碑为:南京秦桧无字碑,秦桧66岁病死后,其家人请了不少人为其撰写碑文,由于他“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晚年残忍太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一时忠臣良将,不避形迹“(《宋史•本传》),所以没有一人为秦桧撰写碑文,于是,只好立一块没有碑文的无字碑,以及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合葬乾陵,陵区有武则天无字碑。
  这块石碑碑首雕刻了8条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两侧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
  龟和碑都不大,只到他的胸口位置,看上去很袖珍。
  石室四面墙是壁画,画的是一白发白须耄耋老者在垂钓,在七彩水波里的鱼钩是直的,姜子牙?这三个字刚一出现识海,顿觉四周尘沙四起,遮云蔽日,杀气盈野。一架架战车从遥远天边驰骋而来,在中军,一仙风道骨的老者手持宝剑,立于一架9匹马拉着的战车上,近了,才发现他踩着的竟然是一具棺材。
  史上抬棺出征的将军有几个,都死代表死战决心,例如三国的庞德等,但最出名的是“万里出征,抬棺死战”的左宗棠,左宗棠是真正的英雄,是爱国者。中国历史上,有谁像他一样所向披靡,铁腕收复大片国土?苏武饮血茹毛,威武不屈;张骞关山万里,沟通西域;班超没笔从戎,西戎不敢过天山;祖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史可法慷慨殉国,魂傍梅花……他们留下的仅仅是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是仰天长啸的悲壮,是可歌可泣的精神,让后人无限的敬仰和唏嘘,而没有谁比得过左宗棠——给后人收复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留下任我驰骋的广袤疆域,因此,左宗棠乃千古一人。可他绝不是左宗棠,因为左宗棠抬的不可能是铜棺。
  将所有壁画联系在一起,他知道这是姜子牙的牧野之战,一战而定江山。
  双手用力一拧,石碑转了个圈,龟背后那面墙突然从中分开,里面是一个天然溶洞,很高、很宽,洞内钟乳石、莲花池、透明石等,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天狗守月、鳄鱼拜寿、八仙过海、金龟渡仙翁……天然成趣,目不暇接。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它“寂静、幽雅、深邃。”
  如此鬼斧神工的神奇空间,也许只有神仙才能开辟出来吧?用手电筒一照,顿时下了一大跳,一片玉光反射过来,差点晃花他的眼睛。等适应之后才看清,这一排排身披玉片的甲士看上去无边无际,以横排1000甲士以上、纵列也是1000甲士以上,一乘后得出的数字让他大惊,100万以上的兵甲?
  这些甲士跟十三陵陵园外成排列队的石人石马雕像个头差不多,只不过眼前的兵甲都披着玉衣。
  玉衣兴盛于汉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缀玉衣服”,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400年。根据当时的生产水平,制作一套“金缕玉衣”是十分不易的。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玉料,通过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为数以千计的、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的小玉片,每块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钻孔,大小和形状必须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编缀玉片还需要许多特制的金丝。
  由此可见,制成一套“金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在后来,一件金缕玉衣可谓价值连城,而这里连马都披着玉衣,可谓奢侈之极了。
  前世曾经有媒体报道过“埃及惊现1000具穿金缕玉衣黄金木乃伊”,但那些黄金木乃伊也就是在身上镀了一层金而已,并没有玉的成分,称不上真正的“金缕玉衣”,而数量上跟这里简直没法比。
  可是等他走到近前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玉衣浑然天成,内蕴流光,玉片摸着很柔软,却又极为结实,用刀砍斧剁,无声、无痕,这绝非是这个世界的工艺和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