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脍炙人口说名句——诗三百(31)常建
作者:
长辰鱼长白山 更新:2021-06-18 06:39 字数:1324
脍炙人口说名句——诗三百(31)常建
常建是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但长期仕宦不得意,因此作为唐代诗人以《题破山寺后禅院》这样隐遁诗文较为著名。常建的诗与王维所作有共通之处,但在光线明暗观察上更加细腻,可以说常建是光影大师,这和两人招眼点不同有关。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在禅林道观题材里面算是出类拔萃的诗文。这首诗传承版本有四处疑义,反映出作品流传的复杂性。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平铺直叙诗人早晨探访深山密林中的古寺。古寺内外林木茂盛之极,让人不解林木没有被起火的僧人砍伐,其实如果僧人不多那么柴火拾取或者割下密草矮乔就够了,所以不用伐木。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天下传闻的名句,构成意境幽深浑然融合一体禅家氛围,诗人在曲折中到达禅房似乎经历了一番佛家对禅道追寻的历程,内心完成一次静默修憩。“曲”字有是“竹”一版,从古寺情况分析原文可能是“竹”,花与竹反映僧人对寺院环境的美化,这也构成僧人修行的一部分,但以“曲径通幽”这流传千古的成语看“曲”字更加意味深长。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也是名句,从诗文意境看可以是上一句的延伸,在诗人再一次将目光四处漂移时内心进行了一次的舒放。山与鸟构成一副灵动的环境,“潭影空人心”通过水面上下、身影真假、人心内外的对应反映诗人此时禅道水平,此句既反映诗人内心的升华也反映外界环境对人们内心的影响。
末联“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是禅道修行常见的收束手法,“万籁俱寂”时的钟声如同禅家当头棒喝使诗人进一步感悟禅理。此句“俱”字有“都”、“唯”或“惟”有“但”、“馀”或“余”有“闻”等疑义,“俱”比“都”字要优、诗人应该不会用“都”这个俗字,“唯”或“惟”与“但”区别不明显,“馀”或“余”与“闻”比较是无人与有人描写的区别、“闻”字示意有人在感悟禅机较切合诗文整体。后人多有指此句和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常建在此处比王维在禅理上走的更远,因为王维实际上只是半隐居。
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文中通过时空场景变化多端在由低到高、从曲而深、以外映内、此静彼动的转换间放收自如的完成一次禅道修为。
常建的《宿王昌龄隐居》也是可以与王维隐遁诗文比较,但单看王昌龄隐居地不免有所顾挂。诗文首联“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比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少飘逸,因为是在夜景中由远及近看来幽深迷蒙色彩浓厚。颔联“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比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写光线要凝细,反映出作者观察月光对王昌龄照射的一种聚光效果,使人观察时显然出于暗处,才有这样的清光辉映的景象,这和舞台上光影大师对演员制造的聚光做法原理相同。颈联“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比王维《鹿柴》“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光线迷离同样在暗夜做到了细致观察,对花影与苔纹的描写巧妙点出王昌龄日常弄花灌药显得十分惬意。末联“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归结全诗提出归隐的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家没有如后世光影大师利用光影变幻指导油画或舞台艺术,也不知道他们观察这些自然现象时是否觉得有趣,但他们确实通过对自然过程感受到了愉悦,起到了修生养性的目的。
201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