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三十六.花嫁女
作者:言吾ED      更新:2021-06-17 12:16      字数:4256
  花烛洞房春宵夜,月圆良时拜玉堂。新婚燕尔天偶成,亲朋争説姻缘好。
  这日楚国公府灯火辉煌,红缎绕梁,锣鼓声轰动了江都城,引得万人空巷。夜幕之下,天空便交融在火树银花的幻彩河流中。空气中充斥着烟火的硝烟,以及浓浓的柏叶酒香气。
  一番旖旎温煦之下,华灯初上,连绵一百桌的喜宴便正式开席。长离喝了几杯薄酒之后,便不再奉陪。任凭多少宾客敬酒,他都无意与他们相谈。远看去,杨玄感一身红衣新郎服,胸佩锦缎大红花,英姿风发,好一副新郎官的模样。
  但见玄感被纷至沓来的宾客围得严严实实,推杯换盏之间,他应顾不暇。看见玄感今日风采,长离的内心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他不知道自己为何有这般复杂的心情,只想赶紧找个地方把自己关起来。
  晚风初度,满月把柔媚的清光洒落在微带水意的空气中,显得湿气氤氲。长离不知不觉得走到了画堂,画堂前青簟铺地,冰绡制成的围屏中,是用工笔描画一新的锦绣牡丹,寓意花开富贵,琴瑟和鸣。他踏着清辉冷光,一步步走向了新娘的闺房。
  推开门的那一刹那,长离恍惚间看到了梧桐树下的那个青衣少女。但醉意一过,他却只看到牙床上端坐这一位凤冠霞帔的花嫁新娘。
  “流苏。”长离叹道。但见新娘子,揭下了红盖头。一袭嫁衣加身的青珞,梳起了发髻,美艳多情之余尚有少女的羞涩。但最美之处还是她的那双如一泓清波般的双眸,梨花带雨。
  长离望着青珞,整个人不知所措地立在那里。脑海里有过种种歪念,但都被他清醒的理智一次次压制住。
  “恭喜你,新婚快乐。”长离对青珞祝福道。
  青珞呆呆地看着长离,似乎有些惊诧。“你来此就只想跟我这些吗?”
  长离苦笑了一下,自嘲道。“我就一个酒鬼,也没啥东西可以送你。这个酒葫芦是我从你那抢的,现在就当作贺礼送还给你。”
  说罢,长离将腰间的酒葫芦解下放在了桌上。青珞看着酒葫芦,眼尾不经意溢出了一点泪花。“谢谢小叔的贺礼,妾身收下了。”
  “流苏。”长离看到青珞脸上的泪痕,却欲言又止,反而安慰道。“大哥是我生平见过最好的男人,他定然会好好待你。”
  “请你不要在叫我流苏。”青珞喝道。“你我现在是叔嫂关系,以后必须要谨慎言行。不但是为了你好,也当是为了你大哥。”
  长离冷笑一声。“好,嫂子你放心。长离不会给你们惹麻烦的。”说罢,他踉踉跄跄地离开了。看着长离离去的背影,青珞失落地拿起桌上的酒葫芦。她眼眶中泪花泛起,顺着脸庞一直流入酒壶里。
  刚离开了画堂,福伯便急匆匆地找到长离。“小少爷,老爷有要事找你,赶紧去吧。”
  看着福伯火急火燎的样子,长离心中有不祥预感。他随福伯赶到杨素的书房,只见到杨素已病入膏肓,面无血色依靠在太师椅上。
  杨素见到长离之后,勉强打起了精神。“长离,过来。我有话要跟你说。”
  长离立在杨素身旁,虽说杨素待他视如己出,而长离却始终未喊过一声义父。看到他这番地步,也是心有不忍。“义父,有什么话就交代给孩儿。”
  听到长离的一声义父,杨素精神起来。“长离,为父生平罪行斑斑,为了高官厚禄曾是不择手段。世人看我楚国公杨素风光无限,皇帝也念我是三朝元老,赏赐丰足,已是荣华富贵之极致。但谁人知晓我乃叛国之臣,三朝罪人。”
  长离看到杨素这般激动,安慰道。“义父,注意身子。恩怨情仇,都是身后之事了。”
  杨素激动地拉住长离的手。“长离,我此生唯一亏欠之人,便是你。你不要问我缘由,只要答应我此生绝不可入朝为官,为父死后尚有颜面跪见故人。”
  长离充满疑惑地答应道。“我答应你。”
  杨素望着长离的脸庞,似乎看的出神,口中呢喃道。“武帝,罪臣来谢罪了。”
  说罢,杨素便撒手人寰。随着一声哀嚎,楚国公府一夜之间从喜事变成白事。方才还是堂前喜事,人人祝贺,转眼间便张罗起白幡丧事,哭声连连。宾客无不扫兴,纷纷散去。
  此时,宾客中一人悄悄窃语道。“你说这楚国公府真是家门不幸呀。这头刚办喜事,后院人就没了。我看是灾星入门,刑克父母呀。”
  “可不是,我听说,那新娘子自幼父母双亡,乃是楚国公府上的一名歌姬。命贱如此,必定是灾星。这不还没过门,就克死公公。“
  这时,长离从人群中走来,一拳将这人揍倒在地。“今日我就拔了你口舌,叫你妖言惑众。”说着长离提拳打去,却被玄感当场喝住。
  “”住手!”杨玄感向两名宾客致歉。“今日府上有此变故,愚弟悲愤交加,难以自制。玄感深表歉意,代为赔罪。”
  宾客看玄感气度不凡,便求饶道。“小人方才口无遮拦,还望公子恕罪。”
  杨玄感摆了摆手,示意遣散宾客。众人见楚国公府有杨玄感主持大事,便不欢而散,各自离去。玄感看着气冲冲的长离,对他安慰道。“看来以后我还得多教你一些世俗之事。”
  长离讽刺道。“若受他人讥谤而隐忍,你学这身武艺有何用!”
  玄感冷静地回答道。“流言蜚语,岂是拳脚相加可以解决的。毁誉于人前,尚可武力制止。倘若讥谤于市朝,你该如何?此乃人言可畏。”
  长离沉默不言,他知道玄感所说有理。但他却是过不了心中那道坎,毕竟对这个生于山野,不谙世事的少年来说,这些根本想都没想过。人去楼空,整个楚国公府折腾了一整天,终于沉寂下来了。夜空被不知哪来的乌云遮掩,忽如一阵暴雨冷冷地打在了长离的身上,此刻他似乎一夜长大,脱去了那身野性。
  三十六.乱世局
  杨素死后,杨玄感受诏担任鸿胪卿,袭爵为楚国公,升任礼部尚书。一向爱好文学,仁义为先的玄感在朝中得到百官拥护,四海知名之士更是纷至沓来,投奔门下。此刻杨广心中已暗暗产生猜忌,又加之先前萧青珞一事,对杨玄感更是记恨已久。
  而杨玄感也渐渐感受到朝纲紊乱之势已无力回天,朝中文武百官皆为趋炎附势之辈,大隋朝已露衰败之象。而此时楚国公府倒是风平浪静,自从杨玄感大婚之后,长离像是一夜长大,变得沉稳懂事,滴酒不沾,又喜爱读书。有时他会把自己关在书房中,读遍四书五经,兵法要诀,有时下演武场,习武练剑。
  “陛下又要征讨吐谷浑了。我极力阻止,而朝堂之上却无人赞同我的主张。任凭他国力损耗,百姓强征。长此以往,百姓定当不堪重负,民不聊生。”杨玄感与长离讨论道。
  此时长离气定神闲地问道。“敢问大哥,朝中可有诛不制之贼,解国家之忧,功著职修,威信不废,折冲之臣?”
  杨玄感摇了摇头。“陛下疏远开隋的老臣,而其余那些皆是贪慕荣华,无用之臣。”
  长离再问道。“当今皇上可是言天荡然无心,忘于物我,公平通远,举事审谛之人?”
  杨玄感又摇了摇头。“陛下虽有文治武功,但穷兵黩武,疲累百姓,又沉迷享乐,不思民苦。”
  长离又问道。“那大隋百姓可是安居乐业,富庶强民?”
  杨玄感叹道。“百姓苦役,天下思乱。”
  说道这里,长离笑道。“为君者,不仁。为臣者,无德。天下乱世之局已定,兄长何不废帝立新。”
  “不可!”玄感猛地一震,他之所以震惊是因为长离恰好说中了他心中的念头。“朝士的心尚且还是一致的,可见陛下还未有垮台的迹象。不可轻举妄动。”
  长离笑道。“人心之势,莫过于威严重利。威严不足以易于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若大哥有心废帝,必先立威严于朝堂。朝士皆是有立场见地的人,懂得见风使舵。待到百官离心,民怨载道,便是起事之时。”
  说罢,杨玄感久久地看着长离,他似乎感到有些陌生,苦笑道。“长离长大了,这些世俗之理说得头头是道。可见平时是下了功夫。”
  长离苦笑了一声。“跟大哥比起来,还差得远。”
  此时萧青珞正提着食盒向二人走来。“你们俩聊了一整天了,连吃饭的时间都不记得了。”
  长离毕恭毕敬地向青珞问候道。“嫂子好。”而青珞也有礼貌地回应道。“小叔,这是你最爱喝的桃花酿。”
  “多谢嫂子的美意,可我最近戒了酒,恕难奉陪。”长离退却道。“如若没有其他事务,我先行回书房了。”说罢,他便起身离去。
  玄感看着长离的变化,心头一阵担忧。“青珞,待会儿叫厨房多做长离爱吃的菜,送去书房。”
  青珞轻叹道。“他若是解不开心结,纵使山珍海味也难以下咽。”
  另一边,杨玄感听取长离的话,向杨广求取将领,想借军功来立威名。杨广任杨玄感为将,讨伐高句丽。玄感一身武艺在战阵之中勇猛异常,无人匹敌。回朝后,杨广赐缣彩数千段,对他礼遇更加隆重,而此时杨玄感由于经常参预朝政,百官之心开始趋附于他。次年,杨广又增兵围攻辽东城,杨玄感受诏督运军粮于黎阳仓。行军途中,他见到饿殍遍野,百姓民怨载道。此时他意识到举兵起义之时,已经悄然而至。
  大业九年春,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句丽。正当举国兵力前赴战场之际,远在黎阳的杨玄感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人举兵起义,发动了隋朝末年第一场农民战争。
  杨玄感揭竿而起,顿时收到了各路英豪加盟的信息。长安的李密应召而来,集合黎州怀州等地兵力达近万人部众,一路南下攻打东都洛阳。而此时杨广得知消息后,已是追悔莫及,急忙调兵防御。而此时顺应杨玄感起兵反隋之人越来越多,犹如街市一般。
  几日后,杨玄感驻兵于洛阳上春门,所领兵卒达十几万人。声势之浩大,举事之坚决,乃开隋第一人。长离得知玄感起兵,解散了府中上千名家仆,安置好家眷后,便提剑赶赴战场,助玄感一臂之力。
  这日,杨玄感帐中又来一名青年侠士,玄感见过后,大喜道。“天助我也,原是药师兄李靖。”
  李靖拜谢道。“当初,承蒙杨兄成人之美。李某才能与爱妻成就良缘,近日听闻,杨兄举兵反隋。此乃大义之举,李某不才,愿随军当个参谋将,助杨兄一臂之力。”
  “如此甚好。”杨玄感赶忙请李靖来到帐中。“日前,我军虽已拿下洛阳,但损耗较大,不得不驻军休养。而敌方援军很快就又会进逼,最快的一支就数关中的刑部尚书卫玄。听闻此人带步兵骑兵两万,不日就要渡过鏶、涧来战。”
  李靖道,“兵法有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敌我双方如今尚未形成对峙,就意味两军主力都无法准确定位。在不知道双方有何意图之前,最好的办法就是隐藏自己,不被发现。”
  杨玄感当即传令。“将兵力分散埋伏至鏶、涧两河沿岸。”
  李靖又说道。“兵者,诡道也。隐匿自身是前提,但制胜关键而在于做到让敌人疏于戒备,从而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至于如何让敌人露出破绽,那就要使一些手段。杨兄何不假意兵败,诱敌出动。只要抓准了卫玄军的行军部署,我就有把握以少胜多,一举击垮援军。”
  三日后,卫玄军果真渡河而来。杨玄感率军与之交战,不到半会儿,就假装兵败逃走。卫玄此时急于求功,便亲率主力全力渡河追击。此时伏兵一出,顿时前军覆灭。正当卫玄退兵之际,杨玄感又命人大呼道。“军官已经抓住了杨玄感了。”
  卫玄军又稍稍松懈,举兵进攻。而这时,长离与几千骑兵乘机突袭后方,卫玄军大败,带着八千人仓惶败亡。此一战,杨玄感立威于天下,受百姓爱戴,将士皆将他比作项羽,势要反隋废帝,安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