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张林风甘心留基层 老将军闲居思古乡
作者:骥晚焰      更新:2021-06-17 11:07      字数:5346
  晚上9点钟,泥河乡财政所所长杜浩洋从县城回来,喝了很多酒,一进财政所大门,酒气就冲向张林风。张林风正在财政所加班。明天上午,要送泥河乡财政季报数据到县财政局。
  “所长,你回来了呀!”张林风看到歪歪倒倒走过来的杜洋说。
  杜浩洋对张林风笑了笑,然后坐在他自己的办公桌前。这时,张林风递过来一杯热水:“所长,你喝点水,醒醒酒吧。”杜浩洋接过茶杯,喝了一口。
  “小张,我要到县糖酒公司上班了。”杜浩洋对张林风说。
  张林风递给杜浩洋热水后,又坐到办公桌前填报报表,一听杜所长这话,张林风先是一惊,然后说道:“那好啊!县糖酒公司效益还是不错的,工资应比财政所高吧?”
  “我去当副经理,工资与财政所差不多,但据说有年终奖。”杜浩洋说。
  “所长家人也在县城,回县城也是回家了。在泥河工作这么多年,也该和团聚了。”张林风边工作边与杜浩洋说话。
  这时,杜浩洋站起来,走到张林风侧面,低声说道:“小张,我听孔副局长说,上面有文件,这次人代会后,要大批调用有文凭的干部呢。我之所以要到企业去做,我是看出财政局前景了,像我这样没有文凭的人,很快就要被淘汰,以后没有文凭就无法升职了呢。”张林风扭头笑了笑。
  “你这报表要填到什么时完成呢?我还有事想和你说呢。”杜所长问张林风。
  “哦,我晚上一般都在12点后睡觉呢。”张林风停下手中工作:“所长,你有事就先说吧,我等一会,工作不影响的。”
  “今天孔副局长找我谈话了。还专门谈到你的问题。”杜所长说。
  “我的问题?”
  “是的。你是财政局高材生,组织上要重用你呢。”
  张林风听到杜浩洋这么说,惊讶的看着他。
  “孔副局长要我先传个话给你,第一,我走之后,你是否愿意接我的岗位;第二,农业股现在有一个职位,你开年可以到县财政局上班的。”
  张林风还在看着杜浩洋,没有说话,继续听着。
  “你也不用急于回复我,你可以考虑两三天回复我呢。”
  张林风点点头,说道:“那我考虑两天再回复您了。”
  杜浩洋站起身来,说道:“我就不打扰你工作了。我今天也喝了不少酒,要先回房休息。”
  张林风站起身,目送杜浩洋离开办公室。
  杜浩洋走后,张林风心绪有些波动,但考虑到工作还没有完成,学生的作业还没有改完,所以,还是继续做起工作来。
  当天晚上,张林风一直工作到凌晨1点钟,才回房间睡觉。
  张林风是住在财政所后面一间平房里,房子是财政所的,所以,他也不需交房租,这也为张林风省了一笔钱。
  上回说过,张林风是外县农村人,家境较贫穷,张林风参加工作后,每个月都要寄点生活费回家。他在泥河乡财政所上班,每个月是有下乡补贴的,补贴固然不多,但对张林风来说,就很不错了。
  “回县城财政局上班,我还要租房子住。”张林风在考虑杜所长的谈话。
  “还有,大岭小学这批学生怎么办呢?”张林风又想到他代的那几个班级可爱的学生们。
  “县城能及时接收到现代社会前沿信息,如果长时间呆在农村,对我个人前途是不利的。”张林风还在想。
  “如果到县城财政局工作,我的生活费用肯定就加大了不少呢。”张林八不得思考自己的收入与生活支出之间的关系。
  自从那天晚上杜所长与张林风谈话后,张林风反复考虑了两天,在第三天晚上,他因当天在大岭小学有课程,也就没有回到财政所睡党。正好祖成武过来与他商谈一些窑厂的问题。当他们谈完窑厂问题后,张林风说道:“前天杜所长找我谈话了,是关于我工作问题。”祖成武一听,马上问道:“你要高升了吗?”
  张林风说:“局里给我两条路。”
  “哪两条路?"
  “第一,接替杜所长的位置;第二,调回县财政所农业股上班。”
  祖成武问道:“那你是怎么考虑的?”
  张林接看把自己两天的想法告诉了祖成武。
  祖成武听后,陷入了沉思。他其实也明白,张林风还很年青,高材生,还没处对象,肯定不能在农村呆一辈子的。但,大岭村现在还真需要他这个人才呢。
  “我暂时还不想回县城工作,我还想在泥河做几年。一是,这样我更能了解基层,特别是乡镇财政,我还没有酌量清楚;二是,大岭小学里我那些求知欲望很强的学生们,还没有高小毕业呢,我真舍不得他们;三是,我在多镇工作,个人收入要比在县城財政局高点。”当林风说到自己的私愿时,脸上露出羞涩之情。
  祖成武笑着补充道:“还有我呢,还有那个乡镇企业厂,我们是舍不得你走的,尤其是我本人,很需要你的啊!”
  “希望你还能继续帮助窑厂,这是黄老将军前几年的属托,你不会忘记吧?”祖成武满脸真诚的看着张林风。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张林风与县财政局乡镇企业股几位同事到广州培训学习时,专门拜访了老将军。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张林风等几位兴东县财政局同事,来到广州某军区辽养所,看望黄老将军。
  老将军站在宅门外等待家乡人的到来。
  “老将军,你好啊”张林风看到像背青松一样挺立的将军时,激动的向将军问好。
  “老乡们好啊!”将军健步向前,一一与家乡人手致候。
  “小张比以前成熟了很多呀!”当大家都在将军家客厅沙发上坐下来后,老将军满意的看着张林风,笑着说。
  张林风急忙站起身,答道:“在党的培养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确实比以前成熟多了。”
  黄老将军很有兴致:“主席生前说过,知识分子要与工农兵相结合。我的理解是,这种结合,不是要高级知识分子去当农民,去当工人,去参军打仗,而是要知识分子了解农民,了解工人,也就是了解国情,这样オ能将知识化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张林风说道:“老将军总结得真好,对我们年青人有教育和指导意义。”
  接着老将军详细的询问了家乡的发展情况。张林风以及县财政局几位同志一一作了回答。
  老将军听到家乡发展得较快,农民的生活水准有较大的提高,很是高兴。
  “几个月前,我遇见了一位台商,他来广州投资建塑胶厂。这位台商是汉中人,曾是国民党士官。虽然我们互相打了几十年的仗,但还是有本是同根生,相逢一笑泯恩仇之感。”
  “不可否认,台湾的经济发展得比我们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比我们高。要问山下路,顺问过来人。我问他,台湾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位老先生也作了总结,他说,台湾是先发展了农业,释放了大量劳动力,然后以出口导向型经济带动了弹丸之地——台湾的经济腾飞。”
  “这位老先生总结得不一定全面,但很受启发。台湾的经济发展是有多种因素影响的,只有各种生产要素都利用起来了,经济才能发展。近几年,我喜欢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史。总结起来,有四次大的盛世。
  成康之治也称为成康之世,发生在西周姬诵、姬钊两帝统治期间,持续时间长达44年,历史学家称之为“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成康之治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盛世,在这个时期,国力强盛,军事强大,人民繁荣富强、生活安定,四方来喝,一片升平景象。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持续时间长达39年。上一个大盛世是公元前996年结束,到文景之治公元前140年,间隔了816年。文景之治,国库充盈,百姓生活富裕。在对外上,军事能力也是达到了空前的强盛,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盛世。
  贞观之治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持续时间长达22年。从上一个盛世前141年结束,到贞观之治公元627年开始,间隔了768年,也是将近800年。贞观之治,其无论是文化经济,还是军事外交,对世界各国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例如外国出现了“唐人街”等等。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朝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统治的时期,持续时间长达32年。仁宣盛世离不开明成祖朱棣的努力,朱棣开创的“永乐盛世”,对后来的“仁宣之治”有很大的铺垫作用。上一个盛世结束于公元649年,距离仁宣之治1403年,间隔754年,也是将近800年…”老将军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件事来,深有感触的叹到:
  “穷可怕啊!我去年到访过凉山。那里山道崎岖,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体。我到了一户家,他们屋里很黑,屋中间有一个火堆,房子很大一部分都是木头的,我有时候担心会引起火灾。一个老阿妈端给我一碗盐炒饭,一块怎么咬都咬不动的腊肉,还有一个我也不知道什么菜的菜汤,那个好像是萝卜缨子,泡盐水,味道很怪,第二天我走的时候,我把身上的钱都塞在了枕头地下,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表达。现在国家在大力支持凉山脱贫,政策力度很大,但靠政策不是长久之计啊!”
  “你知道吗,凉山的一位老大娘指着电灯,对我说‘在一个山沟里,能通上电你不知道那种感觉有多好’这句话时,我都差一点流泪了。”
  接着,老将军突然站起来,指着挂在墙壁的中国地图说:“刚解放时,主席曾沉重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能造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还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我们都不能造。你看现在,我们能造的东西多得去了!靠的是什么?是全国人民的干劲呢。”
  “很明显,我们家乡是农业乡,人口是以农业人口组成的,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释放出一定数量的劳动力。随着科技的渐进发展,并运用到农业,会释放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这些闲出来的劳动力是致富的源泉,但要有出路,要有劳动力发挥作用的地方,这就要发展工作等二三产业。”
  “乡镇企业是农民自主发展的,是农村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农民致富的一条路。”
  “我们大岭村要发展乡镇企业,目前龙头企业是砖窑厂,要有眼光,砖窑厂不会也不能持久下去,会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说到这里,张林风答话了:“砖窑厂以土为原料,附近的荒地是有限的。”
  老将军点点头,说道:“所以,你们要研究大岭村以后怎么发展的问题。”
  说到家乡的话题,黄老将军既仔细倾听,又主动发表意见,足见其赤子之心不改,让张林风等一行家乡人很是感动。
  “老将军的话还言犹在耳呢。”张林风回答着祖成武的话。
  “所以,我个人认为,你还年青,暂时不要进县机关,要沉到我们这些农民中来。”祖成武这句话既含朋友间的幽默,又富有哲理,对张林风具有启发性,他决定继续留在泥河乡财政所工作。
  张林风在与祖成武交流后,又向杜浩洋作了思想汇报。作为直接上级的杜所长,他知道张林风的家境,更知道张林风的为人处世,作为张林风从学校走到社会的“处女级”直接领导,杜浩洋认识他有必要对张林风进行一些“涉世”教育。
  “小张,你的想法,我是理解的。”杜所长把话锋一转:“但现在社会很复杂,人脉就是财脉,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在现代社会,人脉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没有丰富乃至强大的人脉资源,做起来事来往往是事倍功半,要想成功是非常难的阿!”
  张林风听到杜所长是为他好,他苦笑的摇摇头说:“所长,你是知道我的家庭背景的。”
  杜所长答道:“正因为我知道你的家庭情况,我才这样说呢。我更知道像你这样农家出生的老实人。有一通病是,‘一怕二不懂’呢!”张林风答道:“所长你是我第一任领导,希望你多多教导我呢。名师指一指,弯道少一手!”杜所长说道:“你们在处世中有‘一怕二不懂’,老实人往往害怕社交,容易感到痛苦。老实人往往害怕社交,这与其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有关,主要特征是害怕被别人观察、审视和评论,一旦处于这样的状态,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焦虑。有的老实人还患有社交恐惧症,目光一与他人直接接触,就会产生紧张、羞怯等心理,还伴有脸红、腿抖、摸鼻子等表现。
  因为害怕社交,老实人就会刻意地回避社交,即使实在没有办法回避,他们也会尽量避免交谈,或者坐到较为不引入注目的地方。害怕社交尤其是患有社交恐惧症的老实人,自然很难经营人脉,很难有自己的人脉。
  老实人不懂得礼尚往来
  俗话说得好,“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真正善于经营人脉的人都懂得礼尚往来的重要性,具有长远的人脉经营眼光,能够早作准备,未雨绸缪,这样在需要人脉时就会得心应手。
  然而,老实人恰恰不重视礼尚往来,认为对方是朋友、同学或者亲戚,认为帮忙是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不需刻意去回报,甚至不需要太过客气,免得太过生分。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也是老实人没人脉的一个重要原因。须知,“礼尚往来”是中国人流传并遵循千年的处世大智慧,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礼仪和知恩图报的良好品德,一旦做到礼尚往来,其中所能得到的好处往往就会超出你的想象。”
  “当官要有威严。我举一个不适当的例子。慈禧非常威严,眼神凌厉,目光如电,无人敢和其对视,且声音宏亮。每次见面,都会先和大臣寒暄,详详细细地问大臣家中妻妾子女如何,所以慈禧对大臣家中哪个姬妾贤惠、哪个孩子爱读书都了如指掌。她还会关心老臣的起居饮食。当大臣都以为这不是上朝而是“闲话家常局”的时候,慈禧话锋一转,问起了正事,令大臣来不及反应,额头冒汗。袁世凯曾经说:我在万军之中,心极坦然,独见皇太后,不知汗从何处来,而如此之心怯也。”
  张林风专心的听着杜所长的“处世学”觉得收获很大。但并没有改变张林风继续留在泥河乡财政所工作的决定。
  七八十年代,我国掀起一股“文凭热”,很多有文凭的基层知识分子,在这段时期,走上党政机关领导岗位,为国家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是金子总会发光,张林风的前途不会这次选择错对而受其影响。
  糊涂诗人看到这里,又草写了几句乱语,笔抄如下:
  身居闲位思乡音,穷富本是一村人;
  南征北战头腰挂,逊色眼前春满城。
  鬓发白印后生语,可慰烈园赤子心;
  二娘裹足不识路,南山一碗香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