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老将出马育幼苗 浇苗茁长关天下
作者:骥晚焰      更新:2021-06-17 11:07      字数:3105
  四
  黄成在县领导的陪同下,走到离乡政府不远的一所小学前。这所学校一共有五间老式土墙瓦顶,已很破旧了,也不知翻修过多少次,这曾是黄氏家族最豪华的住宅。离这栋房屋20米远处有三间草房,现在还有人住居,那是给他一盒饼干的二大娘家。黄成还清晰的记得,他那天慌忙出家门时,二大娘从草房出来送饼干的情景。二大娘是小脚,但黄成记得那天二大娘送饼干时,走得很快。
  黄成看到这里,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径步从人群中走向一个班级,这个班级正在上书法课,老师讲台上有一支毛笔,黄成拿过来,走到外面操场边的校刊前,挥毫疾书:
  离别晃过三十载,草棚深深印乡情;
  山水年轮难改色,白发迎新辞旧人。
  革命功成呼万岁,劳民祈福要成真;
  我辈岂甘地球转,腾得老骥拖车行!
  县政府领导看着黄成写完这首诗后,带头鼓掌,连声叫好,大家也一起叫好。百姓们确实应要叫好!黄成的回乡,要改变泥河乡一成不变的运行轨迹。革命功成呼万岁,劳民祈福要成真!黄成没有忘记在带领亲朋乡邻革命时许下的诺言,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同志们!”黄成望着围绕他四周的干部们问道:“革命成功了吗?革命结束了吗?”
  这时县高官徐丽平答道:“我们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其他干部随和道:“是!”
  从教室传过的读书声,让黄成浮想联翩,激动不已。这时,县高官徐丽平好像读懂了黄成的内心,征求意见似的问道:“老将军,孩子们希望您能给他们讲讲革命故事呢!你看…”还没有等徐丽平说完,老将军突然问道:“在场的同志们,有几位读过大学?”这时,和张林风一道来的杜所长指着张林风说:“小张是正规大学毕业生。”杜所长又补充道:“小张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呢。”这时小张快步走上来,与老将军握手。黄成叹口气说:“今天我们在场的这么多人,这么多革命干部,只有一名是正規大学毕业生,太少了。不抓教育,如何发展我们自己?如何为乡邻服务?”老将军稍微顿了一下,又说道:“现在中央提倡四有人オ,不抓教育,是难以成为四有人オ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老将军说完,继而爽快的答应了县高官的邀请,健步向有书声的那间教室走去。
  这是有近60位学生的教室,当孩子们看到身穿解放军衣服的老爷爷走进教室时,读书声停了。几十双明亮、好奇的大眼,直溜溜的随黄成的肢体移动而移动。
  “同学们!今天能见到你们,我真高兴!”老将军的话一说,下面的学生不自主的鼓起了双
  手,掌声非常热烈。
  黄成招招双手,同学们掌声渐渐停了。
  “同学们!能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的读书,不容易啊!”老将军继而把话锋一转:“今天我想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读书不容易的原因和历史背景。我今天还想说的是,我们要读什么书!”
  黄成说完,望了望台下的同学,然后指着一位女同学问道:“小同学!你能说说,现在你们读什么书吗?”小女生害羞的站起来,小声的说:“我们有语文课,数学课,还有体育课。”
  黄成笑着再问:“小同学,课外你们读什么书呢?”女生答道:“小人书!”其他同学跟着笑起来,黄将军也笑着说:“小人书也是书,读着长知识呢。”
  “我知道你们是五年级二班。五年级水平,高小最高年级(五年制小学),比我学历高多了。”同学们听将军这样说,又笑了。
  “你们谁读过《三字经》呢?读过三字经的同学举起手来。”班级无同学应答。
  黄成见没有同学回答他的话,也没有同学举手,又问道:“哪位同学是学习委员呢?”一位穿旧红棉袄的女同学站起来。黄成和善的问道:“小同学,你知道《三字经》吗?”学习委员一脸茫然。黄成示意女同学坐下,然后自嘲的说:“我在你们这个年龄,不但不知道三字经,我连我的名字都不会写呢。”同学们又笑起来,教堂气氛很活跃。
  “但我现在已知道<三字经>了。那可是国宝呀!”老将军说到这里,假装的侧耳像是听到了谁在说话:“什么?国宝是大熊猫?我们中华民族国宝多啊!”老将军幽默的讲课风格,让课堂上嫩嫩的笑声不断。
  当将军进教室讲课时,张林风主动要求坐在教室最后排听老将军讲课,他没有想到,一位已近古稀从战场出生入死的军人,如此平易近“孩”,讲课如此深入浅出。张林风触动很大。
  “我们这些早期干革命的人,书读少了。但我们的目标是让后人书读多一点…”老将军说到这里,突然严肃的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肚子里这点知识从哪里学来的呀?”这时全班同学己把黄老将军看作自己的老师了,于是,齐声答道:学校!黄老将军乐了,又问道:那你们知道是从哪所学校学的呢?全班同学又齐声答道:不知道。稚嫩的回答声,让老将军很高兴,接着,将军郑重的说,我是从战争这所大学校学的知识。然后,老将军举了一位小战士爱读书的动人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在辽沈战役时,有一位首长警卫员(暂叫小李,老将军只记得他的姓了),当年不到16岁,由于小李不识字,无法替首长整理摆在桌面上的文件,警卫员小李很过意不去,于是,他一有空闲就学认字。有一天晚上,夜已很深,天气极其寒冷,屋外零下20度,小李为了不影响首长休息,就跑到隔壁的马棚里学认字,不小心被一匹烈马踢中头部,当场失去了生命…”
  将军深情的,含泪的讲述着这个动人的真实故事。台下同学们专心的听着这个故事。
  在大岭小学后山,有一衣冠冢,又叫皇妃墓。在解放前,民间传说,这是三国时期某皇妃的坟。远近几个村的村民都来烧香拜佛,灵验得很。黄成小时候,经常随母来衣冠冢烧香,故至今还记得。但该坟墓是否是皇妃的衣冠冢,是黄成小时候经常思考的问题。别离家乡几
  十年的今天,当黄成站在这间既熟悉又陌生的教室里给天真的孩子们讲课时,他突然又想到这座衣冠冢。于是,黄成将讲课的话题转到:“同学们!你们了解教室后山的皇后坟吗?”同学们齐声答道:"了解!"当时的小学生玩具类的东西很少,学生们下课时,就到后山闲玩,故对皇妃的传说,知道得就很多了。
  端坐在后排的张林风,虽然是外地人,但他对民间传说中的皇妃表示怀疑,因此,他到兴东县图书馆查了大量资料,证实这座坟不是皇妃的衣冠冢,而是三国时期小乔的衣冠冢。“小乔初嫁了!”她嫁给东吴名将周瑜,是大将军周瑜的妻子,因此,此坟不是皇妃衣冠冢。想到这里,当老将军说后山的坟是皇妃衣冠冢,而小学生都"了解”时,他觉得有必要站起来纠正一下,于是举起手:“老将军!我想纠正一个民间的误会。”黄成很高兴,点头示意。
  “经我查询兴东史料,这座坟是三国东吴周瑜妻子小乔的衣冠冢。周瑜没有做过皇帝,因此,小乔不能算是皇妃。”黄成听后,先是一楞,然后笑道:“大学生就是好啊!善于思考,不人云亦云,敢于追求真理。”黄成接着又说:“本来呢,我还想和同学们分享ー下衣冠冢的历史,刚オ听大学生这么一论述,我看,介绍衣冠冢历史真相的任务就交给张老师了,大家说好不好?"这时全班同学又都乐了,齐呼:“好!”
  黄成将军整整讲了近一堂课时间,内容很多,但没有讲一个自己出生入死的故事。同学们都很入神的听着。
  后来,大岭小学校务处将此次老将军的讲课内容誉抄在学校“学生学习专栏”上。同时,将军在班主任的请求下,为该班同学书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这幅书法作品是楷书,是一首唐诗: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老将军这幅书法作品复印件也端正的挂在“学生学习专栏”一栏上。
  也是在从那以后,几乎每周六,都有一位叫朱飞飞的小学生,站在这学生学习专栏前,默读黄老将军的讲课打印稿。老将军在“五二班”的讲课稿到底对年幼的朱飞飞产生多大影响,对刚工作不久的张林风产生多影响,一位糊涂诗人这样写道:
  三十多载返回乡,喜鹊高枝迎旧人。
  四周皆是梦中样,生死难隔故乡亲。
  三尺即兴今与古,无心插柳壮后生。
  同路异归汗青照,诸葛孔明诫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