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登门
作者:
赶猫的老鼠 更新:2021-06-15 15:46 字数:4180
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古典、雅致的卧室。自己躺的也不再是那个富有弹性的橡胶床垫,而是变成了深色条纹、轻微香气的花梨木床。
陶商揉了揉脑袋,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这时大量信息涌入自己脑海,陶商瞬间便明白一切,自己这是穿越了。自己现在的名字也是叫陶商,只不过这个陶商的身份是徐州刺史陶谦的长子——陶商。
看着这个和自己同名的身体,陶商不知道现在是该庆幸还是难过。幸运的是,自己穿越了,中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奖;同时不幸的是,自己穿越成了陶谦的儿子,一个历史上几乎找不到踪迹的人物,而自己的父亲陶谦——一个被曹操大败,提早退出争霸战场的诸侯。
正在陶商还在苦思这一切时,旁边的丫鬟见陶商呆立不动,小心提醒道:“公子,老爷派人过来,现在人正在大厅等着。”
陶商看着跪坐在自己床前的丫鬟,穿着水红绫子上衣、青绸子背心,束着白绸汗巾,知道这是自己的贴身丫鬟。
陶商应了一声:“知道了。”
说完便在丫鬟的服侍下,陶商穿戴整齐,洗簌完毕,赶去大厅见自己父亲派来的人。
走进大厅,陶商便看见一人,身穿深色儒袍,挺立在大厅中央。
来人见到陶商,恭敬地行了礼后,道:“陶商公子,如今黄巾逆贼仍在作乱,徐州防务空虚。主公让我前来告知公子,让公子负责徐州新军的征募工作,限期一个月,征募一万军士。”
说完,来人便抬头看着陶商,似乎想从陶商的神情之中看到一丝慌张。使者心里很清楚,这是陶谦在考教自己的儿子,如今陶谦自己年迈体弱,徐州继承也是一个摆在眼前的问题。
可是让使者失望了,陶商脸上没有一丝慌乱,甚至还有一丝兴奋。这让使者很是奇怪,莫非这个大公子是个傻子不成?
接下来陶商一句话,则更让使者坚定了这个看法,大公子就是个傻子!
“麻烦使者回去禀告父亲,一个月太久,陶商只需七日,即可完成新军征募。”陶商拱手道。
本着同情傻子的原则,使者感觉自己还是有责任劝一劝,道:“公子切不可说大话,如今兵荒马乱之时,一月征兵一万,本非易事,何况七日。”
陶商哈哈一笑:“使者安心回禀父亲,我自有良策。”
“公子,军务之事不是儿戏,要是有误,主公怪罪下来,公子可不好挣脱啊!”使者极力劝阻。
不过在陶商一再坚持之下,使者绝望了,如今之策,也只好先回去禀告主公,再做打算。
在使者走后,陶商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现在所处的情况。
徐州以彭城、琅琊郡、广陵郡、下坯郡为门户,徐州州治郯县则恰好位于中间。徐州有着稠密的人口、丰富的物质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也正因为如此,徐州也格外受关注。无论是曹操、袁绍、袁术这些割据势力,还是一些残存的黄巾贼都对徐州虎视眈眈,可以说外部环境十分恶劣。
至于徐州内部情况,陶谦是靠着自己家乡的四万丹阳兵起家的,近几年来才入住徐州。
这样一来,徐州内部难免有些矛盾:外来丹阳兵势力看不起本土的士族大家,徐州豪族同样看不顺眼这些丹阳兵。不过陶谦的平衡能力还是合格的,至少在目前二者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冲突,一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不过眼下自己并没能力改变这一切,还是先看一步走一步吧!至于征兵的事,陶商则一脸无所谓,作为一个现代人,还不搞定这种小事,那不是白费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吗?
……
傍晚,郯县,徐州州府。
“这个逆子,还真是狂傲自大啊,竟然想在短短七天内,征满一万大军。”陶谦涨紫了面皮,生气道。
“主公息怒,也许大公子真有什么良策,能在七天征满一万军士。主公何必过早下结论呢!”站在下面的麋竺劝慰道,其实麋竺心里也没有底,在短时间内征满一万士兵本来就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眼下还是先平息主公的怒火。
站在一旁的笮融却站出来,讥讽道:“哼!什么良策能在七日内,征募一万军士。麋别驾,你倒是给我说道说道。”
“这......”麋竺顿时哑然了,自己能有什么好办法。
“大公子明明就是口出狂言,还望主公不可姑息,严惩大公子。”笮融义正严辞地道。
“七日之期还未到,将军这就等不及了。”麋竺看着笮融讥笑道。
“你......”笮融指着麋竺,气得跳脚。
“好了,你们不要在吵了,就依子仲所言,我们还是等到七日之期到了,再做决定吧。”看着下面两人,陶谦也只好和稀泥。其实从心里上,陶谦是相信笮融,自己的儿子在说大话,但是要他处罚自己的儿子,陶谦又不愿意了。
......
第二天清晨,郯县一条热闹的街道。
陶商一大早就起床,慢悠悠地闲逛着,身后跟着十个装备精锐的护卫,一行人的目的正是赶到城北的征兵处,完成陶商许下的征兵任务。
突然前方出现一阵喧闹,围了好多人。不等陶商下命令,身后一护卫迅速越过陶商,奔向人群中。
一盏茶的功夫不到,护卫已经回来了“禀告公子,前方一队士兵巡逻时,踢坏了一个卖簸箕的摊子,与摊子主人发生争执,双方大打出手。”
听到汇报,陶商开始不由的对徐州军的军纪忧心起来。看样子自己的父亲治军不是很严谨啊,大庭广众之下还发生这种事,这也难怪徐州本地豪族不喜。
没有过多停留,陶商便带着护卫走了过去。
走进一看,让陶商顿时大吃一惊。宽大的街道上,横横竖竖地躺着七八名军士,一看他们身上的军甲,陶商便着知道这是陶谦手下的精锐——丹阳兵。因为也只有丹阳兵这样精锐部队,才会全部装备两当铠。
不过,看着躺在地上的丹阳兵,陶商又开始忧心这些人的战斗力,七八个人打一个,还被人家反杀,这些丹阳兵到底行不行啊?
凶手很快就锁定了,而且人家压根也没想跑,正在收拾散落在地上的簸箕。看样子,还真是这些丹阳兵踢坏了人家卖簸箕的摊子。
看到此人若无其事地收拾东西,陶商心中一怒,这也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吧。陶商举手示意,身后的护卫顿时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男子并无抵抗,就这样束手就擒。
待到护卫们将他带到面前,陶商仔细看了看这名男子。眼前是个年纪十八九的青年,身姿挺拔,气势刚健。虽然已经被自己的护卫控住,但是并未就此屈服。
陶商看着一脸不屑的青年,道:“你可知打伤士兵是何罪?”
青年并未回答,反倒是一口唾沫吐向陶商,“狗官!”
陶商并未生气,拿出手绢擦掉身上的唾沫,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琅邪人徐盛。”青年对着陶商喝道。
陶商制止护卫殴打徐盛,对护卫道:“带在后面,押着他到城北。”
这时,陶商看了一眼还躺在地上的丹阳兵,道:“弄醒他们,找几个人将这些废物送到军营,交个曹豹将军处置。”
听到陶商的话,被护卫扣押的徐盛顿时双眼一亮,内心对陶商开始有着不同的看法。
.......
郯县城北。
陶商令人将徐盛押到营房关好,自己则和军司马准备征兵事宜。当军司马听陶商要在七日之内,征募一万军士,差点吓晕过去。
“公子,征兵之事并非儿戏,七天是不可能招一万人的。公子还是去请求主公,多宽限几日。”军司马几乎是哭着说出来。
陶商一脸轻松地道:“你按正常流程征兵就行,剩下的交给我就行。”
说完,陶商不给军司马辩驳的机会,自己去安排新军大营的准备工作。军司马看着陶商的背影,一脸无奈地离开了。
大厅内,陶商正在研究新军营房的搭建,新军大营是在汉时徐州本地军队的营房,后来陶谦入主徐州,丹阳兵便自然进驻郯城,然而这些丹阳兵自然看不上这些破旧军营,如是跑到城南重新搭建了一处军营。
眼下自己奉命招兵,一万人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呆怎么行?如是正好利用这座废弃的军营,稍微修理一下,便可以使用了。
突然,护卫前来禀报:“公子,典农校尉陈登大人前来拜见。”
陶商一听名字,内心一阵激动,准备接见陈登。
陈登!陈元龙!这货可不简单啊!妥妥的三面间谍。原本就是陶谦的手下,历史上就是他说服刘备领徐州牧,随后吕布趁刘备出征时,占领徐州,陈登又臣服吕布。再随后,曹操攻打徐州时,陈登又投降曹操,帮助曹操围困吕布。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十足的地头蛇,在徐州地盘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号召力。
“拜见公子。”不到三十岁的陈登一身素衣,十分干练。
“陈公,不必多礼,校尉主管一州农业生产,开发水利,减少饥荒,使百姓安居乐业,商仰慕已久。”陶商恭敬道,对付这种大佬自己还是要好好巴结的,毕竟在徐州陈氏可是豪门望族。
“公子不必多礼,此次前来,在下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公子答应。”陈登开门见山地说道。
“陈公请讲。”
陈登恭敬地行了一礼后,道:“徐州四战之地,百姓多疾苦,近几年来才略有恢复。元龙听闻公子欲七日之内在郯城征兵一万,深感惊恐,还望公子切不可行强征暴掠之事,叨扰民生。”
“陈公放心,陶商保证,决不会强征一名士兵。”陶商坚决地道。
听到陶商肯定的答复,陈登顿时安心,略有愧疚地道:“公子如此仁义,元龙深感敬佩。但如此一来,公子向主公许诺的七日之内征兵一万,恐怕难以实现。”
陶商哈哈一笑,便知道陈登过来找他是的原因,“陈公莫非以为,我是要强征暴掠,才能凑齐这一万人。”
“莫非不是……”陈登疑惑地说道,其实打心里陈登认为,陶商大言不惭许下七日征兵一万。这次过来便是告诉陶商,不要在徐州强征暴掳,原以为会和陶商发生点争执。想不到的是陶商却一口答应下来,这让陈登大吃一惊。
看着一脸困惑的陈登,陶商站起来,拱手行礼,道:“陈公尽管放心,若校尉信不过陶商,可在这七日之内,派人时刻盯着陶商,看看陶商是否有什么暴虐之举。”
陈登见陶商胸有成竹,但自己却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能在短短七日之内征募一万兵士,只好答道:“好,公子既然如此肯定,元龙就回去看着,公子究竟有何鬼神之策。”
送走陈登,陶商便独自一人继续准备新军大营的事。不知过了多久,陶商抬头向外一看,看到天色已经暗下来。便停下来,带着护卫,去看看关起来的徐盛。
陶商一进营房,就看见徐盛被麻绳捆在柱子上,动弹不得,旁边还有两名护卫看守着。看样子徐盛上午一个人打伤的七八个丹阳兵,让这些护卫也颇为忌惮,不得不做出最严密的防备。
见陶商进来,护卫拱手行礼道:“公子。”
陶商看一眼徐盛,便对护卫道:“解开他吧。”
护卫脸色一变,劝道:“公子此人武艺高强,解开他,恐怕不受控制,要是伤了公子就不好了,公子还是小心为妙。”
陶商哈哈一笑,道“军营重地,谅他也不敢乱来。”
护卫没办法,只好解开徐盛,解开徐盛后,陶商便让他们到门外守着。
此时宽敞的营房只有陶商和徐盛两人,陶商道:“徐盛,我看你一身武艺,可愿入我麾下。”
徐盛一阵犹豫,并没有马上回答。
看到徐盛犹豫,陶商补充道:“如今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平世之功,何必如此瞻前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