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汉方药”-吉益东洞的故事
作者:客家离火      更新:2021-06-11 03:49      字数:3389
  第六十章“汉方药”-吉益东洞的故事
  江子渊在魔都到五六家医馆进行陌生拜访,这些医馆见他没有中医学历,年龄轻,无中医执业证,没有一家医馆同意招用他,这其实也好理解,在魔都这个中医博士多如牛毛的地方,谁会聘用一个连中医执业证都没有毛头小伙。这是他学医出道以后第一次碰壁,让他不禁想起了rb经方家吉益东洞的故事,下面先插播一个关于吉益东洞的故事。
  许多中国人到rb旅游时,喜欢购买rb的中成药“汉方药”,“汉方药”治疗效果确实很好,rb的“汉方药”其实就是我国《伤寒论》里的经方,比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等等,rb的“汉方药”能在rb推行这么好,这就不得不提到吉益东洞这个人了。
  吉益东洞1702年出生在rb广岛,年青的时候是立志当一名将军,习武术学兵法,但和平年代要靠武术兵法出人头地基本是不可能的。19岁的时候,他改学中医,他的爷爷是妇产科和外科的医生,祖上藏书较多,他广阅各类医书,在所有这些医书中,他尤其喜欢张仲景《伤寒论》,多年研读深思并在广岛临床,取得很好的治病效果。等到吉益东洞37岁的时候,他带上母亲跟妹妹前往东京,准备在东京大干一翻事业,推广他的“古医学”。
  从广岛到东京,按现在的交通工具当日可到达,但在300年前的古代,走上几个月是很正常的。吉益东洞在广岛的时候算是小有名气,但到东京来,就没有人听说过他了。
  当时的东京盛行中医被称为“后世派中医”,是明朝时,rb的田代三喜从中国学到李东垣、朱丹溪的医术,回到rb发挥起来的。“后世派”在rb发展了两百年后,混入了各种庸医,这些庸医背上一些方剂就敢开馆看病,疗效好不好是其次,他们看病开出的方子都能引经据典,来佐证自己的方剂是正确的,哪怕这个药服用之后根本没有效果,也能用经典来让患者相信他们的话。
  吉益东洞到东京拜访了多家医馆,他跟这些医馆医生说起他的古医派医学,谈起《伤寒论》,这些医生很多连《伤寒论》都没有听过,却嘲笑吉益东洞宣扬的古医派医学。吉益东洞只好自己开设医馆招弟子,但他没有多少钱,在东京找了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开设医馆,取名为:古医派医馆。医馆开在偏僻的农民工聚集地,又打着别人看不懂的“古医派”,没有多少人来看病,更没有招到弟子。情况更糟糕的事,不久后他的医馆被偷了,唯一的一点积蓄也被偷了,吉益东洞连医馆的房租都付不起了,不得不关门停业了。
  当时的吉益东洞,用一个字形容是“穷”,用两个字形容是“落魄”。没有钱租房,他不得不带着母亲跟妹妹到破旧荒弃的寺庙中居住。为了柴米油盐生活下去,吉益东洞不得不放弃行医的工作,靠做小木偶卖钱渡日,常常是有上顿没有下顿,但即便这么艰苦的生活,依然没有阻挡吉益东洞学医的热情,每天依旧挤出时间研习《伤寒论》。
  这样潦倒的日子持续了近六年,到吉益东洞43岁了,生活更加困难了。他可以自己挨饿,但看到自己的母亲也跟着挨饿,吉益东洞情绪濒临崩溃,他一个人跑到东京的神庙大哭,并绝食七日,他说上天给了他这么好的医术,却没有让他来治病,上天是不想让他为众人看病吗?如果上天真是这样的话,那就让他早点死吧。绝食七日后竟没死。
  母亲跟妹妹还是要照顾,生活还是要继续,他依旧做着小木偶卖钱渡日。但不久一个微小的事情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他在医道上慢慢走向颠峰。
  这日晚上,他跟往常一样将做好的小木偶卖到杂货店去,此时杂货店老板的妈妈正好生病。吉益东洞跟杂货店老板已经较熟,吉益东洞说道:我来帮你妈妈看看病。杂货店的老板此时正在煎药,吉益东洞提出给他妈妈看病,着实让老板吃了一惊,一个做小木偶的人会看病?不过既然提出来,那就让他看看吧,反正不用吃他的药,也不会影响妈妈的病情,老板已经找东京第一名医山胁东洋看过病抓好药了。
  吉益东洞把脉认真看完病后,在纸上工整写下药方。老板见吉益东洞看病望闻问切有模有样的,更加惊奇。待看到吉益东洞开出的药方后,大吃一惊,药方上的字迹工整有力,药方用药跟山胁东洋开出的方子仅差了一味,其余连药量都相同。
  老板大叹说道:“没想到你真会看病,我妈妈的病之前已经找了很多医生都看不好,后面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东京第一名医山胁东洋看病,你的医术都快赶上山胁东洋了,你的药方跟他的药方比起来,只少了一味石膏”。
  “那是他错了,用石膏必死,”吉益东洞非常肯定地说。
  “他错了,他可是东京第一名医呀!”老板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看了看眼前这个衣衫破烂,面容消瘦的中年男子。
  这时,药也已煎好了,老板倒好药,准备给妈妈服药,吉益东洞在一旁坚定地说道:此病服石膏必死,望三思。
  老板忧虑了,妈妈的病是拖不起要尽快服药了,一边是东京第一名医山胁东洋开的药,
  另一边吉益东洞竖定有力地说药服下去必死,看着吉益东洞消瘦的身影但坚定的眼神,他不知道该不该给妈妈服药,内心做着艰难的抉择。
  正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很快一位中年男子闯了进来,进门第一句就急忙问道药服了没?他就是名扬东京的第一名医山胁东洋。山胁东洋其实比吉益东洞还小四岁,当时年39岁,但他出名早,又是御医,凭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名满东京,他曾拜访东京各大医馆畅谈医学,无奈这些医馆多是“后世派”庸医,夸夸其谈在行,临床效果却不行,山胁东洋大有“独孤求败”之感叹,他多希望能遇到一个医术比他还高明的医生,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他的医术更好提高,历史的这一天,他总算遇到了一个比他医术还牛的人。
  山胁东洋晚上赶到杂货铺,得知老板尚未给他妈妈服药,松了一口气,说道:“我思考了半天,觉得还是不要放石膏,不放石膏对病情会更好!”
  “不是不放石膏对病情更好,是放了石膏必死”吉益东洞在一边说道。
  山胁东洋听到此话大吃一惊,他是思考了半日才悟出服石膏必死,这又是何方高人可以一语道破,不禁转身望去,见边上站着一个消瘦的中年男子,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脸上蜡黄,没有一点血色,瘦削的脸颊上,两个颧骨像两座小山似的突出在那里,双手粗糙不堪,那股眼神却是那般的坚毅。
  老板见吉益东洞在第一名医面前如此放肆说话,生怕山胁东洋发火生气,赶忙上前赔礼道:“他是一个做小木偶的,随口说说,望大人见谅”。
  山胁东洋眼尖,见老板边上桌上的药方,拿起一看,见药方字迹工整有力,与自己之前开的药方几乎一致,唯独少了一味石膏。
  山胁东洋拿着药方走到吉益东洞面前问道:“这是你开的?你又是如何知道不能加石膏的”
  “你见那患者有烦躁之症,以为是内有郁热,故你开了石膏。殊不知患者年老又病较久,之前又经那般庸医胡乱治疗,已大耗阳气,其烦躁之症并不是内有郁热,而是阴阳要离决,虚阳上越所致。此时如果再服用石膏大寒之物,必死无肄。”吉益东洞回答道。
  “先生乃神医也”,山胁东洋不禁赞到。说到这里确实要好好点赞一下山胁东洋的胸怀。他跟吉益东洞又畅谈交流了一下医术,发现吉益东洞对医学的理解不在自己之下。他跟吉益东洞一起来到吉益东洞一家人居住的破旧寺庙,见地上到处是做小木偶的木屑,但墙上却干净工整地写着《伤寒论》条辨。一个连温饱都没能顾上的人,却始终未曾放弃医学的钻研,山胁东洋两眼有些发红,对着吉益东洞一个鞠躬说道:“先生如此习医之志,受我一拜,先生乃身怀神技之人,不应落魄至此”。
  不久,吉益东洞在山胁东洋的帮助下,在市中心处重新开医馆,有山胁东洋的捧场并宣传,一个比山胁东洋还厉害的人,这个宣传比什么广告效果都好,同时他还给御医讲课,才三年的时候,在吉益东洞46岁的时候,他已经名满东京了。
  成名后的吉益东洞干了一件牛事――踢馆。这个踢馆当然不象武侠小说一样到人家馆内把人打倒。这要说一点医学圈内的规则,就是医生之间一般是不会相互攻击,即便患者来看病,带着前一个医生开的药方,这个药方明显开得不对,医生也不会指明说之前的药方不对,而是客气的说,医生跟病人也是讲缘份的,医有医缘的。又说每个人治疗思路不一样,吃我开的药,其它医生的药就先停了,以免冲突。基本上不会去指责前一个医生的不是。
  吉益东洞不一样,他看不惯那些庸医,看不好病还各种说辞,他不容许庸医误人,他跟患者提出“疗效才是王道”,并派各弟子了解在其它医馆看不好病的患者,把这些患者病看好了。他这样一搞,其它医馆患者越来越少,基本生存不下去了,最终这些“后世派”退出了rb舞台,rb迎来了以经方为主的中医,再之后发展,以经方方剂为基础,制作了各种“汉方药”,目前汉方药在国际市场占有重大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