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说肝胆 谈温病
作者:客家离火      更新:2021-06-11 03:49      字数:3495
  第五十八章说肝胆、谈温病
  江子渊刚到家,江仙彤就来向江子渊辞行,明天她就要回京都医院上班了。
  “弟,你这个大忙人,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只给我讲了肺与大肠、脾与胃,剩下的我都没有时间听了,明天我要回京都了,今天你给我讲讲肝胆吧!”江仙彤说道。
  “足厥阴肝经,厥阴风木,肝也属木,肝经是纯木性质,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风是木病的一种体现。肝木要想很好的舒展生长,需要温水才能生木,即肾阳要足够,肝木才能疏达生长。无医门心法中“水病寒则水不生木而生风”,这句医门心法其实跟《黄帝内经》中的“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说得是同一个意思。如果一个人冬天受寒气所伤,藏气受损,肾阳受损,那么到春天的时候,肾阳不足,水寒就不生木而生风,木病风木不生火而生热,风性上动生热,显示出温病的症状。这跟另外一句话“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是一个道理的。其实不仅仅冬天受寒气所伤,春天会发温病,暖冬过后的第二年春天也容易发生集体性的温病。冬天天气过暖不藏,人体的肾阳容易外泄,人肾中阳气不足,来年春天一样容易发温病,象以前的sars、禽流感发生在春季,前一年的冬天天气就较反常,是一个暖冬。”
  江仙彤听了有点晕乎乎的,她又想起了《伤寒论》第六条里有云:“太阳病,发热而渇,不悪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倶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若火薫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江仙彤对着江子渊笑着问道:“你先别跟我说那么复杂的,你先把《伤寒论》第六条风温怎么用药好好说一下,伤寒论里并没有对风温开出药方”。
  江子渊笑道:“张仲景并不是不想给风温开出具体的药方,而是风温各种病情变化太多,根本没有固定的基本药方。风温作为温病的一种,显然要比普通的温病病情更迅猛一些。根据《伤寒论》所述,风温有以症状:发热口渴不怕冷,发汗后,身体灼热。若是治疗思路不对,是会有生命危险的。姐,你是怎么看待治疗风温的呢?”江子渊把问题扔回给江仙彤,他希望这样的谈话能加深堂姐对风温的印象。
  江仙彤坦诚答道:“我对风温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主流医学说风温是由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它的病因因春季阳气升发,温暖多风,最易形成风热病邪,若此时起居不慎、寒暖失调,使外邪侵入则发为风温。临床上根据各种症状,用药也不同,对邪袭肺卫型的,主方用银翘散;对邪热壅肺型的,主方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味;对痰热阻肺,腑有热结型,主方宣白承气汤加味;对肺热移肠型的,主方是葛根芩连汤加味;对热陷心包型,主方清宫汤;对内闭外脱型的,主方参附汤、生脉散。”
  江子渊说道:“风温根本就不是外感热病,主流医学对风温的认识错误了,怎么可能治疗会有效果呢?风温是人体自身本气之病,根本就不是外邪引起的。”
  “风温是人体本气自病,非外感热病?你能否再讲清楚一点”江仙彤听到这个新观点急忙问道。
  “温病者,人身木火偏于疏泄。金气被冲,而失收降之令,水气被泄,而失封藏之能。水不藏则相火益事飞腾,金不收则风木益事泄动。上焦则津液伤而热气冲塞,下焦则相火泄而元气空虚,中焦则中气衰败,交济无能。这是《圆运动的古中医》里说的一段话,将温病的本质说得很清楚。而我们所论的风温,既然以风为名,肯定是跟肝有很大的关系的。”江子渊说道。
  “你能不能说得通俗简单一点”,江仙彤要求道。
  “风温,是因为人体的肾阳不足,水病寒则水不生木而生风,肾阳不足的人容易肝风内动,说肝阳上亢你可能更好理解一些,木生火、风生热,这时候人体的上焦因风生热出现身热口渴,人体这个时候出现木的疏泄太过,身体发汗灼热。得风温之人,往往中土脾的运化不及,肺金被少阳相火刑克,也常伴有咳嗽等症状。”江子渊答道。
  “你说说主流医学的用药为什么是错的,你又是怎么用药的吧!”江仙彤继续问道。
  “既然是木过于疏泄,肝风内动,金的收敛不及的,我们自然要用一些润木熄风,加强金的收敛药性的药。主流医学用的药是什么药,就如银翘散来说,是属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药,连翘、荆芥穗、牛蒡子等属于升散透表之药,人体本身就木过于疏泄,再用这些升散之药,那会引起木的疏泄更厉害呀,会引起病情加重。再看其它治风温的药方,多数也是清热解毒之药,风温之人并非实热,且脾胃多不好,滥用这些清热之药,会更加败脾胃,脾胃一败,相火更无法下降。”江子渊答道。
  “弟,你这个说大了吧,银翘散可是治温病的第一药方呀,就好比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药方一样重要,你敢说银翘散治温病有问题,如果你不是我弟,我会以为你是在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江仙彤惊讶问道。
  “银翘散之药,为疏泄降肺之药,乃燥病之药,并非温病之药。人体发燥病,燥则金气敛结,用药宜疏泄。温病则是木过于疏泄,用药宜收敛,哪有疏泄之病,还用疏泄之药。燥病跟温病在发病季节上也有所不同,风温常发生在春季,而燥病常发生在秋季”江子渊答道。
  “既然说温病,那你再解释“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这句话,这是叶天士历经几十年临床总结的”,江仙彤继续问道。
  “叶天士一生拜了17个师父,虚心好学,治病救人悲天悯人,着实让人佩服。其治温病用方有其独到之处,常能药到病除,被称为温病四大学家之一。但他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这句话,我并不认同。在叶天士看来,温病还是属于外邪,只是这种外邪跟普通的外感之邪不同,它先犯肺,然后逆传心包。而我认为温病是属于“本气自病”,并不是外邪引起的。叶虽不知温病原则,却已认识肺金不可伤。其谓逆传心包,因不知温病是本身木火疏泄伤肺之病,心包之脏木火自病也。心包属相火,相火不降,则心包经之火穴手心劳宫穴常常发热。”江子渊答道。
  江仙彤没想到江子渊连叶天士的观点也敢提出不一样的意见,但听江子渊说得好象也在理。其实医学不管是什么观点,最终能治好病有治疗效果才是王道。叶天士虽然没有认识到温病乃“本气自病”,但他也知道温病不宜用疏泄伤肺之药,宜用收敛之药,同样治病有效果。
  “你会如何用药呢?”江仙彤继续问道。
  “阴阳和,病自愈,我们所有的用药,药本身不是治病的,药是帮助人体的自我修复,举个例子说,人体正气好似一支部队,我们开的药方好似武器跟粮草,部队有了武器装备跟粮草,才能安邦治国平天下,人体才能恢复健康。风温用药较为刺手,要熄风可以考虑生地、芍药、阿胶,但这些药同时会败脾,脾胃差的人要少用,并配合健脾的药白术、茯苓、人参、炙甘草,如脾有寒加干姜、砂仁,舌苔白厚腻则为有寒湿滞,则可加苍术、木香等,如舌苔是黄厚腻,则要另加适量黄连黄芩,清热之药只宜用三分,切不可多用伤阳。大便不畅的,可加枳壳、厚朴宽肠行气通便,不可滥用大黄攻下。并配合半夏降阳明经、陈皮降肺经。如是尺脉沉细无力的,可使用附子。多数医家可能会认为风温已是大热,如何敢再使用附子大热之药?使用附子必须要配合生地、芍药、阿胶等润木药使用,温肾水才能生木熄风,如单独使用附子伤津必会使木枯更加生风加重病情。风温之病变症太多,根本无法有基础的方子,张仲景在《伤寒论》里也只特别说出风温的患者不宜再发汗,攻下。”江子渊答道。
  “有人说《伤寒论》中的白虎汤就是治温病的方子,你怎么看呢?”江仙彤继续问道。
  “温病有分好几种,其中的风温也会根据实际症状药方不同,哪会有固定的方子呢,白虎汤又怎么可能治所有温病呢?白虎汤是治阳明经热的。温病的热是由于木火过于疏泄,相火不降引起的,相火刑克肺金,并不是肺真正的实热,并不适合大量使用石膏清肺热,当然临床之中,我们也不一定去分类这个病是不是属于温病,如果有出现壮热烦渴、脉洪大有力等阳明经热白虎汤症的,就使用白虎汤”江子渊答道。
  江子渊继续说道:“足少阳胆经,少阳相火,胆属木,胆经兼有木火之性,木火最易升散,十二经中胆经是最易出现逆升不降的,所以有“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的说法,肝经升,胆经降,升降有序,肝胆自不会有病。肝经不升其中的一个表现会是左腹疼痛,临床的医生很多在腹痛的时候都会大量使用芍药,芍药能降胆经揉肝木,故能止腹痛。胆经不降,常有两侧太阳穴痛、口苦、呕吐、咳嗽等,特别要说一下咳嗽,主流中医常把这种咳嗽定义为“肝火犯肺引起的咳嗽”,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这是胆经相火不降,胆经相火刑肺金引起的咳嗽,当然,肝胆升降是相互影响的,肝有问题影响到胆,胆有问题也常影响到肝。这种引起咳嗽的相火并不是实热,不可滥用辛凉解表清热之药,而应用降火、和中健脾之药。”
  肝经不升,胆经不降所涉及的病症远不止这些,但仅这些内容已足够让江仙彤消化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