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水一下,明早更
作者:庄周梦鱼      更新:2021-06-09 18:23      字数:1897
  本来朱由校想把所有的赋税和佃租都免了,不过一想到如今只对这一个庄子免税,难免会出一些乱子,只能等全国山下都免了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随后朱由校派侍卫把几百斤的红薯拿上来,开始教百姓门们种红薯。
  由于之前几天已经给红薯洒了水,放在了温度高的地方,现在许多红薯已经长了芽。
  按照后世种植土豆的方法,朱由校把红薯也切成一块一块的,带着芽,种到地里的土堆上。
  地里的土堆长两手,大概四十厘米左右,每两个红薯块茎间相隔大概一米。
  考虑到现在的土地肥力,没有化肥什么的,朱由校只好种的稀疏一点,期望红薯可以长的大一点。
  庄子里都是多年的老农户了,对于这种简单的活计,没有太大的难度。
  几百斤的红薯都被用来给百姓们练手,到了太阳快落山时,大部分的人都掌握了。
  半个时辰前,朱虎子带人将收购的红薯,拉了过来,大概有三千斤左右。
  朱虎子去商行准备借马车时,魏忠明一听要拉东西去城外,直接把这两天造的十辆车都借给了朱虎子,让他帮着好好给宣传宣传。
  这两天虽然京城的店铺开了,但是没有多少人光顾,没卖出去几辆。
  而这一次,朱虎子拉着满满的一车货物,从京城内外转来转去,一路上许多人都对这种新车有了兴趣。
  一番打听后,纷纷前去大明商号去订购。
  这些人多是一些粮食商人,木材商人,和运输相关的一些商人。
  仅仅这一个下午,魏忠明这里就收到了一百辆的订单,按照每辆五两的定价,一个下午就是五百两到账。
  另一边,朱虎子带着新的四轮马车过来后,庄子里的人也是稀奇,从没见过拉这么多的车。
  一番打听后,都才知道这是城里一家商号新出的马车,一辆十两银子。
  有些人一听五两,对于百姓来说实在是太贵了点。
  朱由校见此,招了朱虎子过来,小声说了几句话。
  朱虎子领了命后,说道,“百姓们,城里的商号东家说了,这种马车可以合买,就是你一家出不了这个钱,可以十家合起来一起买,一起用。”
  周围的百姓明白了,一家人买不起,十家二十家就能买的起了!
  又问了商号的具体位置后,百姓们才散了去。
  朱由校又吩咐了狗头军师和太监几句后,骑马回了城去。
  马蹄声已经消失的听不见,两人依旧恭谨的跪在地上,太监先是抬起头看了一眼,哎呦一声,瘫坐在了地上。
  狗头军师也是同样坐在了地上,二人长长出了口气。
  平日里最多遇到一个六品的官都是个稀罕事,谁成想今天这最大的官,皇帝陛下过来了。
  所幸没有做什么掉脑袋的事,虽然被陛下打了一通,不过,二人觉得没什么丢人的,脑袋还在就行!
  再说了,谁能被陛下打,我们这也是荣幸。
  两人碎碎念的说着,搀扶的起来,向府衙走去。
  ……
  等朱由校到城门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城门禁闭。
  城门上见下方如此多的人马,立刻警戒起来,询问下方来人。
  见此朱由校暗暗点头,前段时间的军队整改还是有效果的,终于有了点军队的样子了。
  最后亮出了锦衣卫的身份后,一行人顺利的进了城。
  夜晚的京城,宵禁已经开始,街上没有百姓,没有商贩。
  一行人马蹄声哒哒哒的在青石砖上踩着,有些无聊的朱由校回头问了句,“朱虎子,你家里还有人吗?”
  正在注意周围的朱虎子哪里想到陛下会忽然问自己,赶忙回道,“回陛下,卑职自幼在锦衣卫中长大,锦衣卫就是卑职的家,每一个兄弟都是我的家人。”
  “好样的。”
  朱由校很简单的说了一句话,继续驱马前行。
  本想多嘴提一句他父亲,听到他把锦衣卫当家,朱由校忽然不想说了,这样也挺好。
  此后无事,一行人直接回了宫去,一路上又碰到了几支守城的巡逻军队,朱由校对此很满意,京城终于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了。
  回到宫里,几个宫女太监服侍朱由校洗澡,又与杨少荣吃了一顿宵夜,一天的劳累,早早的便睡了。
  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出来,一个小太监便准备叫起来陛下上朝,结果被王安一巴掌给拍脑袋瓜上,小太监一脸委屈的看着自家老祖宗。
  王安瞪了眼小太监,继续守着,“陛下好不容易改了上朝时间,可不就是为了今天的懒觉吗?你现在进去找骂吗?”
  小太监吓的缩了缩身子,虽然陛下没有对身边的宫女太监发火,但是对官员们发火的时候那是真的吓人!
  这么多天了,身边的宫女太监都知道陛下爱睡懒觉,早晨起床时心情最不好,千万别在这时候惹陛下。
  没了小太监打扰,朱由校美滋滋的睡到了自然醒。
  以前在学校一直熬夜到一两点,也不知道是舍不得睡还是怎么的,现在到了这里,每天都是一堆事,还没有电玩手机,只能睡觉了。
  睡了十个小时的朱由校,神清气爽的起来,在宫女的服侍下,穿好了龙袍,准备上朝。
  宫女们见今天的陛下心情好,一个一个的也满脸喜气的给陛下穿衣服。
  吃了点点心后,朱由校慢悠悠的来到了殿堂上。
  群臣们自从昨天的事后,今天都十分老实,没人敢再吵了,只是有事说事,几个党派之间十分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