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序言
作者:
黄芪先生 更新:2021-06-06 23:10 字数:5327
健康,医生最多只能起到50%(代序)
回想起当年父亲的疾病,手术出院后不久,同村又有一人和父亲同样的情况去县人民医院做手术,但结果我父亲至今康健,而对方则手术后一年来时间就去世。其根源在于我父亲出院回家后得到我母的精心呵护,而对方出院回家后护理失当。同一个村、同一样的疾病、同一家医院做的手术,却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可见病人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后来本人从医,亦发现配合得好的患者疾病康复得快,配合不好的康复得慢或没效果,以至于病情加重。
记得以前有一女性病人,因流产肾虚引起的崩漏,我治了补气固肾,效果良好,但不到半个月,病人来电话说吃药引起**疼痛,我叫病人吃逍遥丸而缓解,后来病人来复诊,才得知和爱人剧烈吵架而使**疼痛;某妪患胃痞嗳气吐清水,本人诊以阳虚湿阻,治以温阳化湿,因处方中有紫苏叶等体积较大的药,病人见药量多,放很多水,一次煎取一大碗药汁,煎三次,服三次,因过服药汁,病情反而加重,后来我亲给病人煎药,一剂药只煎取一碗药汁,并一天之内分三次服,病情马上就好转;某小孩患湿温低烧数日不退,本人以三仁汤回味治疗,一药而热退神清,后因孩子的奶奶见孩子数日胃口不好,给孩子吃饼干(饼干经火烤,助湿生热)病情反复;某妇产后失养而体弱多病,我调补两月余,身体渐好,后因误听别人说长跑有利健康,于是天天长跑,跑步不到一时期,病情反复;某男是商人,久失眠精亏,我治疗半个月能安睡,因外地来了个客户,于是带着客户去唱歌,失眠又反复;某翁,农民,患慢性支气管哮喘,我诊为寒痰伏肺,治以温化寒痰病情得到控制,因村中有人办席,过食冷油腻,病情反复。
类似于上述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很常见。很多病人找医生治病,病好了觉得是应该,因为这是医生的责任。如果稍有不对,轻则另寻他医,背后骂医生,重则直接以电话、微信来骂,或者直接跑来骂。
殊不知,治病是要医生和患者双方共同努力的,阳虚之人偏要去吃生冷的,颈椎病人还一定要天天熬夜打麻将,这样的病人,那怕是神仙也治不好他的病。
中医学,是生存环境健康学,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地域环境、人文环境、身体的内环境,是一个以“自然+社会+生物”多位一体的健康模式,身体的内环境和生存环境形成一个动态平衡,人就健康;如果有某一方面的环境失常,人就生病,这就是中医的平衡学说。孙思邈说学医要“博极医源”,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大医,他的学识是要非常的渊博,天文、地理、人情世故、中医学原理等等,都要精通,而不是某药(或某种治疗方法)应对某病这样机械的套治,有人提出“方证对应是辨证的尖端”,这是一个笑话。我不相信就《伤寒论》那里几个药方能通治多变的疾病。方从那里来?难道是天上掉上来?还不是由前人根据中医学原理制定出来的,药方,只是给人一个思路而已。
加上老百姓的健忘,看问题从来不会从一些常理去分析,更不会用历史的眼光去对待,择医只是盲目的随大流。中医,在1949年解放前,除了在宫廷里的御医以外,其它的全是民间,是解放后才被国家统一组织到医院里上班,成为现在所谓的体制内的官方医生。时下整个中医江湖到处是什么“祖传秘方”的,他的祖是什么时代的人?如果真有水平,还不早就被国家组织到官方医院去上班了?要么是打着玄学旗号的民间中医,什么佛医、道医、气功治疗等等之类的神人,牛皮吹得天大,如果真的这么神,为什么在建国后到1978年十一界三中全会这段时间上,这个群体的人在治病上也没有什么建树?而现在一下子冒出这么多的神人出来。如果说我们年轻一辈的人不知道这段历史,那么我们的父母这一辈人总是亲身经历的,但我很好奇的是时下好像整个民众都忘记了。
时下看到治疗癌症的广告很多,而治疗感冒的广告几乎没有。这是为什么?难道感冒比癌症还难治?类似于这样的社会现象,静心想下也就明白了。感冒,对于百姓来说,觉得这是小毛病,也不太会去当一回事,去治疗感冒上舍不得花钱,而癌症是大病,面对生死,就舍得去花钱。另外感冒还真难治,感冒的病因多,不会区别这是其一,感冒还有很多兼证,比如挟湿、挟积、挟瘀等,还有些感冒病人素有痼疾,比如心衰、肾衰、产后、术后等情况,弄不好就使病情马上加重而死亡,看起来是一个小感冒,但面对病情的复杂性却是非常难解决。而能用纯中医去治病错杂多变的感冒,这样的中医师,放眼整个中医界不到十人,这极少数的人可以说是业内的牛人,有的是赚钱的路子,还要去做什么广告呢?
社会,自古以来,都是以金钱论英雄,不只是现在。刘邦打匈奴,不能彻底的击败匈奴,在于国力不足,到了汉武帝时国家富了才能真正的打大仗而灭匈奴,这拼的是国力,国家论大钱,小民论小钱,这是社会必须的。时下百姓总说社会变了,一切为了钱,不过是一些无能之辈的哀叹,通过媒体的放大和互动,造成民众觉得社会变了,于是能力不足的人就开始恐慌,变得自私自利,从而直接影响人的思想和情绪,使人处于一个忧思郁闷的环境中。忧是悲和思之志,悲则气耗、思则气结、恐则气泄,于是五脏失衡而多病。
大多数的人,都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去衡量别人,自私自利的人,也就会以同样的心态去衡量别人,于是对别人的信任度降低,加上中医(包括西医)治病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种,病人不理解也不明白,所以在选择医师也就变得盲从。加上对别人的不信任,于是就把自己的思想封闭起来,不和对方交流,在治病过程中也不会和医生心平气和的互动,从而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
有人会说“现在的中医不行了”,这是一个笑话。如果放眼于整个中医发展史来看,时下的中医的整体水平是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朝代的,但为什么民众会这么认为呢?主要还是在于盲目崇拜古人。
中医发展史上留下来的医书非常多,但真正好的并不多,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材中筛选出来的也就几十个而已,就这几十个名医,这几十个人一是天赋真的很高,二是也真的很勤奋努力,才能在医学史上有一席之地,但是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真是微乎其微。可现代人看到的医书,也就是这么多,于是就拿现在能遇上的医师和这几十个大家作比较,就觉得技术大不如古人。但就是医书写得很精彩的名医,他的真实治疗水平又怎样?
张景岳是明代名医,但他却连李东垣的“气虚发热”都理解成为体虚外感,可见他对气的固摄还理解不透;《医宗金鉴》是乾隆时由御医编写的,代表了当时中医的最高水平,但书中所记录治疗妇科病套用“四物汤”,使后学泥于四物汤治疗妇科病而作蛹;《伤寒论》的注家不下千家,但论实际临床治疗的极少,更多的是以还原旧作,或错简校订上做文章,或相互攻击的打口水仗。
加上以前读书识字的人不多,能看得懂医书的中医师也是极少,更多的还是以口口相传的某方治某病的机械传承。而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办起了学校,人人都能读书,一个在医院上班的中医师,也是大学本科起,对中医学原理的理解,自然是远远超过那些目不识丁的古代民间中医。
当然,我也不是说在医院里上班的每一个中医师水平都很高,因为时下中医师的职称是以论文和课题等内容来评,的确也存在一些只会写文章做课题的文字医师,但医院里的官方中医,整体水平的确是超过古人和现在的民间中医师。
我说的是整体水平,如果读者一定要拿个案死争,只能说此人还没活明白。
而上述的这些佛医、道医、玄学治疗、气功治疗等神人大有市场,是因为病人心急,而对中医又不了解(以时下的术语叫信息不对称),所以去寻求神奇的力量造成。
医师是人,不是神,一个专家门诊一个上午看几十号病人,医师已经非常疲惫。我以前为了偷师,时常会去杭州一些大名医后面观看这些专家的诊病开方,专家门诊前十来个病人,处方开得很漂亮,最后十几个病人的处方,有的真是也糊涂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家,精力体力是真的吃不消应付,这是人之常情。但病人治病又把一切都寄托在医师身上,觉得“我看医师了,健康就是医师的事”的观念,事后也没有机会和医师互动,反应治疗效果,医师不能及时把握疾病的变化,自然也不能及时纠正治疗方法,从而造成治疗效果会有差别。
医师这个职业很难做,因为工作量太大。病人只关心自己一个人的健康,而医师却是要面对一个庞大的病人群体。加上影响健康的因素众多,比如饮食、起居、运动、情绪、衣着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要把病人的疾病效果很好的治疗,医师就得像保姆一样的关心病人,但那有这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应付?记得有一次,有人送来了水果,我母亲吃了水果后患尿路感染,母亲来电话,我告诉她用午时茶颗粒、石淋通颗粒合用治疗,一药而愈。因为我时常会对我母亲讲一些中医学原理,母亲虽说是文盲,但记性好,她觉得水果是凉的,为什么吃了还会患尿路感染,很是好奇。于是我讲解,因为人老了,元气不足,清阳升发就不利,水果寒凉而碍中焦运化,就造成了残阳下陷而患尿路感染。午时茶颗粒运中化积以升清阳,石淋通颗粒热利湿而去湿热,这样气机得通畅,清得得升发,下焦湿热得祛除,所以就治好了。因为是自己的母亲,我有足够的耐心去讲解,但叫我面对庞大的病人群体都要一一去详细的讲解,我也实在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面对。因为我不是神仙,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也有一个正常社会人的七情六欲,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和病人,态度自然是不一样的。
自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之后,医师的职业道德就有了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孙思邈的技术很好,的确是一个大医,但他的职业是一个道士,其次才是一个医者,道士一是有花不完的香火钱,二是没有家庭责任要承担,所以他可以做到这至高无上的境界,而有老婆孩子的一个正常社会人,上有老下有小,面临家庭责任的医师,实在无力做得到孙思邈这样的境界。
加上古代医师的社会地位很底下,古代的中国把人的层次区分是:士、农、工、商、医。医是社会层次很底下的一类人,直到现在还是一样,病人总是觉得医生有的是,没有这个有那个,所以医师也就得不到病人的尊重,只会以至高无上的道德去绑架医师。人是相互的,病人不尊重医师,于是医患关系的正常互动也就不易产生。
这些年医师被杀死在工作岗位的事时有发生,但也仅是网络等媒体上叫一下,一个治病救人的医师,连自己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怎样去为病人服务?
本人初行医时,一心为病人,诊费不收不要说,还时常给病人送药,但病人也就拿习惯了,觉得这是应该的,那一天我没再这样的免费服务,病人不但没有半点的感激之情,反而觉得我服务不到位。这在于病人以社会阶层的眼光来对待医生,现在医院按规模大小分等级,医师也分等级,病人对待等级高和医院和医师和对待民间医生的眼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年我一直细心的观察病人,看到了自己在为病人努力付出,不要说赚钱,连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自然也就放手不治,有很多病人我原来已经治得很好,病也好大半,放手后,病人又走上出寻医之路。我的技术虽说不上好,超过我的人很多,只是非常遗憾,病人在没有找到技术超过我的医师时,就死在了寻医的路上,这样的病人已经死了一大群。于是就有人来说我架子大,不近人情什么的。我只能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也要承担我的家庭责任,要赚钱养家的,我如果连自己的家都养不了,又谈什么为病人无偿服务?”
有权和有钱的人,被人捧习惯了,去看病时,对医师的态度是从骨子里俯视,虽表面上客气的说些好听的话,但讲话的语气和态度,一看就是在敷衍,仅是场面上的敷衍。这样的态度去治病,想叫医师去耐心的对待,真的不是很容易,因为医师也是人,也有尊严。比如场面上偶遇某人,边上有人介绍说我是一个中医,对方马上就说“我认识某某专家”,于是乎我也就很知趣的闭口再不言医事。有的病人病情已经很严重,一看脸色就是不对的,我也只有闭口。因为这时对病人讲了他的身体疾患,病人不但不相信,反而会觉得你这个医师是不是有所图。我初到金华时,场面上见有人脸色不善,就告诉对方,但结果对方的态度是“你们当医师的,见人就说有病,还不是为了想从我们身上赚钱。”这样的傻事我相信很多同行都犯过,但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不是说不同情别人,而是不知道从那里下手去同情。
我治过很多穷人,主要来于网络上的,这些人很可怜,病重又没钱,加上治病时往来路费等开支。可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见病情开始好转了,就玩起小聪明,对医师讲一些好听的话,许一些诺言,叫医师通过网络为其开个药方。要知道中医治病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网络上只能知道一个大概,真要开出非常正确的药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病人觉得这不过是几个字的一条信息,我当医师的为什么这么小气?话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医师整天盯在网络上为病人服务,那么医师的父亲妻儿吃什么?医师的孩子也要受教育要花钱。
世上没有神奇的东西,一切神奇都是建立在平常的基础上,多个心思,通过一些社会的常态分析一下就明白。
健康是自己的,技术是医师的,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建立正常的医患互动,这对病人的健康非常有利。
一个国家,医师很多,但常常病不等医,尽可能的别让自己死在寻医路上。有权和有钱的人,也收起点架子,因为在医师面前,只有生命,权力和金钱不属于医师的。还会哈巴狗一样的去巴结权贵的医师,还是一个没有活明白的医师,技术要好到那里去也不现实。
医师能做的,只有他技术分内的50%,留下的50%在于病人的配合。
吴南京
2019年2月13日星期三
于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