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作者:僮乃大      更新:2021-06-05 15:06      字数:2248
  诸葛耀的话像润物无声的细雨,听得慕白一个劲儿点头。他打消了退学的打算,对耀爷爷说:“我一定还像过去一样好好上学,长大做爹那样有学问的人。”接着又说,“我还是想为队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人家只收一半粮款,一点事儿不做总觉得不落忍。”
  诸葛耀饶有兴致地问:“慕白能为队里做啥力所能及的事儿?”
  慕白想都没想便说:“田里的活儿我没力气干,场上却有很多活儿能干。麦假、秋假,我在场上和爷爷奶奶、伯伯大娘们一起干,干一点是一点。”对慕白这个想法,耀爷爷非常称赞:“好,不愧我诸葛家族的后生。爷爷奶奶支持你,到时你尽管去场上干活儿,爷爷奶奶把家里的活儿全包了。”
  慕白说得没错儿,麦收时节活儿最急,先是急着收割麦子。有句农谚叫“麦熟一晌”,这个季节多干热风,昨天还是发黄的麦子,经过一个中午暴晒,再加一场蒸发力极强的干热风,一日之间就熟透了。收割晚喽,麦穗,麦粒儿很容易掉落;一捆一捆的麦子进了场要急着铡,用铡刀将麦穗和麦秸切割开;趁着好天晾晒麦穗,麦穗白天晒一天傍晚要垛起来,第二天上午再摊开,就怕被雨淋喽;麦穗用碌碡压,压下麦粒儿收起来才算真正的收成。麦收时节北方开始多雨,成捆的麦子进了场打不下来,赶上一场雨,麦粒儿两三天就会发芽儿,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秋季拉得时日长,地里、场上的活儿都不那么急,但更多。玉米掰回来要剥去皮,晾干才能给大家分;高粱穗掐回来晾干,用碌碡压下粒儿才能给大家分;收回场的豆子,要晒干才能用碌碡压;刨回场的花生要将果子甩下来,然后晾干••••••秋天的太阳不再火爆,玉米轴、高粱穗,要晾晒数日才能干。怕夜里下雨淋喽,傍晚还得堆起来盖上,第二天上午再摊开。带秸的豆子晾晒更麻烦,豆荚熟了,豆秸还是黄绿色,赶上好天也得五六天才能晒干。垛豆秸、摊豆秸都要一叉一叉挑,一叉新割下的豆子二三十斤沉,摊开一场豆子,垛起一场豆子个个累得手腕子疼。
  不论麦收、秋收,场上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当然,重活儿累活儿还是在田里,火辣辣的太阳底下弯腰割麦子,汗水“滴答、滴答”从面颊滚落;不穿上衣,太阳照在后背像抹上辣椒面一样痛,胳膊被麦芒扎到再被汗水腌,不一会儿就生出麻疹般大小的红疙瘩,刺剌剌痛;正是由于怕太阳晒、麦芒扎,割麦人都穿厚实的长袖上衣,衣服被汗水湿透,紧巴巴贴在皮肤上,像被蒸锅蒸一样难受;割半天麦子,便累得腰酸腿痛,手腕儿更疼,握镰刀的手打起一个个血泡。收割麦子虽然只需五六天,却像一次炼狱,过后每个人都是骨断筋折的感觉,没三五天缓不过来。
  割麦子是最辛苦,最难熬的活儿。秋天也有很多辛苦活儿,用小镐头刨玉米秸、高粱留茬、谷子秸,割豆子,哪样都不轻松。只是这些活儿不怎么急,秋季天气凉爽,所以不像割麦子那么受罪。田里的活儿重、累,由青壮年劳力干,场上的活儿老弱干,慕白个头儿长成半大小伙子,干场上的活儿不比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伯伯大娘差,所以他想着到了麦假、秋假来场上干活儿。
  巧手去世一个月后就是麦收,学校放两个星期假。放假第一天慕白就来上工。这天正赶上压场,打麦场每年在麦子成熟前碾压一遍。工作程序是:每人一把长柄小镐头,先将打麦场刨一遍,要领是刨得细、浅,一镐头只刨六七公分宽,深度不超过三四公分。然后给刨松散的土层淋水,几个青壮年一人一把荆条筐,筐底铺一层麦秸;其他人用铁桶、脸盆从水池打水向筐里倒;拿筐的人快速移动筐子,确保淋水均匀,既能将刨过的土层淋透,又不冲得坑坑洼洼,也不出现泥浆。第二,刨过的松散土层渗水已均匀,下面的硬土层也已浸湿,再在上面铺一层麦秸用牲口拉碌碡碾压。碾压后的打麦场既平又硬,可确保麦、秋两季使用。
  慕白自家没长柄小镐头,从耀爷爷家拿了一把,又拿上自家的脸盆来到打麦场。队长常山看慕白也来参加劳动,赶紧对他说:“干活儿的人这么多,不缺你一个孩子,和小伙伴们玩儿去吧。”
  慕白也不做声,只是红着脸摇头。常山看说不动他便作罢,心想:一会儿累喽,自己就撤了。慕白看过人家干农活儿,自己还没干过。不过,农活儿一般技术含量不高,见样学样很快就会。他学着左右叔叔伯伯的样子,一镐一镐地刨。开始还一镐深、一镐浅、一镐远、一镐近,不多时便熟练地掌握了技巧。
  两个多小时下来,慕白手掌打起了泡,这是他第一次正儿八经干农活儿。从池子舀水向筐里倒只需脚下利索点儿,别把水洒在半路,慕白年龄小腿脚灵活,干这活儿倒挺合适,来回像旋风一样“滴溜溜”快。半天的劳动,慕白真得感觉挺累,像散了骨头架子一样浑身松软。好几次想一屁股坐下歇喽,可总有一股力量支持着他一直干到完工,并且脚下的速度始终没慢,这股力量就是感恩和懂得回报。
  队长常山好几次要慕白别再干,几个爷爷奶奶,叔叔大娘也劝他歇会儿,慕白都是摇摇头继续干。半天的劳动虽然很累,慕白的心里却有种踏实感,生产队的粮食是大伙儿辛苦劳动打下的,自家没人劳动就分,却只缴一半粮款,心里总感觉亏欠。现在自己参加了劳动,虽然远远不够,可尽了一点力。看着一个十一岁的孩子知道如此感恩,有人称赞慕白懂事儿,也有人为慕白感叹:命运无常,造化捉弄人,本来生在福窝窝里,爹娘的死让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担起了生活的重担。也有个别人看着慕白卖力劳动酸酸地问:“是不是觉得吃半价粮不落忍才来干活儿的?”不管真心称赞,还是善意的感叹,或是酸酸的发问,慕白都不理会,只顾默默地干活儿。慕白不是为了爷爷奶奶、伯伯婶婶的称赞,不需要一颗颗善良心的同情。自家分生产队的粮食只交一半两款,本来占了大家的便宜,人家犯些醋意也不为过。慕白只为自己一颗心,——让它少点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