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刚开始就结束了
作者:
月落孤帆 更新:2021-06-05 07:56 字数:1543
章邯率领着囚犯和征发的农民工出函谷关抵抗陈胜部下周文的部队,以往的史学描述中总是一笔带过这场战役,但其实如果我们细细地分析,就能发现这其中的很多有意思的点!
这场战斗的细节描述很少,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结果,可如果从本质上来说,这场战斗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乌合之众对抗乌合之众的战斗,参战的双方其实都没啥受过军事训练的正规部队,首先说是周文,此人最大的能力应该就是会忽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动员宣传工作做的很出色,他以前在项燕的军队里待过,所以多少也会一些兵法和战斗的方法,因此在到达函谷关的时候,他的部队应该有十几万人(有的史书上说他此时有一百多万的军队,这个应该是胡扯)他这十几万人应该不全是战斗人员,并且他这一路上也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路过的各个地方的人一听说他去打秦国,各色人等来者不拒,所以部队的人是鱼龙混杂,各色各样,很多不怕死的其实主要是看部队人数很多,估摸着没准自己也能捞到不少好处,这种部队的性质就类似于后来明末的李自成部队,顺势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逆势的时候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树倒猢狲散!
反观章邯带领的部队,情况也好不了很多,甚至更糟,部队的人员组成造成了军队随时都会有反水的危险,因为这批人政治思想都很反动,打心底是十分反感秦国的,现在还要去为秦国打仗丢命,这更加的心里反感,如果说句实在话,如果是周文的部队打胜了,章邯的部队有极大的可能反水,直接调转枪头,杀进咸阳。
因此,这两方的军队一碰面,头对头,脚对脚,这个时候,双方军队(姑且可以称之为队伍的话)要是想取得胜利,这时候什么孙子兵法,重孙子兵法都没有用了,就算你派遣了命令,底下这些没有受到过训练的士兵,执行起来也是十分的费劲,因此,这两方军队的战斗,就看谁第一场仗谁打得赢,谁打的恨,气势往哪方面倒,哪边就火借风燎原,另一边就兵败如山倒!
其实从战争的走向来看,可以很客观的来说,章邯不愧是秦国最后的名将,领兵统帅能力确实是强,对待周文的部队,章邯采用了偷袭和猛攻的态势,而周文此时却把部队驻扎了下来,他可能想着等吴广攻占荥阳之后再两下合击,到章邯不考虑这些,他还是选择了关中地区的秦国士兵打头阵,晚上发动偷袭,剩下的大部队在后方虚张声势,举起火苗,左右跑动穿插,其主要的骑兵部队冲击周文军队的大营!
周文本来觉得秦国关中地区并没有多少大军,自己仗着人多势众,料想他章邯也不敢贸然进攻,也没想到秦军的攻势非常的迅猛,这下周文的部队一看整体都乱了,本来就是凑人数来的,一看都乱了,哪还顾得了那么多,自己赶紧穿鞋跑吧!就这样章邯也没费多少力气,仅靠着吓唬就把周文打败了,这时候的周文也是没办法,在乱军之中一路跑到了曹阳,可在此地还没有来得及收拢部队,结果章邯的大军就一路追了过来,这章邯一想等你稳住了还不知道怎么着呢,于是就一路快速追击,这周文没办法就继续往西跑,又跑到了渑池,就是当年蔺相如胁迫秦王的地方,结果还是被章邯追到了!没办法,此时周文原来的大部队死的死、逃的逃,剩下已经没多少人了,就这样在章邯的猛攻下,周文悲怆的战死,他的部队也被剿灭了,章邯也成功地给秦王朝续了命!
这应该是秦末起义中的第一场大仗,开始的很壮烈,结束的也匆匆,一时间起义的形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最高峰开始往下走,而此时的第一代革命领袖却没有及时的团结起来,一时间起义的趋势也急转直下。
另一方面,此时被打醒的秦王朝也迅速集结力量,各地的秦军开始汇合整备,一起向章邯部队靠拢,有了领导组织,那六国属地的秦军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战斗力也开始凸现了起来!此外,一方面为了支援章邯,另一方面也想转移长城军团的内部矛盾,于是秦王朝下令王离带领战斗力强悍的长城军团南下剿灭起义暴动,这对于起义军来说真的是到了存亡危急之时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