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1.6.1
作者:
空间撕裂 更新:2020-07-12 18:49 字数:2272
时光是世间最公平的法官,所有有机物,无机物一视同仁,白启25岁了,在6年前经受了来自西方的恶意,心智成熟了许多。(虽然偶铁定扑街了,但在这里很高兴你有莫大的毅力看到这里,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写啥。我要解释一下,任何技术的进步都是把前一代作为垫脚石,几年就搞出核聚变,做出完善的离子发动机,全息技术(个人感觉这个除了好看一无是处,战争追求的是实用主义,复杂无比的全息就为了看结构图?民用的话来钱快,我不否认)以及相关工业设备是不可想象的,航天工业的复杂性是无比可怕的,给你个蓝图,搞个代工厂就出来了?我得想办法在白启死前把他扔出太阳系,理论更别说了,我写不出来啊,使劲编吧,我尽量写的合理些,反正不要钱,使劲水)
短短6年间,又有新的企业崛起,也有旧的企业倒下,比如水果公司,如同诺基亚被威软收购,不过他们的以前定位还在,依旧是一家系统公司。而二维科技在这两年收敛了许多,除了新成立的egame平台和发布了新一代的5nm芯片,并没有太大的动静,只是静静地和政府合作建立完善且高效的基础工业。
量变决定质变,碳原子的作用一升再升,陶瓷这种古老的存在也展示着它的光芒,跟硅一样的半导体材料也挖掘了许多,在几十万研究员的努力下,国内的材料工业终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一切在表面上都被掩饰的很好,一超多强的局面还是在那,十几年,或许几年就会改变。
文昌航天发射场。
“白启,这几年终于用心了些啊,终于宅的有些意义了。”小维调侃道。
“废话,谁还敢出去啊,指不定哪里热乎的就过来了,就算有预警,人家玩阴的防得住么。搞的我女朋友都没有,我都25了。”白启抱怨道。
“作为科技宅,女朋友哪有星辰大海好玩,要有梦想,再说了,那群首长和院长给你介绍了那么多,你不是一个都没看上。”
“要么一脸我爱看书,我爱学习,死气沉沉的,要么一脸老娘我罩你啊。可我喜欢的那种,就是见不到,哎。”
“其实我劝你不要找了,以后会后悔的。”小维苦口婆心。
“别聊了,要射了,要射了。”白启兴奋道。
“我怎么感觉哪里怪怪的。”小维深思中。
10,9…3,2,1,发射。
白色的烟柱仿佛托举长征9号徐徐上升。
近一天后入轨的报告传来,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由二维科技和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联合研制的长征9号运载火箭性能参数已经大幅超越了土星五号起飞质量3500吨,总推力4500吨,近地运载力170吨,地月转移轨道55吨。这次主要任务是建设天宫3号同步轨道空间站以及火箭再回收的实验。这个实验的计划的本质是为建造首个太空电梯占地盘。国际上,虽然大家心里都清楚,但跟本不相信凭一国之力就能做到,而同步轨道的距离之远,光是能源和物资的传递就会占用大量的资源,保守估计完整建设一个太空电梯所需要的研究资金就能达到全球1%的gdp总量,看到东方往死路里扎去,西方很乐意放弃一个报废卫星的地盘。之后再不久后进行登月,以及同时建设首个月球实验室。
刚果马夸西南边的一处沼泽上,几百个工人在建设接收站最后的顶部连接装置,一些技术员做着最后的设备安装以及验收工程。
太空电梯建设的谈判几年前就谈妥了,由于中方没有位于赤道的领土,又因为海上防御难度大,被西方看着还是很难受的,又没有理由赶人,还不如多等几年。等非洲上空的几个卫星报废了,赶紧把自家的卫星扔上去,占地方,再跟当地政府谈谈,反正非洲赤道上的国家跟中方关系都很和谐,大家一起谈谈商业合作,还是中方出钱,何乐而不为。
长征九号的任务是搭建太空施工平台,之后会有更多的火箭被发射,运送原料,以及魔改版碳纳米管的铺设。
魔改版碳纳米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碳纳米管。由于大尺度(不是那个尺度…)的问题,碳纳米管强度衰减极快,在上万米的长度上性能衰减达到了可怕的80%,虽然基础性能上比其他材料起步高了一个数量级,而一旦衰减,造是没问题,但这就是间危房,如果在加上热力学这个次于相对论的混蛋规则,此题无解。还有由于技术的限制,即使是在实验室也只能造到20cm。西方早就论定这根本不可能。
数十万科研人员,奋斗了5年,在小维还有划水的白启的buff加成下,决定了另一种结构的纳米管,放弃了基于碳的定式思维,实验了数十万种不同原子排列结构的可能性。首先大部分热力学的基础建立在大量粒子的基础上,抛开数量谈运动都是耍流氓。既然这样咱就做的更小,碳原子既然太大了,那就上氢原子。小维花费了两天,打印了万米长的氢链,实验证明氢链在相同长度相同质子数的前提下,强度超过了碳纳米管两个数量级,且在千万米长度的条件下,强度仅仅降低了17%,质量比碳纳米管降低了百倍。
有了思路就该找量产的办法了,氢的本质是金属,而且属于宅女中的极品,毕竟人家身娇体弱好推倒,所以喜欢找没有其他壮汉的空隙里带着,,这个现象被称为氢脆(这个是真的)。
按照此思路,小维只需要打印一条锂金属棍,中间空一个刚好能让氢原子呆的地方,让氢渗透进去,再把氢链一点点抽出来,同时不断渗透氢,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简直绝望。怎么注入氢,氢跑的太慢了,加热?啊,锂哥哥热化了。只能加压,但加压效率太低,只能催化剂扔金属氢里面,可这不是化学变化,还有氢就一个电子,电子云凑不到一起啊,小维到底干了什么,感谢氢键,氢键的本质跟分子间作用力是完全不同的,作为特殊的次级键,两个氢原子间也能形成,且强度只是略微次于共价键。总之理论花了一个月不到,技术验证花了半年还是没结果,白启决定让一些人先搞起来,两年后才找到了一个独身主义者,分分钟赶妹子走的那种,才开始投入大量资源.(以上瞎编,氢键那个实在编不下了,满满的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