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序章
作者:卧龙协      更新:2021-06-04 23:53      字数:3080
  178年九月十九下午5时,并州五原郡治所五原县[五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
  朔方晚秋,寒风凛冽。
  五原县是五原郡的治所[治所:郡县的办公所在地]。
  因为经常受到南匈奴的袭扰,五原郡成了帝国最为荒芜凋零的边郡之一。虽然五原郡领有十个县,但帝国早已没有能力实际控制这些县了,因此郡内所有的人口目前都集中到了治所五原县。
  虽然集中了全郡的人口,但五原县仍然远远不及内地的一个县,目前五原县人口总计仅不足四千户,这些人要么是军户,要么就是被流放至此的犯人及其家属。
  此刻天还没黑,街道之上已是人迹罕见。
  五原郡衙署门中走出两个人,前面一人年近五十,没戴冠巾,头发简单在头顶打了个髻,鬓间毛发灰白,凌乱不堪,一脸的风尘疲惫之色,满面的凄苦悲屈表情。他身上只穿了件素袍,由于天冷,双手互插在袍袖之中,低头耸肩。
  此人穿着如寻常百姓,其面相却是不俗,只见他眉慈目善,鼻直口正,三绺长髯甚为整齐,眼神虽然疲惫,却难掩其中的睿智。
  后面一人腰悬佩剑,身着武官服饰,看年纪三十出头,面色黑瘦,显是长期在此边塞之地风吹日晒所致。
  “蔡中郎,朔方天冷,你明天可要加些衣服呀!”武官边走边说。
  “蔡邕一介犯官,今落难于此,张司马还能如此挂怀,蔡邕感激不已!”蔡邕长叹一声,向张将军拱了拱手,语气间甚为悲凉。
  蔡邕本是朝中的议郎,两个月前给皇帝刘宏上了一道封事[封事:密奏],弹劾了多名朝中重臣,因其内容泄露,蔡邕便遭到弹劾对象们的报复,全家被从京师雒阳流放至此。但因他才名远播,所以到了五原以后,免却了体力劳动的折磨,被太守王智安排在衙署做了个“户曹[户曹:管理户籍人口的部门]掾[掾:音“院”,辅助官吏]”,主要对五原郡的人口户籍进行管理,类似后世的市政府人社局局长。
  今日他在听取了手下的户曹史,也就是人社局的副局长的交接汇报工作之后,特别向他的上官告了个假,打算早些回到官驿里的临时住所安顿一下搬家的事务。
  官驿是不能久住的,上官吩咐了,明日之前他必须要搬到新的指定住宅,一个专门为流放至此的犯官及其家属们准备的集中居住区。
  太守特别安排了司马张杨陪着蔡邕一同回官驿,名为保护,实为押送。
  县城内建筑规划布局甚为混乱,从衙署大门走到城东的官驿并非一条直道,中间要绕过两个里坊的街巷,拐三次弯才能抵达。
  二人一出大门,蔡邕突有所感,向右方看去,一个凌厉的眼神和他的目光对撞在一起,对方在刻意地蜷缩着身体,但他能够清楚地判断出对方的身高应该在一米八五以上。
  对方在被发现的一刹那,一闪即没,消失在一幅短墙之后。
  “蔡中郎,你看到什么了吗?”张杨顺着蔡邕的眼神望去,却空无一物。
  “哦,没什么。”一阵寒风吹过,蔡邕打了个寒战,不敢再朝那个方向望去,脚下加快了步伐,向相反方向疾行而去。
  自从他来到五原县城后,那个身影已经反复出现了多次。对方的意图他无从判断,是敌是友也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对方针对的一定是自己,他此刻只能祈求老天庇佑,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边城好好地活下去。
  二人一前一后拐进了一条窄巷。这条巷子长约百米,宽仅五米,两边都是高高的里坊的围墙,巷子内不见一人,极度的寂静之下,他们的脚步声显得格外地刺耳。
  眼见就要走出巷子,巷子尽头突然闪出一人。
  只见此人满面虬髯,难以看出年纪,但看其眉目清秀,不过三十几岁,姿颜雄伟,动作敏捷,看起来虽不及张杨般高大壮硕,但面对张杨,气定神闲,全无半分惧色,反而面带微笑,右手一柄长剑已经出鞘,自巷尾向二人逼来。
  蔡邕见状愣在当场,不知所措,指着来人,看向身后的张杨。
  张杨眼中精光暴射,叫道:“有刺客!”快步挡在了蔡邕身前,拔出佩剑,直指对方,大声喝道:“来者止步!”
  刺客似乎没有看到张杨的存在,更不答话,继续前行。
  张杨见刺客有恃无恐,不知附近是否还有埋伏,拉着蔡邕,边退边道:“蔡中郎,你先退回衙署,此人交给我来应付!”
  蔡邕闻言直感觉脚底发软,不顾张杨,调头向来路逃去。
  刺客加快了脚步,人剑合一,向挡在中间的张杨撞去。
  张杨久居边郡,常与匈奴作战,因悍勇而升为司马,战场交兵对他来说乃是家常便饭。这刺客身法虽快,但张杨战斗经验极其丰富,他明白此时他只需守住一刻,容蔡邕逃回衙署报讯,不一刻就会有大批己方人马前来救援。所以他一上来就打算稳扎稳打,采取守势,同时也要试探一下对方的实力。
  但一旦交手,张杨便再无还手之力,那刺客的剑法和身法异常灵动,精于马上冲杀作战的张杨顿时陷入被动的境地,左支右绌之下,片刻间,身上已连中数剑,幸亏有甲胄护身,中剑之处方无大碍,但张杨已经全无斗志,只想觑机抽身逃走。
  忽听背后一身惊呼。
  那是蔡邕的声音,张杨心头一震,转念之间,感觉右手手腕一痛,已被刺客刺中,手中佩剑拿捏不住,当啷一声坠地,接着眼前一花,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张杨大骇之下,稍一侧身,刺客长剑已经深深插入张杨的左肩,透体而出。
  张杨感到肌肉被切开撕裂的滔天剧痛,他不假思索,暴喝一声,竟用双手死死地抓住了刺入肩膀的长剑,同时疯狂地踢向对方的下阴。
  刺客见张杨浑身是血,面目狰狞,状若疯魔,长剑又一时拔不出来,在堪堪避过张杨几腿之后,只得撒手弃剑,返身去寻张杨丢弃在地的佩剑。
  张杨体力大幅透支,再也站立不住,一屁股坐倒在地,靠着里巷围墙,大口地喘着粗气,脸色因大量失血而变得惨白。
  刺客寻得佩剑,抬起头来向蔡邕逃遁的方向看去,一看之下,他的微笑蓦地僵于脸上。
  ________
  蔡邕的惊叫声源自另一个人,在他的归路上迎面走来一人,正是那个反复出现的高大身影,二人此时相距仅二十几步,蔡邕终于看清了对方的面目。
  大个子看年纪不足二十,剑眉虎目,白面无须,肩宽背阔,身材极为高大,在男子平均身高仅一米六的汉帝国,大个子那一米八五的身高便如同天神一般的存在。
  大个子头戴布巾,上着黑色长衣,下身穿着裈[裈:音“昆”,有裆的裤子。汉代人穿开裆裤子,通常骑士才会穿有裆的裤子],脚上蹬着一双马靴,腿形稍显罗圈,看来应该是长期骑马所致。但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方背后背着那柄刀。
  那不是一柄普通的马刀,而是用来处决犯人用的大砍刀,其宽度及厚度均为普通马刀的一倍,重量更是马刀的三到四倍,蔡邕从未见过竟有人会携带如此沉重的随身武器招摇过市。
  大个子看到了蔡邕投来的目光,毫不停顿地向他走来,一边走着,一边抬起右手,从背后抽出了那柄黑黝黝的大砍刀,大刀的刀刃雪亮,显然是不久前刚刚打磨过。
  看着那阴沉沉的大刀,蔡邕感到一股寒意循体而上,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恐惧,他爆出了一声惊呼,拼命地向回奔去。
  身后的脚步声也不断加快,也越来越近。大个子的穿着便于行动,其速度要远远快于蔡邕。
  蔡邕情急之下,不小心踩到了袍子一角,脚下一绊,在扑倒在地的同时,他看到大个子单手提着大刀已经追了上来。蔡邕知道自己无法逃脱,索性趴在地上,双手抱头,双眼紧闭,蜷缩着身体,等待着那一痛的到来。
  令蔡邕诧异的是,大个子并没对他动手,而是越过了他,挡在了他的身前。
  “蔡伯父且稍安!”大个子神情肃然,双手擎着大刀,目不转睛地盯着刚刚拾起张杨佩剑的刺客。
  “你是何人?如何识得我的?”蔡邕急忙从地上爬起,掸了掸衣袍上的尘土,颤声问道。
  “小子吕安,是吕强的族子,吕伯父知您流放五原,特别快马送信与家父,要我暗中照护。”
  蔡邕恍然,中常侍[中常侍:皇帝禁宫内的高级宦官]吕强是他的好友,此次正是因为吕强在皇帝刘宏面前的说解,蔡邕才免于弃市[弃市:在闹市中公开处决],而被改为流放。
  有了吕安的保护,蔡邕大为放心,连忙躲在吕安身后。
  吕安目光却始终望向巷尾,刀尖指向前方,如临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