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附录六:第二汉帝国宦官与外戚的合作与斗争史
作者:卧龙协      更新:2021-06-04 23:53      字数:1623
  实际上,第二汉帝国的创始人刘秀吸取了第一汉帝国被外戚王莽篡权的教训,在立国以后,曾明令禁止外戚参政或者封以爵位。但“聪明不过三代”,第三任皇帝汉章帝年纪轻轻三十一岁就死了,留下了皇后窦氏(也就是现在这位窦武大将军的堂姑母)和年仅九岁的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刘肇。从此以后,他们把刘秀的祖制抛于脑后,开启了外戚干政和封候的新篇章。
  窦太后掌权后无法无天、淫乱后宫,他的哥哥大将军窦宪纵属猖狂。过了四年以后,汉和帝刘肇随着年龄的增长,明白的事越来越多,终于对窦太后这个养母再也无法容忍,于是在宦官郑众等人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平定了窦氏,逼死窦宪,监禁太后。而以郑众为首的宦官们由于获得大功,有十九人被封了侯爵,自此又开启了宦官专权和封爵的新篇章。
  也许由于第二汉帝国的后宫美女人数太多,皇帝们体力透支过大,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刘肇又是年纪轻轻二十六岁就死了,又留下了皇后邓氏和唯一的儿子刘隆,此时的刘隆还是个婴儿。但这个汉殇帝刘隆很快就夭折在襁褓之中,邓太后于是又迎立了十二岁的小孩刘祜,即汉安帝。邓氏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在她执政期间,对自家亲戚管的倒是很严格,但就是对权力的控制欲太强,以至于十二岁小孩刘祜一直熬到二十八岁,到邓太后去世之后才得以亲政。熬了这么多年的刘祜对邓氏一族自然是怀恨在心,邓太后死后,汉安帝刘祜就逼死了以大将军邓骘为首的一票邓氏亲族,清除了邓氏在朝野的全部势力。
  也许受压抑时间过久,一朝放纵,就变本加厉,汉安帝刘祜自主亲政的好日子只过了三年,就又在年仅三十一岁之时就精进人亡了。在他死后,刘祜的阎皇后和她哥哥车骑将军阎显为首的外戚集团又掌握了朝政。
  但刘祜在位期间的宦官集团更加强大,于是孙程、李闰等宦官发动政变,杀死阎显,幽禁了阎太后,拥立十岁的小朋友刘保为第七任皇帝,即汉顺帝。宦官集团第二次占到上风,把持了朝政。
  随着刘保小朋友长大成人,娶了老婆,外戚集团再次取代宦官集团。他的皇后梁氏的娘家人又开始渐渐夺回了主动权,梁皇后的哥哥梁冀在汉顺帝刘保二十九岁精进人亡之后,带领梁氏外戚集团到达了跋扈无忌的新顶点。梁冀甚至敢于公然毒死自己所立的八岁的汉质帝。其他专权乱政、荼害百姓之事更是数不胜数。
  梁冀当然也毫无例外地再次找到一个十四岁的小孩,也就是先帝汉桓帝刘志,来做他权力的傀儡。但毫无悬念、如出一辙地,长大了的刘志在他二十七岁时联合了单超等五个宦官发动政变,彻底灭掉了梁氏一族。
  这五个功臣宦官自然又全被封了侯爵,也就是“五侯”,第二汉帝国的朝政第三次被宦官集团占据了上风。但刘志又一次在三十五岁的妙龄去世了,新生代的外戚集团窦氏,也就是眼前的这位窦武大将军和他的女儿窦妙太后,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第二汉帝国的第三任皇帝以后的百年间,历史在愚蠢而惊人的重复着。总结一下就是:
  皇帝通常三十岁左右去世,新继位的皇帝总是个小孩子,朝政由年轻皇后的娘家人掌控。小皇帝慢慢长大以后,对老一代太后娘家不满,便联合身边的宦官和新一代娘家人推翻老一代太后娘家人。于是宦官们和新一代娘家人上位。
  但娘家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一旦在朝廷上获得了士人的支持而获得管理国家军政大权的实际权力以后,就希望立刻摆脱宦官集团的纠缠,独揽从朝堂到宫中大权,从而形成了娘家人们与宦官集团的对立。如此周而复始,使得宦官集团多年来成了娘家人们或打击、或拉拢的不可或缺的对象,宦官集团这个战斗民族也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在宫中地位愈发巩固,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
  到了刘宏的这个时代,省内已经完全不允许非宦官担任职务了,所以导致宦官和皇帝、太后的关系更加密切。他们不仅可以封爵位、而且可以把爵位让他们的养子继承。他们可以与地位崇高的高级官员比肩而行。他们的亲戚、朋友、宾客在中央及各地方郡县任职,掌握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国家行政权力,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张巨大的关系网,而这些关系网又倚仗着宦官在宫中的势力,在各自岗位之上放滥骄溢,无人能加以管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