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作者:
徐凤启 更新:2021-06-03 22:10 字数:2293
季雪兰带着一篮子的野菜回家了,这个时候的野菜可是纯天然无污染的。
回到家,陈慧芳正做着晚饭呢。
“妈,大伯家咋地了。”
“还不是老三媳妇,一天天净事儿,老三也不知道跑哪儿野去,自从分了家就没影了。”
陈慧芳午做的烧茄子和韭菜炒鸡蛋。家里的粮食充足,陈慧芳对家人的吃并不吝啬,她觉得食物就是用来吃的,反正家里有那就让家人吃的好一点,没必要非要留着。
季文娟晚上才回来,季雪兰现在每天基本上都是在家呆着。
九月份的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开始秋收了,田里虽然被虫灾糟蹋了不少,但还是打了些粮食。每家的地里种的地瓜都大丰收了,少的也收了二百来斤,村子里的人是不会饿死了。
季雪兰家收了四五百斤。季雪兰可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这么多的地瓜,天天吃也吃不完呀。
秋收后的不几天,就收到政策,要交粮,他们村子的状况上面的领导是知道的,所以并没有给他们太大的指标,但还是把粮食交了一半。
季雪兰看着一个个面黄肌瘦的村民,实在于心不忍。
一个艳阳高照的秋日,季雪兰叫上哥嫂孩子,往山脚的小溪哪儿走。
“大军媳妇,你们这是干啥去呀?”
一路上不时有同村的打招呼。
“去河套子看看,能不能抓两条鱼。”
王招娣按照季雪兰告诉她的回答。
一路上他们的饿队伍越来越壮大。到了河边,男人和孩子们都下了水,水很清,到大人的膝盖上面,一条鱼也没有。
季雪兰偷偷的把藏好的鱼都放了出来,这都是在空间里养了一夏天的鱼,大大小小。
“鱼,好大的鱼。”季小海的尖叫声让其他人都蹿了过来。
鱼一条一条的涌了上来。大家拿着衣服兜,岸上家里的人接。几个不能下水的老人赶紧回村子里叫人去。
忙活了一小天儿,鱼捉的差不多了,大的大,小的小,家家户户都捉了十多条。
季铁柱和季文娟也下了水,陈慧芳和季雪兰在岸上。他们家人少,只捉了六七条,还有两条小的。
别人家的鱼都带回去腌了咸鱼,还有的晒了鱼干。陈慧芳本来也想腌两条的,被季雪兰拒绝了。
“妈,别腌了,一点儿都不好吃,就这么几条都吃了得了。”季雪兰可一点儿也不喜欢那个咸鱼干,空间里还有很多鱼呢。
“行,那咱们就都炖上。”
陈慧芳一下子炖了两条,用盆子养上一条,再送两条给季文娟的婆家,剩下的一条最大的准备做鱼丸。
大铁锅炖的鱼,锅边还贴了苞米面的饼子,炖的汤都白了,陈慧芳才捞出来。
一家四口吃的津津有味儿,季铁柱必然要喝一盅。
晚上季文娟和季雪兰躺在被窝里算计着他们的这摊子帐。
“等落雪了咱们就得把喘气儿的都处理一下了。”季雪兰说的喘气儿的就是养的鸡和猪。
“先把鸡处理一部分,猪还是留一段时间吧。看今年这情况,周边各镇都不好,等一等一定能卖个好价。”
“也行。”
第二天一早,季雪兰早早的收拾好,带了些粮食和陈慧芳出门了。这次就是去山上看看空间里的粮食是不是能收了。
陈慧芳第一次来,看见眼前这一大片的粮食作物目瞪口呆。
“兰子,你这胆子也太大了,这么老大一片,让人发现咋整。”陈慧芳还沉浸在震惊中。
“妈,不会的,旁边的树都长的老高了,外面看不见。林子这么深,这些年也没人敢进来。”
季雪兰之所以这么说是有根据的。五年前,村子里的人和邻村的人一起往林子深处走,被黑瞎子舔了,进来十多个人,就出来俩,一个腿折了,一个脸没了。腿折的那个还是季铁柱给接的。季铁柱会接骨,这几年没人敢上山了,接骨的也没有了。
“别拖了,省的夜长梦多。”陈慧芳拿起镰刀就奔着稻子那儿去了。
季雪兰真的佩服自己老娘的能干劲儿,不到一上午,稻谷都割完了,下午的时间两个人就先把割腕的稻谷都脱粒,这样方便携带。
晚上季文娟回到家,不见母亲和妹妹,就知道她们俩还在山上,换了身衣服也来了。
娘仨儿直到傍晚才回家。
“我明天休息,咱们上山把剩下的收拾完得了。”季文娟一边洗脸一边说着。
“明天一天我觉得够呛。”季雪兰说到。
今天她们俩才把稻谷都收拾完,只是脱粒儿了,又没脱壳,苞米不一样,棒子太占地方了,得打了粒,带回来。
“干不完再说。”
季雪兰已经累的不想说啥了,晚饭都没吃倒炕上就睡了。梦里都是和稻子干仗。
即使收拾完苞米,还有二亩地的白菜萝卜呢,想想都累。
第二天一早,一家四口全体出动,季铁柱还借来了牛车,说是去老丈人家,晚上带回来东西也省的碰见同村的起疑。
车上拉着一个小的手摇式打粒机,季文娟用背篓扣上了,谁也看不见。
到了空间,陈慧芳简单的分了工,季铁柱和季文娟去扒苞米,她就负责脱粒,季雪兰就在一旁打打零儿就行。
三个重要的劳动力果然不一样,一上午就把苞米都扒完了,下午三个人轮着用机器,没有机器的就手动。到了晚上的时候紧赶慢赶总算是贪着黑把粮食收完。目测有一五百多斤的苞米,稻谷有两千斤的样子,稻谷要是脱完壳细粮应该会少一些。季文娟和季铁柱收苞米收的并不细,地里还有不少,收之前季雪兰就告诉他们过一阵儿要让大伯家来善后。
这么多的粮也得拉几次才能运回家里,运粮这个工作就交给季文娟和季铁柱了,季雪兰和陈慧芳到家就开始准备晚饭了。
第二趟的时候,刚装上粮走了不远,季铁柱借着明亮的月光发现草丛中红红的小果子,凭借他对这座山的熟悉,他心里应该知道那是什么。下去走进一看,果然不出所料,上好的参,季文娟也过来帮忙,
季铁柱是一个活的比较讲究的人,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人找他看病了,但他还是会把用的东西随身带着的,比如采药时用的铲子,他的是一个便携式的像小刀一样的,能伸缩成刀和勺叉子。从左手腕改下红绳拴在茎上,然后就拿起小勺轻轻的挖。
半个小时才把它挖了出来,看样子有个八九十年了。季铁柱又扒了扒旁边的草丛,又发现了四五根黄芪,都带回去。这一趟真是赚到了。
这些粮食运了五六趟,直到天蒙蒙亮,才都运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