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历史进程
作者:
天书搬运者 更新:2021-06-16 20:38 字数:2029
黑夜中,亮起了冲天的火光。夹杂人们的哀嚎声。
“天杀的洋人啊。烧了我们的圆明园。”
“清政府无能。”
“天杀的。谁来救救这个国家啊。”
1900年,八国联军,进军北京,火烧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三夜。
……
400公里外的河北清河县连庄镇马二庄,一村几百户的人家,望着北方的冲天火光。
“我滴个娘了。这把火烧的。咱祖宗的基业没了!”
“清政府,倒台了!”
“中华之不幸!”几百户人中,有一穷酸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说这话,眼泪蹒跚,一脸的凄苦神情。像他这般的爱国青年不在少数,光是这一个小村子里,就有三十几号。
“这年头,活不下去了。跟那般龟孙拼了。”村长老马头五十多岁了,身子佝偻,大喊一声。
一时间,众人拿起铁锹,菜刀,激愤。
到了县城再转邢台,坐上火车。300公里,呜呜作响,奔向京城。
北京城内。
达官贵人匆忙逃窜,他们在后面逃,前面是爱国人士组织的义和团。冲撞八国联军。
嘟嘟嘟……
枪口对准,一阵扫射,长城脚下,尸横遍野。
义和团参战十万余人,装备落后,双方一交火,立刻就被八国联军的五万精兵打的溃不成军。
惨死宫门。
“我的国!”
爱国人士,悲呼一声,绝望的看着大火。
故宫内。
大鼻子,小鼻子,绿毛鹰,猖狂的笑。
“哈,哈哈,清国大大的富有。这些黄金文物……搬,搬,搬走。”八国联军统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尔德泽伯爵大叫着,命令德国的士兵,不要打击义和团了。搬东西才是大大的正确。
“将军,大大的英明!”日本一位高级军官冷冷的一笑。也撤回了士兵,搬东西大大的。
这两位大将军不与其他六国将军通信。专找富有之地,烧杀抢掠。
“借着镇压义和团大大的捞金。就是那个老太太,去哪里了?”阿尔弗雷德·冯·瓦尔德泽伯爵命令士兵寻找慈溪老太太,找了半天没找到。
“呦西。那个老太太早就不见了。留着老太太与清国谈判还能大大捞金。老太太就是摇钱树。”日本高级军官指挥士兵快快的掠夺。
老太太就是慈禧太后,她化妆成老妇,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混入流民中,逃出了城。
“老佛爷!洋人太可恶了。”大内总管李莲英一脸愁苦。
“义和团不是洋人的对手。”慈溪老妇人跑丢了一只鞋,苍老的脸上,显出悔恨之意,“早知义和团如此不堪一击。本宫就该听了列强的话……”
“老佛爷呀。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还是抓紧逃吧。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慈溪老太太逃出东华门,向西而去,走到半路,撞见一伙拿着铁锹,铁厨的流民。
人都是从城里往外跑,这伙流民却是从外往城里钻。
二方人,走了个对头。
这伙流民红着眼睛。上来一个麻衣大汉抓住李莲英,嘶吼道:“城里怎么样了?”
李莲英还以为被人认出来了。浑身一个激灵。扯着嗓子道:“洋人把义和团打败了。没人是洋人的对手。快跑吧。”说完低着头就跑了。
大汉闻言,眼珠子更红了,冲着身后流民喊道:“村长!怎么办……”
老马头跪在地上,仰天一声悲呼:“还能怎么办。义和团是指望不上了。清政府更是完了。”
其他人闻言,也流出了血泪。
众人之中,有一对父子。
父亲马大元老实巴交,这次来北京,他不主张,要不是老马头一行人非要来,他断然不会来的。
一旁的小男孩只有十岁,黑眼珠滴流流直转,透着一股灵气。眨巴眨巴眼,盯着“老太太!”离去的背影,扯了扯马大元的衣角,说道:“爹!那个老太太好像会做妖。”
马大元闻言,连忙拉住小孩,道:“别瞎说。你知道个啥。你个龟蛋。就不该带你来的。”
小孩低下头,不再言语。
这伙人,哭嚎了一阵,离开了北京城,又花了一天的时间返回了清河县连庄镇马二庄。
……
八国联军一战后,老太太把战败的责任全推到了义和团的身上。并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对义和团进行“痛加围剿!”
同年9月7日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按照当时中国人口的数量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内赔款9.8亿两白银,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同年10月6日,慈禧发卒数万人,带行李车3000辆,从西安出发,出潼关经河南、直隶,历时三月于1902年1月8日回到北京。
为了维持统治,改变自身守旧无能形象,慈禧太后在“西狩”期间宣布实行“新政”,进行经济,军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
然而,这并不能挽救一个病死的政府,只是缓解崩溃的时间而已。
国内动荡混乱,外有列强瓜分。再有地主专权,匪患横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了清政府的破灭。
老百姓饭吃不饱,时常有饿死者。这也激化了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上山当了土匪。
吃不起饭就去抢,抢地主,抢有钱人。却也时常遭到官府围剿。当然也有一批枭雄。在这个战火混乱的年代拉起了军阀,成了一方豪强。
……
马大元坐在坑头,吧嗒吧嗒的抽着烟卷,火都没点,也没烟气,他抽的还津津有味,“哎,这年头。干什么都不成。说起良儿他爷爷那辈咱家也算半个地主,到了我这辈怎得就落得如此清贫。家里家外,就剩下一只羊。”说到这,唉声叹息,脸上有着浓浓的忧愁。
一旁村妇也叹了口气:“良儿今年十二了。我寻思着他读了几年私塾也算识字了。要不,就让他到镇上找个活干?”
马大元一听这话,眼睛一亮:“这倒是个主意。只是良儿他同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