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三定江南
作者:
胖老吴 更新:2021-05-31 18:42 字数:5254
三定江南
八王之乱,是司马皇族为了权利而自我残杀,最终导致西晋灭亡。每一个走上舞台的人面目还不一样。
司马玮是司马炎的亲儿子,年轻暴戾还没脑子。被贾南风当枪使,杀了司马亮,也把自己送进了地狱。这两王是贾南风上位的牺牲品。这俩对国家的破坏还不明显。但是点燃了皇族争斗的熊熊大火。
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儿子,但不是嫡出。他把贾南风赶下台,并杀了张华和裴頠,并且废了司马衷,自己当了几天皇帝。这一下子,动摇了继承体系。三王联合攻打司马伦时候,国家损失惨重,并且唤起了其他人敢越雷池的那股野心贼心。
司马冏是司马攸的儿子。司马攸是个贤王,说起来还是正牌的皇帝继承人,死得冤枉。他联合司马颖和司马颙讨伐司马伦,还真不是为了皇室正统,而是复仇的因素更大。主政后,不以国家发展为念,心思都用在属于我的属于我爹的,都要替我爹和我拿回来上面了。
司马颙的爷爷是司马孚。河南温县司马一族人才济济,号称八达,就是响当当的兄弟八人。八达里面,司马懿最能干。但是学问最高,人品最好的是司马孚。前面死的几个王爷,还都是司马懿一支的。司马颙的参与,让八王之乱从司马懿这一支的相互残杀,变成了整个司马一族的相互绞杀。
司马乂是司马玮的同母兄弟,本来没他什么事。司马颙和司马颖想除司马冏,把司马乂拿出来当炮灰。没成想事情的发展是阴差阳错,司马乂上了位。打司马乂的时候,司马颖损失惨重。让司马颙占了先,还把皇帝司马衷抓到了长安。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越才正式加入了八王之乱的战团。
司马越和司马颙的身份一样,不是司马懿一支的,他的爷爷也是司马八达之一。如果非要从八王之乱里找出来一个人来,这个人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己权利私欲而是为了国家利益,也只有司马越合格。
司马越原本可以置身于事外。他的东海国还算富裕,和士族琅琊王家关系密切。他组织联军,攻下长安迎回司马衷也是损失惨重,自己也差点让刘佑砍了头。司马衷死后,又力保司马炽当上皇帝。至此,司马越的心思还是放在国家利益上的。
性质的转变是新皇帝司马炽当了皇帝之后。新君登基后,一改司马衷时代的蜡像行为,而是亲力亲为,给这些久受叛乱之苦的大臣们点燃了一丝幻想。幻想着,朝廷再回到以皇帝为中心的堂堂王朝。司马越开始是退让,因为他也幻想,幻想也许真有奇迹出现。
可是亲兄弟司马腾居然惨死于一伙乱民之手!迫使他放弃了幻想。他要撕破脸上的伪装,要旁置皇帝,自己独霸朝政。
司马腾死的时候是307年五月。司马越开始没有亲自出兵,而是派了苟晞去征讨石勒的乱军。他没亲自去的原因,是临时抽不开身,江南大事未了呀!
司马越心里很清楚,江南的事情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初他召集盟军攻打司马颙的时候,没有多少人响应他。陈敏来了,带了兵还带了好多粮草,这可帮了大忙。当时就很器重陈敏。陈敏带来的军队就是曾经以少胜多,打败叛军石冰的军队,战斗力应该很强。可是白壁关一战,让刘乔刘佑打了个屁滚尿流。胜败乃兵家常事,司马越没有责罚陈敏。而是委以重任,让陈敏回江南,继续招募兵勇,筹措粮草。因为军备是大事,就口头上给了陈敏以便宜行事的权利。
陈敏大败之后,垂头丧气,万丈雄心一刹那就化无乌有。领着残兵败将,灰溜溜朝江南建邺的方向走。到了江边之后,看见长江防线形同虚设,贼心又开始长草。过了长江后,和几个亲信酒后商议,国家已经残破,司马家这些废物王爷,自己就能把自己折腾光。我们何不趁此机会,割据还算富庶的江南,过自己的逍遥日子?
他的想法自然会被这几个马屁精所拥护。一番合计之后,思路逐渐清晰。说干就干!三天后召集所有士兵,说要是咱们以败军身份,回到建邺,岂不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大丈夫当顶天立地,要做一番大事业。国家内耗已久,必不长久。我陈敏愿顺天应势,甘留骂名,只为守住江南乐土,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你们敢不敢和我一起?
这些士兵能懂多少呀!再说早被头领们洗过脑。山呼海啸之后,皆愿追随。陈敏下令:部队胜利凯旋,奉皇太弟之命,驻守江南,养兵征粮。
那时候消息闭塞。江南士族百姓对江北朝廷的事情知道很少。陈敏出兵这事他们知道。现在回来了,死了很多人,看来经历过大战血战。北面战事看来很是严重,战争要持续,自然要养兵要征集粮草。并没任何怀疑。
陈敏也知道纸里包住火。需要得到江南大户支持才行。东吴偏安一隅,经过近百年繁衍,有不少士族大户。可是司马炎的一个策略,帮了陈敏的大忙。就是东吴投降之后,怕有再反的可能,把当时有影响力的大户人家,强行让他们搬迁到中原。像陆玑兄弟,周处等人。能留在江南的都是影响不大的没落士族。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当陈敏无处着手之时,遇上了甘卓。甘卓是三国名将甘宁的孙子。甘卓本是吴王的贴身侍卫。吴国投降后就跟着孙皓也来到了洛阳。孙皓死后他就成了自由身。无聊时候就借酒消愁,一次酒后犯罪,摊上了官司,还被司马越抓进监牢,吃了几日苦。他以旁观者的身份,观赏了八王之乱整个过程,感觉呆在洛阳很没意思,不如归去。等司马越要去攻打长安时候,就带妻儿回到了江南。刚过长江,正好遇上陈敏和他的军队回来了。有这些军队保护,甘卓一家更加安全。一来二去,陈敏和甘卓就成了莫逆之交。还成了儿女亲家。
陈敏这才悄悄给甘卓说,自己是奉皇太弟之命回江南的。皇帝司马衷现在身陷长安,怕是性命难保。皇太弟司马炽已经开始布局,自己就是被皇太弟任命为扬州刺史,派往江南,来把持江南局势。无奈自己和江南士族们还不熟悉。此中机密之事,又不能让外人知。只怕有辱使命。甘卓知道八王之乱的事情,这事居然信以为真。说愿助陈敏一臂之力。
这样江南士族们,就经过甘卓的口中,知道了陈敏有重要使命。经过甘卓的推荐,像顾雍的孙子顾荣,周处的儿子周玘等上百士族大户的代表,都悄悄地被陈敏以皇太弟的名义封了大官或者将军。就等时机成熟,准备掌控江南。
就在司马越进攻长安的同时,陈敏在江南也正式反叛。他让手下们推举自己为:都督辽东军事、大司马、楚公,封十郡,加九锡,列位上尚书。举兵的目的是要从汉水北上,营救皇帝司马衷。驱逐原来的太守刺史,让自己所封的这些江南士族去就任自己所给封的官职。
开始比较顺利。像丹阳等地,太守闻听之后,自己先跑了。可以理解,手里根本无兵,人家是由大部队护送过来,别说反抗了,就是跑得晚了一步,那是性命难保。江州等地倒是略有反抗,结果是于事无补。没用俩月,吴越之地就被陈敏占的差不多了。
地盘大了,就要有人去管理。陈敏的兄弟亲戚有一个算一个,不是太守刺史就是将军贵人。开始觉得很难时候,大家还算收敛。事情这么顺利,大家包括陈敏在内就觉得无需花大价钱笼络江南士族了。新领导要有新制度,这些制度严重侵害了这些士族们的利益。大家这才发现,上当了呀!并且北方消息不断传来,原来陈敏就是一个谋逆的反贼呀!
陈敏在江南的举动,最先发现的是刘弘。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此时老刘弘已经病入膏肓。拖着病体,安排陶侃等人积极防御。朝廷指望不上了,因为那边正打的热闹。然后留兵两万给儿子刘淮,让他伺机而动,一旦时机成熟,过江全歼陈敏叛军。一再叮嘱,这两万荆州兵是最后的本钱了。其他事情一概不管,就是瞄准江南的陈敏。并且这两万兵没有优势,一定要联合江南各方力量,一举破贼。
这些事情还没完全安排完毕,老将刘弘就寿终正寝,带着遗憾,离开这个动荡的世界!
陶侃手中也没战舰。征用了运量的漕运船,每日在江上巡逻。虽然没能杀敌,但是牢牢吸引住了陈敏的主力,让他不敢放开胆子快速占领江南地盘。
就在这样关键时刻,有一个人写了一封非常关键的信。写信之人叫华谭。华谭这个人的故事不少。《晋书华谭传》中考考过,高考也考过。比较传奇的一个人物。最大特点是文采好,不按套路出牌。就像这次送信。派人送到顾荣府上之后,要等顾荣看完才走。顾荣问送信之人:“华公何不自来?”送信人说:“公曰羞见懦夫!”气的顾荣是暴跳如雷,想把华谭翻来覆去杀死几十次,方解心头之恨。
这封信很长,千字之多。在此不在转录。有喜欢的可以去查文集。文章华丽,气势滂沱。纯正文言文千余字,一气呵成。内容只有两个。一个是痛骂陈敏,些许小功便有贪天之心,纯粹人渣;靠运气成点事,还觉得自己了不起,其实是个红白事不能用的废柴。二是大大鄙视顾荣这些人,千万别再说是自己是江南名士了呀!看看自己的祖先是如何威武,想想江东是如何人才辈出,到了你们几个,居然对陈敏这样的下三滥摇尾乞怜,可悲可叹!
顾荣读完信后,气得不轻,就有了杀华谭之心,这是后话。顾荣为啥这么生气?一方面华谭点中了要害;更重要地是华谭差点泄露的机密。
顾荣从一开始就明白陈敏的阴谋。他比甘卓早三个月先回江南。他回江南的原因和甘卓一样,就是见惯八王争斗,想回老家清静。只不过他一直在朝,对八王争斗看得更清楚,而甘卓在野看不到问题的实质。他了解司马炽,这个书呆子皇太弟,断不会提前布局,必是陈敏的阴谋。
陈敏封他官,他是表面上答应,暗地里早有想法。只是局势利于陈敏,自己不敢轻举妄动。现在江南士族怨声载道,时机就来了,他秘密派人去了荆州,联系刘淮,请求刘淮出兵,自己会带人里应外合。刘淮一直遵循刘弘的遗愿,就等这个时机。马上派兵抵达乌江附近。
暗地里请来周玘等人,把华谭的信传阅。这些人看完,立誓除掉陈敏。顾荣就把自己已经联合陈淮事情告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相机而动。最后请来甘卓,让他看完信后,自行定夺。甘卓开始很犹豫,经不住顾荣于公于私的劝说。甘卓终于拿定主意,除掉陈敏。
刘淮的大军已经到了乌江边了。陈敏自然如临大敌。赶紧调派各路人马来乌江边应敌。
出征之前,甘卓来找陈敏,说自己愿打头阵。陈敏自然高兴,拔出一半的兵力给甘卓。甘卓离开之前,说妻子身体不好,最近思女甚急,怕是自己出征多日,会耽误此事。陈敏毫无防备,说先把儿媳带回家辞行就是,军务虽急,也不差这半天。
就这样甘卓在前,陈敏在后,来到乌江边上,和对岸刘淮的军队形成对峙局面。陈敏想的是等其他各路人马来了后在进行决战。可是等了两天其他人马毫无消息。为啥没有消息呢?因为周玘他们先动手了,把陈敏几个兄弟亲戚都抓起来剁成肉泥,控制了这些部队。
陈敏没消息,甘卓消息可就多了。等各路人马得手之后,接到了顾荣的指令,可以行动了。时至傍晚,陈敏军营里面迎来一阵箭雨,死伤惨重。陈敏把人马整顿好之后,看见远处火把之下正是甘卓,指挥军队朝自己军营里放箭。陈敏大惊,问甘卓是为何意?甘卓把脸一黑说了声“奉命讨贼!”。然后挥军进攻。陈敏还没来得及组织防御,右翼又传来喊杀声,使人探报原是陈淮的军队已经悄悄过了乌江,开始进攻了。
稍作抵抗,就溃不成军。陈敏一看大事不好,只身一人匆匆逃跑。一口气跑出了八十里,才敢下马喘口气。此时天已经微微放亮。远远看见几个人像是客商模样,陈敏上前想讨口饭吃。那个人问陈敏是何人?陈敏自报名姓。那几个人听后哈哈大笑,说道:“顾公真乃神机妙算,我等在此已等候多日了!”。五花大绑,就把陈敏押回建邺。
这一仗,顾荣一直在一高坡上拿着一把白羽扇,指挥全局。羽扇轻摇,便见叛军溃不成军。大有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的风采。
这一仗南北朝时期的庾信评价最为精彩:陶侃空争米船,顾荣虚摇羽扇。
陈敏一族,经过清理之后,再无后人!
江南算是平定了。史称三定江南。
一定江南是司马炎时期,杜预等六路大军灭了东吴。二定江南是刘弘守住,陈敏灭了石冰。这是三定江南。
此时是307年三月。司马腾才刚离开并州去冀州。司马越现在要考虑的是江南如何治理?派谁去合适?
三定江南,江东士族大户居功至伟。同时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个名词“门阀”。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成熟于宋朝。在科举之前,能当官的皆有家庭背景,这些家庭叫士族。士农工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没有家庭背景,老老实实农工商去吧。
但是一直到东晋之前,还无门阀之说。三定江南之后门阀才有了雏形。什么是门阀?就是拥有军队的超级大家族。以前为啥没有?还得从汉高祖刘邦说起。刘邦得天下之后立下一个规矩:外姓人不得称王。这句话另外的含义是你不是王,你就不能拥有军队。军队属于国家。兵员靠徭役,军需靠赋税。所以家族养兵一是非法,二是养不起。家族势力的大小,仅靠你的家族有多少人当官,官有多大来分。所以东晋之前,是士族政治。到了东晋之后,才有了门阀政治。
现在的江南士族们,为了自保都或多或少的拥有一点军队。这些人经过石冰和陈敏的叛乱之后,对朝廷心存警惕。所以能治理好江南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司马越能控制的人,第二必须是有能力治理好江南的人。
权衡一番,找不到合适人选。司马越身边现在有好几个琅琊王家的人。太傅王衍,驸马都尉王敦,这俩是司马越的左膀右臂。两人建议让琅琊王司马睿去江南最合适。有王导辅佐,定成大事。司马越闻听不住点头。他喜欢王导。司马睿对自己一直很顺从,他也放心。
307年七月,司马越上表朝廷,表举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假节,镇建邺。
司马越这才把江南事情处理好。终于可以抽出身子来,要先驱三狼,再霸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