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引狼入室
作者:胖老吴      更新:2021-05-31 18:42      字数:5306
  司马越挟皇帝,打算一举征服司马颖。没成想仅仅一战,兵败如山倒,还把皇帝拱手送给了司马颖。事情变得更乱更糟糕了。
  首先司马颖是得势不饶人。用皇帝的命令要求司马越束手就擒,速来邺城请罪,否则就是乱臣贼子。司马越自然不肯。可是不肯又能如何。现在连洛阳都回不去了。
  当日自己和皇帝亲征,朝廷官员跟随大半。洛阳城中,自然防守空虚。司马颙和司马颖现在是同盟。当然要出手相助。就在河北大战之时,张方带兵趁洛阳无备,轻取洛阳。
  皇太子司马覃,代表皇家迎张方大军进城。张方就占据了朝廷。第一件事就是把皇后羊献容贬为废人,打入金镛城。接着又把太子司马覃废掉。自己成了洛阳城临时主人。
  丢了皇帝,丢了朝廷,还丢了洛阳。司马越可谓是一败涂地。似乎大局已定了。
  至少司马颖认为大局已定了。击退司马越,活捉皇帝司马衷。试问天下还有谁能与我为敌!想想前两日,自己还是个走投无路的局面。峰回路转之后,竟是如此天宽地阔。大敌来临之际,身边平时对自己唯唯诺诺这些人,竟然劝我投降。如此见风使舵,断不可再有。
  所以,清查战前有投降之议者。
  第一个自然是老王爷东安王司马繇。司马繇是司马懿的孙子,四子司马伷之子。和司马炎同辈。这时候在邺城是个偶然。当年三杨盘踞朝廷之时,他力保皇室,立下大功。他性情刚毅,有人望,博学多才。被重用后,才华展露。为皇后贾南风器重。这让当时主政的司马亮感到威胁。正好有人弹劾司马繇官报私仇,借机灭了文莺一家三族。文莺一族和司马繇的外公诸葛诞一族是世仇。所以司马亮就以次为由,把司马繇贬黜洛阳,流放带方。
  司马亮很快就被贾南风除掉。司马繇也免罪复职。不过这时候贾南风已经羽翼丰满,已经不需要司马繇的帮助。所以虽然免罪复职,却没有召回洛阳。于是司马繇就一直在带方当他的清闲王爷。
  带方苦寒。母亲就被安置于邺城。去年母亲去世,司马繇就来到邺城为母亲守孝。邺城是司马颖的地盘。又是皇太弟,守孝之余,司马颖对他还算客气,经常请他议政。别忘了司马繇是宗正卿,在晋封提拔皇家子弟时候是有发言权的。
  老王爷历经很多事,为晋朝社稷殚心竭虑。终于忍不住了,讲了几句肺腑之言,也就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司马颖现在有皇帝在手,杀谁都有办法。司马繇就被清理了三族。在清理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少了一个人,必须得给司马颖报告。
  少了谁?少了司马睿。
  司马睿是司马繇长兄司马觐之子,世袭琅琊王。他爷爷是司马伷,和司马师司马昭是亲兄弟。司马懿在世时候也很喜欢,封为琅琊王。在渡江平吴战役中立下大功。司马伷去世后,司马睿的父亲司马觐承袭琅琊王。290年,就是司马炎去世的那一年,司马觐也去世了,就由司马睿承袭琅琊王。那一年他才十九岁。
  十九岁的司马睿,很不成熟。遥想当年祖辈父辈驰骋疆场,战功赫赫,何等威风。无奈生不逢时,遇上贾南风张华时代,天下太平。自己只能当一个清闲王爷。在洛阳无所事事。也就在这时候,他结识了王导。
  小王导已经长大了。他和司马睿同龄。生于琅琊王家,琅琊王家家世显贵,人才济济。有王戎王衍王敦等人的耳濡目染,小王导自小胸怀天下。博览群书,知晓天下。由于年龄小,未曾有机会展露头角。
  琅琊王家在琅琊王司马睿的封地。于是司马睿终于和王导走在了一起。一个有想法的清闲王爷,一个有治世之才读书少年,就在不经意之间,俩个同龄人,成了莫逆之交。
  公元300年后,朝廷局势大乱。王导帮司马睿分析局势,最后的建议是让司马睿回到封地,励精图治,以待时机,以免为乱世所误。
  司马睿这时候意气风发,成日想着建功立业,扬名立万。对王导的这个劝告并未上心。终于迎来司马越讨伐司马颖的时机,司马睿认为自己大展才华的时候来了。所以响应司马越的号召,前往河北,讨伐司马颖。
  没成想未曾立功,就成了俘虏。和皇帝司马衷还有文武百官一起,被送往邺城。司马颖开始没有多想,就以为这些大官们是为司马越所逼。自然看不出来司马睿的心思。这些大臣并没被限制自由,但是没被批准,不准离开河北。所以命令手下在黄河渡口设立卡哨,严禁达官贵人渡河。
  司马睿听到司马繇出事的消息。知道下一个就是自己了。这才想起王导的话。离开虎狼窝,逃得性命;然后回到自己的封地,再等时机。
  好在当时执法官员注意力都在司马繇这里。司马睿乔装改扮,扮成一府中下人的样子,仅带几名随从,悄悄离开邺城。
  司马颖闻听走了司马睿。下令追捕捉拿。
  司马睿一路上小心谨慎,终于来到黄河边。正好守军接到司马颖严加盘查的命令,不许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人。于是司马睿几人就被抓了起来。至此司马睿万念俱灰,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呀!
  危难之时,来了个叫宋典的小官。这个宋典还认识司马睿。司马睿过黄河攻打司马颖时候,路过此地。宋典出了点事,司马睿没有责备,好言慰藉。让宋典感激涕零。今日一见司马睿,是大吃一惊。很快就镇静下来。
  巡视一周,把守兵的几个头目叫过来,问他们怎么抓了这么多人?
  这些人赶紧汇报说,刚接到邺城命令,不许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人,特别是琅琊王司马睿。
  宋典问他们认识琅琊王不?他们自然不认识。
  宋典说,琅琊王乃堂堂王室,富贵异常。看见即拿下。尔等抓来此多人何用!
  然后鞭抽司马睿边道:“此人粗鄙如此,岂是贵人!留滞人众,吃食何来!若人多而乱,走了贵人,汝等罪莫大矣。”
  守军闻听此言有理。就放了司马睿一行。
  司马睿九死一生,怎敢耽搁。远远向宋典送去感恩的目光之后,过了黄河。潜回洛阳,接了母妃,连夜朝自己的封地琅琊郡逃去。
  王导闻讯之后,辞去司马越参军官职,也回到琅琊郡。于是司马睿和王导,用心治理琅琊郡。劝农劝学之外,开始训练自己的军队,等待时机。司马睿经此波折,大彻大悟。愈加礼贤下士。原本嗜酒放荡,居然从此戒酒。一时民心归附。就这样在一番乱世之中,竟有了中兴之相。
  按下司马睿不提,再说司马越。
  司马越现在处境很惨。回到封地东海之后,还有被通缉被攻打的危险。这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在司马乂最危难之时,献了一计,让刘沈以朝廷的名义从后方攻打司马颙。要不是因为自己目光短浅,发动政变抓捕司马乂的话,司马颖和司马颙早就被司马乂所灭。
  问手下之人,当时献计者乃一小官。谁还记得?
  手下人说是行军主薄祖逖。
  司马越命人,快快请来。人去了几日后回报,说祖逖因母亲去世,已经回老家丁忧守孝去了。司马越闻听大为沮丧。不过来人带来另一个消息让司马越非常振奋。就是把刘琨请来了。
  刘琨,是汉室刘氏后裔。曾经是金谷二十四友之一。他和祖逖关系很好。当年他和祖逖同为范阳主司,起居同室。这俩人虽然年轻,但是志存高远。
  一夜凌晨。祖逖闻听鸡叫。叫醒刘琨。刘琨说鸡叫这么早,乃不祥之兆。祖逖说,我到不这么认为,以后咱们闻听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从此以后,两个小伙子闻鸡起舞。这就是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的由来。
  祖逖丁忧回老家。因为朝局动荡,很少人知道。但是刘琨自然知道。所以寻找祖逖时候,就找到了刘琨。也就把刘琨带来了。
  刘琨不是被司马炯委任为幽州刺史了吗?怎么还在洛阳?
  刘琨是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和陆机一样,被司马伦迫害。被司马炯给保下来。司马炯知道刘琨的才干,准备重用。先委任他为幽州刺史,等条件成熟后,替换王浚为镇北将军,镇守东北。
  任命之后,刘琨没能及时赴任。原因是母亲病重,需在家尽孝。一拖就是大半年。等母亲病好,已经无法上任了。司马炯被司马乂发动政变,取代了。好不容易取得司马乂的信任,司马越又发动政变把司马乂取代了。
  于是,只能赋闲在洛阳。
  在司马越寻找祖逖的时候,终于又把他推到了历史前台。
  刘琨没能赴任幽州刺史。但是对东北局势了如指掌。现在司马越问计于他。他给司马越献计,让司马越联合镇北将军王浚和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前后夹击攻打司马颖。
  司马腾是司马越亲弟弟,这个好联系。王浚会和自己联合吗?
  刘琨说,完全可以。因为王浚和司马颖有仇。
  司马越问,他俩仇从何来?
  刘琨就把东北局势给司马越介绍清楚了。
  起先,镇北将军是现在的镇南将军刘弘。刘弘坐镇东北,局面控制的很好,并且和张华关系很好。司马伦政变取代贾南风张华之后,就不敢把刘弘留在东北。以刘弘年事已高为由,召回洛阳。让自己信任的王浚任镇北将军。
  三王起兵征讨司马伦时候。王浚虽然没有支持司马伦,也没支持三王。王浚带领大兵,就在司马颖的东北方。对司马颖是一个巨大威胁。关键王浚不是自己的人。所以,王浚就成了司马颖的眼中刺。
  司马乂取代司马炯之后,朝廷之事要报备请示司马颖。司马颖利用这个便利,任用和演为幽州刺史,命令和演找个合适的机会除掉王浚,并取而代之。
  东北之地,是和鲜卑混居之地。和演联合鲜卑势力,趁王浚视察军队时候,杀了王浚。计划很周密。王浚视察部队只带自己小部分亲随,部队在演习期间,以表演为主,防备不足。和演的人埋伏在路上,鲜卑人暗藏兵器在兵营中。只要王浚来了,就无法活着回去。
  王浚带随从从大营出发时候天气很好。眼看就要进入坟场。突然天降瓢泼大雨,是几十年不遇的那种大雨。只能取消演习,王浚也回到自己的大营。和演一看功败垂成,懊恼十足。
  鲜卑人可不这么看。他们很迷信。认为这时候天降大雨,是上天的暗示。王浚必是贵人,才得老天相助。于是就把和演联合自己准备谋杀的事情,完完整整告诉了王浚。
  王浚自然除掉和演。同时和鲜卑人搞好关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鲜卑人单于的儿子段务匆尘。自此,不仅和鲜卑人成为一家,还和司马颖结下死仇。
  目前王浚没有讨伐司马颖,是因为师出无名。倘若司马越能迎皇帝回洛阳,整顿皇室为名,驰檄王浚的话。派出能言善辩之人,必能说服王浚。
  司马越闻听大悦!
  打起精神,重新举旗兴义兵,自东海起兵,讨伐司马颖。
  果如刘琨所料,王浚响应了司马越的号召,联合并州刺史司马腾一起,幽并两州,汉兵加上鲜卑兵,共计十万,杀向邺城。
  时间是304年八月下旬。
  河北连年征战,已经空虚。虽然一个月前战胜了司马越,但是兵力空虚,物资匮乏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善。怎能抵挡得住这十万大军呀。
  司马颖没招,只能再找众人商量。现在已经不是以前只有自己河北的幕僚,皇帝在这里,百官在这里的不少。人心自然不和司马颖一伙。
  王戎等朝廷老官们,不会只替司马颖着想,纷纷建议胡骑势大,不如议和。让司马颖越听越丧气。这种言论还禁止不住。最后自己郁闷到要带皇帝,离开河北,回到洛阳,暂避敌锋。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一人不顾卫士阻拦,冲入大殿。
  司马颖抬头一看,是前匈奴人五部大都督刘渊。
  刘渊是匈奴人,就是汉朝那个射死亲爹,当上单于的冒顿的后裔。不过他虽然是匈奴人,可一直是在洛阳长大的。生在洛阳?不是,而是作为质子,被送到洛阳的。
  虽是匈奴人,但是好学上进。是从洛阳很多人为师,学了个满腹经纶。学文之余,没忘记自己是匈奴人,还练就一身好武艺。可谓文武全才。
  很多人都看好刘渊。司马炎在世时候,对他印象也不错。但是司马攸就看出来他狼子野心。所以处处限制刘渊的发展。
  司马攸死后,刘渊才敢有所想法。并取得司马炎信任,在289年终于离开洛阳回到草原,此时已经中年。用了很短时间就赢得匈奴人的信任,成了新统领。司马炎死后,三杨主政,刘渊看准机会,花了大价钱,居然让三杨同意封他为五部大都督。有了这官封,他也就顺势统一了匈奴五部,成了整个匈奴的五部大单于。
  300年,国家还未乱之时,他的族人,聚众闹事,杀了很多人,在他包庇之下,顺利逃回草原。他也就因此被免去五部大都督之职。朝廷没官了,但是在匈奴人中的地位就更高了。
  过了不到一年,司马颖上表,封刘渊为宁朔将军,监领匈奴五部。他的官很小,没有资格来大殿议事。所以只能闯了进来。
  司马颖让拦阻之人退下,问刘渊来此何事?
  刘渊还很有礼貌,大殿上人,因自己在洛阳生活很久,大都认识。一一闻讯,肃严的大殿,因刘渊的到来,气氛缓和下来。
  司马颖耐住性子,等他折腾完,再问他所为何来。
  刘渊深施一礼说道:“今闻幽并二镇跋扈,有众十余万,恐非宿卫将士及近郡兵马所能制。愚有一计,可为殿下解忧。”
  司马颖闻听大喜,问有何妙计?
  刘渊道:“渊曾奉诏为五部都督,熟知五部。今愿为殿下还说五部,共赴国难。五部受天恩已久,必能出生入死,退却二镇兵患。”
  司马颖听后,沉吟一番,然后道:“五部果真能调?即便前来,能退强敌?此远水难解近渴。孤意已定,退保洛阳,再传檄天下,以顺制逆,方可稳妥。”
  刘渊闻听此言,跺脚高声:“殿下为武皇亲子,有功皇室,恩威远著,四海之内,何人不愿为殿下效死!匈奴五部,受抚已久,一经调发,无有不来。王浚竖子,东嬴疏属,怎与殿下争衡!”
  司马颖闻听,心中大快!
  刘渊继续慷慨激昂:“若殿下一出邺城,依然示弱。即使到了洛阳,威权亦为人所夺,未必再如今日。殿下但守邺城,待吾为殿下召入五部,驱除外寇。二部摧东嬴,三部枭王浚,二竖头颅,指日可至。”
  司马颖这时候,一扫阴霾。当场官封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让他速回草原,召集匈奴五部,讨伐幽并二州兵马。
  司马攸生前最担心的事情,就这样水到渠成的发生了。
  以前王室争斗,都算是内斗。自刘渊回到匈奴,召集五部开始,权利的争斗,就变成了民族冲突。时间是公元304年八月。
  从此五胡乱华的大幕正式拉开。